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_第1页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_第2页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_第3页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_第4页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海洋学院摘 要: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目的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相关参考,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和谐的教学环境。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对策引 言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着学校正常的秩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认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研究探讨相关的对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高校实验室作为国家的科研基地,参与国家的科技攻关越来越多,科研任务繁重,这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的众多实验室中,拥有大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各种化学试剂、特种设备,存有多种易燃易爆、毒害性物质甚至辐射物品。高校实验室又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等特点。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性,加强安全管理十分重要。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的使用、人员流动和内部的管理都产生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视,但是如何充分地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并有效地防范事故的发生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1-2。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状况需要改进,目前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1实验室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1.1.1 高校实验室相关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负责,形成了多头管理,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容易出现管理部门职责重复的现象,或由于部处的不协调而出现管理盲区,而且互相推诿,导致“三不管”的现状。一些实验室所属院系和部门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未配备专职安全员,实验室也缺乏安全技术专管人员,无法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相关制度建设落后,一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有些虽然有制度,但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缺乏,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明显不足3。随着学校对外开放,实验室对外开展业务逐步增多,外来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作情况很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又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够,请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这些都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不少隐患。1.1.2 高校相关领导和管理者重视不够 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主流,对安全工作,特别是实验室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领导和管理者往往对安全工作的现实重要性和责任性认识不够,心存侥幸,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存在,口头强调多于检查落实,只抓表象不抓内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的相关投入明显不足4。1.1.3 实验主题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在高校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是有投入没产出的糊涂观念和安全工作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了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意识。此外,实验室人员往往不能受到正规、标准化的安全教育,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存在凭经验、想当然的观念,势必造成安全隐患5。1.2 实验室硬件存在的相关的问题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缺乏从基础保障、环境保护、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估和论证;对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在设计和施工时缺乏有针对性的安全考量。例如: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和通风条件、排放和环保条件、危化物品存放条件、供电供水条件、防盗保密条件等6。1.2.1 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防火能力低、火灾隐患多在我国高校内尚有一大批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砖木结构房屋设施,而这些房屋设施多采用木质材料,加之供电线路老化而用电负荷大量增加,私拉乱接线路严重,造成不少火灾隐患。不少高校的一些旧建筑的走廊和室内吊顶多采用易燃的泡沫塑料板,此种材料遇火即燃,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易使人发生中毒情况。1.2.2 乱设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计算机、投影仪及精密仪器等的盗窃更是防不胜防。为防止这些设备被盗或失窃案件的发生而被学校追究责任,实验室、计算机房普遍加装钢筋护窗,增设全封闭的金属门,有的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封闭一头,改为单向通道走廊,致使交通严重受阻。一旦发生意外,没有逃生通道,后果不堪设想。1.2.3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高校对安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1)消防设施不仅配备不足,而且现有设施中不少因陈旧而不能使用。许多实验室按规定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因资金缺乏未配备。已配备的又因资金不够而缺少维护,致使其功能丧失。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一些处于高层的实验室无水消防;(2)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危房仍在使用,一些简陋房内仍存有贵重设备,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还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够;(3)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代之,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而只好放任自流;(4)缺乏应急动力供应系统。一些实验室,在设备使用中不能突然停电,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但因资金缺乏而未设置应急供电系统,更无法进行技术改造。对于我院曹光彪科技楼在这方面要进行相关改进。2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种类及其发生的原因7-82.1 仪器设备损坏事故 高校实验离不开电源的使用,在一些需要借用电源加热的实验中,一旦突然停电,正在运行的实验仪器设备极其容易受到损坏。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外力因素造成的突然断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2.2 毒害实验事故。 毒害实验事故一般发生在化学实验中,由于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范或者实验仪器老化,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制剂很容易误伤实验人员。而有毒气体也可以对接触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有的实验人员因为接触毒害的实验物质而死亡。这类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1)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3)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4)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2.3 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多为人为原因。如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吸烟或忘记切断实验室的电源,致使实验仪器设备因长时间通电而产生火灾。造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1)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火灾;(3)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火灾;(4)实验者参与者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火灾。2.4 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人员误操作而引燃易燃易爆实验物品,另一方面是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的老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这类故障,从而造成危险物品从实验仪器设备中泄漏出来,遇到高温环境或者接触火花发生爆炸。产生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1)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2.5 机电伤人事故在冲击运动、带电作业或者高速旋转的机械性实验中容易发生机电伤人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而机电伤人事故的表现形式为仪器设备挤压或者碰撞伤及仪器旁边的人员,或者仪器设备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1)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2)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3)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3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随着高校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各种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目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现拥有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健康食品与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及宁波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库等一系列高层次学科平台,平台专用实验室面积达5500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000余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300多台(套) 这些实验室和众多高精仪器设备,为我校实现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面对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广大师生对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的巨大需求和高频率利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面临着很大的考验。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着重在校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9-10。3.1 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3.1.1狠抓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新建实验大楼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实验室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实验室有废气、废液、废渣处理措施,噪音小于70dB,各项指标达到设计标准,符合环保要求。对于未达标的旧实验室可以通过改造达到安全环保标准。实验室布局和陈设要达到标准化要求,确保安全与环保。实验操作室应与药品室、办公室等分开,室内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高压容器存放合理,易燃与助燃气瓶分开放置,且离明火。3.1.2 做好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设备购置,使用直至淘汰全过程管理是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设备选型和购置时要严把质量关,达到安全环保标准要求,避免因设备质量不高,运行时出现事故;为了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设备操作使用需上岗培训,使用人员要熟知操作说明和使用须知;加强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设备报废的审批程序一定要严格,确认报废年限,请专家做出技术鉴定,有维修利用价值的设备应加强维护维修或有利用价值部分拆零使用。报废设备如果残留有毒有害成分,则应与公安机关和环保部门联系,交由专业机构处理。报废设备处理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单位长期闲置的仪器设备可加以调剂利用。3.1.3 重视实验材料的安全与环保实验材料的购置、使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难点。对于实验材料的管理模式目前高校大多沿袭学校统一购置、保存,各实验室需要时领用的方式。其实,可改革材料仓储管理模式,实行批量招标,由公司代为存储,定期按需要送到相关实验室。此外,还可借鉴部分高校经验建立实验材料网上竞价系统11。解决了存储安全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节约采购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危险品、放射性物资、剧毒品购置计划一定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对易爆、易制毒、剧毒物品制订严格的领用管理办法,做好领用和使用记录,重视使用安全管理,正常操作使用,防止丢失。3.1.4 促进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科学安排实验内容,增加环保型实验,以低毒或无毒试剂代替高毒试剂,减少污染。如推行绿色化学实验,部分基础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以铋代替铅,部分实验用溶剂以乙醇代替苯;改变温度、压力测定方法,以电子压力温度传感器替代传统的水银压力计、温度计;改变单次孤立实验内容做法,广泛建立多步串联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改革传统常量合成实验,广泛开展微量化学实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已经运用相关模拟软件进行教学,并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2-14。3.2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3.2.1 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校园安全文化不仅让教师接受安全教育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也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以提高安全素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从内容上要以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动为中心,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校园安全文化从实施上要以突出全员安全教育为重点,上至书记校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接受安全教育。不仅要有定期教育更要有经常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新员工、新学生的安全教育,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的安全教育。3.2.2 健全安全体制、明确安全职责首先,要按着公安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高校安全实际状况,成立以法定代表人为首的、分管实验室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副校长以及机关职能处室和校内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全校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其次,高校要建立以法定代表人对全校安全全面负责,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全面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安全全面负责这样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连锁互保安全责任制。第三,要在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3.2.3 加强监督,以检查促进管理 建立包括学校领导、职能部处、各学院、实验室主任和各实验室具体负责人在内的、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及其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工作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负责,层层落实,从而提高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建立安全日常检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解决的,要与有关职能部门协商解决,并做好详细记录15-16。4 结 语近年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和使用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场所安防监控系统,特别是在消防治安等重点要害实验室内部配置了实验室均采用一卡通、智能门禁等实时安全监控系统,强化了信息、网络化安全管理手段;每学年初,采用多种手段组织开展新生和新教师实验室安全教育、编制实验手册、开展消防灭火逃生疏散演练等活动;同时,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全校性实验室安全稳定排查化解工作,强化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存储、领用、保管及废弃物处置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对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上,一方面要从实验室管理制度上入手,完善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落实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还要重视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减少实验教学中对人员与财产的伤害和破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参考文献:1 廖庆敏.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1:168-170.2 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1:181-185.3 宋玉. 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176-177.4 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 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1:172-174.5 唐满生.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4:162-164.6 罗广福,苏英明,钟坚. 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02:73-75+82.7 董金刚,杜成刚.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1:131-132.8 刘春柱. 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 实验室科学,2006,04:89-90+92.9 马忠丽,董宇艳,董国强. 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07:112-115. 10 文永奇,秦华俊,欧阳津. 构建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体系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3:116-118.11 贾延江,胡国庆,李达亮. 高校网上竞价采购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4:181-182.12 洪丽雅. 高校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7:161-164. 13 郝玉兰,张荣明. 高校绿色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 广州化工,2012,03:146-147.14 樊红霞,柴成文. 高校绿色化学实验室探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01:39-41.15 战永佳,于秀敏,佟庆伟. 高等学校实验室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1:117-119.16 范强锐,马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