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于艺”论做一名当代杂家语文教师.doc_第1页
从“游于艺”论做一名当代杂家语文教师.doc_第2页
从“游于艺”论做一名当代杂家语文教师.doc_第3页
从“游于艺”论做一名当代杂家语文教师.doc_第4页
从“游于艺”论做一名当代杂家语文教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游于艺”论做一名当代杂家语文教师 摘要:当代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树立科学的读书观,博采杂家,构建独特的知识结构,做学生学习的楷模。关键词:游于艺 文化底蕴 读书 杂家 楷模 如果你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果你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如果你有一手潇洒的好文章,那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这句话若干年前被我奉为经典,若干年后令我深思。如今的学生是活跃的、认知是广博的他们所知道的、掌握的、关注的是父辈们难以想象的。面对新形势下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当代教师更应该明白:知识,是无边无际的;人生,是极其短暂的。即使是身为人师者,也应该自知学问有限,需要不断学习补充,才能适应,才能称职。“游于艺”,什么叫“艺”?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礼记学记也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中国古人讲究学习但要保持活力,不要能文不能武,所以中国古代那些最优秀的人,都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写诗的。所以有了稼轩长短句,有了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有了陆游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所以优秀的人是学有所长又有很强的精神生命力的。现代人理想的知识结构是“T”型,一“横”代表广泛的知识范围,一“竖”代表精深的专业素养。这还不够,应该是“而”字型结构,一横然后有几个领域都是自己专长的。有艺的人才可以畅通无阻,左右逢源,才能适应当代教学。 我最欣赏的台湾女作家三毛曾经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她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和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语文教师想要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首先,树立科学的读书观。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接踵而至,夜读华章还有必要吗?看红楼梦电视剧,绝没有你静读原著的韵味;看水浒传电视剧,绝不会有你从原著里所感受到的人物言行个性的鲜明及快意这些美的享受,这独特语言的韵味,这深厚的人文底蕴,非借读书不能提高。其次,广涉群书,博采杂家。只读圣贤之书还不够,只读专业书以应付职业的需要也不够。圣贤书、专业书当然有读之的必需,但如果只以这些书作为自己知识的给养,它们会束缚教师的手脚与思维。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杂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第三,构建自己系统的独特的知识结构。语文教师读书求“广”还不够,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还要求“专”。韩愈说过:“术业有专攻。”每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打井要打深水井。”例如,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语文教师要对所讲的古诗文倒背如流,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不朽的名著,教师如能有感情的面对全班学生背诵流畅,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比从讲解词句开始授课要强百倍,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语文教师还要关心时事新闻,多读报刊以便及时把握时代的信息。这些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能给学生求知的心灵烙上深深的印记。书读得多了,语文教师自然也就“聪明”了,授课时就会游刃有余,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语文教师就能不照本宣科,就能不迷信教材,就能不迷信权威,就能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再创造。语文教师在审读任何一篇课文时,则一定能高屋建瓴而又身处其中,思维与情感则一定既能与课文作者同步和共振,又能清醒的超乎其外。最后,读写结合,做学生学习的楷模。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说,语文教师会写、善写是份内的事,但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外在体现,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标准。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读写结合是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捷径,教师只有文必躬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自己教学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从教学的目的来说,语文教师读写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叶圣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书善写作,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也是基本的素养。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不能写作的语文教师却能指导学生写作。语文教师不仅能写出自己的专业论文,还要能写出各种文体的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体,教师必须能写。教师只有给学生躬身示范或口头示范,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些许的光环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才有可能螺旋式上升,最终走向成功。亲身感受到写作的甘与苦,也必能平和或更独到的善待学生交上来的任何一篇作文。另外,教师要做语言表达的曲艺家。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一种美,听语文教师的课堂表达是审美,学生听语文教师的课堂表达是享受美。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绝对重要。语文教材内容的形象性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不但严谨规范,而且更宜偏重圆润流畅和鲜活。礼记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大意是讲善于唱歌的人,能够感动人心,使听者随着歌声唱起来。善于教学的人,能够启发人心,使学者随着他的意愿来学习。这样的人,言辞简约而通达,含蓄而精微,少用譬喻而使人容易明白;这可以说是善于使学生随其志向来进行学习。教师语言也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它是人格修养、个人志趣、精神追求、言语谈吐等等达到相当高度后的产物,它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止,也像日月,让人心仪。总而言之,热爱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