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请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8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栈桥(zhn) 埠头(b) 地壳(qio) 恣睢(su)B、作梗(gng) 晦塞(s) 霪雨(yng) 隳突(hu)C、惬意(qi) 轩邈(mio) 褡裢(lian) 社稷(j)D、拾级(sh) 褒贬(bo) 顿踣(b) 阴翳(y)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至于到什么时候发放?大家好好商量一下,然后决定。B、“那末,我们的田也是将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当白差!为什么要替田主当白差!”C、故乡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鲁迅全集第一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D、究竟从哪年哪代传下来这么多故事,谁也说不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B、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C、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D、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适逢)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猛浪若奔(奔马) 鸢飞戾天(到)B、朝晖夕阴(日光) 以尽吾齿(牙齿) 名之者谁(命名) 寻病终(不久)C、若毒之乎(你) 山肴野蔌(菜蔬) 吾谁与归(回家) 或以为死(或者)D、黄发垂髫(老人)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固以怪之矣(奇怪)尉果笞广(竹板)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42分)二、按要求答题(共34分)5、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1)鱼贯 (2)如愿以尝 (3)草长莺飞 (4)娇揉造作(5)张罗 (6)红活园实 (7)一筹莫展 (8)浮光掠影(9)竣工 (10)若接若离 (11)鞭辟入里 (12)浮想联翩 改 正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每题1分,每题2分) ,除恶务本。 盛名之下, 。为川者决之使导, 。 法不阿贵,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无可奈何花落去, 。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阔大情怀的句子是 , 。7、名著阅读(6分) 格列佛游记中作者描写了格列佛在飞岛国的生活,格列佛用自身的经历印证了两句格言,请问是哪两句?请简要概括“大人国”国王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格言: 特点: 意图: 8、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14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应宣传委员的要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4分)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材料二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是否关注低碳生活人数比例(%)肯定关注2833一定程度上关注4250不太关注67不关注810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活动二】仿照例句为活动拟写一条倡导节约环保的宣传用语,要求引用古诗句并说说诗句中蕴含的物候规律。(4分)例句:愿人人节约一度电,让家园“处处闻啼鸟”。宣传语: 物候规律: 【活动三】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意义的认识,宣传委员向同学们介绍了下面的材料,请你根据材料的内容,写出自己对 “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的理解(不超过20字)。(2分)材料: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低碳生活”为主题,旨在使公众认识到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例如随手关灯,回收废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再如,调低空调的温度,减少汽车的出行等,既可以节约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习惯于低碳生活的人士都认为,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摒弃奢华的物质追求,能带来心灵的宁静。“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的意思是: 【活动四】下面是某班级“提倡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倡议书的部分内容,有两处语病,请你找出来并修改。(4分) 在一次次灾难的提醒下,让我们已经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已刻不容缓。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4分)(1)第_句 _(2)第_句 _ 三、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白居易的村夜,完成910题。(6分)村 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2)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2分) (二)阅读文言文马援少有大志,完成1114题。(11分)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渭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绔。二十四史精华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坐兄何罗反( ) 诸兄奇之( )会况卒( ) 身衣羊裘皮绔(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标一处)。(1分)以 吏 二 千 石 自 邯 郸 徙 焉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 14、结合选文,说说马援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季羡林的有为有不为,完成1519题。(15分)有为有不为季羡林“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嘛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 ,反之就是 。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 ,反之就是 。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15、本文要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6、根据上文,将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17、文中论述何为大小善和大小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特点?(4分) 18、如果去掉文章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本文主体部分结构仍然完整,请简要分析其思路。(3分) 19、本文题为“有为有不为”,但文中却用大量笔墨论“善”与“恶”的大小,这是离题吗?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分) (四)阅读天堂之水,完成2024题。(16分)天堂之水何国辉看见过九寨的水吗?那火花般跳跃的,珍珠般滚动的,云霞般柔曼的,飞花溅玉的九寨的水,看见它你就看见天堂之水了。除了匍匐和亲吻,你无以赞叹。在这种匍匐与亲吻的姿势中,你会发现,无论眼中水的形态和色彩,怎么变换,它都把你的灵魂引向圣洁,那时,你便是朝圣者了。所有的季节,九寨之水都是天堂之水。但朝圣者的路,最好是秋草中的小径,沿着小径,便会瞻仰到大自然最美的图画。在创世之初的一个秋天,大自然空闲了,她坐下来作画。在她的画布上,水,流光溢彩,山,万紫千红;好奇的灌木探足水中再也不愿意迈步,只静静地感受水对脚踝的轻踏和缠绕,忘记了时光的飞逝。悠闲的鱼儿贪爱这水,便永生永世留在了这里,观赏或惊叹千年万年。一株古木踮起脚跟,在某个月圆之夜跌入水中再也不愿起来,一任水草和苔藓爬满身躯。就连被大自然涂抹得万紫千红的山,也忍不住把自己层层叠叠伟岸的身影,投射到那流光溢彩的水中,献上自己最成熟的爱。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大自然的图画隐没在白云深处,只有山鹰和洁净的灵魂能够开启这个秘密。或许,那也是一个秋天,我的那些传说里的祖先骑着牦牛呐喊着,从喜玛拉雅山麓来到这秋草里的小径。他们看见了天堂之水,他们滚鞍而下,闯入了大自然的图画。后来,寨子出现了,寺庙出现了。白色的经塔和彩色的经幡,歌舞和牛羊,那都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朝圣者呵,你的灵魂是洁净的,大自然的图画为你而展现,和我们一道赞美大自然吧。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用什么方式,你的寨子都会炊烟缭绕,你都会子孙延绵。沿着秋草中的小径来吧,愿你的脚步轻盈而安祥。那火花般跳跃的,珍珠般滚动的,云霞般柔曼的,飞花溅玉的九寨的水啊,你看见它就看见天堂之水了。如果你愿意,就掬一捧这天堂之水,只是你要轻些,别惊扰了鱼儿,它们可是大自然所看顾的呀!20、文章一开始就对九寨的水极尽铺陈赞美,但作者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后面又一次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读文章第和第两段,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种表达之妙用。(3分) 我的赏析: 2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描述九寨水的情状。(3分) 我的描述:22、作者认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