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河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模式的分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所在院系:金融学院专业:金融学学 号:姓名:毕业论文题目: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分析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当前世界发展潮流和市场经济国家的运行轨迹。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落后于其他群体的养老制度。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普遍面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难以为继、农民面临老年贫困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化解农民的老年生活风险。社会保险模式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流模式。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均采取这种模式,为农民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已属于富裕阶段。这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从20002009年河南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85.82元上升到4806.95元,年均增幅为9.9%。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806.95元,比上年增加352.71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388.47元,比上年增加344.27元,增长11.3%。河南省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了良好基础。截止2009年7月,全省已有2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工作,参保人数109万人,享受养老金待遇37万人。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于2009年9月4日下发,河南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工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郑州和济源为代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模式。二是以罗山县和辉县市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三是以南阳为代表的农村独女户家庭养老保险模式。据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于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我国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河南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我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二、研究综述我国早期农村社保制自1998年进入第三阶段以后陷入僵局, 至今没有大的进展, 除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外,没有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我国已经具备了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徐春燕 今日中国论坛 2009年第1期 总第49期)从居住状况和代际支持状况两个方面对家庭养老的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农民家庭关系的日益理性化,孝道的日益衰落,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公共生活日益萎缩,公共舆论日趋无力,农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张伟 新西部2009. 08期)马克思的“社会扣除理论”以及社会保障的性质,为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城市,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却滞后于城市,严峻的现实需要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构建;我国持续2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连年增长,为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构建中,却出现财政严重“缺位”现象。(2009年7月学术交流总第184期)政府应考虑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建立农民、集体经济和政府三方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2期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在实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过程中要考虑政府主体和农民主体。从政府主体来看, 政府考虑的成本收益主要是在社会考虑, 在供给制度度时必然要支付初始预期成本足够大, 以至超过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就不会突破原有路径。从农民主体来看, 农民既是责任主体又是保障对象, 农民在进行投保决策时, 也要受到成本收益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9期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介析)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根本问题是资金问题,目前中国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办法是: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提供扶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专家在调查后指出,现行的农民养老保险金几乎完全由个人缴纳,一般参保的农民,绝大多数都选择每月缴纳两元的标准进行缴费,按照8.8%的利率计算,10年后他们每月仅能领到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领到9.9元。这种“农民个人是养老保险承担的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使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本不可能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王凤青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年第4期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探析)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以规范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先立法后实施,是西方发达普遍遵守的一个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保险基金管理缺乏约束、基金使用存在较大风险。(张腊梅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2期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本着尽可能广覆盖的原则。但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还难以实现。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规范,基金增值渠道少,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出现困难。政府积极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经济与管理(月刊) 2009年第3期 观察思考 第23卷和谐社会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管理学、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与实证,演绎与归纳,文字阐述与数据推证相结合、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以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模式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深入分析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农村养老保险,来分析河南省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现阶段的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政府参与,政府直接设立部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认为,这些措施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省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时,在目前状况下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实施方式。所以,文章尝试着从政府引导,商业保险公司介入的模式来分析河南省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 。本文从宏观到微观来分析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交代了本文写作的背景、意义和主要的框架结构以及文献综述,回顾了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河南省养老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分析,第四部分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以及对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提出了建议。第五部分是结束语,农村养老保险运行不仅要因地制宜,还有基金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得河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面临难题。 四、主要参考文献1 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1978-2008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3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4 华迎放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与启/paper_4011151/ 5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的思考http: 6 张秀英: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7 刘岚、陈功等: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应关注哪些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M.农村经济,2008.8 白 霜. 付 燕.关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模式的研究当代经济 2009年第07期 论文网 9 张晓莉.孔令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呼图壁模式”的推行困境研究http:/www.xllw.CN10张敬一,赵新亚.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变迁(1949-200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曹云清,张占平,李斯和谐社会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经济与管理(月刊)2009年3月 第二十三卷 第三期13王军,杨礼琼.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政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7,(1).14李亚新,孙乃会.部分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N.农民日报,20080311.15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16孙文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阵制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7张腊梅. 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借鉴国外经验 经济研究参考 2009年第12期(总第2212期)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M 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19李剑阁. 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J . 决策咨询通讯, 2007,(6) : 59.20薛菁.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J . 福州党校学报, 2007, (1) : 30.21陈淑君. 人口老龄化与黑龙江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J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 (3) : 26.22 柯润泉. 公共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作用分析 J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23 徐春燕.再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今日中国论坛2009 年第1期 总第49期24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任保平,王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25白永秀,任保平论农村扶贫机制的转换J当代经济研究,1995(5)26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7闫艾茹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理论探索,2003(5)28孙光得,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9张会丽.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分析经济师2005年第11期30河南省统计年鉴31 计量经济学 高等学校教材 庞皓 科学出版社32 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 张晓峒 南开大学出版社五、研究进度2010年1月至2月 拟定论文开题报告,资料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2010年3月至4月 完成论文初稿并请导师修改,完成论文二稿并请导师修改;2010年5月至6月 论文定稿与答辩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V本科生毕业论文河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模式的分析摘要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福利制度,是属于全社会的公共福利。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又未获得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生活困难,养老也得不到保障;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社会保障法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从总体上看,大多是以政策、通知、会议等形式进行落实,缺乏规范性和持续发展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运行以及保障金的发放,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而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根本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长期契约。这些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养老问题,而养老问题中最难解决的是毫无保障的农民的养老问题。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将如何面对这些难题,设计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结合河南省农村养老的现状分析了我省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结合河南省成功的新农合的“新乡模式“和山东省的莱芜市在农村养老方面采取的政府牵头、商业运作、惠及农民的新型养老模式来分析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河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模式;运行机制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Abstra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articularly the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as a state welfare system, is part of the whole society public welfare. Accelerat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aking some farmers lost their land,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access to 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not only the difficulties of life, pensions are not guaranteed; coupled with the aging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s also growing. Today, China is still not a complete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regulations,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lack of legal basis and protection. Overall, mostly based on policies, notices, meetings and other form of implementation,Lack of normat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running and security payments paid, not according to strict legal procedures, but some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farmers and the government is not a long-term contract.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placed can not be ignored us in the face of the growing aging caused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e pension issue, the most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ension problem is no guarantee that farmers in the pension problem. As a large agricultural province of Henan, how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designed to meet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rural Henan Province, old-age insurance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pens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Rural Pension analysis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model in our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in Henan Provinces Xinxiang mode and Laiw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in the rural areas the lead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pension, business operations, to benefit farmers in Henan Province of new pen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Key Words: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Henan Province,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model; Operating mechanism目录引言1一河南省农村养老现状分析3(一)河南省现行的农村养老方式41.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42.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步弱化5(二)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51.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52.河南省老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7二国内外较为成功的保险模式分析9(一)国内比较成功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91.老农保模式92.山东省的新型农村保险模式103.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乡模式”11(二)国外较为成功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121.日本、德国、法国的养老保险制度132.新加坡模式13三河南省新型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的建议14(一)可尝试政府牵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运行机制141.优势152.潜在的风险16(二)探索我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建议171.从政策上172.从宣传上203.商业保险公司20结束语20参考文献22致谢24附录:25(一)山东省莱芜市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25(二)河南省统计年鉴2626引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当前世界发展潮流和市场经济国家的运行轨迹。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落后于其他群体的养老制度。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普遍面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难以为继、农民面临老年贫困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化解农民的老年生活风险。社会保险模式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流模式。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均采取这种模式,为农民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已属于富裕阶段。这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从20002009年河南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85.82元上升到4806.95元,年均增幅为9.9%。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806.95元,比上年增加352.71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388.47元,比上年增加344.27元,增长11.3%。河南省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了良好基础。截止2009年7月,全省已有2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工作,参保人数109万人,享受养老金待遇37万人。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于2009年9月4日下发,河南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工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郑州和济源为代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模式。二是以罗山县和辉县市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三是以南阳为代表的农村独女户家庭养老保险模式。据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于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我国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河南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我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文献综述我国早期农村社保制自1998年进入第三阶段以后陷入僵局, 至今没有大的进展, 除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外,没有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我国已经具备了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徐春燕 今日中国论坛 2009年第1期 总第49期)从居住状况和代际支持状况两个方面对家庭养老的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农民家庭关系的日益理性化,孝道的日益衰落,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公共生活日益萎缩,公共舆论日趋无力,农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张伟 新西部2009. 08期)马克思的“社会扣除理论”以及社会保障的性质,为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城市,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却滞后于城市,严峻的现实需要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构建;我国持续2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连年增长,为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构建中,却出现财政严重“缺位”现象。(2009年7月学术交流总第184期)政府应考虑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建立农民、集体经济和政府三方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2期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在实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过程中要考虑政府主体和农民主体。从政府主体来看, 政府考虑的成本收益主要是在社会考虑, 在供给制度度时必然要支付初始预期成本足够大, 以至超过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就不会突破原有路径。从农民主体来看, 农民既是责任主体又是保障对象, 农民在进行投保决策时, 也要受到成本收益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9期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介析)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根本问题是资金问题,目前中国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办法是: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提供扶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专家在调查后指出,现行的农民养老保险金几乎完全由个人缴纳,一般参保的农民,绝大多数都选择每月缴纳两元的标准进行缴费,按照8.8%的利率计算,10年后他们每月仅能领到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领到9.9元。这种“农民个人是养老保险承担的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使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本不可能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王凤青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年第4期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探析)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以规范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先立法后实施,是西方发达普遍遵守的一个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保险基金管理缺乏约束、基金使用存在较大风险。(张腊梅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2期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本着尽可能广覆盖的原则。但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还难以实现。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不规范,基金增值渠道少,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出现困难。政府积极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经济与管理(月刊) 2009年第3期 观察思考 第23卷和谐社会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研究重点及难点本文着重结合国外和国内比较成功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河南省实际经济发展和政策倾向,进而得出可能适合河南省农村的养老保险运行机制的一些建议。本文难点在于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河南省的运行机制和山东省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来分析适合河南省农村的养老保险运行模式。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管理学、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与实证,演绎与归纳,文字阐述与数据推证相结合、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以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模式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深入分析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农村养老保险,来分析河南省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现阶段的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政府参与,政府直接设立部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认为,这些措施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省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时,在目前状况下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实施方式。所以,文章尝试着从政府引导,商业保险公司介入的模式来分析河南省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 。一河南省农村养老现状分析当前中国国情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且老龄化趋势加快,并且现在老龄化趋势当中, 农村老龄化速度远比城镇的要快很多。可以说, 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现在制度缺位主要在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现在的缺位有几个群体, 最主要的群体又是农村群体。目前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 但是城镇居民与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却严重不足, 这与我国老人多集中在农村、老龄化农村较快的情况是相背离的。农村养老保险如果依然缺位, 影响的范围与人群将会相当的广泛。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到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多。河南省位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快,土地的不断减少造成了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的养老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河南省现行的农村养老方式1.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1)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古代社会是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家庭绝大部分是小农家庭, 这些家庭或者自己拥有一小块土地。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家庭在整个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生产实体, 又是消费实体和赡养老人的基本单位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 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还体现在家中的财产和最终控制在老年人手中。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里, 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和私有制条件下, 子女没有生产和生活资料, 并且被束缚在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中, 家长在子女的心目中有绝对的权威另外, 老年人可以对家中的财产进行统一分配, 并对家庭成员的收人和风险进行集中调节, 这恰恰是家庭能够承担养老的经济条件。(2)传统社会中农业占主导地位,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生产方式农民的春耕、秋收都依赖于天时地利, 经验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而社会中具有经验的是老人, 这就奠定了他们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老年人的阅历和经验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传统农业社会孝敬老人的社会基础。(3)商业保险的高成本缴费, 让农民望而却步在商业保险中往往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问题, 在一定的利益化比较的驱动下, 商业保险公司总是对参保对象设置严格的门槛,这样就必然拒一部分人于门外。而参保人也往往会对参保进行收益分析, 又导致有些尤其是低收人人群因为不能承受缴费之重而放弃了商业保险, 此外冒然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比重也是十分低下的。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河南省保费收入与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取“河南省保费收入”为被解释变量Y,“河南省农村人口”、“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恩格尔系数”、“河南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河南省保险公司赔付及给付”,作为解释变量。假定模型为:经过计量经济学的推理证明,得出的模型是:河南省保费收入和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正相关,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每增加1元,河南省保费收入增加0.01686元,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恩格尔系数每降低1%,河南省保费收入增加0.011030%,如果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不增加,同时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恩格尔系数不降低,河南省保费收入是4894.99亿元,这说明,河南省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不是很显著。河南省农村居民对河南省商业保险保费贡献不大,使得河南省农村居民的保障不够。2.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步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河南农村的家庭的人口结构与规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家庭取代传统的大家庭格局, 家庭老年生活保障在持续弱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使下一代人赡养上一代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迅速下降, 现在很多家庭面临着两个孩子赡养四位老人的情况。而老龄化甚至高龄化的趋势又要求有更多的老年服务。在这种情况下, 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为一种必然。(二)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1.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始于1986年,1991年5月,民政部经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决定选择20个县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992年1月3日,民政部正式下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强调农保“坚持资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并实行个人账户、基金预筹、储备积累的模式(现俗称“老农保”)。同年9月15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的800多个县(市、区、旗)开展农保工作。但在1999年7月2日,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914号),提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保险的条件。对民政系统原来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进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区别情况,妥善处理,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将其过渡为商业保险。”截至2002年2月,农保管理体制仍未理顺。早在1991至1994年,根据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河南省的济源、新郑、长葛3市进行了试点。当时的基本模式是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计发待遇,政府不给补贴,待遇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1999年7月起,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开始进行清理整顿与规范管理,我们通常称为老农保。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给予基础养老金补贴,个人缴费完全用于提高个人的养老金水平,同时,各级政府还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参保缴费进行补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年轻农民外出打工收入不断增加。同时农村依靠养儿防老的模式遇到挑战,“空巢家庭”、“老年村”问题开始出现。从农村人口与社会发展情况看,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镇,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日益迫切。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有序转移,减少社会震荡成本;子女与养老分离,可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以前养儿防老是家庭责任;政府的一些救济和帮助,是政府责任;社会也有一些养老保险,是社会责任。现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三者整合在一起,个人、集体、政府共同承担养老责任。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已属于富裕阶段。这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从20002009年河南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85.82元上升到4806.95元,年均增幅为9.9%。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806.95元,比上年增加352.71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388.47元,比上年增加344.27元,增长11.3%。河南省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了良好基础。截止2009年7月,全省已有2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工作,参保人数109万人,享受养老金待遇37万人。截止2009年7月,全省已有21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工作,参保人数109万人,享受养老金待遇37万人。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于2009年9月4日下发,河南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工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郑州和济源为代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模式。二是以罗山县和辉县市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三是以南阳为代表的农村独女户家庭养老保险模式。据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于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我国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河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标志着河南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向着覆盖城乡居民目标的迈进。今后,年满60周岁参保农民不用缴费,均可按月领取养老金。中央财政每年对河南省试点县60岁以上农民补贴约8.7亿元,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农民补贴约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各试点县财政每人每月补贴不低于5元。全省试点县60岁以上老人每年增加六七百元的收入,对于释放河南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了解,从本月中旬开始,河南全省21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 (通许、偃师、鲁山、内黄、淇县、辉县、修武、清丰、长葛、郾城、卢氏、虞城、梁园、罗山、扶沟、平舆、荥阳、社旗、淅川、西峡、济源),受益农民将达1000多万。2.河南省老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1)定性不清定位不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政府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起什么样的作用,未能达成共识。(2)相关扶持政策难以到位,推行难度大例如在资金筹集上虽然提出国家、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但强调重点在“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难以落实,国家扶持政策也是空的,实际变成“完全由个人缴费”,导致农民没有参保积极性。(3)制度设计有缺陷,例如规定的缴费标准低且不确定,难以解决老年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又如银行利率持续下调,形成利差损。(4)实际操作不规范一些地方对缴费年限和缴费标准随意性大,结果是投保人数多而人均保费少,领取标准低而工作量大、管理成本也相对提高。当初片面追求参保率,在宣传资料上承诺高利率,参保农民反响大,至今这一后遗症没有消除。 (5)制度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缺位养老保险现在的缺位有几个群体, 最主要的群体则是农村群体, 制度上的缺位使得很多工作都无法开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是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进行引导,实行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由于政策不具有法律效力,较容易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由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保险基金管理缺乏约束、基金使用存在较大风险。没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范与管制, 地方政府不知如何开展农村的养老保险, 即使有的地方己经进行试点, 但由于制度的缺位, 政府的行为得不到规范, 农村人口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都无法合法合理地解决,同时也将影响到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 或者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功能的发挥。(6)财政在农村养老中严重缺位有数字统计, 农村要高于城镇人口几倍之多。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的同时,财政对农村养老方面的支持少得令人称奇。财政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贴将近亿, 对农民养老保险财政一分钱都没有, 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虽然政府一直说农村养老保险要以个人缴纳为主, 同时进行财政支持与集体补贴, 但是政府却从没真正进行财政上的支持, 而集体由于力量也比较薄弱, 没有补贴的能力, 即使有的集体进行了补贴也只是相当少的一部分, 甚至只是名义上的补贴, 真正的空账。这样农村养老保险完全由个人承担, 使得农村养老保险不具备社会保险的性质, 当然也就无法提高参与的热情。当然, 城乡经济差距的逐步扩大也导致了城镇职工和农民的初值养老保险的不平等。城乡二元社会使得他们在养老待遇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根本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如此迫切的农村养老问题, 不可能等到城乡经济一体化了再做, 而是要边发展经济边进行制度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到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 或具体说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部分, 农村养老保险如果得不到政府的重视, 仍旧止步不前的话, 将难以避免出现“ 短板效应”会严重阻碍新农村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同时, 一个将数亿农民的养老问题置若同闻的国家也是无法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对农村的稳定,巩固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进行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在经济及其他方面给中国的发展足够的支持, 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和谐。农民在历史上通过农业税和工家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等形式为国家、为工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 是让广大的农村人口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时候了。国家应该对农村养老保险从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而按照计划, 只需要拿出经济增长中的就能解决几亿农民的养老问题, 国家财力上是足以承担这一重任的。尽管制度的缺位造成了全部过不能统一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近十年来农村养老保险没有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 但仍旧有一千多个县在不同程度的开展, 有些地方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并且现有的试点中形成了三个主要模式, 烟台模式、青岛模式、苏州模式等, 对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如今中央政府有了明确的指示, 河南省政府也就不需要再徘徊在做与不做之间,而是要真正地脚踏实地地将农村养老保险做好。二国内外较为成功的保险模式分析早在1991至1994年,根据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河南省的济源、新郑、长葛3市进行了试点。当时的基本模式是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计发待遇,政府不给补贴,待遇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1999年7月起,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开始进行清理整顿与规范管理。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农村养老制度应该给河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国内比较成功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1.老农保模式 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是一种以政府高补贴为特征的福利社保模式。苏州模式实行”一个体系,两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分别实行两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农村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即纯农户)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并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相互衔接的机制。农村养老保险坚持”个人负担、财政补助、集体补贴”的原则,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上以支定收,缴费基数按当地上年农民纯收入或参照上年城市企业职工平均缴费工资基数的50%左右确定。在此基础上,个人负担50%,集体和财政负担50%,财政补助的资金必须全部到位。苏州模式建立了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养老补贴制度,对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及其以上的老年农民无条件给予补贴。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身份置换,在充分补偿的前提下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养老、医疗保险,并提供免费就业培训。苏州模式中农保机构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设备和基金征缴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解决。苏州模式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前提下形成的,代表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由于政府的高补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由于解决了农保和城市保的衔接,较好地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 “三农” 问题。但这一模式的财政压力较大,对经济欠发展地区来说,它显然是不适宜的。烟台模式烟台模式是一种以政府倡导和扶持为特征的准商业保险模式。这种模式坚持”政府倡导、个人自愿、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的原则、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上以收定支,类似商业保险。农民参保政府不补贴(只对被征地农民视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农民失地时以城镇低保标准为依据,目前按领取220元测算。一次性征地过半,人均不足一分地的,由政府全额交;人均不足三分地的,由政府交30%,个人交70%;政府所交金额从土地补偿款和土地经营收入中列支。),农民参保缴费不设上下限,多交多回报,少交少回报。烟台模式中农保部门为自收自支机构,政府不拨款。这种模式有别于商业保险的是:政府倡导并推动工作的开展,可节省高额的营销费用;农民领取养老金免交个人收入调节税,参保的回报较商业保险高。烟台模式缺陷是,政府不补贴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农保机构自收自支,基金增值压力大;农民参保不设基数,缴费少的不能真正发挥养老功能,缴费多的则无条件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形成了有利于富裕阶层的不公平社会机制。 青岛模式青岛模式是一种以政府扶持和有限补助为特征的行政支持模式。这种模式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财政补助和兜底。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上以支定收,各县(市、区)根据自己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缴费基数(以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为基准),个人交6%,村集体、乡镇、县(市、区)补助12%。个人交费设上下限,最低不低于6%,最高不高30%。这种模式采取行政信誉支持的方式,财政补助资金可先行”挂帐”(或称”空挂”),视情况分期支付到位,但必须兜底。青岛模式中农保机构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种模式由于有了政府的扶持、补贴和兜底,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较高,但此模式的财政补助没有真正到位,对后期财政兜底的压力较大,对政府的信誉和政策的连续性是个考量,如果”挂帐”成了真正的”空挂”,则会给社会稳定埋下祸根。2. 山东省的新型农村保险模式山东省莱芜市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将政府、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农村居民三者有效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共同来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农村居民支付较少的保费(趸交),由保险公司进行商业运作,结合政府财政补贴共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实现了“三赢”局面。政府的财政补贴投入压力减少,赢得了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青城市总医院人民医院2025年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12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六安市公安机关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63名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医共体总医院龙海分院招聘编外合同制人员和乡村医生(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邮储银行合规风控
- 高效能绿色建筑园区标准厂房年度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留学期间学术资料整合与科研能力提升服务合同
- 2025年公务员法相关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安辅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唐山高新区公安分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2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的生产加工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年三类人员安全员C证继续教育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95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工程管理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MOOC】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φ108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
- 脑卒中的功能锻炼课件
-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