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特点。(重点)2.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重难点)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就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3环节:4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二、遥感技术的应用1应用领域: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2作用: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3发展趋势:实用化、商业化和国际化。三、学看遥感影像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又叫判读标志。2解译标志的分类类型界定特征直接解译标志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影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间接解译标志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其他的相关地物特别提醒直接或间接解译标志并不是绝对可靠的依据,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解译标志是不一样的,因此解译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还需根据实际调查进行解释。1望远镜是一种遥感技术。( )提示:遥感是建立在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电磁波特性基础之上的,并且是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进行记录的,而望远镜并不具有这些特征。2遥感技术只能提供局部地区的信息,不能提供全球的信息。( )提示:遥感技术作为地理学研究的现代化手段之一,不仅能提供局部地区的信息,而且能获得全球的信息。3遥感影像上的地物的颜色不是地物的真正颜色。( )提示:在遥感影像图上,水文要素(如湖泊、河流等)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等)呈现灰白色或者浅蓝色,植被呈现红色,这种彩色称为假彩色。4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湖泊、城市为点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村庄为不规则的面状或星状。( )提示: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湖泊、城市为面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5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 B菜园C鱼塘 D果园A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在同样的条件下,晴天正午时刻,公路的温度上升最快,所以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公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文明、“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科学防灾减灾等领域应用广泛,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问题1(综合思维)遥感技术为什么能在灾害救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提示: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应用领域十分广阔。问题2(综合思维)遥感技术要借助飞机、飞船、卫星等运载工具,试分析运载工具的运行高度会对遥感结果产生哪些影响?提示: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但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问题3(综合思维)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提示:根据地物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反射率,可以利用遥感判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归纳总结 1遥感技术的工作特点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遥感的优势明显,用途十分广泛。2遥感技术的应用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资源普查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草场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助于防灾、减灾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海上冰山漂流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工程建设及规划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核电站、路网、城市规划等其他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1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植物的反射波率(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红外线X光可见光紫外线ABC D(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划分植物类型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A BC D(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判断水体污染判断人口分布分析城市大气污染估算工业生产总值A BC D(1)B(2)D(3)B第(1)题,从图中重度病害和健康植物反射率曲线可以看出,符合题意的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第(2)题,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因为图中很明显地反映出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反射率不同,由生长状况可推断粮食作物产量。第(3)题,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污染水体和未污染水体反射率不同,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和较轻反射率也不同,据此,能用遥感技术来判断水体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学看遥感影像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地震的影响下,北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堵塞图中框内部分标示的就是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源为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率为8 m),以下为部分地震前、后对比图:问题1(综合思维)在假彩色卫星影像图中,不同颜色各为哪几类地物?提示:卫星影像上,成深蓝色或蓝黑色的为水文要素(河流、湖泊);呈红色的为植被;呈灰白色或浅蓝色的为人工建筑(城市、道路、村庄)。问题2(区域认知)指出2006年卫星影像上的道路和河流。提示:在2006年卫星影像上,较窄、宽度一致、顺直线状物为道路。较宽且宽窄不一、弯曲多变的为河流。问题3(区域认知)在2008年的卫星影像图中,框内部分与2006年有什么不同?据此判断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河流出现中断、建筑物发生移位甚至被淹,植被减少,被其他事物所代替,说明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堵塞等变化。归纳总结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解释标志目标地物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直接解译标志色调色彩水文要素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如河流、湖泊等;植被为红色人工建筑为灰白色或者浅蓝色,如城市、村庄、道路等边界轮廓边界圆滑边界棱角明显形状湖泊为面状,河流多呈线状城市为面状,道路多呈线状,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图型河流的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且弯曲多变道路的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而且相对比较顺直间接解译标志线状地物与湖泊相连的线状地物多为河流、河渠;与村庄相连的线状地物则多为道路难以分辨的小村庄、小池塘与河流相连的是小池塘,与道路相连的是小村庄2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关于地物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A湖泊、城市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B道路、河流多是线状C村庄为面状D湖泊、城市、道路、河流、村庄都是面状B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根据地物的形状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湖泊、城市为面状,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教师独具)遥感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认识地球的重要途径。可以这样说,遥感是碧空中的慧眼,有了它,人类可以看得更广、更深。据此回答12题。1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遥感是人们利用肉眼在遥远的宇宙空间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B遥感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遥远的宇宙事物进行感知C遥感的关键装置是航空器或卫星D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便于人们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2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A不同地物的海拔不同B不同地物的表面温度不同C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D不同地物的化学特征不同1D2.C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第2题,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3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23.28N,118.6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福建省全省有震感,其中厦门、漳州等地震感强烈。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获取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物破坏图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C获取图像信息技术手段是遥感。图甲、图乙是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某地区的卫星照片。读图,回答45题。甲乙4对比两张卫星照片,能直接得出的判断是该区域()A2010年春季干旱严重B2010年以来河道持续变宽C2011年春季湖泊增多D2011年春季大片土地被淹5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时期该区域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连降暴雨 B农田漫灌C高压控制 D海水倒灌4D5.A对比两图可以看出,2011年的水域面积比2010年明显扩大,大片土地被淹,导致河水大增的主要原因最可能的是连降暴雨。(教师独具)教材P9798活动1深蓝色或蓝黑色为水文要素(如河流、湖泊等),灰白色或浅蓝色为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红色为植被。2画图略。(首先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识别出城镇、乡村和主要道路,然后再绘制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