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语文安静,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严华银,主要内容,一、观课随想:一堂未能听完整的课引发二、现实扫描:在泥淖中折腾的中国语文三、对策思考:让语文教育安静下来,问题,你的语文朋友希望你讲真话你对中国语文课程改革有什么感觉?你喜欢做语文教师吗?你喜欢上课吗?这是为什么呢?,观课随想,课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听课时间:2010年10月17日上午。地点:江苏省盐城工学院老校区。活动:江苏省教育厅“送培到市”(项目)培训。“偶遇”:例行工作,在开课20分钟左右进入课堂。,观课随想,以下是老师课堂教学内容:主体是围绕如何“行善、助人”进行研讨同学写下自己救助他人的经历和感受;老师随机阅读一学生“小作文”(在公园扶起一跌倒的孩子却被该孩子的母亲误解并受到责备)并根据其内容与之“对话”交流;接着目标集中向一个问题:当救助他人有可能遭遇责难时,我们究竟怎么办?(既救助他人,又力争能保护自己,做到两全其美。)最后大量引用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着极富有抒情性的诗歌而结束全课。,观课随想,这堂课有些什么特点?延伸和拓展;与生活联系,学习者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一些人所理解的“人文性”的弘扬;主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观课随想,直觉:这分明是我们课改后很多人最推崇、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展示了“人文性”的语文课!这恰恰不是语文课,这是一堂思想品德课。由这一课例反观语文教学,疑惑:是思想品德教学霸占了语文教学的领地,还是语文教学侵入了思想品德的家园呢?,观课随想,思想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用语文这一工具载体实现其人文教化的功能,(解决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共处等问题);通过饱含人文内容的文本实现其语言学习、语文素养培养的功能(解决听说读写的知识、方法、习惯和能力的养成等问题)。目标清楚地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渐改变和提升;目标主要或者说直接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观课随想,思想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从方法的角度说,可以也应该竭尽渲染煽情之能事,比如每遇大喜大悲之人事,必得令学生热泪盈眶,甚或“让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而语文课呢,则始终应该关注表达这种人事的词、句、文、气、势、态,即使不能不动情,也只应热泪盈眶,而不必点破使之失控而如江河之直泻。如此说来,思想品德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犹如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语文教学重点、主要关注的是形式问题,而这个形式的关注、形式的学习和掌握,又不能不通过内容的学习、体会、揣摩来实现。,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呢?,现实扫描,第一、语文课堂:思想、文化、精神等素养和品德教育的“道场”(“大话精”)?泛“人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的落实异常艰难,找到平衡点“难于上青天”;对语文课程理解的偏差:有人说,语文教学要回到孔子的教育。但孔子教的是“语文”学科吗?那恰恰是宣传儒家哲学的传经布道。有深度和高度,有思想,有品德,很热闹,很精彩。尤其领导看了喜欢,外行听了高兴。致命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既少有“语”,也难见“文”!,现实扫描,第二、细读细析、问答“对话”:语文老师才华显示的“大卖场”?这样的分析和讲解是老师自己独立学习的所获,还是从教参上直接“下载”的呢?这样的满堂分析有什么必要?如此嚼烂了东西,喂给学生乏味吗?学生自主和主体的时间在哪里呢?(复式教学引发的思考),现实扫描,第三、小组“合作”:几乎是毫无含金量的的“过场”?小组学习不一定是“合作学习”,正好像围绕问题的课堂研讨跟“探究学习”没有什么关系一样;这时候的小组学习是“必需”吗?不研究和思考为什么要“小组”?一种招牌和幌子,以显示自己对于课改的紧跟。(扬州邗江某学校展示式教学的困惑),现实扫描,第四、天量训练:课堂成了语文应试的“演兵场”?文山题海,做得学生昏天黑地(月考、周练);语文教学“练习化”,语文教学理科化;只见训练题,不见文章;只见枝叶,不见完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少有学生定下性安下心来享受一两次少功利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现实扫描,第五、声光电的杂色交响:一幕四不像的“东北大舞台”?现代化的手段是不是就能代表现代教育?为什么需要多媒体?多媒体融入教学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能不能不用多媒体还能上出优秀的语文课?,现实扫描,第六、体验、感悟:阅读教学的神医灵药?情境设计和体验成了不少语文老师制胜的法宝;过去人的许多情感、经历、生活经验是现代人特别是少年难以或者是无法体会的;体验是有条件限制的:生活、学识、思维和想象力,最重要的是经历。古诗的教学犹然。,现实扫描,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老师要求初一的孩子反复阅读,认真品味、体会苏轼于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耳。(老师还要求学生仔细比较分析语言的特点,作调换式的推敲,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反应。),现实扫描,语文老师呢泛概念、贩术语,以所谓的课改理念显示“维新”的姿态和实行改革的进步;集体备课的“共产”和“共享”,搜索并拼凑训练题,不断考试后的不断批改和评讲;会不会成为一场欺人也骗己的“派对狂欢”。忙于“声光电”的拼盘和杂烩,以最现代的科技践行几乎可说是“反语文”的理念;自己真正读课文并真正读懂课文的少了,独立设计教学的少了,思考语文本源问题的少了;很多时候,课堂中貌似的热闹和华丽”,恰恰掩盖了一些老师文本解读上的“内虚”。(实际是一种“虚火”),问题,改变现实的语文教学,你的思考和思路是什么呢?,现实扫描,语文学界呢?标新立异,一时一个新概念,包括“统一”之说,表面看是对叶老语文教学思想的突破,实际是用一个所谓的真理性的命题给语文教学、语文老师设置了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某某语文”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焦点和热点,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更比一个牛,与教育中管理中时尚的“教育就是某某”形成遥相呼应之势。理论层面比较玄奥(太极神功),实践层面无人接招(自说自话,埋头应试),中国语文界在语文课标、课改、教材面前的集体沉默,恰恰是中国当今社会生态的缩影。,对策思考,第一、课堂上,师生更多地从“工具”价值的角度、从“语”和“文”的角度、从“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角度,来研究文章,研究语言,研究理解和表达,以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课堂中有如此“立意”,有了这一扎实的过程,“人文性”便在其中潜滋暗长了;既然很难有办法找到一把“统一”的尺度、“平衡”的策略和明确的标准,退而求其次,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对策思考,这些年,针对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机械灌输知识条文的弊端,我们比较强的教学中的“感悟”、“理解”与“兴趣”,但确实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必要的知识的讲授,基本能力的训练,语言材料的积累与习惯的养成。这里,还有一个或许是更为根本的问题:语文教育改革最终效果应该体现在哪里?衡量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我想,是要表现为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供,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实实在在的成长。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P173,对策思考,第二、让学生回归真正的语文学习状态(常识、本真、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读教材,自己产生问题,自己质疑;(私塾教育、复式编班教学的启示)老师在课堂中变“主动”为“被动”,守株待兔,待“疑”而起;不是自己“解惑”,而是“指点迷津”,而是和学生一起,寻求“解惑”的思路、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是“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寻觅解惑的路径,这是“指导”学习。这就是老师课堂教学几乎全部的功能。,对策思考,第三、尽洗铅华,尽削冗繁,让学生始终亲近文本,在对语言的“亲和”体贴中获得母语的滋养,从而学会语言,学会理解和表达。减少一切有碍“亲近”的骚扰,哪怕是再多现代、华丽、刺激的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性手段,而不是目的;就语文教学而言,很多时候,多媒体可能是“敌人”;过多地展示形象和立体,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力的大敌;关键是品味语言,揣摩和感悟语言背后的东西,琢磨语言表达的规律和艺术。(“读图时代”的悲哀:什么时候可以减少孩子有关形象的阅读?),对策思考,第四、课堂中的“细读”和“留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仔细的分析研讨,可以带给学生全方位即时的滋补;有时留下一些“空白”,恰恰是留给学生一片“生成”的蓝天。好文章特别是文学应该静静地细读、品味,不惜花多的时间,如小学的古诗,初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中的一碗阳春面等。含苞待放、青翠欲滴、雾里看花、梦中情人等,那绝美的境界,点破说明就美感顿失了。有时候,无从体验的,无法理解其厚重的情感的,则在必要的解说之后,留下空白,以待来日。顿悟往往在多少年之后的不经意之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应该属于此类。,对策思考,俞平伯先生“身材不高,头方而大,眼圆睁而近视,举止表情不能圆通,衣着松散,没有笔挺气。但课确是讲得好,不是字典式的释义,是说它的体会,所以能够深入,幽思联翩,见人之所未见。我惭愧,健忘,诗,词,听了一年或两年,现在只记得解李清照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一点点,是:真好,真好!至于究竟应该怎么讲,说不清楚。”张中行负暄续话P34,对策思考,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对策思考,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对策思考,第五、“拿来主义”:研究并传承语文教育传统。读背、积累观;推敲观:炼词炼句;例子观:教材无非是各例子;查考观:鲁四老爷家的康熙字典;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红楼梦研究中的“索引”派阐释观:注、解、传、疏、评等。,对策思考,第六、静修内功: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阅读成为生活习惯、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喜欢写作;会阅读和写作,懂阅读和写作的规律;知道怎么教会别人阅读和写作;教材中的“人文”、老师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口述考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VB检查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量子算法设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理补充协议
- 2025年考试内容变更解析试题及答案
- 电商O2O模式仓储配送与运营管理协议
- 法学概论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短视频内容合作授权与分成协议
- 货运保险合同期限补充协议
- 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定制化开发与实施协议
- 营销策划模版课件
- 第1本书出体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精教版2003版
- 消防系统介绍与维护管理-副本详解知识讲解
- GB_T9578-2021 工业参比炭黑4#(高清最新版)
- (精选)社区管理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
- 灸法操作规程完整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PPT课件
- 恩格勒系统整理17页
- 时钟监控用户手册
- 道路路面恢复施工方案
- 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列竖式计算(一千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