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大纲_第1页
福建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大纲_第2页
福建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大纲_第3页
福建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大纲_第4页
福建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纲阶段汇报,2010、10,近期主要会议及意见,8月23日向省领导汇报:对核心生态保护区考虑不足;对新区承接旅游度假功能考虑不足;对新区承接老城区转移考虑不足;对新城山水格局考虑不足9月7日市领导及专家咨询汇报(厦门):加强人口规模及构成研究;突出武夷山旅游度假职能,留足旅游度假空间;新机场预留;产业重点向南,仙店腾笼换鸟9月13日省直相关部门汇报:启动区名称不合适;空间结构用六组团偏散;注重发展时序,突出近期建设规划;从环境角度注意产业选择9月16日省住建厅领导汇报:总规分两个层次;空间结构宜调整为三片;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凸显特色风貌,第一部分概况与分析,背景及概况规划范围、期限、重点相关规划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区域地位及区域协调发展条件评价,2009年,福建省委在八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加快闽北的新兴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区域交通枢纽,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瞄准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使中心城市与武夷山双世遗相匹配”。2010年7月省政府对武夷新区发展规划正式批复实施2010年八届九次全会上,武夷新区正式列入下半年全省“五大战役”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十大经济增长区域的战略盘子,一、背景及概况,武夷新区包括武夷山市全境,约2814平方公里;建阳市的北部区域约1007平方公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邵武市、建阳市、光泽县的部分乡镇311平方公里。合计4132平方公里。中心城市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人。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21.3亿元,财政总收入9.6亿元武夷山自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目前世界第23处、中国第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2009年接待中外游客4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2亿元(张家界1900万人次、100亿元;庐山446万人次、36.7亿元;普陀山2008年350万人次、20亿元),二、规划范围,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核心内容:区域环境分析,武夷新区的基础条件概况及发展条件分析;规划重点:“协调与保护”,武夷新区,中心城市,新兴城区(启动城区),用地面积:298平方公里(建阳市区-崇安老城)核心内容:中心城市性质、规模,城市空间组织,建设用地选择与规划布局,市政设施规划;规划重点:“统筹与发展”,用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兴田、将口、童游)核心内容:新兴城区空间布局规划;规划重点:“整合与建设”,三、规划期限和方法,规划期限2010203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技术手段自大而小通过区域分析确定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和片区布局。自下而上通过城镇空间条件分析确定适宜新区发展的总体格局。先底后图有限保护生态及文化资源,划定规划区内非建设区域,以此为基础确定规划区的城市空间组织。,四、相关规划分析,1、武夷新区发展规划(20092020)在规划范围、城市主要职能、发展战略、建设方向等方面须与武夷新区发展规划相协调,在空间选择、发展时序、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优化、细化和调整2、建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选择、空间布局等方面相协调3、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在建设重心战略性转移后,城市发展方向应相应调整;在中心城区的主要职能、规模、空间布局结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相协调。,上位规划要求,相关规划解读,1、福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评审稿南平都市区作为第二级的地区性中心,武夷山作为第三级的地方性中心,建阳作为第四级的县域中心。2、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2020)3、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五、发展条件评价,优势分析,1、战略地位显著2、自然资源丰富3、品牌优势突出4、文化积淀深厚5、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主要问题,1、总体经济基础薄弱,区域吸引力不足,优势产业发展有待提升;2、自然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平衡处理;3、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出不便、产品单一、季节性影响、生态质量、度假空间)4、行政区划的阻碍;带状城市带来的问题;5、技术、人才支撑;,六、规划目标,1、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武夷新区的要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武夷新区发展规划的定位2、强化武夷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挖掘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度假业的发展:自然与人文资源是城乡发展的基础与源动力3、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科学选择城市空间,紧凑发展,分工协作4、引导老城、新区的合理发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疏导、转移性的发展是对生态的另一种保护5、加强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引导产业集聚,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环境至上,可持续发展6、完善重大设施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共建共享,全国层面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旅游城市,海西层面海西纵深推进的前锋平台、交通枢纽,福建省层面闽北的重要门户、新兴中心城市,南平市层面优先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新兴产业基地,战略定位自然文化旅游中心重要区域交通枢纽新兴中心城市新兴产业基地,七、定位与发展策略,发展策略,1、强化双世遗整体保护2、强化生物栖息地和水源涵养区保护,强化生态修复和生态设施建设3、促进景区、保护区的人口转移;4、推进老城区居住人口、休闲度假区的合理转移5、引导产业要素向产业园区转移,注重生态与文化保护(强化与转移),突出旅游等优势产业(扩张与提升),优化城市空间(跳跃和整合),1、扩大景区范围,挖掘旅游景点,延伸旅游线路(自然-人文)2、调整旅游结构,丰富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商品规模3、提升旅游接待水平,提升旅游城市魅力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技术水平5、推进产业集聚,1、跳跃依托交通支持和用地支持,跳跃式建设新城区,筹划区域中心城市2、整合完善区域中心城市职能,优化整合老城建设,新城与旧城明晰职能,合理分工,协同发展,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北部“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推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建设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物流中心。产业发展突出旅游度假产业强化生态建设,融入海西强化特色,城市空间结构构筑中应突出南北向城镇发展主轴线,与既有的南平中心城市相互促进;重点打造交通圈,加强周边县市连接,加快腹地通道协调;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携手延平共促发展,以启动区的规划建设,带动武夷山市区、建阳市区、度假区发展布局的调整、优化、提升,融为一体,形成新兴中心城市。“两纵两横”的路网骨架,串联四大城市组团;生态山水城市,分工协作承接转移,推进区域统筹,第二部分武夷新区中心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及规模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产业发展规划,一、城市性质及规模,城市性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性生态旅游度假名城,闽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模2030年中心城市常住人口52万人,旅游等人口13万,合计65万人(包括现状武夷山市、建阳市和新兴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人。,人口规模测算,至2009年末,规划中心城区范围现状总人口约33万,现状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确定,区域平衡法基于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规模研究、建阳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规模预测;生态容量法土地容量法(115万)、生态环境容量法、水资源容量法,预测方法,2030年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规模52万人,旅游等人口13万(省政府批复50-100万),崇安片区9+2万人,度假新区2+8万人,兴田片区10+3万人,将口片区7万人,童游片区11万人,建阳片区13万人,人口规模区域平衡分析,南平市(延平区)在更名迁府实施后,其未来人口规模将会减少:一方面是中心城区将有相当部分人口向武夷新城转移,另一方面城市吸引力降低后,南部安济新城(规划2030年16万人)在规划期内将难有大发展,原规划的53万人将大幅降低,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将在35-40万左右,减少的十多万人向武夷新区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建瓯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2020年市区人口规模20万人,而南平总规预测2030年为20万人。建瓯受武夷新城的产业集聚和公共配套的吸引,其发展规模也将受一定影响。规划预计2030年人口规模将在18万人左右。建阳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2030年市区人口规模29万人,较南平总规预测的19万人有10万人的差距。根据武夷新区发展布局,建阳童游片区是未来武夷新区最主要的工业集中区,其人口将会大幅度增长,19万人的规模偏小,根据发展空间及产业需求预测,2030年人口规模将在20-25万人左右(含童游),处于两个规划的中间值。武夷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2020年市区人口规模14万人(不含度假区),南平总规预测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17万人。随着武夷新区,尤其是兴田片区的建设,规划认为现状武夷山城区的发展应立足于控制、完善和转移,力求将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城市建设的需求向南部生态敏感度低的地区转移,跳出老城建新城。规划预计2030年崇安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将在10万人以下,度假区扩展后平均旅游人口规模将在8万人左右。兴田-将口片区现状人口规模小,但用地空间相对充裕,交通枢纽与行政中心的带动力强,在武夷新区所倡导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下,兴田-将口片区利用区域资源分配重新调整的机遇,获得跳跃发展的绝佳机会,主动承接行政办公、休闲度假、居住、三产和二产的转移。未来其人口主要转移延平、建瓯、崇安等的人口增长预期,同时带来部分的休闲度假人口常住人口比较:53+20+19+1738+18+52,二、城市空间组织,1、空间发展方向分析,空间发展理念,空间发展引导,1、山水引导决定未来建设空间的选择方向;2、区域统筹强化南北向城市发展主轴线3、产业先行保证足够的产业空间4、交通支持应充分利用并加以扩大的强力支撑,“大集中”整合区域优势集中发展,“小分散”各组团向专业化紧凑发展优化老城,完善公共设施布局拓展新城,提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2、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三片六组团”空间格局三片:北片:旅游度假专业城区中片:综合新兴中心城区南片:产业及配套服务区六组团:崇安、武夷山景区及度假区、兴田、将口、童游、建阳城区“一主两辅”的城市中心等级结构兴田城区建设城市主中心;崇安、建阳城区形成城市副中心。“一带多楔”的城市开敞空间骨架沿崇阳溪形成南北向的城市主要绿带;结合现状山水环境,构建山水入城,绿带相楔的格局,3、空间管制规划,禁建区: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非经特殊许可不得建设的区域。限建区:指受自然条件限制、开发建设难度较大的区域或目前开发时机不成熟的可建设用地。适建区:指用地条件和区位条件较好的现状未建设地区,是规划期内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空间。已建区:指现有已建成区域。,三、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北部武夷旅游度假城区适度控制崇安开发规模,优化城市布局,城市重心逐步向南转移,向专业旅游城区方向发展。适度建设京福高铁武夷北站周边。黄金垅片区生态敏感度高,规划建议作为战略控制用地预留。规划期仍保留现状机场。保护核心景区生态,养山蓄水,作到山不挖、水不填、茶不扩、肥不施、树多竹少。严控星村镇扩张,考虑将星村镇与旅游无关的职能部分逐步迁出,严控污水排放。推进度假区闲置用地合理开发,严控滨水区开发建设,完善慢行系统,预留开放通道,提升度假区服务水平。适度建设杜坝片区,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会议为主。,中部新兴城区转移、承接老城部分建设要求,尤其是度假区扩展的要求,安置景区、自然保护区内居民保护利用优质山水环境,兴田新城突出休闲度假功能,并提供完善的文体娱乐、休闲养生、医疗保健等职能。仙店组团逐步向养生度假方向转化,严控新工业进驻,现状工业可考虑逐步向创意产业、茶叶加工观赏体验与销售、旅馆餐饮等转化,加快监狱的搬迁改造,完善高尔夫等配套建设,形成度假旅游新区推进兴田国际度假区建设,于滨水区形成专业化的旅游度假带,向乡村旅游延伸。行政中心置于兴田程家洲,承上启下,带动能力强。与将口共同形成武夷新区的中心城区。将口片区以铁路交通、商贸物流为主。,兴田,将口,童游,南部建阳城区保护麻阳溪完整生态环境建阳城区重点向北拓展,产业重点转向童游、南林,优先开发北部新区,逐步推进旧城改造,相辅相成,联动推进。童游片区:最大的工业集中区,逐步向东拓展,推进产业集聚,工贸协同发展。建阳未来重点发展东泽、南林、新岭组团,逐步梳理童游城区、水东组团,优化潭城组团、水南组团。南部回瑶和严墩组团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空间预留。,四、基础设施规划,1、综合交通,机场:规划期内保留现有武夷山机场,建议继续优化、完善武夷山新机场的选址工作。十八窠场址作为备选场址预留。公路1.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宁武高速贯穿武夷新区,在将口片区内设将口落地互通,与将口片区城市主干路连接;兴田片区内设置互通与武绍高速连接。浦南高速:在片区内跨越崇阳溪,在将口片区以南位于溪的西岸。规划预留将来发展为城市快速路的空间,近期为高速公路。浦南高速在将口片区内设置互通立交与宁武高速连接。武邵高速:兴田片区内设置互通与宁武高速连接。2.省道303线为“八纵九横”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中的第三横,省道303线在规划区内的路线布局,建议按照过境交通与城市合理分流的原则,结合城市道路布局,截弯取直,由北向南经过武夷山度假区、仙店、兴田片区西侧、松柏片区,最后与将口、童游的城市主干路汇合。,铁路1、铁路线规划调整峰福铁路改线:峰福铁路经过兴田片区线路建议南移,以减少对城市的分割;京福高速铁路合福段:从安徽蚌埠站引出,经合肥、黄山,江西上饶,至福建武夷山、建阳、建瓯、南平、福州。线路按时速300公里(以上)、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京福高铁经过武夷山北站。浦建龙梅铁路:东接衢宁铁路,南平境内始于浦城、经武夷山、建阳、邵武至三明建宁、龙岩、广东梅州,在武夷新区境内规划与京福高铁合福段武夷山东站并站,按双线电气化、时速250公里设计建设。2、站场规划调整规划京福高铁武夷山北站;保留峰福铁路武夷山站、建阳站;峰福铁路兴田站:结合改线,在片区西南侧控制保留兴田站;京福铁路武夷山东站:武夷新区境内规划预留武夷山东站,与公路长途客运、市内公共交通衔接,是未来将口片区内重要交通枢纽站。峰福铁路京福铁路将口货站:南移。,区域内部交通1.现状:区域内现状道路主要指规划区内崇安市及建阳市现有城市道路。两个城市内部道路由于历史原因,均存在道路断面窄,标准低,道路系统不完整等缺点。过境道路往往穿越城市中心,形成相互干扰。2.快速路共规划建设2条快速路,并与高速公路相联系。分别是东纵线和西纵线。东纵线开始于建阳东南,连接建阳市区、新岭工业集中区、武夷东站西纵线主要连接度假区、兴田片区及将口片区,并在将口片区与东纵线相交。3.区域交通主干道:以规划区内片区为单位,分别形成系统,串联三大功能片区和城市组团,并向南北延伸到建阳、武夷山城区。4.次干道:对于其它干道、次干道系统,总体采用“方格网状”的布局形式,以满足各发展片区(组团)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2、给排水规划1、供水划片(1)崇安及武夷山景区片(2)兴田五夫片(3)将口片(4)建阳片2、水源配置思路(1)崇安及武夷山景区片远期水厂规模13万t/d,水源取自西溪和东溪水库,水量充足,水质水量满足要求。(2)地势较高的五夫、崇雒及麻阳溪流域内的莒口由于村庄布局分散,难于集中供水,水源取自山涧水,水质水量都满足需求,不列入供水管线供水范围。(3)兴田、将口、建阳三片远期水厂分别为10万t/d、7万t/d和16万t/d,合计水厂规模33万t/d,折合流量3.82m3/s。水源取自崇阳溪莲花山水库。麻阳溪备用,远景黄柏溪水库建成后,采用该水库水源。,给水、污水规划1、用水量预测2、水厂布局近期保留武夷山石雄水厂、度假区水厂以及建阳市狮子山水厂;新建东溪水厂、兴田水厂、将口水厂和建阳水厂。远期取消度假区水厂和狮子山水厂。3、污水厂布局污水处理率近期应达到70%,远期应达到85%以上。污水处理深度应达到一级。规划污水处理厂6座,分别是武夷山污水厂、武夷山污水二厂、兴田污水厂、将口污水厂、童游污水厂和建阳污水厂。2030年处理能力共46.0万吨/日。,电力现状武夷新区规划范围内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用户变1座)、35kV变电站5座。负荷预测,3、电力工程规划,南源变,童游变,溪东变,仙店变,南林变,建阳城关变,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五里变,三姑变,黄土变,将口变,白茶铺变,电源规划规划电源为现状水电站及省网500kV变电站福建省电力设计院关于500kV变电站选址论证方案,倾向于方案一(方案一500kV变电站位于延平区、方案二500kV变电站位于兴田镇),根据南平市总体规划(20082030),兴田镇规划新建500kV变电站,容量设置为21000MVA.,根据负荷预测结果,本次规划500kV变电站选择福建省电力设计院的方案二,并与南平市总规一致,但变电站容量由21000MVA调整为41000MVA。220kV变电站规划根据本次负荷预测结果,除现状南源变、童游变远景扩容至3120MVA外,另需规划新建4座220kV变电站,每座变电站容量设置为3240MVA。,50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220kV架空线,五、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保护,构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区域发展体系。构建以“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区域产业生态平衡”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发展体系。构建以生态功能区划引导全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加强对重点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山体林区、重要地质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构建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生态风景林、基本农田和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空间为骨架,城镇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廊道的大生态格局,实现生态环境从结构型向功能型的巨大转变。构建以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的生态产业。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搬迁、协同保护、竹茶控制,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武夷山市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夏期中叶(公元前19世纪),武夷山一带已有古代越族人聚居,北宋淳化五年(994年)设崇安县,1989年武夷山撤县建市,距今武夷山市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武夷山市属“具有著名风景名胜的一般史迹型历史文化名城”。建阳是古代闽北历史文明的摇篮,有“理学之乡”、“南闽阙里”、“图书之府”的美称,现有革命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32处,古建筑12处、古墓6处,古石刻3处,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突出。保护目标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科学处理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物质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全面、真实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产的真实载体及其环境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保护与更新、利用、发展相结合为原则,构建国家、省、市县等不同级别,包括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等不同类型保护体系,充分挖掘和延续非物质遗存,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传承传统文脉,弘扬闽北文化特色。保护与开发措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六、总体城市设计,1、景观风貌分区度假休闲景观风貌区结合山形地貌以分散式布局为主,限制大规模的城市开发,控制建筑密度、高度和体量,体现山水田园风光景观特征。行政核心景观风貌区是大型公共建筑集中地段,应注重整体协调与环境质量,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力求创造出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形象。教育科研景观风貌区该区建设应结合自然环境,以低密度、灵活形式与地形充分结合。历史景观风貌保护区对城村及闽王城及周边山水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城市生活景观风貌区突出公共服务中心及滨水景观,居住建筑形体形式和高度应保持一致,建筑色彩淡雅纯朴。产业新城景观风貌区工业区建筑布局与风格应能反映时代风貌及高科技特征,并加强区内标识系统的建设,城市生活景观风貌区,行政核心景观风貌区,教育科研景观风貌区,产业新城景观风貌区,度假休闲景观风貌区,度假休闲景观风貌区,历史景观风貌保护区,度假休闲景观风貌区,城市生活景观风貌区,2、景观风貌结构保护和延续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强化“一城六片”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山、水、城、人和谐共生的生活意象,创造以标志景观点、滨水景观带、山体景观面等“点、线、面”结合的风貌结构。标志性景观崇阳溪景观风貌带武夷山景区界面城市绿楔崇阳溪支流景观廊道滨水历史风貌岸线滨水城市景观岸线滨水自然景观岸线背景山体中景山体,崇阳溪景观风貌带,滨水历史风貌岸线,中景山体,滨水城市景观岸线,标志性景观,背景山体,城市绿楔,滨水自然景观岸线,崇阳溪支流景观廊道,武夷山景区界面,七、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度假以世界双遗产山水人文资源为载体,融合闽越文化精髓,打造世界级山水人文观光旅游胜地和国际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围绕“世界双遗产、中华养生地、闽越文化源”的品牌,实现从单一到多元化产品发展,构建旅游产品体系。以武夷山为旅游核心,打造“福建绿三角之旅、知山乐水之旅、闽源文化之旅”三大主题五条精品旅游路线。创建与双世遗旅游资源相匹配的国家级养生基地。,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工制造产业做好现有优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创造条件形成经济梯度,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升级优化传统产业,着力推进区域特色资源深加工业的发展。童游片区的产业集中区为加工制造产业集中布局区域。,创意产业,一类工业区,创意产业,二类工业区加工制造,八、防灾减灾规划,防洪排涝规划防洪。规划区近期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远期按50年一遇、远景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加快规划区排涝体系建设,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由于规划区用地大部分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局部低洼的地区采用填高方式使整个建设用地标高抬高,城区雨水采用直排方式排入排洪沟或者直接排入崇阳溪。地质和地震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人防和消防规划人防:遵循“长期准备、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方针,将人防工程规划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民防空防护要求,逐步形成城市地下空间整体防护体系。消防:规划先期可考虑建设兴田标准站,控制将口站、童游站用地。,第三部分新兴城区规划,一、现状概况,第一产业为主,工业经济较弱。规划区总人口约7.7万人。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地貌特征,山地多、平地少、河网密集,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丘陵山地,耕地和居民点则沿溪两岸形成大小不等的串珠状河谷盆地和山间盆地,总体上呈现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利用格局。区内包括兴田、将口、五夫、三个镇区,闽北林产工业园,城村古汉城遗址。各村镇呈点状分散布置,面积较小,总体建设水平也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缺乏。,五夫镇,兴田镇,将口镇,林产工贸园,古汉城保护区,二、城市职能与发展规模,城市职能(1)武夷新区行政和文化中心(2)旅游和休闲度假基地(3)闽北地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4)闽、浙、赣边界地区交通枢纽(5)区域性的商贸物流基地发展规模规划总人口为31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119平方米/人。,三、城市空间布局,1、用地评价,生态适宜度评价:用地特征、气象因子、土地条件和自然人文景观。地质环境适宜度评价:气候、区域地质条件、土壤环境质量、地下水资源、人类活动、植被条件、地质灾害。土地开发度评价:用地特征、高程、土地条件等级和土地利用状况。,综合评价,分别从洪水因子、交通因子、经济因子、农田因子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洪水因子评价:淹没面积沿溪流呈带状分布,对两侧用地开发会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进行工程处理。交通因子评价,铁路客货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303省道和205省道沿线有较好的交通区位。经济因子评价,童游组团、将口组团和兴田组团处在建阳市至武夷山市城市发展轴上,与现状城市关系较好。农田因子评价,农田布局比较分散,几个组团条件相当。,综合评价,城市发展空间集中在三片区,及兴田片区、将口片区和童游片区。兴田片区建设用地沿澄浒溪两侧分布,向南发展至浦南高速公路北侧,狮子山脚下;向北发展至古越王城保护区。将口片区未来发展为武夷新城的交通枢纽,用地选择沿重阳溪两侧分布。童游片区建设用地集中在新岭、东泽和南林一带。向东发展至彭墩村;向南发展至童游街道办边界;向西跨越高速公路;向北发展至庵源山山岩岭山脉。,兴田片区,将口片区,童游片区,2、空间发展分析,整体结构为:一主一辅、一带三组团。“一带”是指沿崇阳溪、城市快速路组成的城市发展带。“三组团”分别为兴田组团、将口组团和童游组团。“一主”是指行政文化主中心,“一辅”为童游组团综合服务辅中心。,3、建设用地布局,建设用地总面积39.0平方公里。童游组团建设用地面积为20.5平方公里,将口组团6.9平方公里,兴田组团11.6平方公里。带状组团布局,沿崇阳溪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体现服务性城市特色,在用地构成中增大公共设施的比重。,3.1居住用地布局,就地平衡原则:根据片区总体“带状+组团”的布局特点,按照就业人口的分布,分片区安排居住用地,尽量减少由于工作出行带来的跨片区交通量。规模原则:按照“街道-社区”模式来进行居住用地布局,每个居民点力求达到社区规模,满足基本的生活服务配套。环境原则:尽量利用片区内的山水资源,将自然山水引入居住区,创造宁静、和谐、景色宜人的居住环境。层次原则:片区内既有满足本地就业人口需求的普通住宅,又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势,发展高端住宅,满足外地市场需求。,居住用地布局,村庄改造用地:对于不具备拆迁条件的村庄保留,进行村庄改造。二类居住用地:滨水带状布局,顺应地形地势和满足人类亲水性要求。保障性住房用地:用地规模按照居住用地的10%标准计算,每个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