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证书等级:乙级证书号:A142007451湖北省 阳新县农业综合开发小青山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黄石市振兴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二月批 准: 戴雄彬审 核: 罗光洪校 核: 罗光洪项目负责人: 刘 肖项目成员:刘 肖 叶 超 陈 奔 陈敬权 左晓辉王晓进 李龙飞 田魏玲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基本情况灌区名称湖北省阳新县小青山灌区建成时间1969年灌溉乡、镇个3白沙镇、浮屠镇、陶港镇行政村个67灌区总人口万人9.95灌区农业人口万人9.02二、水文气象年平均气温16.8多年平均降雨量mm1466多年平均蒸发量mm1325.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1897.1多年平均无霜期天263三、灌区土地利用情况灌区土地总面积万亩53.4耕地面积万亩7.47其中:水田万亩5.70旱地万亩1.77设计灌溉面积万亩5.70历史最大灌溉面积万亩5.70现状实际灌溉面积万亩4.0四、灌区农作物组成现状项目建成后早稻%4835中稻%1225晚稻%4635油菜和小麦%4445棉花及其他%4560复种指数%195200五、灌区内现有水利工程1、蓄水引水工程(1)中型水库座1小青山水库总库容万m31120兴利库容万m3928承雨面积km214.01多年平均来水量万m3750(2)小型水库座14小(1)型3座、小(2)型11座兴利库容m3684(3)塘堰口2062有效容积m39612、渠道干渠条/km1/27.00支渠条/km7/42.603、渠系建筑物处77六、工程效益设计灌溉面积万亩5.72020年水平其中:恢复灌溉面积万亩2.52020年水平改善灌溉面积万亩3.02020年水平设计灌溉保证率%80七、主要工程规模1、渠道塌方整治m4202、渠道疏挖、衬砌km24.411/12.2083、整修加固泄洪闸处74、整修加固拦河闸处15、拆除重建分水闸处76、整修加固引水闸处17、整修加固节制闸处18、渡槽维修加固座69、涵洞维修加固座510、量水设施套711、山溪入渠处2412、农桥重建人行桥座9机耕桥座9八、施工1、主体工程数量土方开挖万m33.30清淤土方万m33.86土方回填万m30.91浆砌块石万m30.82砼万m31.092、主要建筑材料砂万m30.62水泥万t0.336钢筋万t0.098碎石万m30.68块石万m30.583、施工临时占地m26204、总工期年2九、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1505.16其中:建筑工程万元1162.56机电设备工程万元30.54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万元78.12临时工程万元64.76独立费用万元86.84基本预备费万元66.80环保水保费万元15.552、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单位亩投资元/亩445 经济净现值万元218.45经济内部收益率%8.6经济效益费用比1.08目 录1 综合说明11.1概述11.2水文气象41.3工程地质61.4工程任务和规模11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31.6金属结构161.7工程管理161.8施工组织设计191.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201.10工程投资概算211.11经济评价212 水文232.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232.2气象特征232.3水文基本资料242.4径流253 工程地质303.1工程勘察的目的和内容303.2地质勘察过程和完成的工作量303.3 灌区地质概况313.4 渠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73.5.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03.6.主要工程地质问题563.7天然建筑材料583.8结论与建议594 工程任务与规模724.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724.2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734.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54.4 灌区需水量计算764.5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884.6 工程规模97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045.1设计依据及基本资料1045.2工程总体布置1065.3渠道工程设计1095.4渠系建筑物工程设计1246金属结构1836.1金结概述1836. 2闸金属结构1837 工程管理1857.1编制依据1857.2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现状1857.3管理范围1867.4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1877.5管理设施1897.6通信调度1907.7水费制度1907.8灌区运行管理1918 施工组织设计1958.1施工条件1958.2施工导流1998.3主体工程施工1998.4施工总布置2018.5施工总进度2049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2069.1环境保护设计2069.2水土保持设计21210 项目费用(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22710.1费用(投资)概算依据及有关规定22710.2项目费用(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23010.3资金筹措方案23010.4分年度投资计划23010.5建设资金管理25111 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25211.1经济评价的依据及参数25211.2国民经济评价25211.3综合评价255附表、附图:256601 综合说明1.1概述小青山灌区地处阳新县城以北,中心距县城约20km。北与大冶市交界,东与本县陶港镇接壤,西与本县三溪镇毗邻,背靠七峰山、父子山,中间为丘陵平原。灌区约10%的面积属于大冶湖流域,其余为富水流域。灌区由北向南有106国道及武汉至上海(五九)铁路通过,交通十分便利。灌区位于幕阜山麓至长江间的垅岗丘陵-冲湖积平原区。冲湖积平原区总体上呈被残丘垅岗夹持的狭长带状,区内为河湖网分布地带,地形支离破碎,地形较平坦。小青山灌区位于阳新县北西部,自然面积300.69km2(折合45.1万亩)涉及白沙镇全部、浮屠镇大部和陶港镇局部等3个镇,67个行政村,区内总人口9.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2万人,耕地面积7.47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7万亩,是阳新县的粮食、油料和蔬菜重要生产基地。灌区已建一座中型水库小青山水库。小青山水库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境内,大冶湖水系青山河上,南距阳新县城32km,北距大冶市城区30km。水库承雨面积面积14.01km2,总库容112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小青山灌区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1座,塘堰2062口,塘堰有效容积861万m3,灌区内总有效蓄水容积达3687.2万m3。为灌区农业需水及其它用水提供令人可靠的水源保证。灌区内的小型水库见表1-1。表1-1 灌区内中型及小型水库特性统计表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所在流域承雨面积(km2)总库容(万m3)兴利库容(万m3)坝高(m)小青山水库白沙镇大冶湖14.01112092843吴东城水库白沙镇富水1.519213814.3野马港水库白沙镇富水1.518415026.6舒畈水库白沙镇富水0.161079韩家山水库白沙镇富水0.351088.1冯家垅水库白沙镇富水0.1514109.8糯谷垅水库白沙镇富水0.48301712.8刘宣堍水库白沙镇大冶湖1.9329924421.3赤马山水库白沙镇大冶湖2.3201014.6石河垅水库白沙镇大冶湖0.231386.9林塘垅水库白沙镇大冶湖0.2615119黄金林水库白沙镇富水0.543319花桥垅水库白沙镇大冶湖0.1541339.2月星水库白沙镇大冶湖0.210912正堍水库白沙镇富水0.512810灌区枢纽工程小青山水库于1968年10月动工兴建,1969年初基本完成,灌区工程于1979年5月投入使用,小青山灌区隶属阳新县水利局领导。灌区灌溉渠道分为四级: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支渠以上渠道全长75.0km,其中干渠(青山干渠)1条,长27.0km,支渠7条,长42.6km,支渠以上建筑物84处,有67处为病险建筑物,占总数的79.76%,其中有52处建筑物带病运行,占总数的61.9%,有28处建筑物及设备损坏失效,占总数的33.3%。由于灌区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此为“先天不足”。灌区工程运行至今已经40年,因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管护跟不上,工程老损严重,此为“后天失调”,致使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抗御干旱灾害能力降低。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一)渠道工程1、渠道淤塞严重。全灌区现有渠道淤积平均深度15cm,青山干渠6+4567+864段淤塞十分严重,最大淤塞深达60cm。2、小青山灌区已建渠道绝大多数为土渠,衬砌渠道1.4km,仅占现有干渠的1.6%。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多已渠不成形,渠道内杂草丛生,渠坡垮塌、淤塞,能正常通水的渠道不足一半,渠道利用系数仅0.45左右;3、渠身漏水严重。由于灌区缺乏必要的维护,经过近40年的运行,堤身受鼠洞、蚁穴等破坏严重,许多堤段存在渗漏通道,造成渗漏量逐年增大。由于渗水,一些渠段的堤脚滑塌,形成渠道的险工地段,有些渠堤脚没有导渗设施,使渠旁农田冷浸,农作物产量下降。(二)配套建筑物(1)渡槽1、渡槽槽身、排架表面砼脱落,钢筋外露、锈蚀;2、渡槽槽身结合处严重错位,水流衔接不畅,并严重漏水,影响过水流量;3、渡槽进、出口渐变段开裂变形,漏水严重,引起台渠滑坡或溃口;4、渡槽伸缩缝止水设施失效,漏水严重。(2)水闸灌区工程水闸主要有引水闸、节制闸、分水闸和泄洪闸,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配套不完善;二是设备破坏、落后,启闭困难;三是止水橡皮失效;四是混凝土老化,大多处于带病、带险运行状态,泄洪闸闸门锈蚀、止水失效、启闭机失灵,放水建筑物大多损坏;(3)涵洞涵洞修建修建年代久远,施工质量较差,缺乏必要的维护,进出口护砌垮塌,涵洞工程完好率仅40%。(4)量水设施灌区没有量水设施,实际上形成耗水型的灌溉制度和方法,水资源浪费严重。(5)农桥现有的农桥有的年久失修,桥身质量差,桥面最窄的仅有0.4m宽,威胁人畜安全,必须进行改造;有的随着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群众的使用要求,亟需重建、扩建。小青山灌区经过40多年的运行,由于当时水利骨干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加上养护维修资金短缺,工程老损严重,有的建筑物已不能启用,如各类涵闸、渡槽及各类桥梁。目前这些渠系建筑物大多已运行30余年,均存在着各类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问题,如钢筋外露、闸门锈蚀、止水损坏、启闭设施已不能正常使用等等。垮渠漏水等险情年年发生,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系利用系数仅0.50,其灌溉面积远未达到设计要求,且逐年呈下降趋势,已严重影响着商品粮基地的稳产高产和多种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致富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夺丰收的能力,获得最大综合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小青山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际,编制湖北省阳新市农业综合开发小青山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2水文气象1.2.1流域自然地理状况小青山灌区地处阳新县城以北,中心距县城约20km。北与阳新市交界,东与本县陶港镇接壤,西与本县三溪镇毗邻,背靠七峰山、父子山,中间为丘陵平原。灌区约10%的面积属于大冶湖流域,其余为富水流域。灌区以小青山水库为骨干水源。小青山水库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境内,大冶湖水系青山河上,南距阳新县城32km,北距阳新县城区30km。小青山水库承雨面积14.04km2,总库容1120万m3,有效容积928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1.2.2气象特征灌区地处中亚热带边缘,北亚热带气候带内,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适宜粮棉油生长,气候条件优越。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6.6,年最高极端气温41.4,出现在1966年8月10日,年最低极端气温-14.9,出现在1969年2月1日。平均相对湿度78,多年平均蒸发量1521.3mm。年均日照时数1873小时,日照率42。全年无霜期240280天。平均风速2.1m,最大风速21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东南风、西北风。1.2.3水文基本资料小青山灌区径流由降水产生,其年内分配与降水年内分配基本一致,汛期为4-10月,枯水期为11-3月。采用阳新站的水文气象资料。1.2.4径流1.2.4.1小青山灌区径流小青山灌区内无水文站,本阶段根据水系分布、流域特性以及湖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确定小青山灌区属四级区,则径流资料采用邻近流域且径流成因相近的四级区大冶湖19582011年53年径流系列进行径流分析计算。采用P-型曲线适线,求得小青山灌区的径流设计成果,见表1-2。表1-2 小青山灌区径流深设计成果表项目均值CvCs/CvP(%)1525508085径流深(mm)7010.3829749106684734341.2.4.2小青山水库径流灌区枢纽工程小青山水库于1968年10月动工兴建,1969年初基本完成,灌区工程于1979年5月投入使用,小青山灌区隶属阳新市水利局领导。小青山水库内设有雨量站,调查统计该站年降雨量,其平均值为1421.8mm。设计流域不同设计水平年逐月径流量计算成果见下表表1-3 小青山水库P=80%典型年逐月径流计算成果表(1992年)单位:万m3月份123456径流量11.683.984.049.887.361.3月份789101112径流量69.661.268.542.927.197.9年径流量686表1-4 小青山水库P=50%典型年逐月径流计算成果表(1986年) 单位:万m3月份123456径流量18.424.968.2161.638.1197.2月份789101112径流量181.746.173.555.543.732.6年径流量9411.3工程地质1.3.1地质勘察过程和完成的工作量小该工程兴建之初仅在水源地小青山水库有少量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沿渠线及建筑物没有进行地质勘察工作。灌区的建设和运行中,工程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山体滑坡、渠道渗漏、渠道淤塞、边坡跨塌等,直接影响到了灌区的运行;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多,投入的资金有限,许多问题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必须加大投入,进行全面的节水改造。为了使灌区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2013年7月国家决定对大中型灌区进行以节水增产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2014年受黄石市振兴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的委托,在搜集和整理灌区管理处提供的勘察基本资料的条件下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目前搜集的地质资料有相关的1:20万区域地质图及区域地质报告,青山水库地质勘察报告及图件、阳新县水利局提供的灌区部分建筑物地质资料。本阶段我院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有:进行了灌区的地质钻探、取样试验、地质测绘、地质险情调查;堤身及堤基土层自上而下分段进行了注水试验;在全灌区分片进行了坑探。主要完成的地质勘察工作量见表1-5。 表1-5 小青山灌区地勘工作量一览表内 容单 位数 量备 注工程地质测绘Km2351:50000精度线路调查Km2271:10000精度钻 孔m/个33/13探坑m3/个15/6前期钻探m/个原状土样组4常规土工试验组4注水试验次21.3.2区域地质灌区属幕阜山麓至长江间的低山、丘陵区。在低山丘陵和垅岗间夹持狭长带状冲湖积平原地貌,区内为河湖网分布地带,地形上低山与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总体地形较平坦。地势以西高、东低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40060左右。其中西部南岩山最高峰在800m以上;东部最处端高程低于30m。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水系有小青山河、马顺河、长乐河等天然水系,有人工修建的小青山水库、黄金林水库、野马港水库、吴东城水库等中小型水库以及与之相配套有渠系。区内河谷坡降大、源头处河流落差较大,中下游河床相对较平缓;平均坡降17,河流两岸多为冲积堆积和残坡积堆积层,局部为岩质边坡。区内渠道均沿地形平缓处延伸、渠道纵向坡降一般在0.2左右。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区内地形的改造形迹明显,区内公路、桥梁、村镇建设、渠道闸站、渡槽等工程建设改变了局部的地貌形态,同时区内大范围的采矿活动也使部分山区地形产生变化,并形成开采区水土流失严重、开采区下游形成大面积泥砂堆积、局部堵塞河道和渠道、可形成厚达10m以上的人工堆积层。根据2001年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其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3.3渠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小青山灌区现有骨干渠系包括小青山干渠和7条支渠。干渠总长27.0km,渠首设计流量5.4m3/s,设计渠底宽1.8m,纵坡1/5000。干渠现有分水闸7处,泄洪闸7处,引水闸1处,节制闸1处,拦水闸1处,渡槽6处,涵洞5处。支渠7条,总长42.6km, 本阶段根据灌区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节水配套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渠道整治、衬砌防滲和渠系建筑物配套、更新改造等。青山干渠上接小青山水库、下至刘达老屋、全长27.0km,渠首设计流量5.4 m3/s,纵坡1/5000,局部陡竣。干渠渠底高程由上到下为89.081.0m。1.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小青山灌区干渠所处区域属低山垄岗区,地形起伏不大;渠道傍山而行,多为半挖半填而成、局部为全挖方和全填方形成,在跨越冲沟处以渡槽连接,渠底高程由上到下为8981m,地面高程一般在60300m,渠堤高程从上到下为90.584.0m,渠道宽32m,填渠高31.5m,局部较高达8m。渠坡一般为1:2。根据本次勘探资料和收集资料揭示,渠道两侧渠堤主要分布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堆积填土、中上更新统粘土、粉质粘土等地层,底部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2.干渠工程地质评价干渠渠底高程由上到下为91.069.0m。 其渠底土大多为碎石质粘土组成,局部为基岩、基底为志留系砂岩、页岩和燕山期花岗侵入岩,由于渠道主要沿山坡而行、多为半挖半填方式,渠底一般低出于周边地面,渠道边坡在山坡外侧由填土组成,结构呈松稍密状态,近山坡侧为基岩或残坡积碎石质粘土,边坡基本稳定。区内填土主要由碎石质粘土组成、局部碎石量高,具中等至弱透水性,局部碎石量集中段透水性强,存在渠道渗漏;因此按渠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可分为两部分:近山体侧为基岩和坡积堆积土层、坡边稳定性较好,抗渗性较好;山外侧以填土为主,存在渠坡渗漏、坡面水流冲刷影响渠坡稳定性较差等问题。1.3.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小青山灌区渠系建筑物包括泄水闸、分水闸、倒虹吸、渡槽、隧洞、人行桥、机耕桥等。水闸建设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经过40余年的运行,工程老损严重,是灌区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本次拟整险配套重建14座水闸(其中:引水闸1座,节制闸1座,拦河闸1座,泄洪闸5座,分水闸6座)。大部分渡槽和隧洞工程状况良好,部分渡槽需加固维修。工程区水闸分布较分散,但同处一个大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相似,可以参考同渠段工程地质条件;现以列表对主要水闸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灌区内建筑物较多、规模较小,对于灌区内较小的水闸或建筑物未列入下表的可参考同渠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渡槽、隧洞、农用桥等建筑物工程状态较好、基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是建筑物结构损坏问题、无大的地质问题,此处未加强评价。总体来说灌区建筑物规模较小、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1.3.5天然建筑材料灌区及周边灰岩是良好的块石用材,分布广泛,主要在水库周边,储量大,运输便利。土料也分布广泛,储量大,质量较好。灌区的砂料质量较差,但阳新市区有出售,质量好,运输方便。1.3.6结论与建议1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坪的次级构造大冶台褶带上,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大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等于度。2渠区分布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填土、冲积壤土、砂壤土夹碎(砾)石和中上更新统粘土、粉质粘土等组成,底部基岩以燕山期侵入岩为主、渠道局部为志留系砂岩、页岩。小青山灌区干渠傍山而行,由全挖方、半挖半填和全填方形成,渠道存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边坡稳定、淤积和渗漏。小青山干渠:渠线沿坡缘布置、多为半挖半填,渠堤高约36m。渠坡局部护砌,存在渠坡变形、渠道渗漏现象;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总体尚好。但由于工程管理差,渠道及建筑物年久失修,工程损毁严重,渠道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吕广支渠:位于粘性土层上,以挖方为主,渠道边坡坡高低于1.5m,坡度较缓,渠道大多为粘土组成,渠坡平缓,其边坡稳定性较好,透水弱。主要问题是工程管理差,渠道工况差,存在泥砂淤积阻水、损水严重及局部人畜活动造成渠道边坡不稳定。潘祥支渠:位于粘性土层上,以挖方为主,渠道边坡坡高小于1.5m,渠坡较缓,渠坡稳定性较好,透水弱。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问题是渠道泥砂淤积和杂草多、存在阻水现象。胡必显支渠:位于粘性土层上,以挖方为主,渠道边坡坡高小于1.5m,坡度较缓,渠坡稳定性较好,土层透水弱。主要问题是工程管理差,存在泥砂淤积及分水闸、泄水闸址水流较急段的冲刷现象。隔垅支渠:以挖方为主,局部为填方台渠、渠道边坡坡高一般小于2m,局部台渠可高8m,渠道大多为粘土组成,其下伏花岗岩埋深一般在35m。主要问题是渠道淤积、填方较高的渠段存在渗漏。樟树下支渠:主要位于粘性土层上,渠道坡高一般小于2m,总体坡度较缓,其下伏花岗岩埋较浅、整体渠坡稳定性较好,抗渗性较强。主要问题是工程管理差,渠道淤积较严重,局部存在边坡溜滑现象。狄田支渠:主要位于粘性土层上,渠道边坡坡高一般小于2m,边坡较缓,其下伏花岗岩埋藏较浅、整体渠坡稳定性较好,抗渗性较强。狄田支渠主要问题是工程管理差,渠道弯曲、沿山坡松散泥土在雨水侵蚀下淤塞渠道。石河支渠:渠道地势低洼、主要位于粘性土层上,以挖方为主,渠道边坡坡高一般小于1.5m,坡度平缓,渠坡稳定性较好,抗渗性较强,不存在大的滑坡、泥石流。主要问题是工程管理差,坡面汇水泥砂淤塞渠道、影响渠道过水。建议对各支渠进行清淤或渠道边坡硬化、作好渠道与自然坡面间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坡面泥土随雨水流入淤塞渠道。3.建筑物灌区内建筑物较多、规模较小,工程地质条件相似。建筑物基础多位于砂壤土、壤土层上、无软弱土层分布,具有中、低压缩性和较高的承载力,是小型建筑物基础良好的持力层。区内建筑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建筑物结构损坏应整修。4. 区内砂、石料较丰富、开采运输方便,运距可控制在10km内。区内土料较丰富、土层以中、上更新统的粘土为主,具有粘性强、抗渗性好、含水量低、土料储量大、可控制运距在1km内,交通方便。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小青山灌区位于黄石市阳新县境内,阳新县位于黄石市南部,总面积2782.8平方公里,现辖16个镇、1个开发区、4个农场,2012年末总人口98.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36万人,耕地面积77.835万亩。境内自然资源较丰富,地下矿藏有金、银、铜、铁、锡、钼、钨、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炭、硫磺、 磷灰石、石膏、大理石等非金属矿,素以“矿乡”著称。可开发水力资源8.31万kw。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土特产主要为苎麻。2012年全县粮食产量34.32万T,棉花产量2607T,油料产量3.38万T,生产总值150.9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1.36亿元。阳新县是老苏区,曾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阳新县输送了20多万优秀儿女参加革命,有10多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目前,阳新县仍然贫困落后,属于国家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1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小青山灌区位于阳新县白沙镇,是阳新县主要的粮食产区,据资料统计,2013年白沙镇下辖3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地1.6万亩,粮食总产量3.7万t,农业生产值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白沙境内物产丰富,市场繁荣,交通便捷,历史上曾为“长乐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交通以大沙铁路、106国道为主线纵穿全境,是连接京沪、京广贯通东西的重要通道。物产以金、银、铜、铁、钨、方解石等资源大镇之称。农业以优质水稻、苎麻、双低油菜、花生、芝麻等形成了万吨级之规模,是著名的苎麻之乡和“阳新豚”主产地之一。其矿产资源经603地质大队调查,含有丰富的金、铜、铁等,被称为“有色金属走廊”。1.4.2农作物灌溉定额1、灌水作物种植比及复种指数小青山灌区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他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为辅。根据白沙镇农村经济统计年报表(白沙镇统计办公室 2013年度),分析得到灌区内各灌水作物的种植比。考虑到灌区续建配套后灌溉条件得到改善,灌溉保证率将随之提高,因此规划水平年灌溉作物种植比及复种指数作适当调整。表1-6 灌区灌溉作物种植比及复种指数水平年早稻中稻晚稻小麦油菜棉花复种指数现状0.530.050.530.190.50.161.96规划0.530.230.530.10.520.12.012、单项作物灌溉定额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以前及各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等,随作物种类、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等的不同变化,需依据不同农作物进行具体设计。单项作物灌溉定额计算选取早稻、中稻、晚稻、小麦、棉花五种,油菜等按生育期归入小麦定额计算中,秋杂则按棉花灌溉定额计算。3、综合灌溉净定额根据各种作物的灌溉面积和种植比,求得灌区作物综合灌溉定额设计成果见表表1-7 小青山灌区综合灌溉定额表作物早稻中稻晚稻小麦、油菜棉花及其它作物复种指数及综合净定额现状种植比0.530.050.530.690.161.9680%240.0 301.3 284.2 60.0 58.0 343.6 50%227.7 266.2 250.0 40.0 47.6 301.7 规划种植比0.50.050.50.770.182.00 80%240.0 301.3 284.2 60.0 58.0 333.8 50%227.7 266.2 250.0 40.0 47.6 291.5 1.4.3工程规模小青山灌区渠道垮塌、淤塞严重,必须对其进行整治。本次小青山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是对主干渠清淤24.411km、渠道防渗衬砌12.208km为主,同时对渠道塌方处修筑挡土墙,整险加固渡槽6座,拆除重建拦河闸1座,引水闸1座,改建倒虹吸1座,拆除重建泄洪闸、分水闸14座,加固涵洞5座,农桥、人行桥配套拆除重建17座。通过对渠道流量复核成果来看,渠道及建筑物整治加固后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其引水能力均满足灌溉要求。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工程等别及标准小青山灌区耕地面积7.47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7万亩,属中型灌区。根据水利部颁发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有关规定,小青山灌区水库枢纽工程等别为等,干渠及渠系主要建筑物级别见下表。表1-8 干渠项目建设等级标准序号渠道名称桩号设计流量(m3/s)工程级别长度(m)1小青山干渠0+8583+0805.40422223+0804+4194.68513394+4198+9904.08545718+99011+6673.245267711+66713+2152.645154813+21516+0902.155287516+09017+7321.315164217+73227+0000.64592682吕广支渠0+0006+0000.58560003潘祥支渠0+0005+9000.52559004胡必显支渠0+0005+2000.57552005隔垅支渠0+0005+6000.41556006樟树下支渠0+0004+2000.32542007狄田支渠0+0007+3000.62573008石河支渠0+0008+4000.5958400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小青山灌区工程区地震动峰加速度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设计不考虑地震影响。1.5.2工程布置本次小青山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是对渠道清淤24.411km、渠道防渗衬砌12.208km为主,同时对渠道塌方处修筑挡土墙,整险加固渡槽6座,拆除重建拦河闸1座,引水闸1座,改建倒虹吸1座,拆除重建泄洪闸、分水闸14座,加固涵洞5座,农桥、人行桥配套拆除重建17座。1.5.3工程设计(1)渠道加固设计方案1、青山清淤总长度24.411km,其中干渠23.231km,桩号为0+85824+089;隔垄支渠长1.18km,进行渠道清淤长1.18km,清淤桩号Z0+000Z1+180;2、青山渠道现浇混凝土防渗衬砌12.208km,分17段,为别为:桩号(0+8691+159)长290m;桩号(1+2111+400)长189m;桩号(2+3603+185)长825m;桩号(3+3753+863)长488m;桩号(4+6465+476)长830m;桩号(5+9676+265)长298m;桩号(6+4857+640)长1155m;桩号(7+7408+684)长944m;桩号(8+7849+057)长273m;桩号(9+0579+502)长445m;桩号(9+69810+776)长1078m;桩号(10+85811+226)长368m;桩号(11+22612+087)长861m;桩号(12+17313+660)长1487m;桩号(13+71414+490)长776m;桩号(15+28616+007)长721m;隔垄支渠渠道预制U型砼防渗衬砌1.18km,桩号为Z0+000-Z1+180。3、青山干渠渠道垮方处理整治3段,挡土墙总长420米,分别为:潘祥至老虎洞(桩号6+265-6+485)处,共长220m;老虎洞至七峰山(桩号7+6407+740)处,共长100m;七峰山至胡必显(桩号8+684-8+784)2处,共长100m;(2)渡槽整险加固设计方案董均美渡槽(桩号1+1621+204)长42m;潘祥渡槽(桩号4+4354+474)长39m;马中山渡槽(桩号13+665-13+708)长43m;下北辰渡槽(桩号14+49515+027)长528m;朱崇渡槽(桩号15+18715+281)长94m;牛头山渡槽(桩号19+98019+989)长10m;(3)水闸整险加固设计方案水闸重建16座,整修加固1座,均位于青山干渠,其中:1、重建引水闸1座,分别为:董均美引水闸(桩号0+858);2、重建节制闸1座,分别为:潘祥节制闸(桩号4+437);3、整修加固拦河闸1座:董均美拦河闸(桩号0+858);4、重建泄洪闸7座,分别为:赵景埦泄洪闸(桩号1+744);潘祥泄洪闸(桩号3+562);老虎洞泄洪闸(桩号5+922);七峰山泄洪闸(桩号7+953);石家祠泄洪闸(桩号10+392);老牙湾泄洪闸(桩号19+893)四屋泄洪闸(桩号21+511)5、重建分水闸7座,分别为:吕广分水闸(桩号3+080);潘祥分水闸(桩号4+419);胡必显分水闸(桩号8+990);对面屋分水闸(桩号11+667);樟树下分水闸(桩号13+215);华道分水闸(桩号16+090);石河分水闸(桩号17+732)(4)人行桥、机耕桥整险加固设计方案农桥改造配套18座,其中机耕桥9座(桩号1+464、5+481、7+900、11+093、11+344、12+397、16+012、16+856、18+234);人行桥9座(桩号1+100、4+800、10+093、10+950、10+997、11+460、13+000、16+143、17+339)。(5)涵洞及倒虹吸整险加固设计方案涵洞维修5座,总长712m,均位于青山干渠,分别为:大林山涵洞(桩号3+1903+370)长180m;胡必显涵洞(桩号9+5079+693)长186m;高倚涵洞(桩号10+78010+853)长73m;马导涵洞(桩号20+78520+913)长128m;四屋涵洞(桩号21+23621+381)长145m;倒虹吸2处,分别为石家祠倒虹吸进出口整修和隔垅支渠渡槽改建倒虹吸。(6)量水堰及管护措施1、量水设施:新建7处量水堰;2、管护设备:配备传真机1台,计算机3台,程控电话2部;3、在青山干渠沿途24处修建山溪入渠。1.6金属结构小青山灌区金属结构主要为灌区改造范围内各渠道控制闸门、直灌口的闸门、埋件及相应的配套启闭设备。各涵闸闸门主要功能为引水、分水、调节水位及流量等功能,是灌区正常运行调度的主要控制设备。本次列入整治计划的泄洪闸共7座,全部拆除重建(赵景埦泄洪闸、潘祥泄洪闸、老虎洞泄洪闸、七峰山泄洪闸、石家祠泄洪闸、对面屋泄洪闸、老牙湾泄洪闸)。分水闸共7座,全部拆除重建(吕广分水闸、潘祥分水闸、樟树下分水闸、华道分水闸、石河分水闸、四屋分水闸),拦河闸及引水闸共4座闸门。1.7工程管理1.7.1管理范围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便于实施管理和维护工作,有利于工程周围的水土保持,并考虑工程管理单位实现自我维护和发展的需要,确定工程管理范围。管理范围是指水利设施本身建设占地,以及有关生产维护、管理设施占地的范围;保护范围是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在设计条件下安全运行和进行维护工作的需要,不允许单位和个人进行有损于水利工程设施和运行安全的活动范围。本工程运行管理的范围包括:灌区各引水枢纽及周围防护堤管理区域,干渠、支渠、斗渠及其渠系建筑物,以及相应的管理房等管理设施。斗渠以下工程由各村负责管理。为使工程安全运行,划定干渠、支渠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为:(1)渠道管理范围:挖方渠道从渠堤外缘线计起;填方渠道从设计渠堤外坡脚线计起,管理界限以内辖区为工程直接占地的管理范围,而保护范围则从上述界限向外扩展15m。(2)渠道上的涵闸、涵洞、桥梁、量水设施等建筑物,其基础边线以内占地属管理范围,保护范围从其基础边线向外按同级渠道标准确定,渠道管理房按渠道建筑物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3)渠道上的暗涵等渠系建筑物,从建筑物上下投影外边线算起,其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按同级渠道划界标准乘以2.5倍系数确定。1.7.2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单位岗位定员坚持“管养分离”的原则,尽量精简管理机构,减少工程管理费用支出,为工程的良性运行提供有利条件。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规定,该工程为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应采用中型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标准,同时按上述机构设置来确定工程管理岗位定员。管理人员编制,按照减员增效、降低生产成本、减轻负担为原则进行设置。农民用水户协会人员不纳入管理人员编制。按照水利工程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45号文)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小青山灌区为中型灌区,定员级别为4级,经测算小青山灌区灌溉供水中心管理人员岗位数量为4人。1.7.3管理设施一、管理设施现状小青山灌区水利工程的管护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由于渠道工程线长,管理单位较分散,管理用房从工程建成至今,已40多年,年久失修、房屋破旧、房屋漏水、檀木腐烂、水电线路老化严重,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困难。(2)小青山灌区工程建成运行,设置的基层管理单位地处偏僻农村,其职工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办公设施极为简陋。(3)小青山灌区管理处作为灌区管理机构,灌溉和防汛工作是件大事,迄今为止没有单独的灌溉调度中心,灌溉调度和防汛指挥工作滞后,对水、雨、灾、险情信息系统处理方式的手段还处于原始落后现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对汛期及灌溉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预见性。现有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小青山灌区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二、管理设施为了加强灌区运行管理,除利用管理机构现有设施外,结合必须增加部分管理设施,该部分管理设施工程量见环境保护章节。对基层管理单位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观测设备和通讯设备。灌区各管护设施配置配置表见表1-9。表1-9 灌区各管护设施配置配置表管护设施单位数量1、管理自动化系统计算机台3打印机台1复印机台1照相机台1摄像机台12、外部观测设备工程经纬仪 J3台1水准仪 S3台1GPS台11.7.4通信调度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半自动和自动化测控技术在灌区调度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今灌区运行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这引起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还可以根据用水户的需求、气象条件的变化和工程状况随时调整系统的运行工况。1.7.5灌区管理运行一、灌区运行管理为了使灌区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减员增效,需要走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道路,实行良性循环运行机制。二、灌区运行制度为保证灌区正常运行,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工程观测:对渠系及建筑物的沉陷、位移、裂缝、渗漏等运行状态定期进行观测。(2)水位及流量观测:在渠系规定的断面进行水位和流量的施测,并根据施测结果定期校核渠系的水位流量曲线,从而验证渠系的输水能力。(3)巡视检查:建立渠系巡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特别是汛期、放水期及放水准备期要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及时上报并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修,确保工程正常进行。(4)养护和维修:根据工程和设备的特性及运行条件制定维修计划,定期检查维修,以保证工程和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5)防汛与抢险:遵循防洪调度规程,建立专门的防汛抢险组织,并由专人负责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和器材,组织防汛劳力。(6)工程保护:禁止向渠道内倾倒废渣、废土、垃圾及其它废弃物或者设置其它阻水设施。禁止在渠堤上挖坑、垦植、铲草、埋坟或者滥伐护渠林木。禁止履带式车辆、限制其它机动车辆在非正式公路的渠堤上行驶。禁止擅自启闭渠系建筑物的闸门。(7)计划供水与水费计收:根据水源、输水能力、灌溉面积、作物组成等情况,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品质商品房预售协议合同范本解读
- 2025版天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接XX学校教学楼及宿舍楼工程合同
- 2025版通信网络优化通信劳务分包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全新民间借款合同利息计算及下载服务
- 2025版泰和泰大豆短量合同审查与诉讼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生猪屠宰与屠宰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度多人持股企业股权转让及后续分红权益分配合同
- 2025标准私人别墅购置合同
- 2025版金融创新产品融资咨询与居间服务协议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股份投资与运营管理协议
- 腰椎融合术后护理课件
- 炸药安全课件
- 恙虫病护理课件
- 新入职员工遵纪守法培训
- 中学新生入学培训
- 肿瘤科中医护理适应技术
- 专题:完形填空(含解析)六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考点培优专项鲁教版(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 口腔科护士核心职责与操作规范
- 死亡病例讨论病例汇报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期末真题演练卷(试题) 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