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4.00Mta钱成(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的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4.00Mta钱成(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的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4.00Mta钱成(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的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4.00Mta钱成(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的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4.00Mta钱成(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的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124页目录第一章 概述11.1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11.2工作制度11.3矿区及厂址概况11.3.1厂区位置11.3.2厂区地理概况11.4选煤工艺11.5产品品种及用途11.6供水、供电11.6.1水源11.6.2电源21.6.3交通运输2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第二章 选煤工艺4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42.1.1煤质资料的审查42.1.2 煤质资料的校正62.1.3 煤质资料的分析72.1.4 两矿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讨论172.1.5两矿煤质资料综合及分级讨论232.2选煤工艺的初定和技术经济比较332.2.1初步选定的方案分析332.2.2方案的产品预测342.2.3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612.3选定流程的介绍及流程计算612.3.1辅助工艺的确定612.3.2设计工艺流程的整体描述612.4 流程计算612.4.1数质量流程计算612.4.2介质流程计算612.4.3 具体介质流程计算、数质量流程计算612.4.4 工艺流程计算结果汇总612.5设备选型及计算612.5.1选型与计算的原则和规定612.5.2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612.6选煤工艺布置612.6.1工艺布置原则612.6.2总平面布置612.6.3原煤受煤、配煤612.6.4主厂房612.6.5产品仓612.6.6尾煤系统612.7生产技术检查612.7.1检查的内容与项目612.7.2技术检查取样设置612.7.3检查室61第三章 建筑物和构筑物613.1概述613.2气象及地震资料613.3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613.3.1建筑设计613.3.2结构设计61第四章 给水排水614.1给水水源614.2用水量和水压614.2.1用水标准及用水量614.2.2水压614.2.3消防614.3给水系统614.4排水61第五章 生产辅助设施615.1机电修理车间615.2介质制备车间615.3压缩空气供应61第六章 电气616.1供配616.1.1电源及供电方式616.1.2供配电系统616.1.3照明616.1.4防雷616.2通讯调度616.3自动化61第七章 铁路运输617.1技术条件617.2股道设置61第八章 采暖通风与药剂库618.1采暖618.1.1概述618.1.2采暖温度618.1.3采暖方式618.2通风除尘618.3药剂库、油脂库61第九章 工业场地总平面619.1原始资料619.2总平面布置619.2.1布置原则619.2.2场地功能区分619.2.3总平面布置619.2.4辅助车间的布置619.2.5行政、生活福利设施的布置619.2.6运输619.2.7场地利用系数及绿化61第十章 技术经济6110.1劳动定员6110.2 选煤成本6110.2.1 产品销售收入6110.2.2 分离前成本6110.2.3 分离后成本6110.2.4 财务分析61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611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及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6111.1.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6111.1.2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6111.2 选煤厂污染防治措施6111.3 厂区绿化61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6112.1 预防自然灾害措施6112.2 防火防爆措施6112.3 防机械伤害及人生安全措施6112.4 防触电伤害措施61第一章 概算书编制说明611.1 工程概况及投资范围611.2 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611.2.1 编制依据611.2.2 概算指标611.2.3 价格611.2.4 取费标准611.2.5 基本预备费611.2.6 概算总投资61第二章 概算结果汇总61离心力场在选煤中的应用61前言61 离心力场在分选中的应用611.1 重介旋流器611.2 离心浮选611.3 螺旋分选机612 离心力场在分级和脱水浓缩中的应用612.1 分级旋流器612.2 旋流筛612.3 离心脱水机613 结论61参考文献:611 英文翻译原文612 中文译文61第一章 概述1.1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钱成选煤厂入洗原煤来自C矿原煤和D矿原煤,其中C矿占45%,D矿占55%。钱成选煤厂设计入洗能力4.00Mt/a,是一座矿区型选煤厂,计划建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1.2工作制度按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的规定,本选煤厂实际生产时间为每年330天,每天16小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1.3矿区及厂址概况1.3.1厂区位置1.3.2厂区地理概况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1 地形地貌及水系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另外,较大的河流还有天然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1.4选煤工艺钱成选煤厂计划采用C矿原煤和D矿原煤入洗,入洗比例分别为45%和55%。根据原始煤质资料并进行校正后及用户所要求的设计灰分级别,原煤可选性属于难选煤。经过比较8种拟定入洗工艺方案,本选煤厂采用第七种方案,即“+25mm斜轮分组排矸,排矸产品破碎至25-0.5mm混合用两段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粗煤泥用TBS回收直接浮选联合工艺。具体工艺为:入洗原煤(C矿来煤和D矿来煤)分别经过25mm分级筛分,25mm的块煤(分为C矿和D矿)分组进行斜轮分选排矸,排矸后的块粗精煤产品经破碎后与原25-0.5mm级原煤混合;25mm原煤进入0.5mm脱泥筛预先脱泥,脱泥后的末煤与破碎级混合进入一段有压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一段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底流(重产物)进入二段有压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再选回收中煤,排出末矸石。煤泥处理:块煤磁尾进入脱泥筛作为喷水,脱泥筛筛下煤泥和一段有压两产品的末精磁尾(统称为精煤泥)进入分级旋流器分级,分级旋流器溢流去浮选柱分选,浮精采用快开压滤脱水,精煤泥分级旋流器底流进入TBS分选机分选,TBS分选精煤经振动弧形筛和煤泥离心机后参到精煤产品;TBS尾煤泥经振动弧形筛和煤泥离心机后参到中煤;末中矸磁尾进入分级旋流器分级,溢流和浮选尾煤一起经浓缩机浓缩后采用尾煤快开压滤机脱水,作为尾煤泥产品。循环水来源为:浮精快开压滤机滤液,尾煤快开压滤机滤液和浓缩机溢流水。1.5产品品种及用途钱成选煤厂选后产品分为精煤、中煤、矸石、煤泥。精煤产品主要用于炼焦配煤。中煤供附近的电厂,矸石主要用于附近的矸石砖厂或者其他建筑、公路行业等,煤泥主要销售给附近居民或供场内锅炉房使用。1.6供水、供电1.6.1水源生活及消防用水取自厂外生活及消防给水管网,其水量、水质、水压都能满足生活用水要求;生产用水来自水源井,水量、水质都能满足生产用水要求。1.6.2电源厂区设有变电所,电源引至10kVA高压电网。经厂区变电所将其变成动力用电、生活用电等级后供厂区生产、生活使用,因而电源有可靠保证。1.6.3交通运输平顶山矿区北临省会郑州,东北接许昌市,向东为漯河市,西南与南阳市接壤,西北于洛阳市接壤。孟宝铁路从中心城区穿过,东起漯河市孟庙车站,西至平顶山西车站,连接了京广线、焦柳线两大干线,平顶山车站位于中兴路南与南环路交汇处。平顶山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7-1。表1.7-1 选煤厂主要技术指标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备 注1选煤厂类型矿区型2处理能力(1)年处理能力万t400(2)日处理能力t12121.21(3)小时处理能力t757.583设计工作制度(1)年工作天数d330两班生产一班检修(2)日工作小时h164原煤质量牌号1/3焦煤灰分47.525原煤的可选性难选6选煤方法重介-浮选联合工艺7选后产品质量(灰分/水分)(1)精煤10.82/10.15(2)中煤36.52/9.65(3)矸石81.78/16.92(4)煤泥62.40/20.008选后产品产率(1)精煤40.35(2)中煤9.68(3)矸石43.52(4)煤泥6.459选后产品年产量(1)精煤万t161.42(2)中煤万t38.73(3)矸石万t174.09(4)煤泥万t25.7910全厂在籍人数人188其中:生产工人166表1.7-1 选煤厂主要技术指标(续)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备 注11劳动生产率(1)全员效率t/工90(2)生产工效率t/工96.9612吨煤用水量(1)清水m3/t0.16(2)循环水m3/t2.3913吨煤电耗kw.h7.514重介系统吨煤介耗Kg/t1.0215建设项目静态总投资万元23568.47其中:土建工程万元15700.28 设备购置万元4560.44 安装工程万元619.16 其他费用万元1354.52 工程预备费万元1334.0616吨原煤基建投资元58.9217吨原煤加工费元18.8818选后产品单位成本(1)精煤元/t722.31(2)中煤元/t196.69(3)矸石元/t2.78(4)煤泥元/t111.1219年平均税后利润万元/年68349.7820静态投资回收期年0.34第二章 选煤工艺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建一座现代化选煤厂,对煤质的分析就是对煤进行“号脉诊断”。设计就是依靠入洗原煤原始资料及经过科学校正后的资料。进行透切煤质分析,把握准确原煤特性,设计出适合于入选原煤的实际特性工艺流程,为选煤厂洗选加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益。众所周知,由于成煤环境和成煤条件不同,形成了煤炭赋存状况方面的差异。因而不同煤田、不同矿区的煤质千差万别,有时候即便同属一块煤田,但在不同的井田,甚至不同的采区,不同的层位,其煤质的变化和区别也非常大。如何将被选原煤的“脉”号准,是搞好选煤工艺设计必须重视的基础问题。所以,建设现代化煤炭洗选厂,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选煤工艺设计必须符合不同矿区的不同煤质特性。为了进一步了解煤的内在性质,以制定合理的选煤方案及工艺流程,下面将原煤资料进行如下分析:2.1.1煤质资料的审查煤质资料是制定合理的选煤工艺流程、进行流程计算和作为主要设备选型的基本依据,它要有足够的代表性。用不具代表性或代表性差的筛分、浮沉资料提供设计,是对设计的误导,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对煤质资料的代表性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煤质资料的可靠性,对设计所选用的流程和设备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将原煤资料可靠性分析如下:1、该设计所用煤质资料来自于本厂设计入洗的C矿及D矿的建井煤质资料,没有用相邻矿井和其它地质资料作代资料,故该矿样具有高度的代表性。2、该煤样是经过采样,试验,制样,化验,计算等工序完成的,各工序都可能产生误差。如果误差超过一定限度,不仅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判定该资料不能使用,所以筛分、浮沉试验都要按国家标准GB/T477-1998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478-87煤炭浮沉试验方法和行业标准MT-93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57-93煤粉浮沉试验方法进行审查。1)试验过程中试样重量损失的审查:对筛分或浮沉试验资料,试验前后煤样的重量的差值比不得超过2%。即 1=(煤样总质量-毛煤质量)/煤样总质量 = (G1-G2)/G12%式中 G1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前煤样总重G2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后各产品重量之和。由表2.1-1可知,审查结果小于规定的重量损失百分数,故资料可用。2)试验结果的灰分差值: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与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以及浮沉试验前煤样灰分与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按其灰分不同、粒度不同有不同的规定。3)筛分试验的审查:对于筛分试验,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即:2=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由表2.1-1可知,审查结果小于规定的重量损失百分数,故资料可用。C矿D矿筛分试验重量与灰分误差审查的结果,见表2.1-1。4)浮沉资料的审查:对于浮沉资料,粒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最大粒度小于25mm时,煤样灰分1.5%,C矿3-0.5mm自然级浮沉试验前后的绝对误差1.53%1.5%不符合相应的标准外,其余质料都真实有效。从而说明两矿煤样的筛分浮沉数据可以作为后续分析计算和数据处理的依据。不符合标准的数据可以根据已有的资料调整,或者能够获得准确的资料则更好。2.1.2 煤质资料的校正拿到资料之后,便要对之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资料进行校正,使试验前后结果一致。其主要校正方法为:1)筛分资料的校正 =Ado-Ad (公式2-1)-灰分校正系数,%Ado-筛分试样的灰分,%Ad-筛后各粒度级的加权平均灰分,%将D值与各粒级灰分分别相加, 校正后各粒级综合灰分为An = Ado =Adn+D (公式2-2)n - 粒级数Ado-筛分试样的灰分,%Ad- 筛分后总灰分,%2)浮沉资料的校正|0.2时,采用=Ads-Adf (公式2-3)式中:灰分校正系数,%Ads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实验各粒度级的平均灰分,%Adf浮沉表中各级累计灰分,%其方法与筛分资料的校正相同,将浮沉表中各级的灰分加减值得校正后各级的灰分。当|0.2时,采用调整各密度级的数量,各密度级的灰分不变,使其实验前后的灰分相等。=100(A后-A前)/(A+1.8-A-1.8) (公式2-4)式中:为调整的数量,%A前校正前灰分,%A后校正后灰分,% A+1.8+1.8密度级灰分,%A-1.8-1.8密度级灰分,%在A后A前的情况,为负值,即+1.8密度级减量,而-1.8累计的密度级增量。在计算出以后,还应该用比例关系分别计算出-1.8每一个密度级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n(1-/-1.8) (公式2-5)式中: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前的数量百分数,%-1.8-1.8所有密度级数量百分数的累计数,%2.1.3 煤质资料的分析为了采用正确合理的工艺方法,将煤质资料的数据规律和分析内容与选煤方法的选择、工艺环节的设置、流程的制定、甚至与产品的定向定位结合起来,为下一步工艺设计做基础,现将煤质特征分析如下:(说明:以下所分析的煤质资料均为校正后的资料)1、原煤的工业分析a、C矿原煤的工业分析:表2.1-4 C矿筛分总样化验结果项目adddaf焦渣t,dgr,d胶 质 层粘结煤样0特征MJ/kg指数RI毛煤总样0.5848.8942.7550.5316.13XYmmmm23.575浮煤1.400.538.4433.4170.7232.32通过分析,由表2.1-4可以看出:(1)由给定的原始资料易知,C矿的原煤为1/3焦煤。(2)原煤灰分Ad=48.89% ,在40.01-50.00%之间,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为高灰分煤,故需要洗选。(3)原煤硫分St.d=0.53% ,在0.51-1.00%之间,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属于低硫分煤,而经减灰后的净煤硫分为0.72%,亦为低硫分煤(减灰后硫分增加,说明所含有机硫比列较大),符合硫分要求,故初步确定在洗选加工工艺中不考虑脱硫。b、D矿原煤的工业分析:表2.1-5 D矿筛分总样化验结果项目adddaf焦渣t,dgr,d胶 质 层粘结指数煤样特征MJ/kg毛煤总样0.8446.3937.1752.1217.35XY75mmmm21.5浮煤1.400.799.6132.0761.1332.18通过分析,由表2.1-5可以看出:(1)由给定的原始资料易知,D矿的原煤为1/3焦煤。(2)原煤灰分Ad=46.39% ,在40.01-50.00%之间,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为高灰分煤,故需要洗选。(3)原煤硫分St.d=2.12% ,在2.01-3.00%之间,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属于中高硫煤,而经减灰后的净煤硫分为1.13%,在1.01-1.50%之间(减灰后硫分减少,说明所含无机硫比列较大),为低中硫煤,符合硫分要求,故初步确定在洗选加工工艺中不考虑脱硫。(4)对比两矿原煤工业分析资料可以发现:原煤均属于炼焦煤或炼焦配煤;原煤灰分等级均属于高灰分煤,但D矿浮煤1.40的灰分比C矿浮煤1.40的灰分高1.17%;C矿原煤(减灰前)为低硫分煤,D矿原煤(减灰前)为中高硫煤,减灰后分别为低硫分煤和低中硫煤,C矿减灰后硫分增加,硫分多为有机硫,D矿减灰后硫分增加,硫分多为无机硫;减灰后硫分均符合硫分要求,故初步确定在洗选加工工艺中不考虑脱硫。2、原煤的筛分资料分析a、C矿原煤的筛分资料分析:表2.1-6 C矿原煤筛分试验报告表筛分前煤样总质量: 5405.9 kg, 最大粒度(mm): 320230150粒级产物名称产 率 ()质 量 ()gr,dmmMJ/kgkg占全样筛上累计addt,d100手煤298.25.588 0.8831.42 0.6623.16夹矸煤选矸 石388.67.283 1.2279.03 0.372.15硫铁矿小 计686.812.871 12.871 1.07 58.36 0.511.27100-50手煤193.83.632 0.9819.73 0.6928.17夹矸煤选矸 石314.65.896 1.484.95 0.492.1硫铁矿小 计508.49.528 22.399 1.24 60.09 0.5712.0450 合 计1195.222.399 22.399 1.14 59.10 0.5311.650-25煤666.612.493 34.891 1.1657.85 0.6516.8125-13煤842.415.787 50.678 1.3649.64 0.5914.4713-6煤793.614.873 65.551 1.150.01 0.5216.186-3煤877.216.439 81.990 1.1242.29 0.5918.953-0.5煤594.111.134 93.124 1.1235.61 0.6321.50.5-0煤366.96.876 100 1.0732.47 0.7923.2350-0 合 计4140.877.601 1.17 45.94 0.6117.91毛 煤 总 计5336100 1.16 48.89 0.5916.49原 煤 总 计4632.886.822 1.14 43.91 0.6218.68通过对原煤筛分资料的分析,从表2.1-6中可以看出:(1)大块可见矸的含量13.18%,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2表3-5可知,该矿原煤含矸量为高矸,所以不适宜采用手选拣矸,应初步确定考虑机械排矸方法(动筛排矸、重介质排矸、选择性破碎级排矸)。矸石的灰分Ad为81.68%80.00%,故矸石的来源为煤层开采时的顶、底在开采中混进去的。(2)50mm煤的含量为9.22%,灰分为26.82%,灰分10%,尤其是100mm煤灰分31.42%,含有大量夹矸煤,故入选粒度上限不宜太高。(3)原煤主导粒级不明显,+50mm粒级的含量较多,占22.40%;6-0mm含量大,占34.45%。(4)原生煤泥(-0.5mm粒级)的灰分在各粒级中是最低的,由此可以初步判定矸石泥化现象不明显,故该煤洗选的煤泥水处理较为方便。b、D矿原煤的筛分资料分析:表2.1-7 D矿筛分试验报告表筛分前煤样总质量: 5677.1 kg, 最大粒度(mm): 310230120粒级产物名称产 率 ()质 量 ()gr,dmmMJ/kgkg占全样筛上累计addt,d100手煤183.63.236 0.49 14.03 1.84 30.86 夹矸煤选矸 石528.29.310 1.11 86.30 1.80 3.42 硫铁矿小 计711.812.546 12.546 0.95 67.66 1.81 10.50 100-50手煤120.52.124 0.39 15.00 2.02 30.56 夹矸煤选矸 石315.65.563 1.05 85.54 1.71 3.33 硫铁矿小 计436.17.686 20.232 0.87 66.05 1.80 10.85 50 合 计1147.920.232 20.232 0.92 67.05 1.80 10.63 50-25煤734.212.940 33.172 0.86 62.68 2.59 10.68 25-13煤688.512.135 45.307 1.12 48.65 2.58 16.51 13-6煤1040.318.335 63.643 0.92 45.75 2.17 16.85 6-3煤87015.334 78.977 0.76 32.44 2.05 21.82 3-0.5煤593.510.461 89.437 0.56 25.42 1.74 24.94 0.5-0煤599.310.563 100 0.82 26.38 1.73 25.97 50-0 合 计4525.879.768 0.85 41.15 2.16 19.02 毛 煤 总 计5673.7100.000 0.86 46.39 2.09 17.32 原 煤 总 计4829.985.128 0.82 39.47 2.15 19.76 通过对原煤筛分资料的分析,从表2.1-7中可以看出:(1)大块可见矸的含量14.94%,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2表3-5可知,该矿原煤含矸量为高矸,所以不适宜采用手选拣矸,应初步确定考虑机械排矸方法(动筛排矸、重介质排矸、选择性破碎级排矸)。矸石的灰分Ad为85.63%80.00%,故矸石的来源为煤层开采时的顶、底在开采中混进去的。(2)50mm煤的含量为5.36%,灰分为14.41%,灰分10%,与C矿相比有明显不同。(3)原煤主导粒级不明显,+50mm粒级的含量较多,占20.232%;6-0mm含量大,占36.36%。(4)各粒级灰分随粒度减小而减小,相差明显,说明细粒级中含煤较多,煤质可碎性比矸石明显,适当破碎后分选较好。(5)原生煤泥(-0.5mm粒级)的灰分比原煤及相邻粒级灰分均低,由此可以初步判定矸石泥化现象不明显,故该煤洗选的煤泥水处理较为方便。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两矿原煤牌号相同,都属于1/3焦煤。但是对于50mm粒级(及相邻的5025mm粒级)煤和矸石的性质差异较明显,C矿大块煤灰分26.82%,而D矿大块煤灰分14.41%,相差甚大并且含量也相差很大,故初步考虑对大块煤进行分组排矸或分组分选(最终确定根据分组分析)。3、原煤浮沉资料分析根据前面所述的原煤浮沉资料的审查,该资料准确可信,对指导设计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两矿的浮沉资料分析如下:a、C矿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C矿原煤自然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8所示。由表2.1-8分析可知:(1)由50-0.5mm级可以看出,该矿的主导密度级为+1.8kg/L,占该矿样的50-0.5mm级的48.15%,占该矿全样的32.99%。-1.4kg/L密度级的含量较多占本矿样的34.01%。1.4-1.8kg/L密度级的含量少,+1.8kg/L密度级的含量很大,综上可以发现,该煤样的密度分布是“两头多中间少”,可以粗略的判断出,该煤样在对灰分要求一般的情况下可选性较好。在具体的灰分要求下,用0.1邻近密度物含量法来判定煤的可选性。(2)12%,故没有用重力分选方法获得低灰精煤的可能;1.8 g/cm3密度级的灰分Ad=82.32%,故矸石很纯,在生产中可以得到高灰产品。(3)原煤中1.8 g/cm3的产率为32.99%,灰分为82.32%,因此矸石含量特别大,初步考虑需进行预先排矸后精选,具体根据方案比较结果决定。(4)随着粒度的降低,低密度级(-1.301.40 g/cm3)含量微小增加,中间密度级(1.40-1.80 g/cm3)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说明该煤硬度中等。随着粒度的降低,高密度级(+1.8 g/cm3)含量降低,但灰分无明显变化,说明矸石硬度中等。b、D矿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D矿原煤自然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9所示。由表2.1-9分析可知:(1)由50-0.5mm级可以看出,该矿的主导密度级为+1.8kg/L,占该矿样的50-0.5mm级的45.44%,占该矿全样的31.14%。-1.4kg/L密度级的含量较多占本矿样的36.26%。1.4-1.8kg/L密度级的含量少,+1.8kg/L密度级的含量很大,综上可以发现,该煤样的密度分布是“两头多中间少”,可以粗略的判断出,该煤样在对灰分要求一般的情况下可选性较好。在具体的灰分要求下,用0.1邻近密度物含量法来判定煤的可选性。(2)12%,故没有用重力分选方法获得低灰精煤的可能;1.8 g/cm3密度级的灰分Ad=79.95%,故矸石较纯,在生产中可以得到高灰产品。(3)原煤中1.8 g/cm3的产率为31.14%,灰分为79.95%,因此矸石含量特别大,初步考虑需进行预先排矸后精选,具体根据方案比较结果决定。(4)随着粒度的降低,低密度级(-1.301.40 g/cm3)含量较小增加,中间密度级(1.40-1.80 g/cm3)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说明该煤硬度中等。随着粒度的降低,高密度级(+1.8 g/cm3)含量降低,但灰分较小减小,说明矸石硬度中等。通过对比C矿和D矿50-0.5mm粒级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可以看出,两矿原煤此粒级性质相似,故不太需要分组入洗,具体根据分组讨论结果和方案比较决定是否分组。另外,可以看出C矿低密度级(-1.31.4kg/L)灰分比D矿该密度级灰分稍高,相同分选密度时D矿产品质量更好,反而言之精煤损失更高;D矿高密度级(+1.8g/L)灰分比C矿该密度级灰分更低,相同分选密度情况时矸石带煤情况比C矿严重。4、小筛分试验资料分析:两矿煤的小筛分试验资料分别见表2.1-10和表2.1-11所示。从C矿小筛分表中可以看出:(1)煤泥各粒级的分布很不均匀,0.50.25mm级的含量较多,为28.91%;0.520.36 0.025 30.450.720.36 30.450.5-0.2515928.91 1.988 33.010.7529.27 32.980.25-0.12511520.91 1.438 32.200.7550.18 32.660.125-0.0745510.00 0.688 32.200.7560.18 32.580.074-0.0456511.82 0.813 31.560.8572.00 32.410.04515428.00 1.925 32.610.89100 32.47合 计5501006.87632.470.8从D矿小筛分表中可以看出:(1)煤泥各粒级的分布很不均匀,0.50.25mm级的含量较多,为28.73%;0.510.18 0.019 26.391.640.18 26.390.5-0.2515828.73 3.034 26.611.6328.91 26.610.25-0.1259918.00 1.901 25.151.5446.91 26.050.125-0.0745510.00 1.056 25.241.5556.91 25.910.074-0.0455710.36 1.095 25.291.6567.27 25.820.04518032.73 3.457 27.541.87100 26.38合 计55010010.563 26.381.69通过对比表2.110和表2.111可以看出,两矿煤泥性质差别不大;D矿煤泥灰分比C矿较低,D矿煤泥灰分随粒度变化比C矿明显,说明D矿原煤泥化现象比C矿严重,或是矸石泥化现象比C矿轻。两矿煤泥硫分也有较大差别。4、小浮沉试验资料分析:两矿煤的小浮沉试验资料分别见表2.1-12和表2.1-13所示。表2.1-12 C矿自然级0.5-0mm浮沉试验表煤样粒度:0.5-0 mm(自然级);本级占全样产率 6.876;d32.47, t,d0.79;浮沉前煤样质量74.8295 g密 度 级质 量占本级占全样dt,d累 计, 产 率产 率g/cm3g浮物 r浮物Ad沉物 r沉物Ad1.826.07 1.792 78.32 1.1710032.47 26.07 78.32 合 计1006.87632.47 0.82从C矿小浮沉表中可以看出:(1)煤泥各密度级的分布很不均匀,+1.8kg/L密度级级的含量较多,为26.07%;1.4kg/L密度级含量较高,为43.69%。(2)煤泥含量随密度变化无明显规律,中间密度1.51.6kg/L含量17.44%较多。表2.1-13 D矿自然级0.5-0mm浮沉试验表煤样粒度:0.5-0 mm(自然级);本级占全样产率 10.563;d26.38, t,d1.73;浮沉前煤样质量 66.0194g密 度 级质 量占本级占全样dt,d累 计, 产 率产 率g/cm3g浮物 r浮物Ad沉物 r沉物Ad1.821.96 2.320 76.69 4.04100.00 26.38 21.96 76.69 合 计10010.563 26.38 1.62从D矿小浮沉表中可以看出:(1)煤泥各密度级的分布很不均匀,1.3kg/L密度级级的含量最多,为38.92%;1.4kg/L密度级含量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