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XXXX高等专科学校毕 业 论文(设 计) 论文题目 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研究 系 (部) xxxx 专 业 应用化工技术 班 级 xxx 学 号 x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职 称 xxx 201x年05月目 录摘 要2Abstract31 增塑剂的发展41.1增塑剂的情况41.1.1概述41.1.2、增塑剂作用机理41.1.3、增塑剂的分类41.2、增塑剂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41.2.1、增塑剂现状41.2.2、 面临的问题51.3、新型环保增塑剂的种类51.3.1、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51.3.2 、环氧类增塑剂51.3.3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61.3.4 、聚酯类增塑剂61.3.5 、多元醇酯增塑剂61.4、增塑剂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趋势62 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工艺92.1、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优化研究92.2、催化剂在酯化合成中的应用情况10结 论12致 谢14参考文献:15 柠檬酸三丁酯的性质与制备 摘 要使用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生产柠檬酸三丁酯无毒增塑剂,开发柠檬酸三丁酯合成新工艺的核心在于研发出催化活性高、腐蚀性小、易分离、重复使用和再生性能好、成本低的催化剂。关键词: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固体酸,经济效益。Tributyl citrate nature and preparationAbstractthe use of solid super acid as catalyst production of tributyl citrate non-toxic plasticizer, development of tributyl citrate synthesis of new technology of the core is develop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corrosive small, easy separation, repetitive use and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is good, low cost of catalysts. Keywords: non-toxic plasticizer, tributyl citrate synthesis, solid acid, economic benefits.1 增塑剂的发展1.1增塑剂的情况1.1.1概述增塑剂是添加到高分子聚合物中增加材料塑性,使之易加工,赋予制品柔软性的功能性化工产品,也是迄今为止产能和消费量最大的助剂种类。它被广泛应用于玩具、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电子与医疗部件等大量耐用并且易造型的塑料制品中。1.1.2、增塑剂作用机理增塑剂是具有一定极性的有机化合物,与聚合物相混合时,升高温度,使聚合物分子热运动变得激烈,于是链间的作用力削弱,分于间距离扩大,小分子增塑剂钻到大分子聚合物链间,这样增塑剂的极性基团与聚合物分子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代替了聚合物极性分子间的作用,使聚合物溶涨,增塑剂中的非极性部分把聚台物分子的极性基屏蔽起来。并增大了大分子链间的距离,减弱了分子间范德华力的作用,使大分子链易移动,从而降低了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使之易于成型加工。1.1.3、增塑剂的分类增塑剂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一般内增塑剂是在聚合物的聚合过程中所引入的第二单体。由于第二单体共聚在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有规度,即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内增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比较窄,而且必须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因此内增塑剂用的较少。外增塑剂一般是一种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溶点的固体,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酯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它们不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胀作用,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外增塑剂性能比较全面且生产和使用方便,应用很广。现在人们一般说的增塑剂都是指外增塑剂。增塑剂按塑化效果可以分为主、辅增塑剂。主增塑剂分子不仅能进入树脂分子链无定形区,也能进入分子链结晶区,因此它不会渗出,也不会喷雾,而形成表面结晶,这样就可单独使用。辅增塑剂则因相容性差,增塑剂分子只能进入树脂的无定形区而不能插入结晶区,单独用它们就会使加工制品渗出喷雾,所以只能和主增塑剂混合使用。 1.2、增塑剂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2.1、增塑剂现状目前,全球已加快了无毒增塑剂产品的研发力度,特別加快了卫生要求高的塑料制品基础应用研究。而在我国,已被国外淘汰的DOP等增塑剂还大有市场,而且增塑剂生产企业对于无毒新型增塑剂的开发和推广并沒有引起足够关注。国内市场上80%的增塑剂都是DOP、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增塑剂,价格低廉是最关键的因素。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也把DOP列为可用于食品包裝的增塑剂品种之一。由此可见我国的增塑剂产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1.2.2、 面临的问题经大量研究证实,DO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一类致癌物质,其可以经口、呼吸道、静脉输液、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人人体。对机体多个系统均有毒性作用,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正是因为邻苯类增塑剂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目前,世界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已明文减少或禁止邻苯类增塑剂的应用。1999年,欧盟就已开始禁止在儿童玩具和用品中使用邻苯类增塑剂,特别是可放入口腔的儿童玩具和用品。2008年欧洲议会投票通过限制和禁止部分邻苯类增塑剂在儿童玩具和护理品中的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限制了涉及注射和输液器的各种医用器材中邻苯类的用量,明确指出含一些含邻苯类增塑剂的医疗器材不能与人体频繁接触。瑞士、韩国、加拿大和德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已通过相关提案和法律文件,禁止或减少邻苯类增塑剂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在邻苯类增塑剂的问题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特别是2005年的保鲜膜事件,使我国民众对PVC制品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我国也在不断地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政策和技术研究等方面。1.3、新型环保增塑剂的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安全、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许多国家对塑料助剂颁布了严格的使用标准以及法律法规。一些传统、有致癌嫌疑的增塑剂逐渐被淘汰,而研发无害、价廉、节能并且增塑效果好的新型环保增塑剂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目前已经商品化的新型增塑剂有如下几类:1.3.1、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以脂肪酸或脂肪酸酐为原料经脱水反应缩合而成,其优点是耐寒性较好,但是由于与PVC的相容性、耐油性、耐抽出性以及电绝缘性都比较差,因此只作为辅助增塑剂使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已二酸酯(DOA)、癸二酸酯(DOS)、混合脂肪族二元酸酯等。1.3.2 、环氧类增塑剂它与PVC不仅有增塑剂作用,而且还与PVC热稳定性有协同作用,在软制中加入210份不会存在相容性问题,而且可改善其耐候性,它突出优点是无毒、耐热、耐光、稳定性能好。环氧增塑剂主要品种有环氧大豆油、环氧脂肪酸丁酯、环氧脂肪酸辛酯、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辛脂、环氧大豆油酸辛酯、环氧乙酰亚麻酸甲酯、环氧糠油酸丁酯和9,10-环氧硬脂酸辛酯等,其中研究的最深的是环氧大豆油,其能显著提高PVC的流动性能。1.3.3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的两个主要品种柠檬酸三丁脂(TBC)、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安全、无毒增塑剂,我国也建议在包装材料中使用。柠檬酸三丁脂(TBC)是由柠檬酸和正丁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酯化合成而得,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原料为醋酸、柠檬酸、正丁醇。柠檬酸三丁酯(TBC)因具有相容性好、增塑效率高、无毒、不易挥发、耐候性强等特点而广受关注,成为首选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绿色环保产品。它在寒冷地区使用仍保持有好的挠曲性,又耐光,耐水,耐热,熔封时热稳定性好而不变色,安全经久耐用,适用于食品、医药物品包装、血浆袋及一次性注射输液管等。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为无毒、无味主增塑剂,ATBC比TBC的毒性更小。ATBC作为主增塑剂,具有溶解性强,耐油性、耐光性好,并有很好的抗霉性。它与大多数纤维素、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等有良好的相容性,主要用作纤维素树脂和乙烯基树脂的增塑剂。在儿童玩具方面,随着DOP毒性资料的不断被发现,越来越多领域禁止使用DOP,而ATBC无毒,无味,透明性好,水抽出率低,经其增塑的塑料制品加工性能优良,热合性好,二次加工方便,特别适合作为儿童玩具主增塑剂使用。在肉制品包装方面,ATBC无毒,可作为肉制品包装材料,而DOP不能应用在高脂肪含量食品包装领域。而且ATBC无味,不会引起食品异味,经其增塑的塑料制品透明,印刷性能好。1.3.4 、聚酯类增塑剂聚酯增塑剂多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物,聚酯两端一般用一元醇或一元酸封端改性。它是近年来增塑剂研究开发的热点。主要由于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对 PVC制品的性能要求更加苛刻,传统的单体型增塑剂品种无法满足这些耐热、耐久和耐候性要求,提高分子量无疑是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关键,亦符合塑料助剂品种开发的总体趋势。实践证明,聚酯型增塑剂具有分子量大、耐挥发、耐抽出物和迁移性能好、对热稳定且粘度可调范围广 等优点,近年来许多品种在改善加工性和耐寒性方面亦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日本开发的1,2-丁二醇的聚酯增塑剂具有低粘度、相容性好的优点。1.3.5 、多元醇酯增塑剂多元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脂肪醇与脂肪族羟酸或芳香族羟酸生成的酯。它与PVC有较好的相容性和耐热、耐老化、耐抽出、耐低温、挥发程度小等性能。毒性较低由于辛醇价格上涨,因此多元醇作为替代品种受到重视,主要品种如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P)其耐油性、耐水抽出性较好。1.4、增塑剂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趋势传统PVC塑料增塑剂因其结构中含苯环,近年来国外不断有DO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能致癌的报道。美国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及欧盟已禁止将其用于食品包装塑料、化妆品与儿童玩具等。2005年7月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一项欧盟法律草案,禁止在儿童玩具和儿童用品中使用六种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以及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这项法律显示国际范围内对增塑剂的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对我国这样一个儿童玩具与用品出口大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增塑剂的行业现状是,邻苯类增塑剂的产量占了总产量的90%以上,且国家至今未有邻苯类增塑剂限制使用的相关规定,相反国内使用增塑剂的相关行业(如儿童玩具)纷纷改进加工工艺,采用无毒或低毒增塑剂,以满足出口国的要求。增塑剂行业产品结构的变化势在必行,而无毒性增塑剂无疑是将受到足够的重视,最终的结果是在食品、医药及儿童玩具等相关领域只能或只允许使用无毒性增塑剂。因此,开展新型环保无毒增塑剂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柠檬酸酯类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塑料增塑剂,无毒无味,可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传统增塑剂,广泛用于食品及医药仪器包装、化妆品、日用品、玩具、军用品等领域,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添加于聚氯乙烯(PVC)的性能与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作用相当。主要品种有柠檬酸三乙酯(acetyl triethyl citrate,ATEC)、柠檬酸三丁酯(tributyl citrate,TBC)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cetyl tributyl citrate,ATBC)等,尤以后两者的开发最为引人注目。有关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等的生产,国外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后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伴随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的出现而逐渐沉寂。近年来由于DOP、DBP存在毒性,而且,由于柠檬酸酯具有生物降解性好的特点,工业废水的BOD和COD均小于苯二甲酸酯的工业废水,水中没有带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存在,废水容易处理,无毒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等的生产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研究也不断深入。如美国的Mobay公司、Pettibone公司先后开始生产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产品;生产柠檬酸酯已有30多年历史的Pifser和morflex公司也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与研究。相比而言,国内对于柠檬酸酯类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工业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化公司研究院、湖南衡阳化工研究所、山东齐鲁石化公司等少数机构。目前国内关于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合成反应,合成路线一般为:原料酯化反应精制处理成品。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催化剂的优化选择及催化机理的探索。柠檬酸三丁酯通过柠檬酸与正丁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酯化而得到,方程式如图1所示,柠檬酸存在三个羟基,同时酯化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求有催化剂的存在,同时需要有带水剂即时带出反应生成的水,尽量使得柠檬酸完全转化,否则产品的纯度难以提高,酸度过大,不能满足要求。酯化反应一般都是酸催化,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反应所采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有机酸、无机强酸、固体超强酸等,如表1所示。图1 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反应方程式表1 酯化反应的主要催化剂催化剂类型代表物质优缺点液体无机酸硫酸优点:反应温度低反应速度快。缺点:设备腐蚀严重,废水量大,产品分离难。无机盐三氯化铝优点:反应迅速,不腐蚀设备,三废少。缺点:产品与催化剂分离难。树脂催化固载型三氯化铁离子交换树脂优点:产品与催化剂易分离,催化剂可重复使用。缺点:催化剂再生难。纯杂多酸H3PW12O40优点:产品分离易缺点:杂多酸易溶脱沸石分子筛及其负载杂多酸USY等PW/USY优点:反应温度低,产品与催化剂分离易,对设备无腐蚀,无污染,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再生易传统生产工艺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其缺点是由氧化作用导致的副反应多、产品色泽深、强烈腐蚀反应设备及残液污染环境。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传统的硫酸催化法大有改进的必要,开发替代硫酸的新型催化剂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中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的酯化反应催化剂如固体酸催化剂。与浓硫酸相比,这类催化剂具有易分离、无废液排放等优点,在催化领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国内如汪显阳等以固体超强酸S2O82-/TiO2-ZrO2为催化剂合成TBC,试验表明此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当酸醇比为1:4时,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1.5时,酯化率可达98.5%。赖文忠等采用ZnO的转化率达到95.63%,5次后催化剂活性维持在91%以上。杜晓晗等以甲基磺酸镧催化反应合成TBC,优化条件下酯化率97%以上。雍奎刚等自制钨磷酸、硅钨酸和活性炭负载钨磷酸合成TBC,实验证明,钨磷酸均相催化有较高酯化率(97.04%)。吴茂祥等以活性炭固载杂多酸合成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酯化率高于96.3%。Ishihara K.等以四价铪盐为催化剂在Science上报道了相关研究,Latini G.在Biology of the Neonat报道了相关产品对婴儿的影响问题,Shylesh S.等报道了具有催化乙酰化反应活性的SiO2-SO3H催化剂,类似的报道还有Chidambaram M.的无定形YZr-O-SO2-CF3催化剂和Zr-TMS催化剂。虽然有的催化剂已有文献报道,催化机理仍需深入研究。筛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活化温度适合,用量少,再生容易的催化剂仍需要做大量工作。本项目拟用柠檬酸与正丁醇作原料,以沸石及沸石负载杂多酸作催化剂合成柠檬酸酯;柠檬酸酯产品与催化剂经陶瓷膜过滤分离,新催化剂对设备无腐蚀,生产工艺环保,无污染。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提高固体酸催化剂在无毒增塑剂合成领域的应用性能,对固体酸催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其研究结果对促进无毒增塑剂的推广应用,解决无毒增塑剂的工业化合成瓶颈问题,也具有一定理论参考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2 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工艺2.1、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优化研究催化剂为廉价易购品。生产过程操作简易,无腐蚀与污染,是先进的节能清洁环保型生产工艺,产品成本低、质量好、收率高。因此研制柠檬酸三丁酯,对于拓宽柠檬酸的深加工领域,为塑料工业提供新型增塑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1、国内生产柠檬酸三丁酯的传统工艺在我国,柠檬酸三丁酯是柠檬酸和正丁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酯化合成而得的,传统的酯化反应一般用硫酸作催化剂,反应产物的后处理要经过碱中和、水洗、蒸馏脱醇脱水、脱色最后得到成品。(1)、酯化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的副反应:其反应是在带搅拌器、冷凝器、分水器、恒压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瓶中进行,加热采用可控温电加热器。往四口瓶中加入正丁醇和柠檬酸和浓硫酸加热至回流状态,回流一段时间。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酸值。在回流状态下,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温度逐渐升高,通过加热装置和系统的真空度控制反应液温度在120左右;连续反应45h后反应液的酸值基本无变化,反应完毕后冷却。(2)、中和水洗用5的NaOH溶液中和、水洗至中性,分去水相。(3)、蒸馏酯相在0.098MPa真空度下,控制釜液温度不超过140,减压蒸馏,回收过量的正丁醇。(4)、脱色常压下,加入活性炭,搅拌0.5h左右冷却,滤出活性炭,得到柠檬酸三丁酯产品。采用传统工艺生产柠檬酸三丁酯,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是这种生产柠檬酸三丁酯的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31:1硫酸虽然价格便宜,催化活性高,但它存在很多缺点:生产周期长,转化率低;而且由于硫酸的脱水、酯化和氧化作用,副产物多,这对反应产物的精制及回收均带来困难;反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优化研究应产物的后处理要经过碱中和、水洗,以及除去作为催化剂的硫酸,致使工艺复杂,产生三废,产品流失;另外,硫酸还严重腐蚀设备,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革新,摸索出一种新的、更合理的生产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以满足当今国内外市场对柠檬酸三丁酯的大量需求。通过分析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酸醇摩尔比; (2)酯化温度; (3)酯化时间; (4)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 (5)中和水洗的条件; (6)脱醇条件。条件不同,酯化率8099也不等,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反映条件,选择并筛选出更好的催化剂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酯化率和收率,提高产品质量。2.2、催化剂在酯化合成中的应用情况分子筛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分子筛是催化有机反应研究得较早的固体酸催化剂,它不怕水,耐高温,制备方便,三废污染少,易与反应体系分离,可重复使用,且活性几乎不发生变化,是极具工业应用价值的催化剂。刘汉文等 报道了脱铝超稳Y沸石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其中Si2O 和AI2 O3 最佳摩尔比为9.55,用量2.0 g,0.1 mol柠檬酸和055 mol正丁醇回流分水2.5 h,产品收率达915 ,回收的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产品收率仍达91.O 。膨润土是层状结构的铝硅酸盐,属于分子筛类结构。陈志勇 利用酸性膨润土催化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其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3.5 ,酸醇摩尔比为1:6,回流分水反应45 h,酯化率为93.5,此催化剂的重复催化效果良好。林绮纯等 以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将双组分固体超强酸Zr2O 一Dy O3SO 固载于其上为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量的1.5 ,酸醇摩尔比为1:4,回流分水反应3 h,酸酯化率为9767 ,其效果比HZSM 一5、ZrO2SO4 2-、ZrO2SO42-一HZSM一5和Zr2O:一Dy:OSO 2一强,同时该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仅下降441 ,因此,它是合成柠檬酸三丁酯优良的环境友好催化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催化剂。结 论(1)、工艺的可行性采用新工艺生产柠檬酸三丁酯,我们对生产柠檬酸三丁酯的几个条件进行优化,特别是我们通过研究试验,优选出性能良好,成本低的催化剂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设备腐蚀及污染。从实验结果看,新工艺生产柠檬酸三丁酯是可行的。(2)、生产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条件在确认工艺可行的基础上,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选择及用量、等工艺条件逐一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柠檬酸和正丁醇的反应摩尔配比1:45;、柠檬酸和正丁醇的酯化温度120;、酯化时间45hr;、催化剂研制及用量为PW(40)MCM催化剂,占柠檬酸质量的2;、中和水洗的条件选用3NaC03,加入倍数35倍,中和温度95左右,中和时间约l 5mira、蒸馏的温度低于140;、活性炭的种类及用量为COA酯类专用粉炭,占产品质量的0 13;之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放大实验,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并求算出产品收率,以验证实验取得的结果。最后进行车间试产,以进一步验证新工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新工艺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3)、经济效益采用新工艺生产柠檬酸三丁酯,按每吨柠檬酸(一水)价格5500元(去除第六章结论与展望运输费用价格更低),每吨正丁醇价格1 3000元计算,柠檬酸三丁酯的成本价格8000元吨,而市场价格为14000元吨,利润6000元吨。而传统工艺生产柠檬酸三丁酯利润只有4500元吨。利润增长33。按年产5,000吨柠檬酸三正丁酯计算,每年纯利润30000干元。可见,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新工艺生产柠檬酸三丁酯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4)、工业化放大催化剂碳酸钠溶液活性炭催化剂 温水压滤蒸馏脱醇分离水洗中和反应催化反应柠檬酸正丁醇 醇 水 成品 图3-1 柠檬酸三丁酯生产工工艺流程示意图柠檬酸三丁酯生产工业化放大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催化碳酸钠温活性图31柠檬酸三丁酯生产工艺流程Figure 31 Technology of TBC由图31可以看出,采用新工艺生产柠檬酸三丁酯不仅工艺简单,且具有成本低,催化剂可重复利用,废水可反复套用,降低了废水排放,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建立了原料及中间品的分析方法。(5)、展望与传统的生产工艺比较,改工艺优化了生产,降低了成本,且回收醇回用,中和水套用,催化剂再利用,避免了设备的腐蚀,降低了污染,提高了收率。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优化研究工艺存在的不足是:要适当降低醇的用量,减少蒸馏脱醇的费用,其次要改进中和脱水的工艺以彻底解决废水排放问题。致 谢本论文是在导师刘梅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向各位老师级同学表示谢意。感谢我身在远方的父母!你们给我生活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鼓励是我学习的动力。参考文献:1 邓旭忠,周家华,张焜等.无毒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J 精细化工,2001,18(2):83-85.2 李秀瑜.固体酸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正丁酯J 精细化工,1999,(2):42-44.3 乐治平,卢维奇,杨发福. 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催化合成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7,21(1):75-77.4 马华宪,毛炳辉,赵健.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研制J.化学世界,1996,(4)191-194.5 汪显阳. 固体超强酸S_2O_8(2-)/TiO_2-ZrO_2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应用化工,2005,(34):12-14.6 赖文忠,黄河宁,周文富等.纳米ZnO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J.化学世界,2005,46(10):604-607.7 石万聪,石志博,蒋平平.增塑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 杜晓晗,陆豪杰.甲基磺酸镧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J.化学世界,2009,46(3):157-159.9 雍奎刚,刘忠科,刘宝钊. PVC无毒增塑剂的应用和发展J.塑料科技,2007,35(6):88-91.10 Ishihara K, Ohara S, Yama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