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体材料PPT幻灯片课件.pptx_第1页
增强体材料PPT幻灯片课件.pptx_第2页
增强体材料PPT幻灯片课件.pptx_第3页
增强体材料PPT幻灯片课件.pptx_第4页
增强体材料PPT幻灯片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强体材料,碳纤维的理论强度为180GPa,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碳纤维T1000(日本东丽公司)的拉伸强度也仅是理论值的3.9,而国产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则更低,所以提高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导热性、耐热性、耐磨性、低热膨胀性等,以便赋予金属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性和综合性能。,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和退化,与金属基体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不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与金属有良好的浸润性,或通过表面处理能与金属良好浸润,基体良好复合和分布均匀。此外,增强物的成本也是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明显提高金属基体所需的某种特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有良好的浸润性,2.1.1纤维类增强体纤维类增强物有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2.1.2颗粒类增强体颗粒增强体分外加和内生两种,一般是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性好、耐高温的陶瓷、石墨等非金属颗粒。,2.1.3晶须类增强体晶须是在人工条件下生长出来的细小单晶。由于细小组织结构缺陷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2.1.4其它增强体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模量金属丝增强物主要有铁丝、高强度钢丝、不锈钢丝和钨丝等。,2.2纤维类增强体,2.2.1碳纤维,实际用作碳纤维原料的有机纤维主要有三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以PAN纤维为原料制造碳纤维的厂家在原料供应及碳纤维的生产、供销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与竞争,促进了PAN基碳纤维工业的长足发展。,1969年,日本东丽公司研究成功特殊的单体共聚PAN基碳纤维,结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Carbide)的碳化技术,生产出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1959年,日本的进藤昭男发明了用聚丙烯腈(PAN)原丝生产碳纤维的方法;,1962年,日本东丽公司开始生产并研制用于生产碳纤维的专用优质原丝,并于1967年成功生产T300PANCF;,英国考陶尔公司(Courtaulds)利用这项技术开始生产高强度、高模量PAN基碳纤维。,英国皇家航空研究所的Watt等人,对PAN纤维生产进行技术改进;,美国、前苏联、法国、德国、印度、南斯拉夫、以色列、韩国也都引进或开发了PAN原丝及碳纤维的生产。其中,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研发与生产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000MPa。,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PAN基碳纤维性能优越,应用领域日益扩展。目前世界PAN基碳纤维已进入发展旺盛的成熟期,IM7和IM8的强度达到5300MPa。,2.2.1.1碳纤维的分类,各种材质碳纤维的主要性能表,2.2.1.2主要性能,耐酸性能好,超过惰性金属黄金和铂金;,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大;,强度高,大于1600MPa;,高模量,大于230MPa;,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超高温,2000正常使用;,耐低温,在-180保持柔软;,轴向抗剪切模量较低,延伸率小,耐冲击差,并且后加工较为困难。,导电性能好(517m);,防原子辐射,能使中子减速;,2.2.1.3碳纤维的制造,Synthesisofcarbonfiberfrompolyacrylonitrile(PAN):1)PolymerizationofacrylonitriletoPAN,2)Cyclizationduringlowtemperatureprocess,3)Hightemperatureoxidativetreatmentofcarbonization(hydrogenisremoved).Afterthis,processofgraphitizationstartswherenitrogenisremovedandchainsarejoinedintographiteplanes.,2.2.2硼纤维,2.2.2.1硼纤维的制造,独特的性能:抗压强度是其拉伸强度的2倍(6900MPa)。,2.2.2.2硼纤维的性能,2.2.2.3与其它纤维性能比较,2.2.3碳化硅纤维,碳化硅,2.2.3.1碳化硅纤维的制备方法,将有机物加热变成无机物的过程,在远古的时代便已经利用了。近年来发明的将聚丙烯腈等有机纤维高温碳化后制备碳纤维的方法,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工业化生产,除此以外,利用有机硅聚合物作先驱体可以制得的陶瓷纤维研究如下表:,先驱体转化法工艺流程图,SiC粉在聚合物粘接剂存在下的挤出细丝,形成的细丝再烧结固化。通常是将粒径在1.7m(亚微米)和烧结助剂和过量的碳与适当的聚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工艺流程如下:,2.2.3.2SiC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领域SiC纤维具有抗拉强度和拉伸模量高,密度低;耐热性好,在空气中可长期应用于10001100使用;与金属反应性小,浸润性好,在1000以下几乎不与金属发生反应;纤维具有半导体性且随组成不同,其电阻率在10-1106cm之间可调;以先驱体法制得SiC纤维直径细,易编织成各种织物;耐腐蚀性能优异。,2.2.4氧化铝纤维,1.淤浆法,3.卜内门法,5.基体纤维浸渍溶液法,该法是以氧化铝粉末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分散剂、流变助剂、烧结助剂,分散于水中,制成可纺浆料,经挤出成纤,干燥、烧结得到直径在200um左右的氧化铝纤维。,2.2.4.1氧化铝纤维制备,该法与溶胶-凝胶法不同之处是先驱体不形成均匀溶胶,而是通过加入水溶性有机高分子来控制纺丝粘度以得到氧化铝纤维。由于前驱体分子本身并不形成类线性聚合物,难以得到连续的氧化铝长纤维,故其产品一般是短纤维的形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成型方法,一般以铝的醇盐或无机盐为原料,同时加入其它有机酸催化剂,溶于醇/水中,得到混合均匀的溶液,经醇解/水解和聚合反应得到溶胶,浓缩的溶胶达到一定粘度后进行纺丝,得到凝胶纤维,随后进行热处理得到氧化铝纤维。,2.溶胶-凝胶法,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的产品是以Al2O3为主要成分,并含有B2O3、SiO2的多晶纤维。采用预聚合法,先是用烷基铝加水聚合成一种聚铝氧烷聚合物,将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硅酸酯或有机硅化合物,使混合物浓缩成粘稠液,干法纺丝成先驱纤维。再在600空气中裂解成含有氧化铝和氧化硅等组成的无机纤维,最后在1000以上烧结,得到微晶聚集态的连续氧化铝纤维,其直径10m左右。,4.预聚合法,此法采用无机盐溶液浸渍基体纤维,经过烧结除去基体纤维而得到陶瓷纤维。缺点是成本高。,美国杜邦公司利用淤浆法生产的FP氧化铝纤维,干法纺丝示意图,溶胶-凝胶法具有以下优点:,美国3M公司生产Nextel系列氧化铝纤维,具代表性的品种是Nextel-312。,国外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氧化铝纤维。(1)美国杜邦公司采用淤浆法生产FP氧化铝纤维,氧化铝含量为99.9。(2)日本MitsuiMining公司也通过淤浆法制得氧化铝含量在95以上的连续氧化铝纤维。(3)美国3m公司通过溶胶凝胶法生产Nextel系列氧化铝纤维,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品种是Nextel312。(4)日本住友化学公司采用预聚合法生产Altex氧化铝纤维,其组分为Al2O3、SiO2和B2O3。(5)英国ICI公司采用卜内门法生产商品名为saffil的氧化铝短纤维,其使用温度可达12001600,已开始应用在工业烧结炉的衬里上。以上几种氧化铝纤维制备方法中。溶胶凝胶法工艺简单,烧结温度较低且制得的纤维均匀性好,纯度高,可设计性强,产品多样,已成为生产氧化铝纤维的主要方法。氧化铝纤维主要用于高温绝热材料(短纤维)和增强复合材料(长纤维),可以编织成无纺布、编织带、绳索等各种形状的纤维制品。,2.3晶须及颗粒增强体,晶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单晶形式生长成的一种纤维,是高技术新型复合材料中的一种特殊成员;(1)直径非常小,以致难容纳在大晶体中常出现的缺陷;(2)原子高度有序,因而强度接近于完整晶体的理论值;(3)具有优良的耐高温、高热、耐腐蚀性能,良好的机械强度、电绝缘性、轻量、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硬度等特性;(4)在电学、光学、磁学、铁磁性、介电性、传导性甚至超导性等方面皆发生显著变化。,2.3.1.1晶须增强体的分类,2.3.1晶须增强体的分类和物理性质,晶须是在受控条件下培殖生长的高纯度纤细单晶体,其晶体结构近乎完整,不含有晶粒界、位错、空洞等晶体结构缺陷,具有异乎寻常的力学等物理性能。,2.3.1.2晶须增强体的物理性质,各种非金属晶须的直径比最细纤维还微细(小于10m),长度由零点几毫米到数十毫米,最高模量可达100GPa数量级,最高熔点可达3500左右。,如用2030氧化铝晶须增强金属,得到的复合材料强度在室温下比金属增加近30倍。作为增强体时,晶须用量多在35(体积)以下。,晶须的伸长率与玻璃纤维相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