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 s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21 课(单元、节) 1 课时 课题爬山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在文中画出父亲的语言。 重点难点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2、边读边划,将父亲的话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将 自己爬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2、自由读课文,将文中的生字新词用 “ ” 做上记号并写下来。 3、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通过再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的疑惑和补充 2 / 24 边读课文边画 (提示: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收集起来,还要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了解它的意思哦!) 问题解决 1、将自己再读课文的感受与同桌分享。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达标测试 1、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次数什么地方什么情况说话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交流,汇报填表情况。 3、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读了父亲的话,我的理解是 4、 “ 征服 ” 还可以换成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3 / 24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21 课(单元、节) 2 课时 课题爬山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抓重点句子细细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品读与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1、自由读读 5、 6、 7 自然段; 2、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 3、 “ 我 ” 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句子感悟: 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了头。 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能仿写一句吗? 4 / 24 能说出一个你自己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吗,你今后会怎样去做呢? 我的疑惑和补充 有感情朗读 说一说 画出书中语句,写体会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品读与父亲的 第三次对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2、完整地谈一谈自己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3、再次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揣摩其中所蕴涵的道理。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去看,还要用 ()去听,更要用()去体会,最后 5 / 24 用()去思考。 有感情朗读 谈体会 结合课文体会,填空 达标测试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 1)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 2)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 3)父亲慢条斯理地说: “ 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 ” ( 4)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2、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22 课(单元、节) 1 课时 课题语言的魅力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6 / 24 学习目标 1、会认 “ 魅、姗、辰 ” 等 3 个字,会写 “ 魅、丐、牌、绅、衷、辰、酸 ” 等 7 个字。掌握 “ 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 ” 等词语。 2 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边读边悟,将自己感悟深的句子做上记号。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 “ 魅力 ” 这个词, “ 魅力 ”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用 “ ” 做上记号并写下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衣衫褴褛姗姗而去衣衫褴褛姗姗而去 4、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7 / 24 我的疑惑和补充 重点学习的生字 结合课文,可以利用工具书解释词语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1、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2、盲老人为生活所迫处境非常悲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读一读这些语句,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想象画面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达标测试我会写 milqigampi ()()() xnsunshnshwdngyzhng 8 / 24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22 课(单元、节) 2 课时 课题语言的魅力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盲老人的故事。 2、理解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词的作用。 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细读慢品。 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默读课文 2-5 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诗人帮助盲老人的句子。 2、诗人 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之前: 9 / 24 之后: 3、同桌分别练习读读添字前后的内容,体会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我的疑惑和补充 学会用课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1、诗人添上 “ 春天到了,可是 ” 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 2、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在美妙的音乐中将自己想到的写或画下来。 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写 利用所积累好词好句 达标测试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天到 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10 / 24 ( 1)天真热,可是 ( 2),可是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但句意不变。 ( 1)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 2)那美丽的景色怎能不叫人陶醉呢? 3、一句有魅力的话有着神奇的魔力,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试着发挥语言的魅力,写几句话呢?(自由选择一处写一些,注意语言要少而精。) 水塘边: 草坪边: 花坛边: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观察句型特点 写作小练笔 教与学的反思 11 / 24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23 课(单元、节) 1 课时 课题寓言两则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熟读寓言,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理解成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成语意思和寓意。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然后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滥竽充数( )待遇() 腮帮子()装腔作势() 高超()齐湣王() 2、读课文,看看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找出句子,划上波浪线。 12 / 24 我的疑惑和补充 注意南郭先生的动作、神态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同桌议一议。 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争取在全班展示。 齐宣王和齐湣王的爱好有什么不同? 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两个人物的不同角度理解 达标测试 13 / 24 1、 “ 滥竽充数 ” 是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它还有理解的另一种用法。例如: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 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 (表示自谦) 试着按提示用 “ 滥竽充数 ” 说两句话。 ( 1)(表示自谦) ( 2)(混在行家里充数) 2、写出 “ 滥竽充数 ” 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体会词语不同用法 教与学的反思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23 课(单元、节) 2 课时 课题寓言两则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熟读寓言,了解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14 / 24 2、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成语意思和寓意。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然后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优雅()彻底()机械() 姿势()模仿() 顽固() 燕国()邯郸学步() 2、多读几遍课文,用自己简单的话来 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我的疑惑和补充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最后却是爬着回去, 15 / 24 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达标测试 1、类似 “ 邯郸学步 ” 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或社会常有发生,你能举个事例吗?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故事?请把这个成语写下来。 3、将这些成语寓言故事说给同学或家长听听。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学习寓言故事有什么收获?还有设么疑惑?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24 课(单元、节) 1 课时 课题米芾学书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会认 “ 琢、枉 ” 等 2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16 / 24 重点难点 1、通过质疑课题,提出问题,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常用的或新出现 的词。 2、看到课题,你会有哪些问题呢? 我的疑惑和补充 (用彩笔标注) 易错字: 易错音: 易混字 问题解决 1、同桌一起读一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17 / 24 说说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2、把你需要质疑的问题或语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 说说看法和理解 达标测试 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米芾绘画有名。米芾书法也很有造诣。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运用秀才说的 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两个生字。 你认为米芾写好字的原因是什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课(单元、节) 1 课时 18 / 24 课题百花园六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学会从汉字造字法的角度去区分形近字。 学会区分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读一读,背一背 “ 友谊格言 ” ,逐渐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通过阅读我向奶奶学语言,了解奶奶说话好在哪里。 通过读狮子和鹿,能说出这个寓言 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逐题按要求单独思考,同时结合班级交流的方式完成练习。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读 “ 语海畅游 ” 第一题的话、结合看图,在班上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区分 “ 即 ” 和 “ 既 ” ?再说说你还会用这种方法区分哪些汉字呢? 2、做 “ 语海畅游 ” 第二题: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先同桌讨论,再在班上说说。 ( 1)这姑娘长得真漂亮! 19 / 24 ( 2)这件事,你干得漂亮! ( 3)这次旅游,我们家花了很 多钱。 ( 4)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我的疑惑和补充 给这种形近字区分法取个名吧! 注意区别 问题解决 1、做 “ 语海畅游 ” 第三题:读一读友谊格言,在班上说说格言的大概意思,再试着背一背,看谁能当堂背出来。 2、学习短文我向奶奶学语言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 1)奶奶的话好在哪里?小作者有什么发现? ( 2)主动举手,在老师主持下,逐段把课文读出来吧! 20 / 24 展示自己收集的友谊格言吧!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达标测试 1、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看看根据造字法,还可以区分哪些形近字吧! 2、写两条你新搜集的友谊格言吧!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级语文科下册课(单元、节) 2 课时 课题百花园六课型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在交流中,把自己受委屈的事讲出来,讲得通顺有一定条理。 2、学会用倾诉的方式消除内心痛苦,知道向别人道歉要有礼貌,态度要诚恳。 重点难点默读书本 146-147 页,明白 “ 能说会道 ” 内容和要求;说委屈的 事时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各小组进21 / 24 行评价;讨论如何向别人道歉的问题时,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 学法指导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先默读课本 146 147 页,思考:这次 “ 能说会道 ” 活动要我们干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每人先准备 5 分钟,然后轮流讲一讲自己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难受的心情,或者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内疚的心情。 我的疑惑和补充 在书本上划好笔记,并小组交流。 组内比一比,谁讲得最 好。 合作探究 22 / 24 问题解决 1、各组评选出 1 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一讲自己受到委屈或者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心情。听者边听边思考:他(她)哪儿讲得好,哪儿需要改进?讲完后在班上评一评。 2、集体讨论:应该怎样向受委屈的同学道歉呢? 评价标准:清楚、通顺、有条理。 先说一说,写在横线上 小练笔 1、回想一下,向别人倾诉和道歉有哪些注意事项。 利用好词好句 教与学的反思 自我评价 四年 级语文科下册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