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doc_第1页
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doc_第2页
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doc_第3页
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doc_第4页
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 “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项目负责人:李子钧(市城管局局长)项目参加人:谭维礼(市城管支队支队长)游劲松(市城管局科长)付贤勇(市欣环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遵义市概况及城镇发展预测2.1遵义市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2.2遵义市社会经济状况2.3遵义市城镇现状及发展预测2.4 垃圾处理工程服务区人口现状及发展预测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3.1生活垃圾处理现状3.2存在问题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依据4.1指导思想4.2编制依据4.3编制原则4.4规划目标第五章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5.1城市总体规划概况5.2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结果第六章 生活垃圾处理发展规划内容6.1遵义市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时序的确定6.2生活垃圾组分预测6.3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简介6.4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的比较和选择6.5场址的选择第七章 投资估算7.1估算依据7.2估算范围7.3估算范围第八章 实施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主要措施8.1进一步做好全市垃圾处理工程专项规划8.2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规划实施进度8.3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城镇垃圾处理工程的市场化建设8.4逐步完善全市垃圾收运方法,为垃圾综合处理创造条件第九章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效益9.1社会、环境效益9.2经济效益第一章 概 述遵义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邻铜仁地区,南临贵阳,西与四川接壤,北靠重庆。遵义市市辖二区、二个县级市、十个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166个镇,54个乡,幅员30762平方公里,人口720万。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遵义市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环境资源,坚持体制创新、经济优化,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加工业及其它产业开发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走开放型、外向型经济的道路,重点发展县城重镇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国家和贵州省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伴随西电东送项目的建设,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旅游经济、假日经济的日益兴旺,城市作为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势头。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及投资环境,遵义市各级政府决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议的力度,并作了大量的工作。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原则要求,大部分城市都编制完成了2000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遵义市各级政府把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卫生事业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工作,相继委托有关单位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的项目建设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有一部分已通过咨询评估,而且开始开工建设。按照国家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要求,结合遵义市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编制遵义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重视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为社会各方决策及投资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遵义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章 遵义市概况及城镇发展预测2.1遵义市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2.1.1自然环境遵义市位于东经105036108013,北纬2700829012,市域东西长247.5公里,南北宽232.5公里,总面积3076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水相映,风光秀丽。遵义市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地,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64.4%,丘陵占29.3%,盆地及坝子仅占6.3%,耕地少,山地多,沟谷多,是典型喀斯特地形。海拔高度最低为221米,海拔高度最高达2227米。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把遵义市区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大娄山以南形成了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大娄山以北形成了高山、谷深、坡陡、耕地较为分散的地形。遵义市境内主要有乌江、赤水河两大水系,都属于长江流域。遵义市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90c,无霜期270280天,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0001300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遵义市境内有黔渝铁路、渝怀铁路干线通过,有210国道、326国道,209省道贯穿境内、205省道、204省道经过,整个交通条件在贵州省是属于比较好的地区之一。2.1.2资源1)矿产资源遵义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锰矿、铅土砂、汞矿、硫铁矿、硅石、镍、钼、钡等最为突出,储量属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高的工业开采价值,汞矿保有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煤炭储量属全省第三位,铝土矿是全国富矿区之一。2)土地资源遵义市全市面积3076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64.4%,丘陵占29.3%,盆地及河谷坝子仅占6.3%,全区以山地丘陵及深谷陡坡为主要地貌,山地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土地资源极需改善和保护。3)水资源遵义市境内主要有赤水河和乌江水系河流,都属于长江流域。全市河流多年平均产水量17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占有500立方米。4)水能资源遵义市境内水系有赤水河水系和乌江水系,河网宽度为0.30公里/平方公里,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较高,水能资源428万千瓦,现仅开发63万千瓦,开发潜力极大。5)动植物资源遵义市野生动物资源可分为6类,即毛皮羽用动物近110种,药用动物近170余种,渔猎动物近200种,农林业生产有益动物近400种,自然疫源性传染源及其他有害动物近100种,珍贵稀有动物近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80种。遵义市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食用植物近500多种,药用植物近3700多种,工业用野生植物约近600多种。遵义市森林覆盖率高于30.8%的全省森林覆盖率,其中中心城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6.2%。6)旅游资源遵义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改变中国历史的“遵义会议会址”、有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四洞沟瀑布、十丈洞瀑布,也有历史遗迹海龙囤、娄山关、杨粲墓、夜郎镇等,有国家茅台风景区,也有新近开发的绥阳宽阔水风景区等新景区,遵义市以革命史迹、秀丽的喀斯原始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丰多样的旅游资源来吸引众多的游客。7)气候资源遵义市具有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190c,无霜期270280天,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0001300小时,境风气候温和,雨量较丰,各季较暖,夏无酷暑。2.2遵义市社会经济状况2.2.1历史沿革遵义市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远在20万年以前就有“桐梓人”繁衍生息。遵义古称播州,“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交(642年)清雍正五年(1726年)置遵义府,民国中期设专员公暑,解放后改为遵义地区行政公暑,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遵义市。2.2.2行政区划遵义市辖两区、两个县级市、十个县(八个县和二个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湄潭县、余庆县、正安县、道真县、习水县、其中有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66个镇,54个乡。遵义市市区含红花岗区和汇川区,中心城区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规划城市土地面积约216平方公里,200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47平方公里。2.2.3人口2002年全市人口总数达到720万人。2002年来,遵义市中心城区(红花岗区、汇川区)人口达到62.5万人。2.2.4经济发展2001年,遵义市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57亿元(当年价,下同),较上年增长6.7%(净增长,未考虑物价因素,下同);地方财政收入12.47亿元,较上年增长7.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1.52亿元,较上年增长35.8%。200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84亿万吨,茶叶、蚕茧、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品产量较上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7.8亿元,同时,乡镇企业为支柱的非农业产值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2001年,全市的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达78.7亿元(接近第一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1.2%,增长潜力仍然较大。2.3遵义市城镇现状及发展预测2.3.1城镇发展现状1)城镇数量2001年,全市有1个地级市(遵义市),2个县级市(赤水市、仁怀市),建制镇166个(其中县城10个),54个乡,城镇化水平达到25%。2)城镇城镇人口构成中,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部份堑住人口。遵义市至2002年底城镇人口达到167.5万人(含两中心城区),比1989年增长近14%。3)城镇空间布局遵义市的主要城市和城镇以生产力为基准、中心城区为核心、交通干线为轴心,分布在210国道(210国道与湘黔铁路线基本走向一致,所以只列出210国道)、326国道,分布在209省道、205省道、204省道干线,同时在沿边境线周围有零星城分布。(城镇分布见表2.1)各级公路沿线城镇分布表2.1城镇公路沿线城镇210国道乌江镇、龙坑南白片区、董公寺镇、高坪镇、娄山关镇、松坎镇326国道鸭溪镇、新蒲镇、虾子镇、永兴镇、湄江镇、龙泉镇、都濡镇209省道赤水市中区、土城镇、习酒镇、茅台镇、中枢镇、温水镇205省道蒲场镇、洋川镇、旺草镇、凤仪镇、安场镇、玉溪镇204省道松烟镇、构皮滩镇、龙溪镇、大乌江镇、白泥镇沿边境线道真县洛龙镇、大矸镇;务川县浞水镇;赤水市长期镇、官渡镇;桐梓县松坎镇2.3.2城镇发展预测到2004年,遵义市有地级市1个座,县级市2个,10个县,166个镇,54个乡。至2010,全市将形成1座地级市,6座县市,人口达到120150万人;6座县级市,每市人口达到1520万;5个县域中心城镇,每镇人口达到1020万;49个重点城镇,人口达到25万;197个一般城镇,每镇人口达到12万。(遵义市城镇发展预测见表2.2)遵义市城镇发展预测表表2.2序号等级城镇名称数量2005年2010年建城区规模(KM2)人口规模(万人)建城区规模(KM2)人口规模(万人)一市域中心城市红花岗区、开发区、龙坑南白片区360808010080100100120二市域次中心城市仁怀市、赤水市、桐梓县、湄潭县、绥阳县、正安县6510101515251525三县域中心城镇习水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余庆县53351010201020四重点城镇新蒲镇、金鼎镇、海龙镇、深溪镇、巷口镇、新舟镇、虾子镇、高坪镇、乌江镇、鸭溪镇、三合镇、尚稽镇、团溪镇、枫香镇、泮水镇、鲁班镇、茅坝镇、喜头镇、大同镇、官渡镇、复兴镇、丙安镇、长沙镇、温水镇、习洒镇、土城镇、蒲场镇、风华镇、旺草镇、安场镇、土坪镇、洛龙镇、大矸镇、龙溪镇、构皮滩镇、大乌江镇、熬溪镇、永兴镇、黄家坝镇、琊川镇、绥阳镇、松坎镇、新站镇、楚米镇、青杠塘镇4913133525五一般城镇除上述城镇外的建制镇和乡镇197113122.4垃圾处理工程服务人口现状及发展预测2.4.1服务区本规划的范围为全市县以上城市(含县城)。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市、县城区的范围处于不断扩大的动态变化中。垃圾处理工程服务区是指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市、县、城区,按目前实施或正在修建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2.4.2服务区人口服务区人口即市、县城区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城区的农业人口和部份流动人口,根据人口现状,全市城镇化水平等情况对各市、县总体规划对服务区人口进行预测。遵义市、县城区(服务区)人口预测表序号名称2005年2010年2020年1遵义市129.0162.0209.52中心区(红花岗和汇川区)62.0100.0130.03遵义县8.010.013.04桐梓县6.58.010.05绥阳县5.06.08.06正安县4.56.08.07道真县3.54.56.08务川县3.54.56.09凤冈县4.05.06.010湄潭县6.58.010.011余庆县3.34.05.012习水县5.26.07.513赤水市8.510.012.014仁怀市8.510.012.0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3.1生活垃圾处理现状遵义市除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实现综合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外,其余市、县城的处理情况基本和全省的情况一样,普遍存在垃圾收集系统不健全,不规范,生活垃圾任意堆放,处理方法落后、原始,存在着垃圾“围城”,污染环境,污染城市水源,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现象。遵义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2年8月启用,综合处理厂于2004年7月启用,为遵义市的生活垃圾现代化处理走出了率先的一步。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正在修建垃圾卫生填埋场,预计2005年投入使用,其余各个县城的生活垃圾仍以堆放和简易填埋为主。遵义市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见表3.1。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建设项目现状表(2005年)表3.1序号城市名称垃圾量(吨/日)垃圾清运量(吨/日)建设性质项目名称环卫设施现状处理方式规模(吨/日)投产时间使用年限备注1遵义市中心区611611已建遵义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综合利用600200530其中卫生填埋600吨/日2习水县6161在建习水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卫生填埋1002005203赤水市104104在建赤水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卫生填埋1402005204仁怀市104104在建仁怀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卫生填埋1402005203.2存在问题1.现有的垃圾收集设施标准低,垃圾收运作业方式落后,垃圾收运机械化程度低,收运车辆数量不足,而且收运车辆使用年限较长,故障率较高,垃圾在城市停留暴露的时间难以控制,收运体系没有实现完全封闭化。2.垃圾的资源化程度低,垃圾中有用物质回收率低,既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3.目前各市、县的垃圾简易填埋场堆放没有设置必要的防渗、导气及渗沥液处理设施,仅是随意倾倒堆放,对周围土壤、水体,大气均造成严惩的环境污染,而且孳生蚊蝇,传染疾病,不符合生活垃圾处理要求,危及周围群众身体健康。4.管理体制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环卫建设资金投入少,设施及作业手段更新慢,主要靠手工劳动进行环卫作业,导致环境质量逐步恶化。5.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处理技术掌握较少,导致环卫管理水平较低,垃圾收运及处理方式方法落后、原始。6.垃圾处理程序不太健全,影响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工作进程。7.没有健全市场化动作机制,收费机制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收费不到位,最终处理的经费困难。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依据4.1指导思想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发展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广,地方性强的综合性工作,必须遵循城镇生态学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以及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意见的布署,做到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切实地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遵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为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改善和水资源保护直到先导作用。4.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4.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5.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7.贵州省城镇体系规范8.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9.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政策10.贵州省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总体规划11.贵州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2001-2005)1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6889-1997)13.贵州省城市燃气发展规划(2001-2020年)14.关于编制“贵州省城镇垃圾处理工程十一.五专项建设规划”的通知(黔建函2004211号)15.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041号)16.贵州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省政府第80号)17.贵州省城镇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64号)18.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投资2004194号)19.关于认真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点的通知(黔建成发2001111号)20.遵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发展设想;21.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2.遵义市发展概况(2004年度);23.遵义市城建志,遵义市建设委员会, 1993.08;24.贵州省遵义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4.3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2.从各市、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遵义市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以垃圾为出发点,尽量做到垃圾减量化,并逐步实现资源化。3.根据遵义市各市、县的具体情况,城市规划,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城市地理、地质环境等因素,确定建设规模、处理方法,使所选的工艺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工程投资较少且日常管理费用低,以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应尽量提高垃圾收运及处理操作的机械化水平,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垃圾收运要密闭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4.4规划目标1)根据遵义市自然经济条件和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的实际情况,再确定合适的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方案。(详见第六章)2)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集中收远率为90%。 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100%。 2010年垃圾渗漏液处理达标率为100%。第五章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5.1城市总体规划概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经济的迅速增长。根据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新的需要,遵义市属城市的总体规划于上世纪的1999年编制完成,规划期为19982020年。规划年限近期多为2005年,远期为2020年,中期为2010年。 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科学预测,合理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完成,为贵州省“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规划奠定了可靠基础,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5.2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结果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到城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水平的市政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各市、县现状垃圾产生量的调查,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以及遵义市城镇化发展目标,预测2005年、2010年、2020年全遵义市各市、县生活垃圾产生量。(详细数据见表4.1)遵义市、县生活垃圾产量预测表表4.1序号城市名称2005年2010年2020年人口(万人)日垃圾产量(吨/日)年垃圾量(万吨)人口(万人)日垃圾产量(吨/日)年垃圾量(万吨)人口(万人)日垃圾产量(吨/日)年垃圾量(万吨)1遵义市中心城区62.062022.6100.0100036.5130.0130047.52遵义县8.0993.610.01184.313.01375.03赤水市8.51043.810.01184.312.01264.64仁怀市8.51043.810.01184.312.01264.65桐梓县6.5823.08.0993.610.01104.06绥阳县5.0632.36.0742.78.0883.27正安县4.5582.16.0742.78.0883.28凤冈县4.0521.95.0602.26.0662.49湄潭县6.5823.08.0993.610.01104.010余庆县3.3411.54.0441.65.0552.011习水县5.2662.46.0742.77.5823.012道真县3.5451.634.5552.06.0662.413务川县3.5451.634.5552.06.0662.4合计129146153.32182198872.56233.5242088.33通过预测表中数据表明,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人口由2005年的129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182万人,生活垃圾日产量从2005年的1461吨/日,增加至2010年的1988吨/日。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人口由2010年的182万人增加到 233.5万人,生活垃圾由2010年的1988吨/日增到2420吨/日。第六章 生活垃圾处理发展规划内容6.1遵义市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时序的确定根据贵州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19982020)以及遵义市的机关规划要求等,结合遵义市的具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环境质量现状,综合确定遵义市各市、县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工程建设时序。第一批建设项目主要为三峡库区及上游影响,区内各县垃圾处理工程,另外包括部分主要风景名胜区密切相关的县城垃圾处理工程。第二批建设项目主要是有重要区优势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同时当地市、县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工程建设积极性高的市、县。第三批建设项目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建设垃圾处理工程的县城。遵义市十一五期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时序见表6.120062010年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时序表表6.1序号城市及工程项目名称垃圾转运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时序服务区人口(万人)转运站个数规模(吨/日)服务区人口(万人)平均日处理规模(吨/日)处理方式1遵义市中心城区二期填埋场10015700100600综合处理12遵义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0101513.0110卫生填埋13桐梓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881510.0100卫生填埋14绥阳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66158.075卫生填埋15正安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66158.075卫生填埋16道真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4.55156.055卫生填埋17务川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4.55156.055卫生填埋18凤冈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55156.060卫生填埋19湄潭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881510.0100卫生填埋110余庆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3.84155.050卫生填埋16.2生活垃圾组分预测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混杂在其中的建筑垃圾,根据省内有生活垃圾万分具体统计资料的部分县、市,本规划确定遵义市生活垃圾组分表见表6.2。生活垃圾组分表(%)表6.2有机物灰(渣)土纸类塑料纺织物玻璃金属木竹大中城市25.88601.51.71.30.70.353.0小城市19.5866.871.30.550.820.260.990.636.3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简介6.3.1垃圾处理工艺简介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通常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一、卫生填埋处理法卫生填埋法就是将固体废物在选定的适当场所填埋到一定厚度后,加上覆盖土,让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达到稳定。其优点是:A、处理能力大,适用范围广,不受垃圾成份变化的影响;B、不受天气情况的影响,可以“全天候”操作;C、无需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处理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较落后、土地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的垃圾处置方法;D、处理技术简捷、可靠,利于运行及推广普及;E、卫生填埋场可选择非耕地作为场址,如:滩地、山谷、废坑、沟渠等;F、经填埋作业若干年加以终场覆盖后场地可作多种多种用途,可实现土地再利用;G、是一切固体废物(包括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残渣、堆肥过程中所产的堆余物)的最终处置方法。其缺点是:A、填埋作业期间占用大量土地B、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程度有限;C、渗滤液的成份复杂多样,现场处理达标排放很困难。目前,国内尚无渗滤液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排放标准(BOD530mg/1、CODcr100mg/1、SS/1)的工程实例。二、堆肥处理法堆肥法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的物质,同时按一定比例加入一些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的处理方法。其优点是:A、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B、堆肥销售能产一定经济效益,有利于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其缺点是:C、对垃圾预处理要求较高,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较高;D、垃圾堆肥受市场行情影响很大,若农户不愿使用,则无法解决堆肥的销路问题,难以维持堆肥生产;E、仍有一部份堆余物需采用卫生填埋法进行最终处置;F、由于煤灰中含有汞、铬、锌等重金属物质,若垃圾中煤灰量较大,则大量重金属将会进入堆肥中,进而造成土壤二次污染;G、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技术评价指标(CJ/T3059-1996)对进行堆肥处理的垃圾级份有一定要求:有机物含量不小于20%,含水率在4060%之间。三、焚烧处理法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垃圾中有害有毒物质因高温、氧化、热解而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其优点是:A、可全天候操作,不受天气影响;B、减容量在,可达8090%,节省了大量填埋用地;C、焚烧过程中,病原体被彻底消灭,无害化程度高;D、处理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E、尾气经净化后污染小,可靠近市区建厂,节约运输费用;F、焚烧处理过程中可以回收部分热能。其缺点是:A、基建投资大,运营费用高;B、对处理垃圾的低位热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能低于5000KJ/kg,若热值过低,则需补充燃料才能焚烧,进一步增加了运行成本;C、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生活垃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二垩英一类剧毒物质,尽管是微量,人体长期摄取也可引起癌、畸形等顽症,必须对烟气进行严格的处理。6.4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的比较和选择6.4.1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比较比较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应该综合分析该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所达到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等方面,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三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详见表(61)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比较表表6.3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技术可靠性可靠,属常用处理方法较可靠,国外属成熟技术 较可靠,我国有实践经验工程规模工程规模主要取决于作业场地、填埋库容、设备配置和使用年限,一般均较大单台焚烧炉规模常用100500t/d,垃圾焚烧厂一般安装24台焚烧炉静态或动态间歇式堆肥厂常用100t200t.d,动态连续式堆肥厂可达200400t/d选址难度较困难有一定难度有一定难度占地面积大,500-900m2/t较小,60100m2/t中等,110150m2/t建设工期912月30361218月适用条件进场垃圾的含水率小于30%,无机成分大于60%进炉垃圾的低位热值高于5000kj/kg、含水率小于50%、灰分低于30%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20%操作安全性较好,沼气导排要畅通较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较好管理水平一般很高较高产品市场有沼气回收的卫生填埋场,沼气可用作发电等热能或电能可为社会使用,需要政策支持落实堆肥产品市场有一定困难,需要采用多种措施能源化沼气收集后可用以发电垃圾焚烧余热可发电或综合利用采用厌氧消化工艺,沼气收集后可发电或综合利用资源利用填埋场封场并稳定后,可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陈垃圾可开采利用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焚烧炉渣可综合利用垃圾堆肥产品可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等,并或回收部分物资稳定化时间1015年2小时左右2030天最终处置填埋本身是一种处置方式焚烧炉渣需作处置,约占进炉垃圾量的10%15%不可堆肥物需作处置,约占进厂垃圾量的30%40%地表水污染应有完善的防渗沥水处理设施,但不易达标炉渣填埋时与垃圾填埋方法相仿,但水量小可能性较小,污水应经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地下水污染场底需有防渗措施,但仍可能渗漏。人式衬底投资较大可能性较小可能性较小大气污染有轻微污染,可用导气、覆盖、隔离等措施控制应加强对酸性气体、重金属和二垩英的控制和治理有轻微气味,应设除臭装置和隔离带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域灰渣不能随意堆放需控制堆肥中重金属含量和PH值主要环保措施场底防渗、每天覆盖、沼气导排、渗沥水处理等烟气治理、噪声控制、灰渣处理、恶臭防治等恶臭防治、飞尘控制、污水处理、残渣处置等吨投资(不计征地费)18万27万元/t(单层合成衬底,压实机引进)5070万元/t(余热发电上网,国产化率50%)25万36万/t(制有机复合肥,国产化率60%)处理成本(不计折旧及运费)2635元/t5080元/t3550元/t处理成本(计折旧不计运费)3555元/t90200元/t5080元/t技术特点操作简单,适应性好,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较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可靠,减量化效果好技术成熟,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好主要风险沼气聚集引起爆炸,场底渗漏或渗沥水处理不达标垃圾燃烧不稳定,烟气治理不达标生产成本过高或堆肥质量不佳影响堆肥产品销售发展动态准好氧或生态填埋工艺热解或气化焚烧工艺厌氧消化堆肥工艺技术政策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焚烧是处理可燃城市垃圾的有效方式。城市垃圾中可燃物较多、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可积极采用焚烧技术堆肥是对城市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面物进行处理和利用的有效方式,在堆肥产品有市场的地区应积极推广应用通过以上的比较可知,以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进炉垃圾的低位热值需高于5000KJ/kg,含水率需小于50%,灰分低于30%;如采用堆肥技术,则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需大于20%。 由生活垃圾组分表可知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中无机物(煤灰、砖瓦)比重为65.57%,有机物(动植物)为25.88%,可回收物的比重为8.55%;小城市生活垃圾中无机物(煤灰、砖瓦)的比重为75.87%,有机物(动、植物)为19.58,可回收物的比重为4.55%。难以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进炉垃圾低位热值5000KJ/kg的要求,需补充燃料才能焚烧,将大大增加处理成本。同时,遵义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为20%50%,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技术评价指标,(CJ/T3059-1996)对进行堆肥处理的垃圾组份中有机物含量的要求为不小于20%,由此可在我市小城市采用堆肥法,堆肥效益不高。并且我市生活垃圾中煤灰量大,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这使得垃圾中的汞、镉、铜、锌等重金属进入堆肥中,进而会造成土地二次污染。6.4.2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选择从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垃圾组分中煤灰等无机物含量较高的特殊情况,卫生填埋工艺、堆肥工艺、焚烧工艺对于遵义市各城镇都需选择使用。考虑到卫生填埋法是目前国内及省内大多数城镇垃圾处理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最经济、技术相对简单、可靠,易运行管理的处理工艺。遵义市作为西部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财力和行业管理水平有限,而且市内山谷纵横密布,能够找到适宜的山谷作为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地,所以遵义市各市、县城镇应把卫生填埋作为优先考虑的处理方式。因此,遵义市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近期宜以卫生填埋为主,垃圾在收集过程中,应尽量分类收集。远期可适当采用综合处理技术,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则宜采用卫生填埋法。6.4.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渗滤液处理原则垃圾渗滤液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和垃圾自身降解产生,受节季影响水质量变化大,污染浓度高,不易生物处理,同时还有大量细菌病原菌和一些有毒物质。遵义市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应按如下原则进行:A、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时应尽量选择靠近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便渗滤液经适当处理后,可排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或者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B、选择功能较低的水体作为渗滤处理后的排放受纳水体,尽量能降低渗滤液的处理标准。C、尽可能设置有较大调节容积的渗滤液调节水池,均化其水质水量,以便渗滤液处理。D、应选择而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除磷脱氮效果的高效生物化学处理方法。6.5场址的选择6.5.1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中的规定及关于认真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点的通知(黔建成发200111号要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址的选择应依照下述基本原则:场地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卫设施专业规划要求,并应征得规划部门的同意。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持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卫生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可利用的库容大、使用年限长,使用年限宜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以及废坑等,可用的覆盖土量丰富,覆土取土距离较近。交通方便,垃圾运输距离较短。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远离居住区和水源地,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不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征地、拆迁费用较低。6.5.2场址比选生活垃圾处理场场址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问题,要同时满足以上六个条件不太容易,各市、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场址的选择必须在现场经踏勘后,会同城建、规划、环保、水文地质、卫生防疫等部门经过比选,综合其利弊后确定。第七章 投资估算7.1估算依据1、建设部(92)颁发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并按贵州省现行工资及价格水平,间接费水平调整;2、贵州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98);3、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贵阳地区估价表;4、九五年贵州省安装工程费用定额;7.2估算范围该项目的投资估算包括了各市、县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场区及生活垃圾收运系统。7.3估算投资遵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20062010年间需投建资金2.59亿元,其中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