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对“期前违约规则”相关问题的思考陈先德(政法学院,法学,2004级2班,041210065)摘要: 期前违约理论是英美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目的在于为债权人提供更为周全的保护。我国1999年合同法引入了期前违约规则,但是我国合同法关于期前违约的规定尚有诸多不足,如判定标准不明确、与不安抗辩权混乱不清、救济不充分、没有规定期前违约方明示拒绝履行的撤回权等。本文对期前违约规则的起源、分类、救济途径进行介绍,着重对我国合同法中的期前违约规则进行分析思考,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修改完善建议,以期能够为完善我国合同法中的期前违约规则有所贡献。关键词: 期前违约规则;不安抗辩权;合同法 On the Rule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Chen Xiande(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Grade2004,Class2, ,041210065)Abstract: The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common law.Its designed to provide more protection for the creditor.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RC in 1999 introduced the rule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into our country.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inadequacies in the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in our legal system.For example,the criteria is not clear and the relief is not adequat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way of relief of the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The author emphasizes on the flaws in our contract law and make his own suggestion.Key words: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diminished expectation ;contract law of the PRC引 言期前违约,又称预期违约、先期违约,在英美法的立法、判例、和学说中常表述为:anticipatory breach、anticipatory repudiation、repudiation 等。所谓期前违约,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或一方当事人有合理理由预见另一方在履行期届满时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期前违约规则体现了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为防范、减少合同风险和损失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减少损害、防止欺诈和保护受害人利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期前违约规则,有必要了解其起源和存在基础。一、期前违约规则的渊源和存在基础(一)期前违约规则的起源和概念 期前违约规则最早渊源于英国1852年的Hochester V. De La Teur一案。王军.美国合同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76. 该案中,被告同意从1852年6月1日起雇佣原告为送信人,雇佣期为3个月。原告已为此作准备,但是5月11日,被告写信表示不再雇佣原告为送信人。5月22日,原告向法院起诉,称被告已经违约,要求损害赔偿。被告辩称,合同的履行期限未到,原告无权起诉。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有权立即起诉,请求赔偿,而不必等到6月1日之后再起诉。理由是,原告的起诉并不过早,如果不允许他立即起诉主张补救,而让他坐等实际违约的发生,那么他必将陷入无人雇佣的境地。对于法院来说,在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他将不履行该合同的情况下,允许受害方缔结其他合同才显得合理。这一案例确定的规则是:当一方当事人期前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并立即请求损害赔偿。随后英国1855年的Avery V. Bowden 一案确立了期前违约的另一规则:在一方当事人期前违约时,非违约方可以对此不予理睬,而等到履行期限到来后再按实际违约得到救济。1894年的Synge V. Synge 一案确立了默示期前违约规则: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一方当事人的行为使合同履行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或可能性极低,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有权请求赔偿。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39-140.这些判例确立了英国的期前违约规则,并对英美法系的其他国家及国际立法产生深远的影响。综上可知,期前违约规则就是指,当合同一方当事人发生期前违约时,另一方有权立即解除合同、请求损害赔偿等措施诉请救济,也可以选择置之不理,继续维持合同效力,待履行期届满时再追究对方实际违约责任。(二)期前违约规则存在的基础期前违约规则在英国确立,被其他英美法系国家效仿,并被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该公约于1980年3月由62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维也纳外交会议讨论并通过,我国政府于1986年12月11日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公约于1988年1 月1日生效。目前已对中、美、意、法等62个国家生效。(以下简称公约)所吸纳,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该规则存在的社会基础包括:第一,安全需要。在现代这个信息万变的社会,合同从订立、生效、到履行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在此段时间,可能发生使当事人不愿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能力丧失的情况,发生期前违约是不可避免的,期前违约规则也就应运而生。第二,产生效益。如果说一种法律制度能够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该种制度可以说是有效益的。期前违约的大量发生根源于违约方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在期前违约的时,违约方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或者损失减少到最低,同时非违约方也可以通过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而得到补偿。由此可见,期前违约利益大于履约利益。第三,公平价值。期前违约规则使得非违约方能够在履行期到来前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有利于减少非违约方的损失,平衡各当事人间的利益和风险。关于期前违约规则存在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学说:要约承诺论、不可能履行论、隐含条件论、实际违约论、保护履行期待论、必然违约论。龙著华,王荣珍.合同法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340-341.笔者认为,在以上六种学说中,以保护履行期待论最为合理。该说认为,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履行期到来前,合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履行享有期待权。合同债权是一种期待利益,这种期待权和期待利益因合同的合法订立而产生,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持续存在,在合同债务人履行时而实现。这一合法正当的期待权和期待利益,应得到法律保护。期前违约行为侵害了这一种期待权和期待利益,所以应赋予合同债权人采取相应措施和诉诸法院请求救济的权利,以保护其合理期前利益。二、英美法上的期前违约规则英美法上将期前违约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当事人自愿地、无条件地、确定地和不含糊地向相对人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即明示期前违约。另一种是当事人虽然没有明确声明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但其行为及客观情况表明了其将不能到期履行义务,即默示期前违约。在很多情况下,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及履约能力上的明显瑕疵,可能会与语言明示等构成的毁约起到相同的作用。根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的官方评述,期前违约可以是“债务人向债权人的一项声明,声明其将违反合同”,也可以是“一个自愿的、肯定性的使债务人将不能或明显不能履行的行为”。周永胜,田凌.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J.山东审判,2004(5).(一)明示期前违约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救济1.明示期前违约的构成要件第一,明示期前违约的发生时间必须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届满之日前。如果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是在合同履行期届满后,那么就构成了实际违约,不是期前违约。第二,明示期前违约方向非违约方所做的不履行表示必须是明确的。这一明确的表示须是一方当事人自愿地、肯定地、无条件地、不含糊地和确定地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合同履行期届满将不履行合同。如果是不明确和不确定的表示,即不履行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都被认为不可能发生期前违约,也就不产生即时的诉权。只是要求变更合同内容或要求取消合同本身并不构成明示期前违约。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如果提出了与合同原来约定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本身并不构成明示期前违约。但是如果这些要求能够确切表示,除非满足与原合同约定不符的要求,提出要求的一方将不届期履约,那么也构成明示期前违约。第三,一方当事人表示的不履行必须是重大的不履行。这里的重大不履行,在英国法上指构成实质的违约,动摇了合同的根基。第四,无合法理由。如果合同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履行期届满将不履行合同有合法的理由,那么这一将不履行合同的表示是其在正当行使权利,不构成期前违约。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1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750.第五,必须是当事人一方能够履行而不履行。如果不履行的原因是客观因素导致无法履行,则只能按履行不能解决,而不发生明示期前违约。2.明示期前违约的救济面对明示期前违约,非违约方可以选择不同的救济方式。既可以接受明示期前违约,也可以选择先置之不理,等履行期到来再寻求救济。第一,选择接受明示期前违约。非违约一方可以像违约方做出接受期前违约的表示:可以立即行使诉权请求救济,也就是要求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而不必等到履行期届满。当然,非违约一方在接受期前违约之后,有义务采取措施减少自己的损失,如果违反此义务而导致损失扩大,应对扩大的损失自负其责。非违约一方有权停止为履约做准备。非违约一方接受期前违约以后,有权拒绝违约一方撤回明示期前违约的意思表示。不过这种拒绝权的行使并不是绝对的,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11条规定了撤回已做出的期前违约:毁约方在其应履行的下一项合同义务到期前,可以撤回已作出的毁约,除非受损方在毁约发生后已解除合同,或已严重改变地位,或以用其他方式表明他认为此种毁约已成定局。撤回毁约可以使用任何方式,只要可以清楚地向受损方表明毁约方准备履行合同的意愿即可,但毁约方必须提供依本篇条款所正当要求的保证(第2-609条)。 第二,选择不理会对方的提前毁约表示而继续维持合同效力,待履行期届满时,按照实际违约得到救济,或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或请求损害赔偿,或要求实际履行。这种选择也就意味着非违约方只能等履行期届满才能要求损害赔偿,并承担此段时间的风险。如果此间发生意外,使合同落空,明示期前违约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二)默示期前违约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救济1.默示期前违约的构成要件 第一,须是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届满前,一方当事预见到对方当事人届期不履行合同或不能履行合同。当事人履行期限到来是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并不是其明确表示,而是对方当事人根据其行为及客观情况所作的主观判断,反之,就是明示期前违约。一方当事人的预见应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期届满之前,如果届满后认为对方不履行或不能履行,构成实际违约。第二,有合理理由。合同一方当事人预见对方当事人在履行期届满时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只是一种主观判断。若任由合同当事人随意使用默示期前违约规则,必有违默示期前违约规则的初衷,所以必须要求其判断有充分合理理由。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09条规定了有合理理由时可暂停履行与他未收到所需之履约保证相对应的那部分义务,判断所提理由是否合理,应根据商业标准来确定。2.默示期前违约的救济在发生默示期前违约时,和明示期前违约的救济一样,非违约方也享有选择不同救济方式的权利。 第一,接受默示期前违约。在预见对方当事人有可能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时,该当事人并不能立即解除合同,毕竟这一预见只是主观判断,不能当然排除对方届时履约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适当的履约担保。在对方当事人提供履约担保之前,有权终止履行与他未收到所需之履约保证相对应的那部分义务,只要这种暂停是商业上合理的。如果对方当事人未在合理期限内(统一商法典规定最长不超过30天,美国合同法在重述时用合理时间代替了30天的最长期限)龙著华,王荣珍.合同法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349.提供履约担保,预见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第二,对默示期前违约不予理会,待合同履行期届至时按实际违约请求救济。即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情况已预见到对方当事人届期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但并未作任何表示,也没有采取救济措施,继续维持合同效力。待合同履行期届满,按实际违约请求法院救济,或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或要求继续履行。三、国际法上的期前违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合同及货物买卖方面的规定,同时采纳了英美法系的期前违约规则和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形成了更完善的期前违约法律规范。此外,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起草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也对期前违约做出了规定,但是通则本身不是国际公约,且其立法模式与美国统一商法典及合同法重述(第二版)中的期前违约规定极为相似,所以在此只就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进行论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将期前违约划分为期前非根本违约和期前根本违约,并规定了不同的救济方法。第71条和第72条分别规定了期前非根本违约和期前根本违约。(一)期前非根本违约 第71条:(1)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a)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或(b)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2)如果卖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发运,他可以阻止将货物交给买方,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本款规定只与买方和卖方间对货物的权利有关。(3)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则他必须继续履行义务。从上述规定可知,所谓期前非根本违约是指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履行能力或信用有严重缺陷,或在履行中的行为表明其将不履行大部分合同义务。在一方当事人期前非根本违约后,赋予受害方当事人以中止履行权,在一方当事人期前非根本违约后,公约赋予受害方当事人以中止履行权,并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同时还赋予卖方停运权。中止履行权的行使,与英美法上的规定相似,在此不作赘述。例如,在EXW合同中,买方在履行期届止前未办理出口和进口许可手续,未开信用证,未准备接运货物的交通工具,也就是买方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卖方可以中止履行义务,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卖方的停运权是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的一项具体的中止履行权或中止履行权的延伸,此条款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不能获得付款的威胁在货物运输后、交付前才发现;出卖人不再对货物享有控制权。由于根据公约第58条第2款规定出卖人在托运时可以附加“付款后交货”的条款,所以本款规定主要应当适用于没有这类条款的情形。出卖人的停运权并不限于“中止”其履行,如果货物在途时买受人有根本违约(不付款,履行拒绝),出卖人可以解除合同(第72条、第64条),进而根据“请求返还”的权利请求重新取得货物(第81条)。在没有提供保证或者提供的保证不充分的情况下,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美国统一商法典规定最长不超过30天,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限,就可以采取其他救济方式,包括损害赔偿和终止合同。不过公约没有明确规定这个问题,这是公约的漏洞。(二)期前根本违约第72条:(1)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2)如果时间许可,打算宣告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合理的通知,使他可以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3)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已声明他将不履行其义务,则上一款的规定不适用。期前根本违约是指合同成立后,在履行合同之前一方当事人可能发生的违反合同将实质上剥夺未违约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因为期前根本违约比期前非根本违约严重得多,因而允许非违约方采用最严厉的“无效救济”,即宣告合同无效。为了确保其正确行使,除了“根本违约”作为行使条件的限制之外,该法第72条第2款规定了另外的限制性要求:通知要求,提供充分的履约保证。例如:中国甲公司(买方)与法国乙公司(卖方)于1998年4月7日达成协议,以CIF上海价格向乙公司购买电厂精密仪器配件,合同付款条件规定:“买方应在配件制造过程中,按进度预支货款。”买方十分关心配件的质量,如卖方不能按时、按质供应配件,将给买方带来严重损失。合同签订不久,据可靠消息透露,卖方供应的电厂精密仪器配件质量不稳定。1998年7月11日,买方立即通知卖方:“据传供货质量不稳定,我方将中止向卖方履行一切义务。”卖方接到上述通知后,于1998年7月19日向买方提出书面保证:“如果我方不履行义务,将由我方的担保银行偿还买方按合同规定所作的一切支付。”但买方在收到上述书面保证后,仍然中止履行合同。在本案中,卖方供应的质量不稳定,而质量也是此合同中最重要的因素。一旦履行期到来,实际交付,将会给买方带来巨大的损失,很明显是属于根本违反合同。在本案中,针对买方所发通知,卖方也提供了保证,关键问题就是看卖方所提供的保证是否充分,由于卖方仅仅保证:“如果我方不履行义务,将由我方的担保银行偿还买方按合同规定所作的一切支付。”这里所讲的“买方的一切支付”,仅是指偿还买方“按合同规定的进度支付的货款。”但买方最关心的是卖方按时供应质量稳定的精密仪器配件,时间和质量是合同中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卖方提出的保证,不仅不充分,而且与买方的需要不符合。因此,买方接到保证后,仍有权继续中止履行他的合同义务。佚名.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OL./2005/04/30071029461.shtml,2005-4-30.公约第72条不是一个完整的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与第71条规定的中止履行的救济方式共同作用。第72条规定,在期前根本违约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要求无效救济,也可以选择中止履行。如果时间允许,当事人在发出无效救济的通知之后,等待对方提供保证的这段时间内,该条没有规定非违约方可以采取的行为。我认为,该条款所规定的无效救济的权利并没有排斥其他的救济方式,非违约方可以采取中止履行。在构成期前根本违约时,违约一方可以提供“充分”的保证以挽救合同,如果违约方不提供充分的保证,非违约方得宣告合同无效。“充分的履约保证”是指一切“足以使债权人消除对债务人有可能违约的疑虑的任何保证不一定是财产担保,一般应包括保证按期履行的表示”。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12.非违约一方在拥有在合同履行期届至前的解约权的同时,也享有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但是这种损害赔偿请求权只有在选择解除合同后,才可以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四、我国合同法上的期前违约规则及完善(一)我国合同法中的现有条款及思考1.合同法上的现行期前违约规则1999年的合同法不仅保留了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还引进了英美法系的期前违约规则,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能得到更全面的保护。有关期前违约的规定,体现在合同法上就是第94条第2款和第108条,及第68条、第69条。 第68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第69条:“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第9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第108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根据第108条,我国的期前违约也可以分为明示的期前违约和默示的期前违约。其中,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属明示期前违约;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是默示期前违约。第94条第2款规定了期前违约的一种法律后果,即解除合同;第108条概括地规定了非违约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期前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对照第94条规定,这里的“违约责任”只能是损害赔偿的违约责任。从合同法的篇章结构看,第68条、第69条位于“合同的履行”一章之下,第68条规定的是不安抗辩权,第69条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是作为不安抗辩权的权能之一。2.对现行法律规范的不足的思考我国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一样,同时吸纳期前违约规则和不安抗辩权,但没有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没有确立判定构成期前违约的标准。在构成要件上,对于一方当事人在何种程度上不履行合同才构成期前违约,没有明确规定。根据合同法第108条规定,只要“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就构成期前违约,至于违约到何种程度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允许将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微小合同义务的期前违反视为期前违约,从而中止合同履行、解除合同,势必导致期前违约救济权的滥用,损害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这样是有违公平的。关于默示期前违约的适用范围规定不明确,过于狭窄。依第108条的内容可知,合同法关于默示期前违约的情形表述比较含糊,即“一方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并没有像第68条那样明确详列适用不安抗辩权的情形。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把非行为而属于状态的资金困难、支付能力欠缺、欠债过多难以清偿债务等列入期前违约持否定态度;全国人大法工委研究室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173.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一方当事人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商业信誉下降、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都属于默示期前违约的适用范围。王利明,崔健远.合同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9.这两种观点笔者都不赞同。如果默示期前违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行为”,则其它可能导致对方不履约的情形所带来的风险,只可通过主张不安抗辩权加以解决。但是只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才能提起不安抗辩权,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纵使眼看对方失去履行合同的能力,也只能等到履行期届至,而不能及时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解除合同请求赔偿。这将使期前违约规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当事人在期待利益面临风险时无法寻求法律救济。例如:甲、乙两公司在2月1日签订一项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应于6月1日向乙先支付货款100万元,乙于款到后发货。在5月1日,乙发现甲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届期将不能履约,而此时乙已完成大部分货物的生产。如果乙不能主张期前违约,那么只能坐等损失扩大。第二种观点尽管避免了前一观点的缺陷,但使期前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在适用上发生冲突。 第二,期前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在具体适用上存在混乱。合同法第108条的规定,“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义务”应属于默示期前违约的适用范围,而第68条的规定,一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应适用不安抗辩权制度。依一般理解,“一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应包括在“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义务”中。如果发生“一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情形时,到底适用第68条的不安抗辩权的规定还是第108条关于期前违约的规定?如果非违约方援引第68条,他必须首先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只有当对方既没有在合理时间内提供担保又未恢复履行能力时,非违约方才可以解除合同;如果非违约方援引第108条规定,则他无须要求对方提供保证,可直接选择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由于二者的救济方法不同,当事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法律条文适用的冲突,更不利于保护非违约方的合法权益。第三,救济不充分。期前违约规则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救济方式上,在当事人一方有期前违约表现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期前违约方及时提供履约保证,或立即解除合同,请求赔偿,然后通过其他方式及时化解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降低损失。这是民法“禁止权利滥用”黄和新,睦鸿明.中国民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参考文献1龙著华,王荣珍.合同法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2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宋海萍.合同法总则判解研究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5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王军.美国合同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7何宝玉.英国合同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8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1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9吴凡.期前违约制度研究OL./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7&filename=2007109507.nh,2007-10-7.10刘凯湘,聂孝红.论合同法期前违约制度适用范围上的缺陷J.法学杂志,2000(1).11蓝承烈.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再思考J.当代法学,2002(3).12李先治.论期前违约法律制度J.当代法学,2002(2).谢 辞四年前,我满怀理想与激情来到美丽的鲁东大学校园,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四年的学习生活已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了。在慨叹岁月流逝的同时,思绪也随着春天的暖风飘荡,能够留在岁月中的那些记忆片断和感悟也就成为生活过、奋斗过的痕迹。在这四年时间里,我成长、成熟、实现了自己的许多梦想。我感谢鲁大给予的优良学习环境,更深深感谢各位老师四年来对我在学术上和做人上的谆谆教诲,你们的关心、呵护我永远铭记在心,将会继续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来回报这份师生情谊。感谢导师尹雪萍给予我学业上的指导;导师自始至终十分关注我论文的写作,在论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她对我进行悉心的指导,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定稿之后,更是不辞辛劳,对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审阅,多次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导师严谨的治学度、开阔的知识视野和高尚的人格将使我受益终生。厚重的师恩,将使我铭记于心!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曾经在各方面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的人。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我将永远珍藏于心。但这并非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原则的体现,也更好的平衡了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我国合同法第108条关于期前违约的救济简单规定为:“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至于如何承担违约责任并无再多解释,根据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形式的规定,也只有损害赔偿可以适用。这种简单的救济方式限制了期前违约规则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保护交易的安全、实现合同的目的,也不利于减少因实际违约造成的损失,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操作。另外,对于期前违约的救济,与实际违约放在同一条款也不合理。期前违约属于履行前违约,实际违约是在履行期限到来后违约,区别重在发生的时间不同,其性质、特点、救济方法也不同。所以,应将期前违约作为一种特殊的违约形态,单列一条款加以规定。第四,没有规定期前违约方明示拒绝履行的撤回权。我国合同法未对期前违约方明示拒绝履行的撤回问题做出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此类情况。如对一方表示对已明示的拒绝违约表示撤回时,是允许其撤回拒绝表示呢?还是仍追究其违约责任?如果不允许撤回,有违合同法中“合同自由”原则,对于合同双方都未必有利。双方订立合同的初衷是为了通过履行合同实现各自的期前利益;如果允许撤回,可以规定一定的限制条件,以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二) 我国合同法上的期前违约规则的完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合同法虽然引入了期前违约规则的名称,但是对期前违约规则的内容引进不足,造成实际操作的不便,实际运作只能依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而相关司法解释也迟迟不见踪迹。在此,笔者对我国有关期前违约规则的规定提出以下完善建议。第一,规定明确的期前违约构成要件。我国已于1986年核准了公约且公约已于1988年生效,表明公约对我国具有约束力,以公约第71条、第72条、第25条之规定为模板,完善我国期前违约的构成要件是必要的。合同法第118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应当明确为“主要债务”,即合同义务的主要部分。因为合同主要债务能否履行决定着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期待利益能否实现。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不履行,合同目的将落空,就构成期前违约。如果不履行的是合同的部分内容或从义务,不妨碍合同目的实现,就不构成期前违约。对默示期前违约的适用条件,保留“当事人一方以其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的同时,将“当事人一方根据客观情况预见对方将不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纳入到默示期前违约的适用范围,并明确规定默示期前违约的各种具体情形。使默示期前违约的判断标准更具可操作性,有利于克服当事人主观随意性。 第二,厘清期前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规定。期前违约规则与不安抗辩权虽然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二者在立法目的、价值取向、适用条件、救济方法上还是有很大不同,未来合同法可以同时保留期前违约规则和不安抗辩权,将不适用不安抗辩权的期前违约情形全部纳入期前违约规则的救济范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如:甲、乙签订双务合同,甲负有先履行义务。若甲于期前违约,乙可援用期前违约规则;若乙期前违约,甲可通过不安抗辩权救济。第三,严格默示期前违约规则运用标准,明确区分明示期前违约和默示期前违约。 当事人一方需通过对方的行为和客观事实推断另一方当事人是否构成默示期前违约,但主观判断不能代替客观事实,也有可能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我国合同法本身缺乏默示期前违约规则的适用标准,所以该制度很可能被滥用。因此,为避免合同当事人一方滥用默示期前违约救济权,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必须预设一项责任,给当事人必要的制约。也就是说,法律应明文规定合同当事人一方未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主要债务的确切证据时,即中止或解除合同的,应负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而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用变压器简介教学设计中职专业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装备制造大类
- 盘锦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库及答案
- 中国广电伊春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综合管理类
-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说课稿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版(部编版)
- 4 繁星(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海南大学植物学课件资源
- 教学设计语文
- 3.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教学设计-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暑假安全教育要点提醒》主题班会 说课稿
- 委托司法鉴定申请书
- 2025江西上饶市属国有企业第一批次招聘10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活动板房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关于上海市的劳动合同范本
- 弱电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特种作业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储能应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施工现场节假日安全管理措施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实操考试题带答案
- 浦东机场手册
- JGJ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