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1、师恩难忘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2、指名作答。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二、初读全文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1、学生通读课文。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四、理清课文脉络。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一( 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五、分段读课文。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1、2、3。2、认真诵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1、读一读。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指名朗读。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桌讨论;自由练读;指读,相机引导。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五、朗读全文。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师恩难忘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默写并指导写字娓娓动听歇脚念叨身临其境教诲炊烟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1、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三、作业超市、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课后练习4提示: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2、听演讲(录音范读)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1、谈演讲的特点(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三、检查初读理思路1、出示生字词正音。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3、交流分段知大意(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4、引读全文5、质疑留疑四、学字词1、讨论书写要点。2、归类写字:左右结构:演、锻、稳3、比较组词:陶 ( )炼( )彼( )葡 ( )练( )履( )4、完成习字册。5、抄写词语。(设计2)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2、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3、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4、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自读效果。正音:锻炼 堡垒 稳定 激励 鞭策 专心致志 韧性指导书写:锻炼 堡垒 激励等3、分段朗读。学生评议。4、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5、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51. 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2. 集体交流:a. 指名回答。b.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c. 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d. 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e. 朗读体会。3.总结: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4.理清层次: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5.齐读本段。四、课堂练习1. 熟读课文。2. 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二、教学第一问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1)问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3、点拨关键处(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3、填空总结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负责地做好(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5、倾吐练习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B、我也要每天四问C、陶校长,您听我说五、作业:填空(课后4)板书: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三、巩固练习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2完成课后练习3。3填空,再读一读。网易娱乐新闻 习作1一教学目标: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自读例文,想一想: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交流。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拟题,完成初稿。组织修改。练习1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分步揭题。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逐节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洋溢沃野胸襟芬芳苍劲耕耘浩瀚绚丽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部分。(1)指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2、细读第二部分。(25)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细读第2节。指名读第2节。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细读第3节。女生齐读第3节。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细读第4、5节。男生齐读第4、5节。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导朗读。朗读第二部分。3、细读第三部分。(6)齐读第6节。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二、总结课文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反复。押韵。拟人手法。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探索大自然。)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2、引导当堂背诵。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注意:馨、襟、瀚、耘学生描红。五、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 ( )的绿阴 ( )的眼睛( )的翠竹 ( )的松柏 ( )的色彩( )的果园 ( )的风光 ( )的大海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小鸟说:_野花说:_(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板书: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5、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2 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2)释词。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 理清文章脉络。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三) 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二教学过程:(一)精读第一段。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3 齐读第一段。(二)精读第二段。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3 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重点研读第二层。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三)精读第三段。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四)总结谈话。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用人名做题目。板书设计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6、变色龙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7、金蝉脱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词。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指名朗读。 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习作2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1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练习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