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1页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2页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3页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4页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对人的关怀和培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与过去的 “ 传道、授业、解惑 ” 的任务相比,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随之改变,突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把教育过程作为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和授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注重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下面我就在使用教材和课堂教学形式两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选入教材的课文,不论是颇受赞誉的时文,还是经典名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阅历 尚浅的初中生,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全方位理解接受,语文也就成了一门遗憾的学科。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舍弃很多内容。但反过来,正是因为这种遗憾,留下较大的空间,才可能让学生觉得 “ 盛宴散而意无穷 ” ,才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继续钻研。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学习。扼杀思维的 “ 满堂灌 ” 固然不行,肤浅作秀的 “ 满堂问 ” 也毫无裨益,只有课堂上学生尽情诵读、尽心品味,教师相机点拨,才能收到实效。问题是,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留给学生所谓的 “ 充分时间 ” 从何 而来?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每课有得。在教学中,我按新课程的思2 / 7 想,在教材的处理上作了一些尝试。一、打破常规,重新寻找教学的 “ 抓手 ” ,给学生留出时间。一篇文章如果你不按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就得重新寻找教学的 “ 抓手 ” ,把文章的内容重新整合。整合之后,教学既有较大的涵盖性,又更加精炼简洁,节约大量时间,收到良好效果。在进行鲁迅小说故乡的教学时,我就在教材取舍上作了一些尝试,觉得效果甚好。这篇课文如果从线性角度教,就是通过“ 我 ”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逐段分析 ;按板块结构教,通过情节、环境、人物、语言等分析。这两种教法各有其长处,却有共同的弊端,难得激活思维,教师所用的时间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我教这篇课文就找了一个新 “ 抓手 ” 。在学生反复阅读基础上围绕 “ 辛苦麻木 ” 设计问题,将课文串起来。 “ 辛苦麻木 ” 生活是指哪个时期的闰土? 与少年闰土比,中年闰土从哪些具体方面表现出 “ 辛苦麻木 ”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少年 “ 小英雄 ”与中年 “ 木偶人 ” 的形象) 中年闰土有没有认识到他生活辛苦的原因?他为什么给儿子取名 “ 水生 ” ?在 “ 迅哥儿 ” 搬家时,他为什么单选了香炉和烛台? “ 我 ” 对闰土的生活方式,持什么态度?这些问题的设计,全围绕 “ 辛苦麻木 ” 展开,既能涉及人物分析、主题理解,同时大大减少了老师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从而把时间留给学生。 当然,找准新的 “ 抓手 ” 很不容易,需广泛查找资料,对课文3 / 7 进行再创造,但找准新的突破口后,就省去了教师串讲的时间,使学生有充分时间,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留出空白,让学生满怀兴趣地驰骋自己的思维。 留给学生细心品味、合作探索的时间,是新教材处理的一个原则。但是,教师更主要的目标,是将学生扶上马,向更广阔的空间驰骋,激发学生自学、甚至终身学习的热情。作为语文课, 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留出学习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实践、探索。最后一课是一篇外国小说,教读这一课时,分析人物形象肯定是重点内容。笔者在教此课时,从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中选择了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中,只选择了心理描写来分析。设计程序如下: 朗读课文,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词:吃惊、诧异、难过、懊悔; 就以上四个关键词,反复推敲、品味; 学生分析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方法:语言、神态、动作。我认为,这样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整个教学较有深度。分析心理描写,给学生分析语言、动作神态提供了范例,而教学中留足了学习的空间,由消化而探究而创新,学生兴趣浓厚,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有新的理念,而新理念需借助于具体的手段来实施,给学生留出学习时间,留出创新的空间,是语文教学使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勃发的重要方式。在以前的4 / 7 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讲,学生学,课堂是教师的演讲台,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侃侃而谈,不在意学生,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被扼杀。而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如何在课堂上关 注学生的发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引导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比如在讲竹影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题目:有关竹的诗句、画和文学作品由竹你能想到什么竹的精神儿时玩的游戏。确定这几个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之后,我要求学生在 课余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我在讲竹影这节课时,当问到以上内容时,广博的资料,丰富的想像,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和老师大开眼界,学生在课堂上大显身手,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强了信心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 “ 我讲你听 ”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 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师生才能5 / 7 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找一些内容丰富,适合探究的文章,试着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兴趣有了,课就好上了。二、进行小组合作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名学生,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 “ 一对几十 ” 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八个小组,每组六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六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 “ 教 师中心 ” 、居高临下,变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 “ 文化生态 ” ,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以前学生们不爱学文言文,普遍以为枯燥乏味。在童趣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组学习这种方式。课上,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六张桌子对在一起,相对而坐,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首先,我要求学生将本课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虚词 “ 之、其、如、为 ”的所有句子找出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这几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的具体含义,共同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这几个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热烈地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6 / 7 极,他们没有放掉老师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讨,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在这期间,我所做的,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最后时间,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不错的,每一个学生都在 “ 动 ” :动脑( 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文言文授课方式,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 “ 师道尊严 ” 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研究表明,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困难来自他们过重的学习压力。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7 / 7 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虽然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