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介绍课件.ppt_第1页
宋教仁介绍课件.ppt_第2页
宋教仁介绍课件.ppt_第3页
宋教仁介绍课件.ppt_第4页
宋教仁介绍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教仁,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主要事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结识黄兴,成为挚友,不满清政府统治,倾向革命。1903年11月4日黄兴以庆祝自己30岁生日为名,邀集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取名华兴会。,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11月,宋教仁东渡日本,入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在留日期间,他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特别感兴趣,广泛地阅读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书籍。宋教仁从这些翻译工作中,系统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对当时世界重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各种制度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有利于他深入地研究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这对他后来从事党政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8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立反清政治力量,但不久就再次去日本。期间,根据其侦探结果编纂间岛问题一书,为清政府日后保护图们江间岛地区做了有力证据。,宣统二年(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1913年2月19日,宋教仁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发表演讲,更加明确地撇开孙中山发明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而大讲他自己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讨论宪法,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应如何分配,中央与地方之关系及权限应如何规定,是皆当依法理,据事实,以极细密心思研究者”。接下来,他再一次以激烈言辞全盘否定袁世凯政府当局的内政外交,认为只有国民党方面出面组织的议会政党责任内阁,才是救治“不良政府”的“医生”。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同年(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被武士英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宋教仁遇杀案,宋教仁的死因争议争议一:在火车站被袁世凯指派高级特务枪杀而死,宋教仁躲闪不及,也因为这件事激起了国民党的防抗精神,与袁世凯决裂。原因:以宋教仁为首的一派人,幻想利用约法和议会来限制袁世凯,甚至想依靠议会的多数,由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与袁世凯分享权力。这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真的获得了压倒其他党派的多数议席,宋氏便声称:将以国会的多数党组阁,由他担任国务总理。他并为此到南方各省游说,批评时政,发表政见。袁世凯见宋教仁积极活动,想要分割他的权力,便阴谋向宋氏下毒手。,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史学者张耀杰老师又说宋教仁的死与袁世凯无关,完全是国民党操作的,里面关键人物是孙中山。争议二:宋教仁血案的主谋很清楚,陈其美、应桂馨、洪述祖都是共进会成员,他们不满宋教仁对国民党的领导,而陈其美则更是对宋教仁的“议会党”改组不满,刺杀宋教仁对孙中山、陈其美来讲真是“一举两得”。既能煽起人们对北京政府的不满,又能清除自己的“政敌”。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之后,孙中山实际上被架空了,而且宋倾向于议会制度,孙中山坚持要武装暴动,孙派人刺杀宋,一可以夺回同盟会的控制权,二可以栽赃给袁大头,找到借口进行武装暴动。,议会制度,议会制,也称议会民主制或内阁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是其政府首脑(台湾宪政学者与文献称之为行政首长,以有别于国会领导人)的权力来自议会(即国会)的支持,而这种支持通过两种途径落实:第一是国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第二是行政首长赢得国会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属政党未能赢得国会大选的政府首长连同其内阁必须提出辞职,而未能通过国会信任投票的政府首长,连同其内阁也必须辞职。由国会重新在席位居多数的党派中协商选举产生新的首脑与内阁。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部分是世袭贵族。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一年。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权是立法、监督财政和政府。,“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宋教仁的理想则是立即进入民主宪政,议会选举,政党轮替,责任内阁。民主宪政思想:提出原因担心革命以后出现专制独裁。保证参政权与自由。英国模式责任内阁与政党内制。“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目的:限制总统大权和排除旧官僚在新政府中的势力。议会与政党宋教仁认定,“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政党议会和政府的灵魂。政党必要条件,一是有“巩固庞大结合力”,二是要有“有系统有条理真确不破之政见”议会保证人民参政权。在事实上,就要由这些少数的、优秀特出的人集合为政党,以领导全部国民;而在法律上,则由此少数优秀特出者组织为议会与政府,以代表全部国民。,宋教仁“议会迷”,他说:“关于总统及国务院制度,有主张总统制者,有主张内阁制者,而吾人则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此吾人所以不取总统制,而取内阁制也。”内阁又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来组织,所以他又说:“欲取内阁制,则舍建立政党内阁无他途,故吾人第一主张。”宋教仁和孙中山是按照各自的革命方案和头脑中的宪政模式行事的,因此才会有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孙中山对为什么实行总统制的解释不多,他的理由是:“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吾人不能对于惟一置信推举之人,而复设防制之法度。”他还说:“余亦不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计。”,民主宪政之难宋教仁是少数的先驱者之一,孤独的先驱者。,原因:中国是人治社会,专制传统至少已经两千年,要改变很困难。宋教仁能够进行试验的原因:乘的反清革命之势。宋教仁追求宪政民主就是一种终极价值上的追求,宪政本身就是目的,与国家的富强并无直接的关系。宪政本身就是目的,与国家的富强并无直接的关系。他重视的是政治层面的操作,很少涉及司法独立问题,司法与行政、立法的关系问题。民主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的原因:中国的社会还缺少宋教仁理想实现的条件,实行民主宪政只是少数中国人的追求,这正是中国不能实现宪政的真正原因。宋教仁是少数的先驱者之一,孤独的先驱者。不仅真正追求宪政是少数人,而且在这少数人中也大都带有功利性的想法,晚清是救亡图存,以为实行了宪政就可以救国。即使被推翻的清政府,也是认为实行了当时德、日模式的“宪政”可以收到既强国又延续自己生命的双重效果。反过来,如果国家已经富强,可能就不需要宪政了。只有少数人主张宪政,而这少数人中又有很多人以功利的心态去理解宪政。这就是宪政在中国实现非常困难的原因。,历史人物对宋教仁的评价,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孙中山只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评价,我们认为:宋教仁所代表的是一系列为实现民主宪政而不断努力的人。他们所主张的宪政、民主、共和、法治是现阶段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走在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宋教仁所用议会的手段、和平的手段推行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在那个时代显得得非常珍贵,民主政治是一个讲妥协的政治,是一个容许不同派别或者反对党存在,容许不同的意见存在的不排他性的政治,但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到的排他性过于牢固而失败了。在宋教仁死后一百年中国并没有变成一个正常的宪政民主宪制的国家。无论是革命党的党史还是共产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