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引言世界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强大、顶峰、衰亡的过程,就是不断向外开拓、征讨、扩张和与周边环境及其周边的民族不断发生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友好的经贸文化往来和交流,也充斥了暴力的冲突和残酷的压迫。在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前,国家关系主要体现为民族关系和王朝关系,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形成,民族关系体现为国家关系和政府关系,因此,以国家政权为载体的民族行为对国际关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任何民族在其历史上都有过扩张行为,只是扩张的手段、扩张的内容、扩张的持续时间、扩张的结果、扩张的影响各异而已。有的民族因扩张而强大,有的民族因扩张而衰落,但俄罗斯民族因扩张而强大却没有因扩张而衰落,“没有哪个国家象俄罗斯那样在近500年中一直在开拓,也没有哪个国家能象俄罗斯那样占据如此之大的疆域”,1俄罗斯民族形成之时,人类正在进入全球竞争的近代,国际关系也正在迈进近代的门槛,因此作为一个不断扩张不断强大的生而逢时的民族,俄罗斯人从历史到今天每时每刻都对国际关系的演进和方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一、 扩张的原因15世纪中期莫斯科公国的领土面积仅为43万平方公里,到了16世纪30年代就已经扩大到了280万平方公里,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领土面积达到1515.5万平方公里,1921年苏联成立时期领土面积更是突破了2200万平方公里,成为了地跨欧亚的世界最大国家。2这个扩张速度和规模肯定会令在此之前的亚历山大,成吉思汗那样的征服者大叹青出于蓝后继有人可含笑九泉了!是什么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条件使俄罗斯人这么急于扩张和易于扩张?内在原因当然是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和组织俄罗斯民族对外扩张的制度建构,而外在条件则是外部的环境刺激和地缘优势。从内在条件看,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在形成过程中受拜占庭东正教文化、蒙古突厥人统治及险恶生存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而极具扩张性;受东方专制文化的影响和落后的生产力的限制,俄罗斯在由分散的公国到中央集权的帝国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沙皇为核心的专制制度,这种制度也极具扩张性。从外在条件看,俄罗斯民族扩张的环境刺激和地缘优势则体现为“两个较为持久的因素:一是文化和经济的边缘位置;二是边睡地区的可渗透性”。3文化和经济的边缘位置是指俄罗斯人的文化地理位置位于拉丁基督教、拜占庭、伊斯兰、中国等这些大文化核心区域的边缘,并且俄罗斯常常被这些区域的主体民族视为不开化和野蛮的民族,“俄罗斯长期被欧洲视为异类” ;4在经济上,俄罗斯向对于与其毗邻的任何地区,除荒芜人烟的东部地区外,都要落后,这大大的刺激了俄罗斯人。边陲地区的可渗透性是指东部的广大的地区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大量存在着非领土社会组织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疆界,这为俄罗斯人的扩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既然那些地区不存在固定的疆界,俄罗斯人就可以用刀剑来划定疆界,确定主权。在西部,瑞典、波兰在这一地区长期呈拉锯状态的争夺亦造就了一种近似于边陲的真空状态。5二、扩张与影响俄罗斯在东部的扩张主要靠哥萨克武装进行,由于东部不存在强大的政权,没有多少抵抗,一支二三百人的队伍便可一路东进,扩土千里,相对比较轻松顺利,直至在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和外兴安岭地区撞上了清王朝,遭到了头一遭痛击和挫折。但它们并没有因此收敛,虽然和中国的清王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和布列斯奇条约,但这对他们而言只是缓兵之计,扩张土地是永恒的,信守条约与否得视情况而定,在条约签订后的两三百年间,趁清王朝的衰落和中国的内乱及外敌入侵之际,以各种威逼恫吓的手段,持续不断的蚕食鲸吞中国的领土,并且其在中国的扩张同各殖民主义强国,帝国主义强国既勾结又龃龉,为远东局势紧张之根源,进而影响了欧洲列强的世界政策和后来美国的全球方案。与此同时,俄罗斯人还在东部跃出了亚洲,跨过了白令海峡,入侵美洲,占据了今天的阿拉斯加,一度建立起横跨欧亚美的大帝国,后因财政困难,将阿拉斯加廉价卖给了也在扩展领土的美国,这笔买卖也意义深远。其向东扩张,情况大致如此。俄罗斯人向西扩张则非常复杂,俄罗斯人的西部就是东欧和西欧,强国林立,相互觊觎,争夺激烈,这使得俄罗斯人的西扩就不像东扩那么轻松愉快,西扩耗去了俄罗斯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统治者因西扩之得而欣喜若狂有之,因损兵折将而忧郁致死有之,可见西扩对俄罗斯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俄罗斯西扩的直接目的就是夺取出海口和不冻港,并顺便给自己缔造一个安全带,由于俄罗斯人西扩情况复杂,几经反复,持久漫长,与此同时其西部强邻也随时风云变换,力量经常分化组合,所以对俄罗斯人西扩有必要详加分析,方能具体显现其扩张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演变的渐进和微妙的过程。虽然就疆域的扩张来看,俄罗斯今日广袤的疆土的主体面积部分是在1581年到1637年这跨留里克王朝和罗曼诺夫王朝的半个世纪里取得的,但就其扩张对国际关系的演变的进程的影响而言,西扩的影响是东扩不能望其项背的。俄罗斯的西扩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罗曼诺夫王朝阶段(16131917),一是苏联帝国阶段(19171991)。两个阶段的扩张的推动主体不同,但实质一样,只是换了面旗帜和改了句口号而已。(一)罗曼诺夫王朝阶段发动北方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按学术界公认的观点,是欧洲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已经迈出了其扩张的步伐,从十六世纪中叶起,它就开始向外扩张,为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俄罗斯第一位沙皇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一五五八年到一五八三年的二十多年间发动了对波兰和瑞典的战争,但是目的没有实现。“三十年战争期间,由于俄国与中欧隔离,没有直接卷入战争” ,6而是与波兰在进行战争,这使得波兰为对俄战争所困,无力西顾,进而使得三十年战争仅限于西欧,三十年战争最后留下的两个强国是法国和瑞典,瑞典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使它一跃而为北欧强国,这阻碍了俄罗斯向波罗的海挺进,因此俄罗斯必先除瑞典而后快。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到彼得一世(1682一1725)于一七九五年开始掌权的这几十年中,由于等级代表君主制的盛行,沙皇受到缙绅大贵族的掣肘,无绝对的权力,虽然到了1637年,半个世纪内,俄罗斯人已到达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但其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仍掌握在瑞典人手中,黑海出海口还在奥斯曼突厥人的统治之下。彼得一世掌握实权之后,首先开始了争夺黑海出海口的斗争,“彼得认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基本上只牵涉到土耳其这样一个已趋衰弱的国家,遇到的阻力可能较小,所以他把争取黑海出海口这场斗争提上了日程”。7为了这场斗争,彼得一世还组织一个反土同盟,于一六九五年和一六九六年两次远征亚速海,虽占领了亚速海,但因国内经济落后,海军力量不强,“俄军还是不能进入黑海”。8彼得一世意识到俄国的落后,组织了考察团西行求经,自己化名随行,在西欧,彼得发现西欧列强正忙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遂抓住有利的国际形势,开始把注意力由黑海转向了波罗的海,组织了反瑞联合阵线,与土耳其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和约,结束俄土战争,于一七零零年对瑞典宣战,发动了北方战争,“战争历时二十一年,主角是俄国与瑞典,规模越来越大,几乎全部的欧洲国家都卷入了”,9最后双方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俄罗斯人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在北方战争期间,土耳其受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的唆使与一七一零年十月向俄国宣战,由于俄军军事行动的失败,被迫交还以前占领的亚速海,俄罗斯打通黑海出海口的夙愿在彼得一世之世未能完成。经此一战,瑞典最终衰落下去,而俄国由于战争初期的失利刺激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到来,改革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也使俄罗斯开始走上强国的地位,瑞消俄长改变了北欧的力量对比,开始影响欧洲的均势。2,参加七年战争,获取欧洲大国地位的认可北方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得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而持续努力的波罗的海出海口,环波罗的海地区已无强国可与俄罗斯分庭抗礼,俄罗斯遂向中欧挺进。彼得一世之后,经过短暂的帝位争夺,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一1796),取得最高权力,成为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且是非常有作为的女沙皇,在她的带领下,俄罗斯人继续向西扩张。七年战争期间,俄罗斯虽内部处于宫廷政变的酝酿中,但依旧参加了七年战争,七年战争是欧洲战争史上和国际战争史上一次影响巨大的战争,七年战争主要是英法解决彼此间的霸权问题,普奥解决西里西亚问题和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而爆发的战争,本与俄罗斯没多大关系,但此刻正是俄罗斯将扩张矛头指向中欧的时候,且虽然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俄国经济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同欧洲强国比起来,国力相对较弱,欧洲强国并没有把俄国当大国看待,依旧认为俄国为化外之邦。所以俄国这次参战主要是为了在中欧扩展势力范围和借机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七年战争对国际力量的对比的显著影响有三:1,英国削弱了法国,巩固和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这使得半个世纪后的拿破仑无论怎么努力也只能铸造一个大陆强权而无法从海上动摇英国。2,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改变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加紧推行高压的殖民政策,刺激了北美人民的独立运动的兴起和独立战争的爆发,最后在美洲大陆上诞生了伟大的美国。3,七年战争奠定了普鲁士称霸德意志的第一步,也是俄国起重要国际作用的开端,奥地利的地位有所下降。“从此,普鲁士在中欧的主要竞争对手,由奥地利转为俄罗斯了”。10实际上,虽然在七年战争之前,欧洲列强并没把俄罗斯放在眼里,但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却意识到了俄罗斯咄咄逼人的气势,“俄罗斯纯物质条件上的强大实力,又因为其国内残酷独裁的政体而更加令人生畏” “俄罗斯的一切事务都要看沙皇是否高兴”,11腓特烈大帝在准备夺取西里西亚这根引燃七年战争的导火线之前,曾分析道,若他夺取西里西亚,可与英国结盟,荷兰亦不足虑,即便与英荷结盟不成,也有法国可供选择,“如此仅余俄罗斯值得顾虑”。12俄罗斯对当时欧洲列强的影响可见一斑。且后来的历史证明:七年战争期间俄罗斯的确一度助奥作战,后来才由助奥转为助普。3,勾结普奥,三次瓜分波兰波兰是一度是东欧的大国,特别是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组成波兰立陶宛君合国后,国势更加强大,也对外四处扩张,经常与俄罗斯发生战争,但这个君合国在内部权力组织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国王由选举产生,贵族会议有普遍否决权。在这种体制下,贵族们为各自的利益争论不休,将国家大事抛在一边,什么事都干不成。而相比之下,虽然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也有选举产生的,也受贵族缙绅会议的掣肘,但在彼得一世时,经过改革,缙绅会议成了沙皇的附庸,等级代表君主制过渡到绝对君主制,沙皇手握重权,这对扩张非常有利。“梅特涅的顾问根茨曾对沙皇的地位做如此描述:束缚拘限他国君王之阻碍(分权,宪政,民意等)对俄皇均不存在,其夜有所梦次晨即刻付诸实现 。”13 所以波兰在与俄罗斯在东欧的角逐中日渐输给了俄国,并成逐渐沦落为俄国宰割的对象。俄罗斯在七年战争之后,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增强,对此时已经积贫积弱的波兰更加垂涎三次。普鲁士和奥地利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两个大邦的中欧强权,为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而明争暗斗,甚至剑拔弩张,兵戎相见,都急欲扩张自己的实力,但与同时西欧强国法国比起来,国力悬殊,况且法国自黎塞留以来一直在推行“国家至上”的原则,路易十四更是以行动来实现他的“天然疆界”的梦想,不断向莱茵河推进,使得中欧本身就成了扩张的对象,英国一直奉行“均势外交” ,不允许欧陆出现不可制衡的强权,因此不许法国或中欧任何一方过分强大或过分衰弱,而七年战争后,法国有所削弱,英国此时制衡的重点转向了中欧,这样普奥就不可能西扩,向东瓜分国势已衰的波兰和向巴尔干推进是它们唯一的选择。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都要在东欧扩张,尤其是俄奥都在巴尔干扩张,势必矛盾丛丛,竞争激励,所以在瓜分波兰问题上,谁都无法独吞和消化这块肥肉,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时,由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刚结束没几年,奥地利受到了打击,失去了西里西亚,所以此次的主角是俄普。俄普在瓜分波兰问题上虽然矛盾重重,但此次确作了和平的妥协:普鲁士为防奥地利收复失地,须联俄压奥,俄罗斯为巩固战争所得,须同普鲁士修好。奥地利既然失去了西里西亚,需要得到补偿,也要参与瓜分,鉴于奥地利与土耳其缔结了针对俄国的防御同盟,俄国为了让奥地利放弃该同盟,对于奥地利的参与表示没有意见。普鲁士为了在瓜分中对抗俄国,也同意奥地利参与。此次瓜分,俄罗斯得到了都纳河,第聂伯河以东的土地。二十一年后,1793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五年之际,俄普再次提出刮分波兰。由于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封建秩序冲击引起了欧洲封建统治者的恐慌而纷纷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俄奥普就是急先锋,但在1792年普奥联军锋芒受挫,俄军也借干涉法国革命之机于1792年5月进入波兰,有独占波兰之势,普鲁士认为既然干涉法国革命的成功几率渺茫,东边尚有一个等待宰割的波兰,又唯恐俄国独占波兰,以防止雅各宾主义的“传染”为借口,出兵波兹南,第二次瓜分波兰,此次瓜分,奥国也参与,但没得到什么好处。俄罗斯得到了乌克兰与立陶宛的一部分。第三次瓜分是在1795年,1794年波兰人民起义反对统治者和侵略者,俄军趁机开入,占领华沙,这引起了普奥的反应,担心俄罗斯独吞残余的波兰,也派兵进入波兰,普军占领战略要地克拉科夫,奥军进驻卢布林,俄国害怕与普奥兵戎相见,同意妥协,但普奥却为争夺克拉科夫而紧张起来,展开了外交争夺战,俄国不愿因普鲁士占领克拉科夫而更加强大,同时为了在即将发动的俄土战争中拉拢奥地利,遂支持奥地利,普鲁士被迫妥协。第三次瓜分俄国得到了立陶宛,库尔良吉亚,以及直聂曼河,布格河为止的地区。三分波兰的过程中,俄普奥既矛盾有勾结,既斗争又妥协,在这种妥协下,在共同干涉法国革命的实践上,俄普奥形成了反动联合,这个联合“成为他们后来反对欧洲革命运动与镇压民族解放运动采取共同政策的一个基础”,14这个基础就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比较稳定成熟的国际体系维也纳体系的基础。俄罗斯在三次瓜分波兰后,实力迅速膨胀,这为它在日后作为维也纳体系支柱之一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欧洲均势中开始出现了俄罗斯的影子。4参与欧洲均势,构建维也纳体系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一统天下,基督教信仰是欧洲人共同的文化背景,欧洲有统一的希望.罗马教皇是除上帝之外的最高权威,按理有能力统一欧洲,但教皇有神权无政权,不能担当此任。且到了十六,十七世纪,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和文艺复兴对人们思想的启蒙的影响的冲击,教皇的权威更受到普遍的质疑,基督神权之国并未建成。962年奥托一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大有一统欧洲之势,如若统一,今天的英法在当时而言只相当于边陲藩邦,但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也是有心无力。欧洲统一的希望破灭,终为欧洲均势代替。欧洲均势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历史过程。与欧洲统一的希望破灭的同时,民族国家的意识和民族国家却逐渐产生和形成,人们急需一种反正统的观念和原则来规范正在形成中的民族国家的关系和处理与传统的关系。完成这个任务的是法国路易十三的首相枢机主教黎塞留,“他是惟一抛弃中世纪道德及宗教束缚的政治家” 15,提出了“国家至上”的原则,该原则主张,为了国家的利益,国君可采取任何手段。黎塞留在当初提出这个原则是为了鼓励法国君王放弃传统世界道德的束缚,敢于采取任何手段阻止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称霸中欧威胁法国,但该哲学却深刻影响了法国后世的君王,尤其是路易十四和拿破仑,他们大肆对外扩张,企图建立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同时该原则提出后,也影响了欧洲各国,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不断扩充各自实力,对外扩张,也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如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等,战争双方或败或胜,最后力量趋于某种程度的平衡,欧洲均势出现。拿破仑帝国的崛起又破坏了业已形成的均势,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彻底扑灭拿破仑后,欧洲均势又重新恢复。基辛格博士对欧洲均势的出现规律和起作用的机制做了精辟的论述: “然而在这看似混乱,各方一味只求壮大自己的争夺战中,却渐渐出现一种平衡。这并非各国自我节制的结果,而是因为没有任何一国强大到足以让其他国家屈服,从而建立帝国的地步,即使法国也办不到。每当有某一国可能占上风时,其邻国便会联合起来,不是为了实践某种国际关系理论,而是纯为防范最强国家的野心,保护自身的利益。”16欧洲均势的出现起初是作为各国力量对比演变的客观结果,后来却发展为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原则,开始得到有的国家的刻意的维护和强化,这方面的典型就是英国,它维护和强化欧洲均势的外交政策推行了几个世纪,到了二战后,丘吉尔还在这么想。在主谋瓜分波兰,参与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到维也纳会议召开之时,俄罗斯已算得上是欧陆最强大的国家”,17“辛苦”了两百年,俄罗斯终于由以前的“化外之邦”进升为欧洲强权,记得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各与会国还认为俄罗斯不够资格参加”,18而今已能主导事关欧洲前途与命运的重大国际会议了,与列强一起共同参与欧洲均势,构建维亚纳体系。俄罗斯不像英国那样会有意识的去维护欧洲的均势,也无意识去破坏欧洲均势,却时刻在威胁着欧洲均势,因为它的政策制定者没有均势的意识只有无限扩张的念头,但矛盾的是俄罗斯却在维也纳会议确定拿破仑覆亡后的欧洲秩序时参与了欧洲均势和欧洲协调。欧洲均势是一种历史状态,欧洲协调是这种历史状态的具体表现和维持原则。维也纳会议之后相继出现的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五国同盟都是欧洲均势,欧洲协调的必然结果和维护工具。俄罗斯对于协调的理解就是在正统主义的原则下无条件的镇压欧洲各地爆发的革命以维持正统王朝间的友谊并顺便将自己兵锋所至的地区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双重目标既使俄罗斯有“救火队队长”的“光荣称号”又使俄罗斯为欧洲各国所防范。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由于沙皇不懂得自我节制,“自诩为是在替天行道” ,19最终必然将本已不协调的欧洲协调推向彻底不协调。在各国人民的革命浪潮的撼动下,在各国为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的摧残下,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五国同盟最终都走向了覆灭,维也纳体系逐渐瓦解并最终瓦解。5 南进黑海,再图巴尔干,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彼得一世在位之际并未完成夺取黑海出海口的夙愿,这个任务由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了下来。黑海地区,尤其是海峡地区,是奥斯曼帝国的心脏地区,战略地位极端重要,由于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列强对之垂涎三尺。此时与叶卡捷琳娜二世争夺黑海地区的主要对手是奥地利。为了阻止俄罗斯进军黑海,奥地利怂恿土耳其于年向俄国宣战,爆发了俄土战争。这正中俄罗斯的下怀,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开战的借口,因为俄罗斯向黑海扩张必然会与土耳其兵戎相见。俄罗斯的海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后因国内爆发了普加乔夫起义而与土耳其媾和,于年缔结了库楚克开纳吉和约,通过该约,俄罗斯夺取了土耳其大片土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商船还可以通过海峡,并保证了克里米亚汗国的独立。俄罗斯为了巩固这次战争所得,计划在再发动对土战争。土耳其也不肯善罢干休,又在英普德怂恿下与对俄宣战,双方于年签订了雅西和约,根据该条约,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和库班。到此为止,俄罗斯基本上可以称霸黑海,但这并不足以使俄罗斯收手,因为黑海与地中海的通道土耳其海峡(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组成)还控制在奥斯曼人手里,俄罗斯若不能控制这个海峡或俄罗斯的军舰不能自由的通过这个海峡,那么黑海对于俄罗斯来说就起不到真正的出海口的战略作用,而且俄罗斯想要进图巴尔干也是痴人说梦,因此俄罗斯必须控制海峡。为了控制这个海峡进图巴尔干,俄罗斯与英法奥在这里展开了一百多年的争夺,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最终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789年,法国爆发了撼动欧洲封建秩序的大革命,引起了欧洲封建统治者的恐慌,纷纷勾结起来干涉法国的革命,英国担心革命后的法国强大起来会破坏欧洲均势和挑战它的霸权地位,也积极干涉法国革命,1793年,欧洲大陆主要的封建国家俄奥普和英国组织了全欧性的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些国家在反法同盟下的团结并不影响它们在海峡及巴尔干地区的反目。反而是这种反目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它们的团结,使反法同盟屡组屡败,直至第六次。在这个过程中俄国人一直采取待价而沽的现实主义策略,谁向它施好处它就倒向谁,特别是第四次反法同盟组成后,普鲁士军队主力在耶拿战役中被拿破仑击溃,其速度之快简直出俄罗斯意料之外,在接下来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普俄联军又被击败,俄国见胜利无望,随其背叛之心,亚历山大一丗与拿破仑进行了有名的涅曼河木筏会晤,拿破仑极力以夺取土耳其的领土来引诱沙皇,而俄罗斯的注意力也主要在波兰问题和东方问题上同时也不满于英国占有马其他岛而遏制俄罗斯将来向地中海的挺进,两人一拍即合,在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后,俄罗斯推出了第四次反法同盟,根据和约,俄罗斯占领的土耳其的属地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得到了拿破仑的默认,这为又一轮的俄土战争埋下了伏笔。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同盟各国由同盟下的团结变为维也纳会议上的争吵,最后经过最后议定书,欧洲重新恢复了均势,各大国“和平共处”了近半个世纪,直到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在这近半个世纪中,它们一边协调或不协调地镇压各国各民族的革命,一边又明争暗斗彼此算计,将争夺的焦点转向了黑海地区,1821年希腊爆发了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起义,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原本想打着共同宗教信仰的旗号予以支持,后来受梅特涅的影响和出于维护正统君主的利益的考虑而拒绝,英国在坎宁外交思想的影响下出于控制希腊的考虑对希腊起义予以了支持,但在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暴卒,继位的尼古拉一世取亲近英国的态度,开始和英国一道共同支持希腊共同对付土耳其,于同年的10月20日的纳瓦利诺海战中,与英法一道重创土埃联合舰队,这又为俄土战争埋下了伏笔。纳瓦利诺海战后,英法开始转为遏制俄罗斯向巴尔干的扩张,而尼古拉一世却想趁援助希腊之机,控制多瑙河口,取得海峡的监督权,这当然为奥国和英国不容。由于土耳其拒绝成希腊的独立,谈判不成,1828年,俄国对土宣战,1829年,土耳其战败签订了亚得里亚那堡和约,根据和约,土耳其承认希腊独立,俄国商船可以自由通过海峡,多瑙河沿岸公国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受俄国保护,这个条约严重地犯了英奥的忌讳。俄土战争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土埃战争,俄国力图将土耳其变为自己的附庸而站在了土耳其一边,并于1833年缔结了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根据条约的秘密条款,俄军舰队可以自由出入海峡且不许任何外国舰队通过。这时,俄国在海峡地区的势力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已经大大的超越了英法等国的承受极限。但是英法在埃及问题上有矛盾,英国需要在埃及问题上联俄抗法,在海峡问题上联法抗俄,最后英国施展外交手段,催生了伦敦条约和外交公约,这是英国外交的胜利,伦敦条约将加强了英国在埃及的地位而削弱了法国,海峡公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在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中获得的独过海峡的权利。英法矛盾,英俄矛盾进一步激化。新的战争正在酝酿中。1848年欧洲革命暂时使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所谓的东方问题暂时缓和下去,但革命被镇压后,东方问题又突出了,俄罗斯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在海峡的权利和对奥斯曼遗产的贪欲,而英国是绝不允许俄罗斯在海峡有立足之地,法国和奥国也是绝对不能容忍俄国再向巴尔干迈进半步。矛盾根本无法调和,最后以法俄间的“圣地保护权问题”为导火线爆发了自拿破仑战争后半个世纪以来欧洲列强间的第一场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很快就因国内农奴制度的腐败落后而输掉了战争,而且沙皇为了筹集军费将美洲的阿拉斯加廉价卖给了正在开疆扩土的美国,这笔买卖曾被美国人讥讽为“西华德浪费” ,但一百年以后,俄罗斯人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蠢。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丧失以前在黑海取得的绝大部分权利,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也使俄国又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克里米亚战争后,欧洲各力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化组合,在普法战争和德意志统一以后,这种分化组合的步伐日益加快,情况也日趋复杂。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到一战爆发这六十年的“和平岁月”中,俄罗斯主要是在着力于恢复元气准备再杀回去,而德国的统一虽在一方面威胁了俄国西部的安全但同时也将英法的主要关注力从海峡地区和巴尔干吸引过去使俄罗斯的对手只剩下奥地利。由于德国和奥地利传统的关系,如果俄奥开战,德国只能选择站在奥国的一边。在威廉皇帝放弃了俾斯麦的政策后,英德矛盾成了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法国一心要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并想重建欧陆霸权,这样,英法俄的接近时迟早的事。欧洲列强在一番协调后,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世界大战已箭在弦上。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战爆发的历史根源不难发现两条线索,一是俄罗斯执意要向黑海地区和巴尔干扩张而必然和中欧强国奥地利撞车;二是中欧力量的演变,尤其是德国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列强的实力对比,力量的失衡使战争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不应苛责因德国的统一而带来的力量的失衡,一战的爆发俄罗斯要负主要的历史责任。战争的消耗使俄罗斯民穷财尽,前线的溃败及伤亡冲击着俄罗斯各阶层对沙皇战争政策的忍耐极限,革命终于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取而代之的是苏维埃俄国,俄罗斯的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二 苏联帝国阶段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掌握了俄罗斯的国家政权。俄共(布)的当务之急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退出战争以求得喘息之机。这个代价就是接受布列斯特和约给予的“罗马对迦太基式”的和平。德奥通过这个和约以毒攻毒式的使俄罗斯人吐出了以前历代沙皇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中的抢来的土地: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芬兰、卡尔斯、巴统、阿尔达干。列宁甚至宣称愿意归还沙皇时代窃取的中国领土和利权。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俄罗斯人这几百年就瞎忙了。但所有这些都是俄罗斯人的缓兵之计,他们可以选择社会主义而放弃沙皇却不会因选择了不侵略不扩张的社会主义而放弃祖辈征服的土地,只要一缓过气就会抓住机会再夺回来。俄国革命的成功使它在一战后遭受了英法美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干涉和孤立,同战败的德国一样不受待见。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靠血腥的手段使用他们眼里的阶级统治的机器对化为阶级敌人的革命同志进行了肉体上的消灭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在一步一步地放弃列宁原则的同时却将俄国的城市工业化和农村集体化,使俄国逐渐恢复了战前的元气,并且通过革命输出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力大为膨胀。有了实力做基础,收回以前失去的土地只是时间与机遇的问题。在苏联帝国阶段,俄罗斯人的对外扩张呈现了新的历史特点,打起了自诩为建立在历史真理基础上的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旗号,其方式为输出革命。通过输出革命的方式建立了一大堆卫星附庸国,如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外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后分裂为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三个苏维埃共和国),土耳其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以及二战后的一系列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等。这些卫星国有的在后来加入了苏联,有的保持了名义上的独立。俄罗斯人的扩张虽然呈现了这些新的历史特点,但其倚持武力扩张土地,控制他国并土问鼎全球的传统本性并未改变。为了土地与霸权,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恬不知耻的手段践踏一切原则和违背自己的诺言。俄罗斯人通过输出革命的手段和武力威胁的手段收罗了一批苏维埃小兄弟,将自己的疆土重新推回到以前沙皇曾经控制过的地区。但波兰,芬兰却以不一样的姿态出现在了苏联的西边,这是新沙皇斯大林无论如何也容忍不下的。时间与机遇一到,该算的账总得算清。波兰向来国运不济,亡国一百多年后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协约国给他的国界均不容于其东西二邻,德国视之为民族的耻辱,苏联嗤之为帝国主义的操纵。最终波兰再亡于其东西二邻的勾结。斯大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练精明的现实主义扩张分子,他把希特勒德国与英法美视为本质一致的帝国主义法西斯国家,而英法美却早就看穿他与希特勒也是蛇鼠一窝。他的扩张胃口与希特勒的空间欲望是半斤八两的关系,两者唯一不同的是希特勒为他的“生存空间”制造机会而斯大林是善于抓住机会。在英法美因摄于一战的余悸和未从大萧条中缓过神来而对希特勒的扩张大搞绥靖之际,斯大林亦绥靖之,当英法美发现希特勒欲壑难填而欲组织反希特勒同盟时,斯大林则冷静旁观,待价而沽,在英法美与希特勒之间摇摆拍卖自己的立场,谁出价高谁中标,最后希特勒出于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考略而满足了斯大林的欲望。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并附带一秘密条款,苏德同意第四次勾结瓜分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袭击波兰,二战爆发,波兰很快战败,斯大林迫不及待的出兵波兰,夺取秘密条款中希特勒分给他的肥肉,“借口是波兰出现的局势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日化洗涤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商场国庆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商场商家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2025年控制系统行业控制系统数字化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风能发电技术前景研究报告
- 岱山县2025浙江舟山市岱山县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招聘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压力容器安全标准培训课件
- 安徽省2025年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洼区2025年辽宁盘锦市大洼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考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介休市2025山西晋中介休市事业单位招聘13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 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 防洪排涝工程合同范本有效
- 高血压病基层诊疗指南
-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门诊护士课件教学课件
-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课件
- 职务侵占罪培训
- 中式烹调师技能等级认定四级理论知识试卷
- DB65-T 4784-2024 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
- 幼儿园礼仪小天使《借物品》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