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专无线通信复习题.doc_第1页
通专无线通信复习题.doc_第2页
通专无线通信复习题.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填空题:1单工通信是指 。2GSM结构中采用的调制方式为 。 3MSK的调制指数为 。 4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 。 5GSM的基站子系统包含 和 两部分6快衰落是指 。7慢衰落是指 。8分集技术对信号的处理包含两个过程,是 , 。 9GSM使用每帧8个时隙的帧结构,每时隙包含 bit,单载频数据传输速率为 。10越区切换的两大类为 , 。11GSM系统越区切换的过程控制方式为 。12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共用无线频道的 专用 移动通信系统。13现在GSM的中文全称为 14GSM系统包括 , , ,运营支持系统四个部分15我国GSM900使用的频段为,上行 MHz,下行 MHz多址方式和双工方式为 16我国移动系统中收发频率间隔分别为,GSM900为 MHz,DCS1800为 MHz 17我国GSM系统频道间隔 kHz,包含 对频道,每个载频含 个时隙,一个突发时隙长度为 mS,一帧为 ms。 18GSM 系统中语音编码方式为 信道编码方式为 19GSM 系统中信道分配方式有 , 20构成GPRS系统的方法在GSM系统中首先引入3个主要组件,分别为 , , 。 21区群是指 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数目构成,且每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的小区组合。22空间分集抗 衰落。23GSM系统交织深度为 24某移动用户每天呼叫3次,每次通话时长为2分钟,K为10%,此时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 erl25IS-95系统的上行频段为 ,下行频段为 。 26卷积编码的作用是抗 错误。27发射天线高度为200m接收天线高度为3m,那么大气中视线传播极限距离d为 28GSM系统的信道分为 , 两大类。 29扩频通信分为: 、 、跳时扩频(TH)和线性调频(chirp Modulation)四种基本方式。其中目前比较常用的有DS和FH两种。30互调干扰,是指当 个或 个以上的频率信号同时输入收(发)信机时,由于电路的非线性而产生第三个频率称为互调频率0,若频率0恰好落入某个电台的工作频率上,该台将受到干扰,即互调干扰。31同频干扰(同信道干扰)是指凡载波频率与 信号的载波频率相同,并以 的方式进入收信机中频通带的非有用信号所造成的干扰,都称为同频干扰。32由于无线传输的多径传播的影响,比特差错经常成串发生,GSM系统中采用 技术能克服此影响,33分集的方式有 和 两大类34IS-95系统采用的扩频方式为 。35IS-95系统的信道切换方式包括 , , 。36WCDMA系统的帧长为 ms37TD-SCDMA系统的无线帧帧长为 ms,包含 个子帧,每一子帧包含 个时隙,时隙0分配给了 链路,时隙1分配给了 链路。38TD-SCDMA系统的载频间隔为 MHz,WCDMA系统的载频间隔为 MHz,CDMA2000-1X系统的载频间隔为 MHz, CDMA2000-3X系统的载频间隔为 MHz。39 WCDMA系统由 , , 三部分组成。40WCDMA无线接入系统可分为 , 两部分。41. IS-95系统中正向,反向传输中都采用的卷积编码,其码率都为1/2。 (对,不对)42.抗非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法是 。43.区群中小区的数目N应满足 关系式。44.GSM系统中网络子系统中主要包括 、 、 、 和EIR、OMC。45.写出下列缩略词的中文全称 (QAM,GPRS,OFDM,GSM,IMSI,AUC,HLR,VLR,CWTS,IEEE,TIA)二、选择题:1移动站的频率校正时所使用的信道为()A频率校正信道B同步信道C广播控制信道D业务信道2GPRS采用的交换技术是()分组交换 B电路交换 CATM 技术 DIP 技术3移动台天线高度hm为( )时Hm( hm,f)=0。A1.5m B2m C3m D4m4IS-95蜂窝系统的越区切换的控制方式是( )。 A移动台控制方式 B移动台辅助控制方式 C网络控制方式 D上述几种都不对5GSM系统中,前向链路处于25MHz的TDMA/FDD系统,并且将25MHz分为若干200kHz的无线信道,每一无线信道若支持8个语音信道,并假设无保护频带。那么GSM中所含的同时工作用户数为( )。A 1250 B 1000 C 10000 D 200006在GSM系统中,根据( A )来识别用户是否有效。 AIMSI BIMEI CMSRN DMSISDN 7漫游号MSRN是由网络子系统中的( C )分配给MS,以便接入新覆盖区。 AMSC BHLR CVLR DAUC8在有限的带宽内容纳数据的能力,反映了对分配的带宽有效利用的能力的参数是 ( )A频谱利用率,B功率效率,C编码速度,D带宽宽度9在GSM系统中采用的调制方式是( ), IS-95系统基站采用的调制方式是( )。 AGMSK BFM CMSK DQPSK10采用FDD方式在一对用户间通信时,应占用( )个频道。 A1 B2 C3 D 411交织技术的作用是( )卷积编码的作用是( ) A抗随机错误 B抗突发性错误 C 抗码间干扰 D抗特殊比特的错误12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为()AFDMA/TDMA B FDMA/CDMA CTDMA D FDMA/13IS-95 CDMA系统采用的语音编码方式是( ),GSM系统采用的语音编码方式是( )。ARPE-LTP BVSELP CCELP DADPCM14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频率,发送时不接收,接收时不发送,电台平时处于接收状态,这种工作方式是A同频单工通信方式 B异频单工通信方式 C半双工通信方式 D全双工通信方式15下面哪一种通信系统属于单向移动通信系统A寻呼系统 BGSM系统 CTD-SCDMA系统 D无绳电话系统16下列数目中哪些不可能形成为一个区群中小区的数。( )A7 B8 C 9 D1217移动切换准则中,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的准则是( )A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B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C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D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18SIM卡中不包含的信息是( )AIMSI BIMEI C Ki DLAC信息19移动用户号码、用户类别等静态数据存储在GSM系统中的( )AAUC B HLR CVLR DEIR 20MS从( )信道获得位置区信息,并将它与存贮在SIM卡原先登记的位置区进行比较。ABCCH B FCCH CSCH DTCH 21接收端有M个分集支路的接收机,检测所有分集支路的信号,根据选择逻辑选出其中具有最大信噪比的一路作为合并器的输出,这种合并方式称为( )A选择式合并方式 B最大增益合并方式 C最大比值合并方式 D上述都不是22GSM鉴权时采用的加密算法是( )AA3算法 BA8算法 CA5 算法 D任意算法23GSM系统中移动台和基站之间所用的接口为( )接口,基站与MSC之间为( )接口。AUm BA C Abis DB24GSM系统的一个时隙中信道编码后数据占( )bit.A156.25 B 57 C 114 D7825GSM系统中话音编码后的速率为( )Kbit/sA22.8 B13 C64 D270.83326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是( )Acdma2000 BWCDMA CCdma DTD-SCDMA27GSM18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95MHz B45MHz C35MHz D25MHz28GSM9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25MHz B35MHz C45MHz D75MHz29采用( )多址方式下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使用RAKE接收技术AFDMA BTDMA CCDMA D都可以30周期位置更新的主要作用是:DA移动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B基站知道移动台所处位置C有呼叫到来时能够寻呼到移动台D防止对已超出信号覆盖范围或非正常掉电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31 GSM系统中TCH的复帧有 个TDMA帧,而用于映射BCH和CCH的复帧有 51 个TDMA帧A26 B25 C 23 D5132上行链路的帧与下行链路的帧在时间上退后 个时隙,用于帧调整和收发信机调谐。A4 B3 C2 D1 33用于业务信道(TCH)及除RACH,SCH和FCCH以外的控制信道上的信息的突发脉冲序列位( )。 A频率校正突发(FB)脉冲序列 B同步突发(SB)脉冲序列 C接入突发(AB)脉冲序列 D常规突发(NB)脉冲序列34发端采用一副天线发送信号,收端N部天线接收的分集技术是( )A 空间分集 B频率分集 C极化分集 D 角度分集35 均衡器实际上就是( )A一种分集方式 B等效基带信道滤波器的滤波器 C等效基带信道滤波器的逆滤波器 D一种编码方法36下列系统中不使用FDD双工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是( )AGSM BIS-95 CWCDMA DTD-SCDMA37不属于IMT-2000标准的是( ) A WCDMA B CDMA2000 C TD-SCDMA D IS-9538某一区群中小区数为7,则相邻区群中同频小区的位置确定方法为先沿垂线跨1个小区,再左(或右)转60度,再跨( )个小区,便到同频小区。A1 B2 C3 D639GSM系统中信道编码后的速率为( )Kbit/sA22.8 B13 C64 D270.83340EIR中存储的信息是( )A用户相关的固定数据 B用户相关的临时数据 C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D鉴权信息和加密数据41ARFCN为50,则GSM900系统中移动台发射频率为( )MHz。A899.8 B900 C900.2 D900.442下列二代,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不能使用软切换方式的系统是( )AGSM BIS-95 CWCDMA DTD-SCDMA ECDMA200043基站天线高度hb为( )时Hb( hb,d)=0。A50m B100m C200m D300m44. IS-95系统前向逻辑信道的一种典型配置为:1个导频信道,1个同步信道,7个寻呼信道和( )个业务信道。A50 B55 C60 D63三、简答题:(1)移动通信相对固定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分集接收技术?常用的分集方式有哪些?(3)越区切换的过程控制方式有哪些?并举例出一个使用其方式的系统。(4)TD-SCDMA系统中采用的接力切换方式的设计思想是什么?(5)多载波调制的关键是子载波频率的分配,子载波的选取方式主要有三种,对其三种方法简要说明一下。(6)叙述蜂窝无线网络规划流程。(7)简要说明切换的三个阶段。(8)简述GSM系统的加密过程(9)简述GSM系统的鉴权过程(10)cdma系统前向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11)GSM系统的BSC主要完成哪些功能?(12)切换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切换控制要完成哪些功能?(13)叙述IS-95系统的反向开环功率控制过程和闭环功率控制过程。(14)越区切换的定义是什么?叙述硬切换,软切换的概念,即它们的优缺点。(15)GSM采取了那些抗干扰措施? 答:自适应均衡抵抗多径效应造成的时散现象采用卷积编码纠随机干扰采用交织编码抗突发干扰跳频-抗频率选择性衰落(16)什么是隧道技术?答:隧道技术是指一种协议封装到另外一种协议中的技术。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或负载)可以是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隧道协议将其它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重新封装然后通过隧道发送。新的帧头提供路由信息,以便通过互联网传递被封装的负载数据。四、计算题:1某一移动信道,工作频段为45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50m,天线增益为6dB,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天线增益为 0dB;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 10km。试求: (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 (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 10W,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 2某移动通信系统在大城市周围的郊区组网,工作频率为900MHz,通信距离为20Km,基站天线高度为7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2m。试求: 1)传播损耗中值LA? 2)当基站发射功率为10w,基站天线增益为10dB,移动台天线增益为3dB时移动台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3试校验频道序号为1,2,12,20,24,16的频道组是否为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4某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区半径为15Km,双工通信方式工作,若要求射频防护比S/I=18dB,试求同频道再用距离至少为多大? 区群中小区数目N最小为多少?5某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区半径为8Km, 根据同频干扰抑制的要求,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0Km,问该网的区群应如何组成?试画出区群的构成图?试用等频距配置法完成群内小区的信道配置。6某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前向信道频率带宽为810MHz到826MHz,反向信道频率带宽为940MHz到956MHz。假设90%的带宽用于语音业务。用FDMA多址接入方式,至少支持1150个同时呼叫。调制方案的频谱效率为1.68bps/Hz。假设为避免信道恶化产生的误码率,需要用比率为1/2的FEC前向纠错编码。 请求出用于该系统的语音编码器传输比特率的上限。解:整个可用的语音信道的带宽=0.9(826-810)=14.4MHz用户数=1150则,最大的语音信道带宽=14.4MHz/1150=12.5kHz频谱效率=1.68bps/Hz则,最大的信道数据率=1.6812500bps=21kbpsFEC编码比率=0.5则,最大的净数据率=210.5kbps=10.5kbps需要的语音编码器的数据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