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两篇(如何享到福-般若).ppt_第1页
朱子家训两篇(如何享到福-般若).ppt_第2页
朱子家训两篇(如何享到福-般若).ppt_第3页
朱子家训两篇(如何享到福-般若).ppt_第4页
朱子家训两篇(如何享到福-般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子家训-朱熹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主讲:朱伯岗2013年03月30日,第八章(修行篇享福篇)朱子家训两篇与般若心经,浅论“朱子家训及般若心经”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2,朱熹简介,3,朱熹(南宋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因寓居建阳(今福建建阳)考亭,世称考亭先生。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成为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与二程合称“程朱理学”。他政治上主张富国强兵,发展生产,抵抗金兵,反对屈辱求和,受到权臣排挤。他从事教育工作五十余年,曾重建和主持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总结了不少有益的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本义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文集朱子语类等,关于一代名儒,其史料、古迹、传闻、学术争议等资料颇多,,朱熹简介,4,其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为官方哲学,被视为儒学正宗,而且也成为14世纪后东方文化主流,在朝鲜和日本都被视为国学,奉为主要道德信条。近代,朱子学传入欧美,对西方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朱熹(文公)荣登千禧名人录,被选进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50名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他传承儒道,集成理学,教书育人,从政为民,关注民生,为民解难。他的学说博大精深,著述丰厚,影响古今中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在他71年的生涯中,从政为官九年(地方官五任,朝官一任),其中在江西曾任知南康军,江西提刑(未到任),余年致力于著书立说,研究理学,并从事教书育人,培养门生,不愧为一位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儒道理学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71岁),朱熹简介,5,2019/11/23,朱子家训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6,2019/11/23,朱子家训朱熹,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礼师信友,尊老爱幼,尊有德远不肖。)(如何处理社会/家庭关系1-2),7,2019/11/23,朱子家训朱熹,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8,2019/11/23,朱子家训朱熹,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如何待人处事1-2),9,2019/11/23,朱子家训朱熹,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如何修身与理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好处及修行方法)(录自紫阳朱氏宗谱)共317字,10,2019/11/23,研究朱熹的资深专家-张立文,张立文:一级教授、著名哲学家。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饮食者,天理也;求美食,人欲也;存天理,灭(抑)人欲朱熹,11,2019/11/23,朱熹评传,著作,2000年,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我研究朱熹思想先后35年有余,其间既有神交的愉悦,也有遭害的悲愤,更有智慧闪光的启迪和人文精神的涵溉。我之所以选择了朱熹思想,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分合变奏,全息映射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深沉忧患。朱喜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南宋时期。”积贫积弱“的政治经济、”半壁江山“的分裂格局和“学绝道丧”的纷乱态势,都迫使思想家自觉而勇敢地担当起“当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使命,回应历史挑战,化解价值冲突,重建精神家园。朱熹以求理、求实、主体、力行和开放等一系列学术精神,建构了“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道德形上学体系,用”天理“二字成功地融摄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出色地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汉唐训诂学向宋明义理学的理论转型,极大地显示了中华和合思想内在的生命智慧和无限的变易潜能,为中国古代社会后七百年的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的道德精神支柱。,12,2019/11/23,朱柏庐简介,13,2019/11/23,朱柏庐(清初16271698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他的心灵因此受到很大震动,决心要向父亲那样,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屈膝事敌。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玉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他痛恶官场中虚伪阿谀之风,不与官吏豪绅应酬。朱柏庐临终前留给其弟子的遗嘱是“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71岁),朱柏庐简介,14,2019/11/23,其所著朱子治家格言(一名朱子家训)讲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劝人勤俭治家,安分守己,宣扬伦理道德。几百年来传颂全国,至今在东南亚各国影响极大。治家格言里有一些提倡封建道德的东西,我们应该摈弃它,但其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脍炙人口,至今被奉为铭言。朱柏庐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出了辍耕语,反躬自责,语言痛切。他也曾用精楷手写了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他敬仰晋人王褒,于是效仿他,取庐墓攀柏的意思,自号柏庐。居乡潜心治学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春秋五传酌解、困衡录、毋欺集等。,朱柏庐简介,15,2019/11/23,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u)。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勤勉与平和的心态),16,2019/11/23,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修身与治家的方法),17,2019/11/23,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需多温恤。chuan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无计厚奁(lian)。(居家与处事的原则),18,2019/11/23,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待人与处世的技巧1),19,2019/11/23,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乖僻自恃,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xia)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en)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待人与处世的技巧2),20,2019/11/23,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施暗箭,祸延子孙。(待人与处世的技巧3),21,2019/11/23,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家门和顺,虽饔飧(yongsu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nangtuo)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责任与好处)(共517字),22,2019/11/23,“朱子家训”两篇,集儒、释、道之精髓,其以易知易行之言,授世人居家处世之道!后人若真能知之、遵之、从之,则无论修身、处世、理家、治企、还是行天下,均不无裨益矣!朱熹二十九世裔孙朱伯岗敬启,23,2019/11/23,儒、释、道,24,2019/11/2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附:,:,25,2019/11/2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26,2019/11/2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27,2019/11/2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28,2019/11/2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四),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29,2019/11/23,附:西方基督教的核心理念,信、望、爱。信,不是指信某个人或者某个神的言说,而是指相信一个至极的理念、相信一种终极的道理、规范的存在,信的是对这个影响一切时间、一切空间的规则律法的有效和有益。因此,信,其实是一种做人的责任(道)。望,不是指个人的欲望,而是指个人行为如何符合世间的行为规范,并且因此必将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望,指的是对一切美好未来的希望,愿望,而不是对愤怒和报复的欲求(愿)。爱,不是指人对人的爱、人对事物对生物的爱,甚至也不能等于对神的爱,这个爱是指对规律、逻辑的尊重和执行,是承担个人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