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关于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关于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关于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关于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关于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 台 南 山 学 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 关于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 姓 名: 所在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学专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08级物流管理04班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年3月17日 摘 要面对当今农业发展瓶颈已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的现实情况以及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的状况,本文意在通过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解决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中的问题,即“小生产”与“大市场”造成的需求分散、组织化水平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在详细考察了沂蒙山区农产品生产、销售现状以及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基础之上,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指导,综合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结合了相关的物流配送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总结、分析现状、提出模型,在阐述了沂蒙山区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农产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发展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探索该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区域配送中心AbstractNowadays,the bottleneck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been shifted from production fields to ciculation fields,and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Yimeng Area is still slower than other areas.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onditions,this thesis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Mountain Yimeng Areas agricultural product distribution by optimiz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distribution mode,that is to say,” small-scale production”and demand caused by the “big market”scattered,low level of organization,high cost of ditribution.This paper is written 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Mountain Yimeng Areas agricultural product,sales status and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product distribution mode.Based 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of concrete problems, seek truth from facts thought as the instruction, us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summary, analysis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a model, described in the Yimeng mounta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system analysis of the regi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problems, and in other countries and district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l based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exploration of the area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l development undertook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目 录1 绪论1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2研究内容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内研究现状21.3.2国外研究现状22 相关理论介绍32.1农产品物流32.2配送概述32.2.1配送的定义32.2.2 农产品物流配送43 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现状分析53.1沂蒙山区农产品现状分析53.2沂蒙山区农产品前景分析53.3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现状63.3.1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现状63.3.2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63.4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83.4.1配送体系不健全,规模化程度低83.4.2运输资源整合不合理93.4.3技术落后,配送成本高93.4.4物流配送过程增值能力弱93.4.5信息化程度低94 优化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必要性104.1有利于开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104.2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104.3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104.4有利于农产品信息高效、精确处理114.5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114.6有利于提升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14.7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增值幅度115 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125.1建立农产品合作社135.2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135.2.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135.2.2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145.3整合农产品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145.4建立乡镇一、二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145.5建立县区农产品配送中心,分类配送155.6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155.6.1建立供-销动态信息平台165.6.2建立配送信息平台165.6.3建立农户仓储信息平台17结束语18致谢19参考文献201 绪论1 绪论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近年来,沂蒙山区农业发展同其他地区农产品物流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很多种,但农产品流通不畅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集中表现为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而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又成为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为此,研究适合沂蒙山区农产品发展的物流配送模式势在必行。纵向来看,目前该地区农产品物流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如重视程度不足、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薄弱、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技术水平低、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滞后等等。因此,研究适合该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运作模式,有利于降低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成本,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沂蒙山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沂蒙山区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进程。1.2研究内容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绪论本部分主要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本部分首先对该地区农产品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之后对该地区农产品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第二部分 相关理论概述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运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方面的相关理论。基于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人们人对其存在不少模糊认识,笔者对农产品物流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又对配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 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现状研究本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及启示,紧紧围绕该地区的实际特点,对该地区农产品现状、农产品配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现有配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 优化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必要性本部分根据第三部分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优化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对沂蒙山区农产品发展以及各相关利益方带来的好处。第五部分 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优化研究本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本文在第三部分对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现状研究的基础之上,系统提出了优化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策,并进行了分析。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处于初步起步阶段,发展比较落后,对特定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还很少。吴翠娥(2003)分析了农产品配送的优势,认为物流配送有利于开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杜小芳等(2003)提出农产品物流配送应从农产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处分离出来,交给专门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完成。任鸣鸣(2004)分析了培育农产品物流组织的必要性,认为培育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是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客观现实要求。宁维巍(2005)对山东省果蔬类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应利用当前的物流先进技术,与国外先进模式的经验加以结合,建立起适合山东省实际情况的果蔬类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李娟(2009)对基于农业协作组织模式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自有特点,提出构建以区域农业协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1.3.2国外研究现状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概念最早在美国提出,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在美国政府的报告农场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首次讨论了影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也由此开辟了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运作模式较为发达,物流配送模式也比较现代化,整个物流流程实行统一计划、管理和控制,已经从物流发展转化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这些都使得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呈现系统化和规模化,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得以在农产品领域广泛使用,而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研究也与整个物流配送的研究保持同步。美国的农业基本上都是以大农场的形式进行生产,规模大而且集中,其农产品物流链的各个环节社会化程度高,粮食类依托发达的期贷市场,果蔬类以“冷链物流,产地直销为主;荷兰等欧洲国家物流的信息化比较发达,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物流链各环节的操作;日本、韩国的农协组织发达,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的优势。”20 2 相关理论介绍2 相关理论介绍2.1农产品物流结合现代物流理论,农产品物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农产品物流即以脱离农业生产领域的农产品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和相关的技术信息和组织、物流管理等活动,它所涉及到就是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农产品物流即农业销售物流,是指由于农产品的销售而引起的农产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其中包括销售农产品实行的运输和储存,为满足农产品的消费需要实施的流通加工等活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原因是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城市。本文的研究范围,必须清晰界定农产品物流的概念范围,即必须准确区分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物流、农业物流的关系。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农业物流是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实体相关服务及信息,从供应源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运输、流通加工、储存、配送、分销与信息等一系列动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的目标。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不同,农业物流包括两大类: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是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是以农业生产投入物为对象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生产与物流规划、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形成的物流。由此可见农产品物流只是农业物流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农产品物流有时也被称作农业销售物流。2.2配送概述2.2.1配送的定义配送在英语中的原词是delivery,是交货送货的意思,它是一种现代物流方式和新型的流通体制,在日本工业标准JIS中,将配送定义为“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也强调了送货的含义。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可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时按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的过程。2.2.2 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内涵是指按照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在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或其他农产品集散地进行加工、整理、分类、配货、配装和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将农产品交给消费者的过程。其外延主要包括农产品供应商配送和超市连锁配送两个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农产品配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的专业协会等配送主体向超市、学校、宾馆和社区家庭等消费终端配送农产品的过程,而后者主要是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由总部配送中心向各连锁分店和其他组织配送农产品的过程。农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性、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又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小,具有消费普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因此无论是农产品的大规模物流,还是农产品加工配送都不同于工业产品物流和其他包装消费品物流,与一般产品的运输相比农产品的配送具有装卸的多次性、运输的不均衡性以及对运输的技术性要求高等特点。3 沂蒙山区农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3 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现状分析3.1沂蒙山区农产品现状分析 蒙阴县是沂蒙山区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在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因此,本文主要以蒙阴县蜜桃为研究对象来研究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模式优化策略。沂蒙山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日光照时间长,农产品品种多,品质优良,盛产苹果、蜜桃、板栗、核桃、山楂、花生、花椒、红薯等等。仅以蒙阴县为例,蒙阴县地处蒙山之北,现有林果面积100万亩,截止2011年9月,年产果品达15亿公斤。是“全国果品综合强县”、“全国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县”。近年来该县围绕果品生产与销售整合展览购销、商品化处理、运输等多个要素,积极培育和发展果品市场。该地区果品的购销市场,已经能够辐射到外省、市县,果品已面向大半个中国销售,部分果品出口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成为江北最大、最具有活力的果品市场。3.2沂蒙山区农产品前景分析随着果品市场和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蒙阴县在果品营销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优惠政策,开通果品绿色通道,积极引导和扶持果品运输,营销体系建设。目前,该县从事果品运销的车辆2000余部,常年从事果品运销的人员10000余人,这些人,内联基地,外联市场,常年进行果品经营。他们不但把蒙阴县的果品全部运销出去,而且还把周边县区,外省市的果品购销了很大量,蒙阴蜜桃在南方大城市桃市场占了50%的市场份额。上海桃市场中3个桃就有两个来自蒙阴。该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发展农产品方面,正在改进方式,调整结构,努力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围绕产业升级抓三农,重点实施蜜桃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建立蜜桃精品示范园,对蜜桃进行了标准化生产,统一改良品种,统一购进有机肥料、农药,统一果园管理,统一对外销售,全面推行果品套袋、病虫害物理防治等新技术,将果品农药残留降到最低,果品质量提到最高,真正达到有机蜜桃标准。健全蜜桃市场信息网络,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大力推行蜜桃分级、包装上市,提高果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上这些发展农产品的新型措施是该地区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发展农产品的一大创新尝试,为该地区今后农产品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发展模式接轨创造了有利条件。3.3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现状3.3.1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现状大力发展果品物流市场,充分发挥产业、区位、交通优势,建成了集果品交易、储藏保鲜、配货运输、连锁经营、果品展销、信息服务、质量安全检测、结算汇兑为一体的多处大型果品物流市场,逐步形成了专业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中心市场。目前蒙阴县建成果品交易场所300余处,年交易量达15亿公斤,建设大中型恒温库73座,年储藏果品3.2亿公斤。蜜桃通过预冷后装载会恒温车,运往深圳、云南、香港等地。蜜桃储藏后实现季产年销,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为经销商和果农提供了果品储藏、购销的便利条件。3.3.2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地区现行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农户市场(如图3-1)农户当地集贸市场 农户农户图3-1 沂蒙山区果品产销模式一自产自销模式,即农民在短距离的生产地市场自行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如城郊的农民收获果品后到城市去卖。优点: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少,农民可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收益及时兑现。缺点:(1)在流通过程中产品缺乏加工、保鲜、包装等物流技术处理,商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并且其销售的物品除粮食等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外,一般的鲜活产品必须在一、两天内完成农产品物流全过程,否则生产者利益会受到很大损失;(2)物流半径极其有限,生产者难以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寻找可出更高价值的需求者;(3)单位物流成本很高,由于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的流通量和销售量都很小,致使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销售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高。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农户的小规模以及信息搜寻的弱势使得他们直接参与流通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在物流方面,农户的直接参与逐渐显示出效率低下的情况,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该地区在农产品物流领域,专业的物流服务发展严重滞后。农户一人往往身兼多职,不仅是农产品生产者,还是农产品的销售商和承担农产品储藏、运输的物流商。农户面对的销售对象一般是最终消费者、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是农产品流通组织,如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农产品贩销大户等,因此,在没有专业物流服务商的情况下,它们也就成为农户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对象。第二类:农户果品贩销商(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最主要的模式 如图3-2)销地批发商市场果品贩销商农户市场农户市场农户图 3-2 沂蒙山区果品产销模式二果品贩销商参与模式,这是沂蒙山区目前农产品市场交易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模式,即生产者不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由果品贩销商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果品贩销商集农产品采购、配送和零售于一身,一般直接去农村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并运输到城镇农贸市场、其他地区果品批发市场,赚取其中的差价。沂蒙山区的每年绝大部分的果品都是通过这种模式由全国各地的贩销商贩运到其他地区果品市场。优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者的交易成本,有时零售商也会对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和包装甚至加工。缺点:这种农产品的物流方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商品流通范围极其有限且生产者和果品贩销商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农民的利益易受侵害。经销商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效率第三类:农户果品贩销商加工企业果品加工产品经销商零售终端(如图3-3)市场果品加工产品经销商果品贩销商农户加工企业农户市场农户市场图3-3沂蒙山区果品产销模式三这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即“加工企业+农户”。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合约,规定农产品的规格与类型,农户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生产,最后,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的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再配送给零售商销售。优点:(1)通过加工企业使初级产品得以进行加工、保鲜、包装,使农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农民可以分享加工的利润,收入得以增加。(2)加工企业有更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而且资金雄厚,它可以对农户的生产进行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降低的农户生产的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缺点: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履约率低。如何将加工企业与农户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况且,即使是加工企业也只有某些方面的优势,或者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组织生产、销售。绝大多数此类企业(流通企业、加工企业等),都无力组织跨地区、深入农村的大规模的物流体系。第四类:农户果品贩销商恒温库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如图3-4)零售终端销地批发商果品贩销商农户恒温库农户零售农户图3-4沂蒙山区果品产销模式四这种模式也是目前该地区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模式之一。果品贩销商在收购果品之后,并不是马上发往销地,而是暂时储存在恒温库中,一种情况是果品贩销商为了在市场价格行情比较好的时期出售;另一种情况是果品贩销商为了使用有限的车辆运输资源,此时恒温库起到调节运输资源的作用。从以上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分析比较可知,现阶段农产品物流所依托的流通模式缺乏一体化的组织体系、现代化的物流信息体系及散户农民的利益保障体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无法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组织生产及销售。3.4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3.4.1配送体系不健全,规模化程度低由于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时间长、效率低、配送过程监管缺失,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制约了该地区农业、农产品的发展。农产品物流很多是各自为政的自发行为,既没有形成供应链联盟,也不具有完整产业体系的特征。目前该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相关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发展也不完善,区域或产业龙头屈指可数,主体众多,离散性强,缺少联合,组织化程度较低,由此决定了该地区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不够健全。3.4.2运输资源整合不合理由于沂蒙山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地带,果品生产地大都位于丘陵上,生产基地较分散、规模普遍较小,果品经销商收购点较分散而且市场没有统一的组织,运输车辆空载、迂回运输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无疑增加了农产品配送与运输的成本。3.4.3技术落后,配送成本高与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上市的集中性、大量性相比,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技术相对滞后,造成了农产品“卖难”、“丰产欠收”等问题。一是由于沂蒙山区地处丘陵地区,交通网络不够发达,部分农产品产地较为偏远,使得农产品物流配送不能做到物畅其流,而且路况不良等问题都无形中增加了物流配送成本,加大了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二是在运送过程中,运输车辆还是使用敞篷汽车运输,缺乏冷藏冷冻设备,箱式冷藏车严重不足。3.4.4物流配送过程增值能力弱在配送运输过程中保鲜技术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来说,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模式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使由于配送过程中保鲜技术低而导致的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农产品损坏严重,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提高了配送成本,降低了物流配送过程的增值能力。3.4.5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是物流业的灵魂。在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尚未形成有机协调的网络系统,没有公共的信息化交易平台,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化落后。农产品物流信息不但包括市场信息,还包括物流配送资源信息,当前沂蒙山区的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农户手中,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有误的现象屡见不鲜。物流信息传递方式单一、低效率,给众多的农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服务薄弱,农业电子商务落后信息是农产品物流的神经系统,从生产到产后的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等物流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需要及时处理,快速准确地传递。现阶段,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获取信息主要依靠电话和人员外出搜集,广大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还是通过中介组织或村委会,但通过这些渠道获得信息数量有限,质量亦难保证。4 优化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必要性4 优化沂蒙山区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必要性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物流配送成本较高,难以适应买方市场,跟不上现代物流的发展。改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社会化节约化经营。4.1有利于开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沂蒙山区由于地理位置与交通因素,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新型的流通组织形式和现代营销手段,许多好产品根本没有接触市场,开发市场、占领市场,不尽卖不出好价钱,而且在当前市场状况下直接导致产品低价销售,更谈不上以市场来引导生产了。4.2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企业直接面对众多分散的农户发展物流的交易成本很高,而同将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社进行交易,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成功的几率和企业收益。同时,农户通过合作组织能增强自己与企业的谈判能力,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合作组织与企业合作发展物流,又能减少物流风险,增加双方的收益。配送企业直接从农户手中大量采购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通过一段时间加工运输后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使得农民的产品生产出来即可进入大市场销售,不仅减少了库存和资金占用,压缩了中间经营环节,形成了规模效益,降低了流通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营养价值保存好的要求,扩大了产品知名度,大大提高了配送企业和农户双方的经济效益。有关分析发现,农产品流通成本偏高原因在于农产品流通中的储存运输时滞长、损耗大。这主要还归因于农产品运销主体分散,以及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形成的地方垄断和市场分割,致使大量的农产品流通环节被割裂,中途转手、转存、转运现象严重。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整合农产品流通各个相互关联环节,统一和联合运作主体,形成系统化、一体化的农产品产销链,不仅可以克服农产品运输储存时滞长、损耗大等问题,而且大大缩减了配送成本。4.3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在农户与经销商之间没有约束关系。实行产品配送后,配送企业与沂蒙山区后方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户结成紧密的联合体,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消除了过去产品热销时经销商一哄而上,市场不景气时农户的农产品又滞销的现象,既保证了农民增收,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又保证了生产加工企业的货源稳定充足,保障了企业的利益。4.4有利于农产品信息高效、精确处理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有着诸多优势:(1)实现了商流与物流的分离不仅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得鲜活农产品大大减少了传统流通下因转手环节过多造成的损耗。(2)加快了易腐农产品的流通速度通过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发布产品广告、识别潜在的顾客群、签订销售合约以及配送的事务快捷方便,因而这种方式可以节约时间,保证新鲜易腐产品及时进入市场;(3)有利于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获得完善的市场价格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每日更新价格以便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并可以在这种价格竞争的环境下以最佳的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4.5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通过发展农产品合作社,使得沂蒙山区以前“单打独斗”的农户小个体变成了一个有组织有规模的大团体,有利于做到集中生产、统一管理、共同解决困难、有效地维护农户的利益、扩大销售,这对于提高农户个体从而提高整个合作组织乃至整个地区的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6有利于提升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对于一些农产品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自身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于农产品物流部门运营。而农产品物流企业根据自身具备的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结合企业情况,加快农产品从原材料购入到产成品销售的周转速度,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还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增加企业全年利润,提高农产品相关企业竞争力。4.7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增值幅度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很大部分是在离开生产领域后得到提升,具有更大的加工增值潜力。一般来说,农产品物流增值环节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农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增值服务;第二,农产品适度加工后小包装增值服务;第三,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第四,特种农产品运输增值服务;第五,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增值服。5 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5 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探索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新型配送模式,应以三个目标为核心:第一,使得农民生产的任何农产品都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第二,使得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第三,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益。以下是对沂蒙山区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的模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县区级配送中心自然村第三方配送运输方乡镇一级集散点乡镇二级集散点农产品合作社商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图5-1 优化的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优化的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中,以若干临近的自然村为单位组成农产品合作社。在农产品合作社的组织与协调下,将农户所要销售的农产品集中到乡镇二级集散点,在乡镇二级集散点完成等级检验、交易等活动之后,运至乡镇一级集散点,最后再由专业的第三方配送运输企业将集中起来的农产品运往县区级配送中心。异地销售市场县区级配送中心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商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图5-2 县区级配送中心运作方式下面将分别就模型的各个方面的策略分别进行分析:5.1建立农产品合作社通过分析沂蒙山区农产品物流现有物流模式,可以看出沂蒙山区农产品的流通最大的特点是其分散性。也就是说,该地区多数农产品流通属于“单打独斗”,而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暴露无遗。单个农户在市场上属于极端弱势群体,信息闭塞,谈判能力低下,没有规模化的物流需求,交易及物流成本极高。然而,无论是现有的果品贩销商、批发商、或是加工企业都有各自天然的弱势。要么增加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效率;要么力量有限,无法组织大规模物流运作;而且他们的出发点均是自身盈利,不会站在农民的角度来保护农民的利益。总之,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将物流需求化零为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于是,建立一个能将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力量强大的区域性农产品合作社成为一种需要。农产品合作社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了框架的支撑作用。它需要完成两大方面工作:(1)与农户建立联系,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发展一定数量的农户加入农业协作组织,定期收集农户的物流需求信息,并负责信息的整合与分析。(2)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联系,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物流企业,保持契约关系,并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可以说,整个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条以农产品合作社为核心的供应链,但是与常规供应链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核心企业(农产品合作社)的目标是使农户的平均物流成本最小,而不是自身利润最大化,农产品合作社站在农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农产品合作社集商流与信息流于一身,它一方面从农民那里收取费用,作为支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报酬及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资金,另一方面将农户、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远端市场的物流需求及供给信息汇总到自身数据库,通过关联分析与数据挖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最佳运营效率提供宝贵数据。通过建立农产品合作社,达到建立果品产销战略联盟的目标,果品产销战略联盟的主要内涵将由以往的生产导向转化为以市场导向或消费导向为重点,果品竞争也将由以往着重于个别生产者生产力提升的竞争,转为强调整合果品供应链的所有资源战略性竞争,以克服小农意识单家独自经营的困境,达到组织再造的功能。5.2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2.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以及生产基地道路交通建设,保证运输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减少人工运输的程度,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二是加强保鲜库、冷藏库建设。不仅改造老库还要建设新库,扩大储存能力,在库点分布、网点结构、地址选择、库存布局等方面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科学规划、论证,选择最优方案。仓型要向立体、机械化发展,提高仓库储存能力和作业速度。此外,还要努力分步骤地实现仓库对农产品的入出库、温湿控制、烘干、防霉、灭虫鼠害、倒装转运等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特别是针对连锁超市所需配送食品的加工配送。四是完善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要将沂蒙山区农产品的品牌打出去,使得沂蒙山区农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5.2.2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大多数农产品一般都要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必须把物流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5.3整合农产品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由当地政府组织以村为最小单位建立农产品供销合作社,负责组织、运营农产品收购、信息发布、信息处理等事宜。农产品由农户运送到乡镇的一级集散点,经过简单分拣、包装等一系列加工集中运送到区县的,货物运送到集散中心之后,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一批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配送。5.4建立乡镇一、二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乡镇二级集散点信息处理交易统一收购检验等级图5-3 乡镇二级果品集散点功能在考虑交通运输、生产基地等因素的条件下,在乡镇一级集散中心下设立乡镇二级果品集散点。乡镇二级果品集散点主要负责果品的统一收购、检验果品等级、交易以及相关信息汇总等任务。乡镇一级集散点信息处理配送集货图5-4 乡镇一级果品集散点功能在各个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分别建立小型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其主要功能就是:农产品统一收购、农产品简单拣选和包装、短期仓储、集中运输。5.5建立县区农产品配送中心,分类配送县区级果品配送中心功能市场交易信息处理质检配送包装分拣仓储图5-5 县区级果品配送中心功能在各个县区分别建立自己的大型物流综合配送中心,以农产品的仓储、加工、配送,增加附加值为主要经营范围,其主要职能就是:仓储、冷藏、分拣以及根据农产品的不同销路和用途进行分类配送和长途运输。5.6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 农产品的易腐烂、数量大等特殊性质对物流过程要求苛刻,因此农产品物流应该有别于传统物流方式,应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意义重大,它将传统的物的流通方式,为农户和配送商提供真实与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有效地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客户电子商务平台农户1 客户农户2专业物流平台客户农户3图5-6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模型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模型中,农户与客户之间以电子商务平台和专业的物流专业平台为纽带,共享信息涉及订单/交货、市场需求预测、库存水平、生产计划等内容。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提高需求信息的准确度,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交易活动的处理周期和成本,促进供应链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改善伙伴间信任度,提高供应链效率。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信息共享会造成供应链成员之间重新分配信息资源,改变彼此谈判优势地位,重新分配供应链利润,使得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对信息供给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偿。这种机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节支,减支成本的合理让渡。由于信息共享后,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农产品生产、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农户可以通过定价折让向下游环节让渡一部分节约成本形成的利润,构成下游环节的利润补偿;第二,增收,增加销售后的利润合理分配。下游环节准确预测需求,通过信息共享,使农户在生产环节及时响应需求,下游环节扩大销售后对生产环节做出利润的合理让渡。5.6.1建立供-销动态信息平台由于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协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己成为农产品市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供-销动态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供应、前方市场销售行情连接起来,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在建设方面,一是利用当地现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及时准确的收集后方生产供应信息,同时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市场前方销售终端获取销售市场行情。政府要支持发展大型信息主导型农产品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场、农业信息机构、产品供应者、产品需求者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计算机联网。要重点进行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搞好市场信息咨询服务,这也是成熟农产品市场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二是促进交易单位和个人上网,逐步实现交易信息共享。5.6.2建立配送信息平台对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首先对确定的农产品进行标识,使其标识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中,该标识应便于物流过程各节点的查验,标识方式可以应用成熟的条码技术,跟踪方式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