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陶瓷总结_第1页
唐代陶瓷总结_第2页
唐代陶瓷总结_第3页
唐代陶瓷总结_第4页
唐代陶瓷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6 唐代陶瓷总结 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石英、长石经过加工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半干可压、全干可磨;烧至 900 度可成陶 器能装水;烧至 1230 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功能陶瓷是指具有各种物理特性的陶瓷材料 ,它是和结构陶瓷对应而来的概念 .功能陶瓷包括 ,生物陶瓷 ,金属陶瓷 ,超导陶瓷 ,电子陶瓷 ,光导纤维 ,透明陶瓷等很多类 ,所以要说它的性质得具体到哪一个 ,大概说就是我的第一句话 . 古陶瓷的主要特征 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陶瓷器的要素是胎土、釉彩、造型、工艺、装饰与花纹等。各种陶瓷器分别都有它的发明创烧时2 / 46 期,胎土、器型的变化以及釉色、装 饰、色彩、工艺的改革创新等都有其成功期和普及期。这个创烧期就是它时代的上限。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装饰、色彩、工艺等其中一项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这件陶瓷断代的上限,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因此,把握古陶瓷的这些要素特征,是鉴定古陶瓷的重要依据。 (1)胎土。胎土是陶瓷成形的墓础,即陶瓷器的原 料,如瓷石、砧土、石英、高岭土等。原料一般是通过粉碎、去杂质、淘洗等工序方可使用。胎土的配方在每个时期、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如,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出现的原始青瓷便使用瓷石原料,胎呈灰色。江西景德镇自元代开始,便采用将高岭土加人瓷石的制胎方法,其胎色很白。有各窑厂的胎土也各有特色,如唐代,南方地区以生产青瓷为主,胎土含铁量高,胎体坚致;而北方地区以生产白瓷为主,胎土含铁量低,胎骨相对粗松。烧成后的胎质,有细有粗,有坚有松,有白、黑、灰等许多特征。仿制的胎质可以做得很好,但重量难以掌握。 (2)釉彩。釉是陶瓷的灵魂,它是包裹在陶瓷外表的一层透亮外衣,彩是附在釉上的各种颜色花纹。胎成型后,施釉,入窑高温烧制,成品后外表的光泽就是釉。最初施釉是防止3 / 46 水的渗透,干净卫生。之后除了上釉,还要绘彩,是为了漂亮美观。早期的釉彩品种少,如青釉、黑釉、白釉和彩绘陶等。至宋代,不仅釉彩的品种不断增加,釉色之美更是令人惊艳 。如天青、粉青、油滴、窑变等多种色系,釉的气质演绎到了极致。元、明、清三朝,彩瓷大放异彩,完成了釉与彩的完美结合。单色釉品种也不甘落后,红、黄、蓝、绿、紫等,鲜亮柔和。古陶瓷釉面的沉静光泽,是经过漫长岁月自然形成,而仿制的釉面不是太亮就是呆滞或浮躁。 (3)造型。造型就是器物的外形。器形体现一种 气质,由内至外。造型一般是在辘护车上,用拉坯成型的方法,用手把胎泥拉成所需的样式。其它还有雕塑、模印、手捏等方法。造型设计,完全取决于人的思维。它可以做成生活化的东西,如盘、碗、壶、罐等。也可以设计成艺术陈列品,如各式瓶、屏风、雕像等。造型的内涵,往往来自人的内心追求,更多的是精神寄托。造型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仿制造型也可以做得很像,但它的神却达不到真品的效果。 (4)工艺。工艺就是做工的精细程度。陶瓷工艺体现人文素质,工艺越精,科技含量就越高。其工艺有修胎、窑具、窑炉、窑温等多种因素。修胎不精,器物就粗糙;窑具不先进,器物多缺陷;窑炉火候不到位,釉色不美观。因此,一件陶4 / 46 瓷工艺,需要每道工序的配合,才能达到完美。工艺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仿制品往往关注造型、花纹、装饰等显眼的方面,而忽视工艺 的时代特点,这就给鉴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5)装饰与花纹。装饰是使器物外表设计更漂亮、更多元化。装饰的方法有很多,如素面无纹、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贴花、雕塑、绘画等。素面无纹是不刻任何花纹,以釉色取胜;刻花是用刀或其它工具深刻花纹;划花是浅刻花纹;剔花是斜刻花纹;印花是用模子印出花纹;贴花 是将花纹贴在器物上;雕塑是将器物雕琢成各种立体件;绘画是用笔描图。花纹就是各种图案的体现,它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如花卉、动物、人物、吉祥寓意、神灵、几何等纹饰。它能将器物外表点缀得丰富多彩。装饰与花纹的仿制,比较直观,相对好做些。但有些模仿的花纹很死板,容易辨别。 除此之外,古陶瓷还有年款、堂名款 、符号、吉语等文字方面的特征,也是鉴定参考的一个方面。 目前,古陶瓷仿品赝品充斥市场,特别是利用高科技手段烧制的仿品,在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几可乱真,有的甚至利用电脑技术研究配方,模仿胎土、釉彩。但因胎土、釉彩5 / 46 都涉及到原料和配方,到目前为止仍是仿古专家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古陶瓷鉴定中,应该 将胎土、釉彩作为主要 靶点 ,再结合工艺、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从而作出准确的鉴定。 陶瓷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叫陶瓷? 博士:陶瓷 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包括陶器、瓷器、炻器等。 从结构上看,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2、陶瓷分为哪些种类? 博士: 按用途分类: A、建筑卫生陶瓷 B、日用陶瓷 6 / 46 C、工艺美术陶瓷 D、工业陶瓷 E、特种陶瓷 按吸水率分类: A、瓷质砖 吸水率 % 。产品的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透光性好,断面细腻呈具壳状,敲击声清脆。 B、半瓷质砖 %吸水率 10%。产品的玻化程度及其它物理性能介于瓷质和陶质之间,透光性差,机械强度高,断面呈石状。其中: %吸水率 3% 为炻质砖; 3%吸水率 6%为细炻砖; 6%吸水率 10% 为炻质砖。 、陶质砖 吸水率 10%。产品未被玻化或玻化程度低,结构不致密,不透光,断面粗糙,机械强度不高,敲击声沉浊。 7 / 46 3、卡米亚瓷质抛光砖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博士: 注:前四个方块也可归纳为 原料制备 。 4、卡米亚釉面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有哪些? 博士: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分为素烧和釉烧 素烧 烧坯 贮料陈腐 喷雾造粒 过筛除铁 原料球磨 8 / 46 釉烧 5、卡米亚广场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6、陶瓷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博士: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英、长石等三大类矿山原料和一些化工原料。它们各自的作用类似水泥沙浆中的水泥、砂、水。 粘土为可塑性物质,主要化学成份 Al2O3,它们在生产中起塑性和结合作用,保证干坯强度及烧成后的各种使用性能。 石英属于瘠性材料,减粘物质。主要化学成份 SiO2,它可降低坯料粘性。烧成中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相粘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 长石属于熔剂原料。主要化学成分 K2O、 Na2O、 CaO、 MgO。高温下熔融后可以溶解 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 9 / 46 7、原料加工包括哪些工序? 博士:原料加工是陶瓷生产的重要工序,是陶瓷墙地砖压机成型前所有生产工序的总称。它 包括原料的配比、球磨、过筛除铁、料浆均化、陈腐、喷雾造粒、粉料陈腐等工序。原料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选择。 8、球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博士:按工艺配方的要求把匹配好的粘土、石英、长石等原料和水、球石装在球磨机内,通过电动机带动球磨机按一定转速转动。 球石产生转动掉落,对原料进行砸碎和磨细,通过长时间的球磨后,原料被球磨机磨细成泥浆。 9、原料泥浆为什么要进行过筛、除铁? 博士:首先,筛去未够细度的原料残粒,通过保证原料细度的一致性,来保证产品质量。其次, 由于原料中含有一些有机物、过粗物和游离铁质,这些杂质如不清除被高温煅烧后会变成 黑点 、 针孔 ,所以要10 / 46 在泥浆输送中过筛并多次通过磁棒进行除铁。 10、喷雾塔干燥制备的泥粉是什么形状?这种形状对保证产品质量有什么好处? 博士:喷雾干燥塔制备的泥 粉呈中间空的鱼卵状。因为圆形的东西流动性大,有利于冲压时布料均匀,砖的整体密度均匀一致,可使磁砖在烧成时变形率小,保证产品质量。 11、冲压成型的压机压力大小对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 博士:在冲压成形的过程中,规格越大的砖需要越大的压机。如果压机的压力不够,会影响砖坯的成形,使砖的致密 度低而影响砖的强度。如果压机的压力大,可以使砖坯的致密度高强度大,避免砖坯在输送过程和烧成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碰撞造成砖坯暗裂,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12、为什么砖坯在印花和煅烧前要进行干燥? 博士:砖坯在烧成前要经过干燥工序,是为了降低坯体的水分,使坯体的水分从 6%左右降到 1%左右,其 重要作用是: 11 / 46 如果坯体水分高、带进窑炉在快速烧成中会造成坯体爆裂、次品率高。 水分低的砖坯烧成速度可比水分高的砖坯快,可提高产量。 干燥后的砖坯强度增大,能使后工序 得以可行。 13、为什么釉面砖的花纹工艺叫 印花 ,而抛光砖的叫 渗花 ? 博士:因为釉面砖烧成后无需抛光,烧成前将花纹通过辊筒或丝网直接印在砖的表面上,烧成后产品花纹清晰在目。抛光砖烧成后在抛光时表面会被刮平、抛光,厚度减少 2 3毫米。如果只将花纹印在表面,花纹图案就会被抛去,因此抛光砖要在印花后再施渗透水把花纹渗进砖坯里面,所以抛光砖的花纹工艺叫 渗花 。 14、陶瓷墙地砖是用什么样的窑炉烧制出来的?什么叫烧成温度、烧成曲线和烧成周期? 博士:陶瓷生产的核心工艺是烧成。窑炉是实现生产工艺最关键的设备,是最影响制品质量、产量的设备之一。烧制陶瓷的窑炉有很多种,如12 / 46 龙窑、多孔窑、隧道窑、梭式窑、辊道窑等。目前墙地砖一般都采用辊道窑烧制。它以柴油或煤气、天然气为燃料,运用电 脑自动控制烧成曲线、机械传动,实现磁砖的不间断连续性大批量生产。 烧成温度 通常是指烧制陶瓷产品时的最高温度。例如瓷质砖一般是 12201250 ,釉面砖是 11001110 ,广场砖是 12051215 。 烧成曲线 是将陶瓷制品从干燥、预热、烧成到冷却的全过程中的各时间点的温 度描绘在以烧成周期的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内形成的一条曲线。它是温度与时间变化的轨迹。 烧成周期 是指陶瓷制品从进入窑炉开始到出窑为止经过预热、干燥、升温烧成、到冷却 出窑等烧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烧成周期长的产品质量较有保障。 15、产品边弯曲度缺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3 / 46 博士:产生该缺陷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烧成时窑炉的上下温度不一样,砖底和砖面的收缩不一致造成弯曲变形。 16、抛光砖的 抛光 生产有什么工序? 博士:刮平 粗磨 中磨 清洗 精磨 抛光 磨边、倒角 吹干 烘干 打蜡 分拣包装 17、有什么措施可以预防抛光砖吸污? 博士:一是在生产中提高瓷砖的玻化程度,降低吸水率。 二是在瓷砖表面进行打蜡等防污处理。 18、影响抛光砖亮度的因素有哪些? 博士:一是砖坯的烧结程度。烧结程度越高,吸水率越低,气孔越少,反射光的能力越强,亮度越高。试想,把烧结程度低、吸水率很高的红砖进行抛光,其结果是无法抛出镜面效果的。 14 / 46 二是磨具的质量。抛光过程中,前后磨具要求差别很大,粗磨要求切削能力强,后段精磨与抛光要求磨具细滑而能抛出砖面亮度。可以设想:若 后段磨具质量不好,不但亮度抛不出来,还会产生划痕。 三是抛光时间。一般来说同等质量的磨具抛光的时间越长,亮度越高。有些小企业,设备能力不足,抛光线磨头 组数 少,又要拉产量,自然抛不出高亮度的砖来。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 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 ,,磁性瓷等。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 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器和瓷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有时从表面看来很相15 / 46 似,但是,它们毕竟各 有其特色而不同。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 900 1050 之间。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 1 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 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瓷砖行业: 2016 年总结与分析 全力备战 2016 2016 年已接近年末,各行各业的年终总结也纷纷摆上 桌面 ,在这动荡不安的一年里,有些企业已沉没在家居行业,有些则是 痛并快乐着 ,当然,也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企业 其中,陶瓷企业在今年频现倒闭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也指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陶卫行业企业数量减少了 10%,有 100 多家企业从名单里消失了。 16 / 46 2016 年的动荡 是必然还是偶然? 2016 年陶瓷行业之所以让人如此恐慌,是必然还是偶然?陶瓷行业之所以不景气,除了受到相关国家政策的影响外,业内人士还认为,陶瓷行业在过去的 30 年里处于粗放式的发展,虽然有 一定的竞争,当并没有健康的发展。所以出现企业倒闭的现象是必然的,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瓷砖行业的洗牌期。 虽然今年陶瓷企业坏消息频传,但也有很多好消息令人感到可喜。在陶瓷行业 寒冬 里,仍有一些企业保持一定的增长,其中,箭牌瓷砖所取的成绩令人可喜可贺,其中今年推出的多款新品,不但赢得了 2016 年的陶瓷市场的认可,同时也为 2016 年的再次突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陶瓷行业 2016 年发展趋势解析 历经动荡的一年后,能够存活下来的陶瓷企业想必都已做好准备,备战 2016。那 2016 年陶瓷企业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 正所谓 名不正则言不顺 ,一个好的品牌命名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听觉器官获 其 芳心 。当然,除了品牌的命名外,17 / 46 品牌塑造显得更加重要。在过去,甚至是现在,很多厂家依然在做贴牌生意。过往,贴牌生意同样做的红红火火,但今夕不同往日,没有品牌力量的支撑,迟早要沉入 深海 。 陶瓷企业品牌塑造主要有哪些关键因素呢?第一,产品品质,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攸关;第二,企业内部管理,只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才谈得上品牌塑造;三、营销策划,营销做得好,既可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又可培养顾客 的忠诚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陶瓷的发展历史 至今,陶瓷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但现代陶瓷的出现也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以下是陶瓷最初的发展历程: 商代前 11 17 世纪,开始有釉的原始瓷砖; 东汉 25 220 年创造了青瓷器与黑瓷器,实现陶转瓷的飞跃; 在汉代前 206 年,就开始生产陶器 唐代 618 907 年,出现了三彩、白瓷、青瓷、花瓷 18 / 46 宋代 960 1279 年,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瓷器 宋代景德年间 1004 1007 年,专门生产细瓷 918 年,高丽 (朝鲜 )在康津建立窑厂,仿造中国瓷器 11 世纪起,制瓷技术先后传到了波斯、埃及、西班牙、土尔其、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和德国 1682-1719 年,德国麦森人造出了硬质瓷。仿造中国的白瓷、宜兴窑瓷。 中 国唐代陶瓷茶器的审美与文化 作者:孔定中 来源:艺术科技 2016 年第 02 期 如今以茶会友就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品茶即是一种高雅而又韵味的享受 ,品茶水的清香,赏茶器的秀美,回味生活的无穷乐趣。茶器种类繁多,但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仍然是各类陶瓷茶器。中国是瓷国,19 / 46 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加提高了文化品位。 1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的必然性及唐代茶器的艺术价值 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 300 多年的分裂局面而走向了统一,发展到唐朝,其国力强盛,国泰民安。在这种新的时代面貌下, 万象更新 ,文学艺术百花齐放,此一时期的美学风格可以用 磅礴大气 来概括。在一个社会中,无论是哪个时期,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支撑永远是艺术成功的保障,因此,在此阶段的艺术的任何领域,如陶塑、陶瓷、诗歌、书法、绘画等空前繁荣,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但都是在共同的审美文化之下的,都体现出一种 磅礴大气 、 恢宏壮阔 的时代精神。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大促进了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各种不同风格、具有不同特色的窑系,其中尤以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最为著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形成了 南青北白 的辉煌场面。唐朝是中国陶瓷工艺全面发展的时期,黑瓷,尤其是北方黑瓷也取得很大成就。从唐墓出土瓷器情况看,黑瓷器物的种类、数量和艺术性方面不比青瓷和白瓷差,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唐墓黑瓷出20 / 46 土不少。在晚唐代, 不贵金玉而贵铜瓷 ,铜和彩瓷茶器逐渐代替金银茶器。在唐代宏伟壮阔的时代精神和整个社会呈现出的丰富浓 烈的社会风采下,彩瓷茶器也迎合了唐代热烈的气氛而出现,在造型上也是唐代一贯的气势和风格:浑圆饱满、轮廓线条柔和,只是在釉色上运用了彩绘装饰技术,并装饰以丰富的图案,浑朴中透出明丽的格调,显示出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格调。这些茶器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有些品种自古一直沿用至今。 2 唐代茶器的文化与审美 青瓷茶器。唐代知名的青瓷窑厂有很多,南方各省区几乎都有重要的生产基地,尤以浙江慈溪县上林湖为代表。越州窑青瓷在唐代代表着当时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越窑的茶器种类繁多,有茶碗、茶托、茶釜、茶碾轮等,瓯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小茶碗。越窑的茶碗造型也极为丰富,有荷花形、葵花形、海棠形等各种花形口样式,这些花口器受西亚金银器的影响很大,从造型到纹饰都体现出中外文化的交融发展。越窑青瓷的釉色晶莹滋润、类冰似玉,为不少文人墨客赋诗称赞,是中国古代君子品德如玉的美学思想在茶器中的体现。徐濥的 巧 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和施肩吾的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都是对越窑瓷器的21 / 46 赞美之句,足见当时越窑青瓷茶碗釉色之美。由此可见,越窑的茶器无论从造型还是釉色 的物质体现上,抑或是其类冰似玉的君子品质的精神升华,都说明了越窑青瓷茶器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陶瓷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白瓷茶器。白瓷在北方出现的比较多,以河北内丘县邢窑为代表。白居易称 白瓷瓯甚洁。 释皎然诗曰: 素瓷雪白漂沫香 。陆羽茶经也认为,邢高峰。粉青釉釉层凝厚,釉面透明光泽,外观柔和淡物模印制,产量高,质量精,广受时人喜爱。造型窑盏 类银 、 类雪 。这些文献记载充分体现出了邢窑白瓷的独特之美,体薄釉润、釉色淡雅,如白银般闪亮,如白雪般纯净。段安节乐府杂录记乐师郭道原曾 率以越瓯、邢瓯十二, 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 ,这段文字足以说明邢窑的瓷质和越窑瓷质一样具有美妙的音色。可见,邢窑白瓷在品质上并不逊色于越窑。陆羽所认为的邢窑不如越窑的说法是从品茶角度来说,由于 邢窑瓷白而茶色红 ,而唐人认为 青则益茶 ,所以当时唐人审美观决定了陆羽的 邢不如越 的观点,这是当时社会文化审美倾向的一个反映。晚唐时,茶盏的式样越来越多,有荷叶形、海棠式和葵瓣口形等,其足部22 / 46 已由玉璧形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其饮刻花盏,形制为广口,斜腹壁,腹较浅,小圈足,内壁足改为圈足了。 黑瓷茶器。唐代黑瓷的特点是胎体较厚,坚固耐用。造型粗犷雄放,在敦实中突出其阳刚之美。造型线条简练,而器物整体也很少装饰。黑釉凝厚,釉光温润含蓄,庄重典雅,体现大唐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青瓷、白瓷、彩瓷、三彩釉陶相比从另一个侧表现唐代陶瓷的艺术美。唐代生产黑瓷的窑址有河北的内丘和临城官。即著名的邢窑。邢窑黑瓷水平最高,有用自瓷的胎体施黑釉做出的黑瓷造型特点,胎体质地虽然没有邢窑白瓷白,也没有那么细,但相当致 密,尤其造型的端庄,线条结构的硬挺方面。黑釉的凝厚深沉、莹润等方面独具特色。有的器物外面施黑釉、里面施白釉,很实用,艺术效果上里外壁都一样,可以说相得益彰。黑色本来是一种不招人喜欢的颜色,经过制瓷匠师的加工之后,烧出了丰富多样的装饰。黑瓷逐渐被大众所接纳,体现出来高度发达的唐代社会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在不断的借鉴和模仿中,逐渐将富于变化的优美色泽变成适合中国人审美观赏的新形制。 彩瓷茶器。黄釉茶器在唐代各类瓷器中,虽然不如邢窑的白23 / 46 瓷、越窑的青瓷闻名遐迩,但在唐代陶瓷发展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唐代的黄釉瓷器以余家沟窑瓷器为代表,生产的器皿多为茶器,有碗、盏、杯、钵等,黄釉茶器流行施用化妆土,故胎体同黑瓷一样比较厚重,但表层是透明的玻璃质釉,釉色以黄为主,还有蜡黄、鳝鱼黄黄,黄绿等。釉色的改变,并不是原料的改变,而是烧成的气氛改变,由之前青釉瓷的还原气氛改变成氧化气氛,这也印证了时代风格的发展与生产工艺的进步。 花釉在唐瓷中又是一个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或茶叶末釉上点缀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形成深浅色调彩斑进行装饰。器型以壶、罐为多。绞胎装饰、模印贴花法也都是唐代陶瓷茶具中的装饰手法。所谓绞胎,就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柔和在一起拉坯成型,坯胎上出现白褐相间的彩色条纹,这个茶器多为小型,精巧灵活。而模印贴花装饰手法多见在注壶的壶身上,贴上模印而成的图案,这种贴 花图案的装饰效果较强,是长沙窑瓷器装饰的典型方式之一,整 体风格朴实、自然、大方。唐代茶器的装饰手法多样性反映出在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的支撑下,不仅是陶瓷手工业技术得到了稳步的提高,人们对品茶器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很大24 / 46 的升华。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对于茶饮文化的发展和制瓷技术的提升功不可没。唐朝的茶器的基本要求是实用性,更深层次的要求就是要关注其艺术性。正如亚伯拉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饮茶是人类最基本层次的需求,而品茶即是人们富足生活之余的高雅艺术,则茶器便是生活化了的艺术,成就了唐人生活的艺术化。 中国唐代陶瓷茶器的审美与文化 如今以茶会友就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自古 以来,品茶即是一种高雅而又韵味的享受,品茶水的清香,赏茶器 的秀美,回味生活的无穷乐趣。茶器种类繁多,但使用频率最高、 范围最广的仍然是各类陶瓷茶器。中国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 25 / 46 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加 提高了文化品位。 1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的必然性及唐代茶器的艺术价值 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 300 多年的分裂局面而走向了统一,发展到 唐朝,其国力强盛,国泰民安。在这种新的时代面貌下, 万象更 新 ,文学艺术百花齐放,此一时期的美学风格可以用 磅礴大气 来概括。在一个社会中,无论是哪个时期,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文 化的支撑永远是艺术成功的保障,因此,在此阶段的艺术的任何领 26 / 46 域,如陶塑、陶瓷、诗歌、书法、绘画等空前繁荣,虽然各自有着 不同的发展规律,但都是在共同的审美文化之下的,都体现出一种 磅礴大气 、 恢宏壮阔 的时代精神。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大促进了瓷 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各种不同风格、具有不同特色的窑系,其中 尤以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最为著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形成 了 南青北白 的辉煌场面。唐朝是中国陶瓷工艺全面发展的时期, 27 / 46 黑瓷,尤其是北方黑瓷也取得很大成就。从唐墓出土瓷器情况看, 黑瓷器物的种类、数量和艺术性方面不比青瓷和白瓷差,特别是一 些中小型唐墓黑瓷出土不少。在晚唐代, 不贵金玉而贵铜瓷 ,铜 和彩瓷茶器逐渐代替金银茶器。在唐代宏伟壮阔的时代精神和整个 社会呈现出的丰富浓烈的社会风采下,彩瓷茶器也迎合了唐代热烈 的气氛而出现,在造型上也是唐代一贯的气势和风格:浑圆饱满、 轮廓线条柔和,只是在釉色上运用了彩绘装饰技术,并装饰以丰富 的图案,浑朴中透出明丽的格调,显示出一种非常高雅的艺28 / 46 术格调。 这些茶器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有些品种 自古一直沿用至今。 2 唐代茶器的文化与审美 青瓷茶器。唐代知名的青瓷窑厂有很多,南方各省区几乎都 有重要的生产基地,尤以浙江慈溪县上林湖为代表。越州窑青瓷在 唐代代表着当时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越窑的茶器种类繁多,有茶 碗、茶托、茶釜、茶碾轮等,瓯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小茶碗。越窑的 茶碗造型也极为丰富,有荷花形、葵花形、海棠形等各种花形口样 29 / 46 式,这些花口器受西亚金银器的影响很大,从造型到纹饰都体现出 中外文化的交融发展。越窑青瓷的釉色晶莹滋润、类冰似玉,为不 少文人墨客赋诗称赞,是中国古代君子品德如玉的美学思想在茶器 中的体现。徐濥的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和施肩吾 的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都是对越窑瓷器的赞美 之句,足见当时越窑青瓷茶碗釉色之美。由此可见,越窑的茶器无 论从造型还是釉色的物质体现上,抑或是其类冰似玉的君子品质的 30 / 46 精神升华,都说明了越窑青瓷茶器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陶瓷史 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白瓷茶器。白瓷在北方出现的比较多,以河北内丘县邢窑为 代表。白居易称 白瓷瓯甚洁。 释 皎然诗曰: 素瓷雪白漂沫香 。 陆羽茶经也认为,邢高峰。粉青釉釉层凝厚,釉面透明光泽, 外观柔和淡物模印制,产量高,质量精,广受时人喜爱。造型窑盏 类银 、 类雪 。这些文献记载充分体现出了邢窑白瓷的独特之 美,体薄釉润、釉色淡雅,如白银般闪亮,如白雪般纯净。段安节 31 / 46 乐府杂录记乐师郭道原曾 率以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于 其中, 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 ,这段文字足以说明邢窑的瓷 质和越窑瓷质一样具有美妙的音色。可见,邢窑白瓷在品质上并不 逊色于越窑。陆羽所认为的邢窑不如越窑的说法是从品茶角度来 说,由于 邢窑瓷白而茶色红 ,而唐人认为 青则益茶 ,所以当 时唐人审美观决定了陆羽的 邢不如越 的观点,这是当时社会文 化审美倾向的一个反映。晚唐时,茶盏的式样越来越多,有荷叶形、 海棠式和葵瓣口形等,其足部已由玉璧形在中国茶具发展史32 / 46 上,占 有重要地位,这与其饮刻花盏,形制为广口,斜腹壁,腹较浅,小 圈足,内壁足改为圈足了。 黑瓷茶器 。唐代黑瓷的特点是胎体较厚,坚固耐用。造型粗 犷雄放,在敦实中突出其阳刚之美。造型线条简练,而器物整体也 很少装饰。黑釉凝厚,釉光温润含蓄,庄重典雅,体现大唐时代深 厚的文化底蕴,与青瓷、白瓷、彩瓷、三彩釉陶相比从另一个侧表 现唐代陶瓷的艺术美。唐代生产黑 瓷的窑址有河北的内丘和临城 官。即著名的邢窑。邢窑黑瓷水平最高,有用自瓷的胎体施33 / 46 黑釉做 出的黑瓷造型特点,胎体质地虽然没有邢窑白瓷白,也没有那么细, 但相当致密,尤其造型 的端庄,线条结构的硬挺方面。黑釉的凝厚 深沉、莹润等方面独具特色。有的器物外面施黑釉、里面施白釉, 很实用,艺术效果上里外壁都一样,可以说相得益彰。黑色本来是 一种不招人 喜欢的颜色,经过制瓷匠师的加工之后,烧出了丰富多 样的装饰。黑瓷逐渐被大众所接纳,体现出来高度发达的唐代社会 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在不断的借鉴和模仿中,逐渐将富于变化的 34 / 46 优美色泽变成适合中国人审美观赏的新形制。 彩瓷茶器。黄釉茶器在唐代各类瓷器中,虽然不如邢窑的白 瓷、越窑的青瓷闻名遐迩,但在唐代陶瓷发展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 历史地位。唐代 的黄釉瓷器以余家沟窑瓷器为代表,生产的器皿多 为茶器,有碗、盏、杯、钵等,黄釉茶器流行施用化妆土,故胎体 同黑瓷一样比较厚重,但表层是透明的玻璃质釉,釉色以黄为主, 还有 蜡黄、鳝鱼黄黄,黄绿等。釉色的改变,并不是原料的改变, 而是烧成的气氛改变,由之前青釉瓷的还原气氛改变成氧化气氛, 35 / 46 这也印证了时代风格的发展与生产工艺的进步。 花釉在唐瓷中又是一个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或茶叶末釉上点 缀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形成深浅色调彩斑进行装饰。器型以壶、 罐为多。绞胎装饰、模印贴花法也都是唐代陶瓷茶具中的装饰手法。 所谓绞胎,就是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柔和在一起拉坯成型,坯胎 上出现白褐相间的彩色条纹,这个茶器多为小型,精巧灵活。而模 印贴花装饰手法多见在注壶的壶身上,贴上模印而成的图案,这种 36 / 46 贴花图案的装饰效果较强,是长沙窑瓷器装饰的典型方式之一,整 体风格朴实、自然、大方。唐代茶器的装饰手法多样性反映出在盛 唐时期,经济繁荣的支撑下,不仅是陶瓷手工业技术得到了稳步的 提高,人们对品茶器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对于茶饮文化的发展和制瓷 技术的提升功不可没。唐朝的茶器的基本要求是实用性,更深层次 的要求就是要关注其艺术性。正如亚伯拉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 论,饮茶是人类最基本层次的需求,而品茶即是人们富足生活之余 37 / 46 的高雅艺术,则茶器便是生活化了的艺术,成就了唐人生活的艺术 化。 2、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鉴赏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陶制品,是捷克发现的一些陶制玩具,年代约为公元前 26000 年。我国的制陶历史能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在整个新石器时代,陶器是原始先民制造的最主要的生活用具,有盛水装 饭 的碗、钵、盘、壶、罐、豆、盂等,有蒸煮食物的灶、鼎、釜、甑等。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距今七千年到三千年的历史,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仰韶文化彩陶因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河南、陕西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属于这一文化系统。据调查,发掘的遗址多达一千处。 彩陶的艺术成就 38 / 46 彩陶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风格。 彩陶的装饰效果给人以生动、自由、舒畅、开放、流动的审美享受。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制作多利用伸手可及的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烧成温度较低,器表凹凸不平,器壁厚薄不匀,胎质松软 ,器形不够规整。仰韶文化的大部分陶器依然是手工捏制,但制陶原料已经过淘洗处理,去除了混杂在泥土里的砂粒和杂草,使得器表光滑;同时,采用手制轮修的方式,生产出诸如葫芦瓶、尖底瓶这样有特殊意义的器物。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龙山文化采用快轮制陶法,成功创烧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的蛋壳黑陶,胎壁厚度只有1 毫米。黑陶高柄杯造型规整,质地坚密,器壁厚薄均匀,色泽光亮漆黑。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生产薄胎白陶器,对商代烧制刻纹白陶器具有深远影响。 新石器时期制陶业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彩陶的盛行。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主要是使用笔一类的工具,蘸上各色彩料,图画于陶土胎体表面,入窑高温烧制而成。一般在红地、橙黄地或灰地上绘黑色或深红色花纹。 39 / 46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具体、生动、形象的反映,是情感和智慧的结晶,那么,中国新石器时代的 彩陶艺术,隐含了些什么呢?彩陶艺术是对实用陶器的美化,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彩陶器绝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用具,因此,其装饰题材来源于人类生活中最熟悉,最易触发情感,又最引人遐想的典型,它必然导源于古人百般依赖的自然界。 3、商周时期陶器的鉴赏 商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是白陶和印纹硬陶,此外,还有原始瓷器。 白陶器源于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后来被龙山文化所继承,夏商时期得到发展,特别是商代晚期,白陶器进入鼎盛,到西周就突然销声匿迹了。 印纹硬陶盛行于商周时期的南方地区,下限到西汉时期。其胎质比一般的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为高,而且在器物表面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40 / 46 饰。商代印纹硬陶的图案以大方格纹、云雷纹和人字纹为多见;西周印纹硬陶的纹饰有回字纹、曲折纹、扁体云雷纹等;战国时期则以小方格纹、编织纹、米字纹和麻布纹为主。 原始瓷器,简单地说是瓷器的原始阶段的制品。作为瓷器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第一,原料必须是高铝低铁的瓷土;第二,是经过 1200 度以上的高温烧成,使胎体烧制致密、不吸水、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第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商周原始瓷器已经具备了瓷器形成的条件,是瓷器的低级阶段。流行时期为商代 战国。器形大多是尊、罍、簋、壶、匜、盂、豆、罐、鼎、杯等盛贮器,至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部分钟、錞于等仿青铜礼器。 4、秦汉陶器的鉴赏 秦汉陶器的最主要特色,是陶器作为陪葬用的陶礼器和模型明器的大量使用,以及低温铅釉陶的发明和彩绘陶的大量出现。 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墓葬中随葬青铜礼器的葬俗逐渐地被仿照青铜礼器的陶器所41 / 46 取代。这类陶礼器主要有鼎、豆、簋、簠、甗等,并且成套成组地生产。这类陶礼器的制造一直延续 到西汉。 明器是专门用于陪葬的物品。礼记 檀弓记载: 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 ;孟子 梁惠王也记载: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赵歧注云: 俑,偶人也,用之送死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往往用奴隶殉葬。春秋战国时期, 伴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兴起,铁器时代的到来,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统治者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用奴隶殉葬被认为是对劳动力的极大浪费,为此,有些贵族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让奴隶活着继续为主人的后代干活劳动,却把按奴隶形象做成的陶、玉、石、木、铅等质地的人俑,放入死去主人的墓中陪葬,取代了人殉奴隶的野蛮习俗。秦汉时期,在陪葬人俑的基础上,更是增加了各种动物俑及各种建筑模型。 公元前二二一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于秦始皇对武力的尊崇,在陕西省临潼骊山的皇陵附近,摆下了征服六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军阵,为世人留下了蔚为壮观、气势磅礴的兵马俑遗迹。 42 / 46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拥有的雄厚物质基础,陶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表现在陶人俑制作上,除了生产与秦俑一脉相承的兵马俑外,还出现了许多照顾墓主人饮食起居的男女侍俑和供墓主人娱乐消遣的乐舞俑、杂技俑、说唱俑、六 博俑等,在炫耀军队武装力量的同时,也开始反映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享乐生活。男女侍俑以所持的物品不同,分为侍候主人饮食的庖厨俑、抱瓶俑、提桶俑;服侍主人梳妆打扮的持镜俑和修整庭院的持铲俑等。四川成都东汉墓出土的陶狗,高 67 厘米,长 41 厘米。双耳竖立,鼓眼远望,大鼻短嘴,上唇宽大包住下唇。昂首挺胸,前肢直立成蹲踞状。颈部饰一圈宽皮带形的套绳,似为家养。整体造型,机警灵敏,威武雄壮,活脱是一只看家护院的忠勇之犬。 低温铅釉陶,西汉武帝以后才出现,是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经过大约 700 度的低温烧成的。釉色呈翡翠般的绿色,釉面光泽较强,表面平整光滑。这些铅釉陶器都是专门用于丧葬的明器,不是生活实用器。器物除了鼎、盒、壶、灶、井及家畜圈舍外,还有水碓、陶磨、作坊以及 楼阁、池塘、碉堡等 各种模型明器。 彩绘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彩陶与彩绘陶的区别在43 / 46 于,彩陶是陶器烧制之前,在陶胎表面画图案,然后入窑烧成,彩陶的彩不易剥落,但彩色比较单一,仅为黑、红等色泽;彩绘陶是在陶器烧成后,再绘彩,因此,彩色很容易脱落,但色彩则比较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