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在“笼子”里的“鸟”浅论张爱玲小说中几个典型女性的命运困境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 指导老师:摘 要 张爱玲用一支生花妙笔,铺彩流丽间构建了一个像“鸟”一样被关在宗法父权制社会下的婚姻这个金色大笼子中的一系列疯狂、悲苦、凄美、惘然、孤绝等纷繁多姿的女性形象的世界,在其间她精心营造了“鸟”这一意象,并将其频频地与自己笔下的女性相暗合。鸟的本性是渴望飞翔、向往自由的,然而,也常常飘忽不定,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当处于有形无形的笼子里时,她们的处境和命运无疑是悲苦、凄怆的。然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恰恰是有着这样命运困境的“鸟”。关键词 张爱玲,女性,“鸟”,婚姻笼子,命运困境Abstract :with a gifted writer Eileen Chang, shop built between color flow Korea as a bird like being held in patriarchal marriage and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under the big golden cage in a series of crazy, misery, beauty, Wang Ran, loneliness and so diverse and multi - Tzu-image of women in the world, in which she carefully created a bird and the image, and their frequent with my pen in these women compared coincide. Birds fly by nature desire, yearning for freedom, however, often erratic, unable to grasp their own destiny. Especially when the cages are in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they were undoubtedly the situation and the fate of misery, desolate sad to Eileen Changs novels have appeared in these women share is precisely the fate of the plight of such a bird.Key-words :Zhang Ailing, the typical female, bird, marriage cage, the fate of the plight of绪论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她运用了“鸟”这一意象,尤其是婚姻笼子中的“鸟”这个喻体来折射其笔下女性之于婚姻的命运困境。张爱玲曾说:“现代人多是疲倦的,现代的婚姻又多是不合理的。”婚姻已经不是爱情的产物,而是成为了某种目的的实现。张爱玲笔下的这些女性都视婚姻为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然而,婚姻对于她们而言,却成为了一个金色的“鸟笼”。综观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她们大多都是被禁锢在婚姻“鸟笼”里的女性,她们都被当时宗法父权制社会下的男性世界所支配和统治,她们全都对自己的命运作不了主,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阴性荒凉”、悲苦凄怆、绝望的命运困境。无论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银娣、连环套中的霓喜、花凋中的郑川嫦、半生缘中的曼桢和曼璐,还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色戒中的王佳芝、红玫瑰白玫瑰中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等等,这些女性都无一能逃出被关在婚姻这个“鸟笼”里且不得自由飞翔的命运。目前,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门“张学”,尤其是对她小说中女性人物命运的研究,在国外,无论是美国、韩国、德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著名学者都对其做了从浅窄至宽深的分析,而在国内更是形成了一科专门的女性主义批评学,如国内的林幸谦、陈子善、夏志清、刘绍铭等都对她的小说从各种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为国内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本文结合了文本细读和女性主义批评的研究方法对张爱玲笔下女性与“鸟”的内在联系做了简浅的阐述,从而得出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犹如鸟儿一样被关在有形或无形的笼子里失去了本性不得自由飞翔而又悲苦凄怆的命运困境。一、张爱玲小说中“鸟”这一意象的承袭和体现从作品中的意象来看,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对意象的营造,是十分鲜艳夺目的,同时又不减其凄凉或阴森的气氛。这并不是她随意玩弄文字的花巧,而是大多都出现在人物命运的关键时刻,她作品中意象的使用是与人物的命运发展密切相关的。这点可以从她的茉莉香片里对冯碧落得一段描写中得到证实:“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笼子里的鸟”还是有生命的,还会有飞出来的一天。但是被绣在屏风上的鸟,就只能是被人们观赏和玩味的玩物。这里,张爱玲对冯碧落的悲剧命运作了象征和比喻的艺术概括,同时也可以说是张爱玲对于整个时代的女性毫无自由可言的命运象征,“这与其说是一个飞翔与逃遁的意象,不如说是一个关于死亡与囚禁的意象”。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以丰富多彩的比喻著称,值得注意的是她把“鸟”这一意象与其笔下女性的命运相暗合在一起,如:张爱玲在谈跳舞中说:“被掠卖的美人,像笼子中的鸟,绝望地乱飞乱撞。;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她家里养着芙蓉鸟,也许她不过是个极平常的女孩子,不过因为年轻的缘故,有点什么地方使人不能懂得。也像那只鸟,叫那么一声,也不是叫哪个人,也没叫出什么来。” 茉莉香片中所写的:“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织锦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日久,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死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等等。“鸟”这一意象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命运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然而“鸟”与女人的关联是怎样自然地深入到张爱玲的内心;同时她又为什么如此锲而不舍地频频以“鸟”为喻去描绘其笔下的女性?这个问题我想从她的天才梦一文中是可以找到相应答案的:张爱玲在天才梦里就说过她自己经常对某些文字的表达方式相当敏感,对于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些极富机趣的修辞方式也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感觉。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鸟”为喻体的比喻范例是多不可数的。假鸟为喻,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乃以各种鸟类不同属性分别代表人类的各种属性。”单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出现了在比兴句中的鸟有三十多种,这些鸟大多都是被当成了表示某种意义的喻体,有学者指出,这些鸟的比喻意义是固定不变的,即以什么样的鸟比喻什么样的人在诗经中是一贯的。这对后人在文学创作中用喻提供了有益启示:既然可以用鸟来彰显人的某种特性,那么当人具有此种特性时将其比喻为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条捷径。如东晋末期的陶渊明笔下有“归鸟”,唐宋人笔下有“征鸿”,曹雪芹笔下有“孤鸟”等等,各自投射着作者的情感特性。当然张爱玲作品中所运用的鸟喻,也不单单是从古典文学作品承袭来的,而是她在综合、延续古代艺术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精心创造,才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品性。张爱玲从小就熟读古诗,对诗经里的句子她常常可信手拈来。胡兰成在民国女子张爱玲记中也写到了张爱玲对诗经是耳熟能详的。鉴于张爱玲对诗经的耳熟能详,从而返归诗经来看,我们会很有趣的发现,诗经郑风 有女同车篇中有“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句,以鸟之“将翱将翔”喻女子形状,形象可感。但在张爱玲小说中所体现的“笼中鸟”、“屏风白鸟”与“金丝鸟”却步履维艰或者索性不能行步了女人有这种命运,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只有到她的作品中去结合时代内蕴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鸟”这一意象和女性的内在联系做深入的探讨才会得到索解。二、张爱玲小说中“鸟”意象与女性生存的内在联系张爱玲一向主张文学作品要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但在她的作品中却频频将“鸟”这一意象与人物命运相连在一起。我们知道自然的鸟,其本性是渴望飞翔、向往自由的,它们常常拍着翅膀飘飘摇摇,流动不栖。然而,也常常飘忽不定,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可以看出她小说中所运用的“鸟喻”大多都是指被关在有形无形的笼子里的女性。因为只有被关在笼子里使它们失去了飞翔的自由,它们才会无奈地慢慢安稳下来。通过细读张爱玲的小说文本,我们发现她对女性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和透彻的领悟:没落的豪门、千疮百孔的家世,不睦畸形与变故动荡的家庭,类似传奇的个人感情波折,与那颠簸的生活境遇和层叠的心灵创伤,使得张爱玲不自觉地将女人与“鸟”紧密地相衔接,并以其传达出她笔下女性的人生就像笼中“鸟”一样毫无生趣、了无生机,甚至承担不起自己的命运,这与其说是她们出自自愿,不如说是身不由己。张爱玲正是因有深切的自我感受和内心凄楚,才在自己笔下的“鸟喻”中有意无意间偷渡了自己的内心。因此,张爱玲作品中那些如鸟一样的女人在寂寞中的挣扎与无助,未尝不是张爱玲自身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的一种回味与呈现,在巧妙地以“鸟”为喻体的比喻中,张爱精心地营造了她所认识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的身份、性情毫无雷同之处,但却都同是 “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张爱玲有女同车)的女性,她们乘着同一辆“女性”列车,受惘惘的命运的挟裹,行驶在轰轰的时代隧道里。女人、命运、飘忽的鸟;苍凉、凄美、惘然、孤绝。张爱玲就是这样将她对女性的爱恨感惋化为以鸟为喻体的形式做了灵活的发挥:1.曹七巧铁闺阁中鲜艳而又凄怆的“鸟”在金锁记里,曹七巧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女性,她在兄嫂的安排下,被充当物品许配给了残废的姜二爷,因此她从平民之家嫁到簪缨之族,但却永远享受不到荣华富贵,只整日守着一个活死人的丈夫,从而导致了她的一生都承受着肉体、精神和情欲上的痛苦,其后,更由于她出身低微以及有个残缺弱势的丈夫,在人格和精神上处处饱受姜家上下的歧视。同时在姜家这个传统大家庭中,她倘若膝下无嗣,一旦她那残废的丈夫死后,她将无法在这个大家庭中得到立足之处,因此她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沉重的压抑处境:“由于出身卑微,姜家上下没有一个是她的心腹,人人瞧不起她。一家子都往她头上踩。” 加之那原本昏暗沉寂的畸形婚姻,致使她在无爱的婚姻中销蚀了自己的青春,她看不到一丝生活的光亮,有的只是无尽的压抑和苦闷以及寂寞。从而更加加速了她不平衡的心理病态和导致她最终疯癫的行径。于是她的命运有了重大的转变,心灵的内宇也产生了割离。这就导致她在姜家这种长期压抑的环境里既鲜艳又凄怆的双重命运困境。从另一层面来讲,在当时宗法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姜家这个传统“大笼子”里她受尽大家庭各房的欺凌,卑贱的门第永远是她的耻辱,父权、族权、门第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在这种长期被压抑的环境中,她想另外有自己自由的真正的爱情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经被与残废的二少爷那昏暗沉寂的畸形婚姻所定位,就犹如鸟儿被笼子所禁锢,她除了安分做她的二少奶奶外,这一生几乎就不可能再有自由飞翔的机会了。因此她有了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金钱成为了她生命的斤两,最终她在“独自咀嚼一份持久的隐痛和寂寞的哀伤”中带着黄金的枷锁了结余生。显然,曹七巧的命运是十分鲜艳而又凄怆的,她的一生的确是一无所有,所谓的温暖幸福大概也不知其味,自从那昏暗沉寂的畸形婚姻把她关在了姜家这个没有自由和处处受歧视与欺凌的“大笼子”里,就坑了她的一世。这就必然导致了她始终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最终,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2.银娣孤寂凄苦的笼中“鸟”银娣在姚家这个传统的婚姻 “笼子”里被张爱玲称为“黑人”。在怨女一文中,张爱玲直接说:“这都是笼子中的鸟兽,她(银娣)可以一看看个半天。这些年她在姚家是个黑人,亲戚们也都不理睬她。”银娣与姚二少爷的惨淡婚姻可以说是有名无实,她的地位看似高贵实则是卑微的,内心也是寂寞和凄苦的。在这个惨淡的婚姻笼子里她被幻化成了一个不能自由飞翔的小鸟。张爱玲在怨女这篇小说中写了银娣在出家之前,曾挣扎在小刘和姚家的亲事之间,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让人捉不准银娣内心的真正想法。“就在她深感命运捉弄人的关键时刻,即她决心嫁入姚家的那个晚上”,这就预示了银娣日后将被践踏的人生悲剧命运:出嫁本来是象征新生活的开始,但是银娣却在出嫁当晚听到了邻居咳嗽吐痰的声音,这是带有老年病痛的暗示的,以及在她对童年贫困经历的追忆中,她是和一个倒粪的在一起,这些都预示了她的人生远景是从充满着新的希望降为一种污秽难堪的现实处境。银娣一生的命运绝望、苍凉、凄苦到了极点。倘若当初不是吴家婶婶正巧前来为姚家说媒,说得天花乱坠,她也许不会踏入姚家这个传统婚姻大笼子里。而真是这种阴差阳错,就像一出苦戏一样的婚姻,迫使她面对强大的从属命运,最终导致她日后走上了自杀的命运,但作者也偏偏安排她自杀不遂。然而她“自从自杀不遂之后,就觉得自己像只死去的神秘而美丽的灵魂。一个有蓝影的月亮浮在黑暗的玻璃上,她在玻璃中看见了自己的脸也浮在上面,神秘、美丽。”张爱玲在此为银娣重写了她年轻时所失去的年华,在空中驰过、消失。写出了银娣疑心自己在十六年前就已吊死在房中的内心世界。这就揭示出了银娣这些年来被关在姚家的婚姻大笼子里,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生命运。在姚家这个婚姻牢笼里,银娣虽活着,却犹如死者,和人生、生活与群众相隔着,对未来的人生感到极大的痛苦和不确定。实际上,她就如同一只天天被关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而孤寂又凄苦的鸟,于是这样的命运处境最终使她变成了一只死去的神秘又美丽的灵魂,丧失了血肉。3.霓喜吃不着青菜叶子的笼中“鸟”“霓喜把鸟笼格子里塞着的一片青菜叶子拈在手里逗着那鸟儿。”霓喜逗弄这笼子里的鸟,而吃不着菜叶子的“笼中鸟”又何尝不是她自己呢?在窦家中所有的人都嫌恶她这只飞不了的“鸟”。她一生都渴望走进有名份的婚姻,对物质生活怀着单纯的热爱。而她当初成为“笼中鸟”,应该说还是自己的选择。与曹七巧的处境一样,她最后也陷入“黑”的逃不掉的梦魇。连环套中的霓喜“在威严和冷眼中负着空虚的重担来走所谓人生的路。”她是从小就被养母“威严”的虐待拷打下生存的可怜虫,就从卖给雅赫雅后也至始至终没有捞到一个真正的名分。即使是在接下来遇到的被套者手里,她也没有被真正地承认过。伙计,学徒,帮佣,师太暗地里都瞧不起她,结交的姐妹亦尽是乌合之众。这样的人生道路,注定要步履维艰。她童年毫无意外地受尽了孤独和饥饿。这种“穷”和“无爱”的恐惧感伴随了她的一生。可以说在当时宗法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霓喜已被禁锢在那些有形和无形的牢笼里,她根本无法改变她受压迫、被男人把当玩偶和被侮辱的实际命运。她处在低微的社会阶层,面对着被丈夫、家庭抛弃的命运。她也如同其他传统女性一样,只被允许负责抚养孩子,处理家内琐事,包括服侍男人洗澡。我们从以下这一点:她生命中的雅赫雅就像一个神祗主宰着她的命运:如霓喜故意把水倒在他的腿上,他就从洗澡盘中跳出来提脚猛踢,霓喜坐在地上哭了,他又一个兜心脚飞去,把她踢翻在地叱道:“你敢哭!”就可以看出霓喜当时的处境是十分凄苦的。在连环套这篇小说里,张爱玲把霓喜的生活空间安排在楼上、在厨房、在闺阁、在澡堂之中,以至她在婚姻这个“大笼子”里事实上是一位没有身份的妻子,同时她作为母亲的地位也是不受到家庭的承认。即使她那充分性感与肉感的身体,在那个大家庭中也只是一种丑怪的彰显,最终亦不能幸免于“丑怪焦虑”的命运。这就标志着光灿喜气之名的“霓喜”,一生的凄凉处境正好体现出了她悲哀的命运困境。 4.郑川嫦一只孤独、愁苦的而苍白绝望地死去的“大白鸟”在花凋中郑川嫦的命运是十分凄凉和愁苦的。她死后虽有个华丽的墓园,但实际上那只是虚假无实的表征,她的一生美丽而悲哀,她只是一座没有点灯的灯塔,全然不是碑文上的这回事。花凋中的郑川嫦在恋爱中并没有感觉到爱情的甜蜜,一场病很轻易就把她生命中唯一的恋爱之光打灭。她原本想念大学,但是在郑家这个传统的大笼子里,那只是空想,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她不得不把当“女结婚员”作为唯一的出路。在当时宗法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郑川嫦的一生不管喜不喜欢都只能接近章云藩这个唯一的男人,生命中毫无自由恋爱可言,这都是因为在这场恋爱中预先就已定下了明显的功利的种子,那就是郑母为了贪图看病的方便,郑父为了贪图买药厂的股票,所以他们才会硬把郑川嫦和医生章云藩拉到了一块,而郑川嫦只有听命的份,即她一生只能接近章云藩这个唯一的男人,也正因为如此她最终落得因生病父母不舍得花钱给她治病,章云藩也因居于现实的考虑而抛弃她,导致她慢慢苍白地死去。从这可以说她那生命中唯一的恋爱,不是她走向幸福的转折,而是她通向死亡的新起点。她不幸生了病,章与她的关系变得不是爱郎恋女,而是医生与病人,不浪漫、不热烈,病倒在床的她,希望得到章的抚爱,但接触到的只是冰凉的职业的手。家人不爱她,堂堂的父亲却宁愿拿钱去养姨太太都不肯花钱为她买药治病,郑母却因害怕被别人发现她有私房钱,而忖度着、左思右想,而把责任推给别人,外人更是无情,因她生病,章等不及她而与别的女人订了婚。她已病得如此的惨却里里外外得不到一点同情。她这样卧在病房中,正犹如被人软禁于“铁闺阁”这一笼子中的鸟一样,全家人以保护的名义使她动弹不得,自由被剥夺却又不提供她应有的医疗照顾。她受不了这痛苦,她想早一点结果了自己。“最后她意识到自己被家中视为累赘,失掉了对生命的热望,感到活着太苦、太累,轻生之念顿生。但她还有无限的依恋,想看看公馆之外的阳光与喧嚣,但当她抱病走到街上漫步时,旁人眼里不但没有悲悯和同情,反而将她视为人间怪物,并到处以陌生惊骇之眼神看着这位病弱无堪的,脸色苍白的女子,恍若隔世,她连死在那里的自由都被剥夺。因为病,更因为孤独、愁苦、无望与无爱,她最终选择了离开人世。生命之花最终在铁闺阁这个笼子里凋零”。5.曼桢一只被关在笼子里替人繁育的“鸟”半生缘中,无论是曼璐还是曼桢,她们的命运都是不幸和荒凉、凄怆的。曼璐一生为了替父持家和帮助丈夫创业,付出了很多,但她始终还是被视为生育工具,然而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而最终逃不出随时被丈夫踢出家门的命运困境。但更不幸的是曼桢,其命运被完全掌握在姐姐和顾太太的手中,她的姐姐和母亲顾太太一起串谋陷害她,逼使她最终成为了其姐姐曼璐自身被视为生儿育女的工具命运的替代对象。更明白地说,曼桢最终成为了她姐姐子宫的替代品。在姐姐曼璐那里曼桢显然不被视为完整人格的女性,而是被视为生育的符号。曼桢尽管受过教育,又身为职业女性,在经济和人格上较为自主,她虽与姐姐走上舞台或娼妓的命运不同,但是在闺阁政治下的婚姻大笼子里,她对姐姐的信赖,反而遭受到姐夫强暴的命运。最后更是无奈地被逼嫁给了这个强奸她的男人姐夫,并为他照顾下一代和负起了婚姻家庭的重担。可见曼桢的人生、婚姻生活跟女性的贬抑在此被串联起来,最终使她无法逃脱地被传统家庭的婚姻笼子所禁锢,而成为了替人生儿育女工具的命运。这就是她作为女性在当时的闺阁政治大背景下,受统治、受禁锢而不得自由的荒凉、凄怆的命运困境。6.白流苏一只充满自由飞翔幻想而最终又被锁在笼子中的“鸟”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是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鸟”她之于宗法父权制下的旧社会,深受兄长和家人的排挤,他们都把她视为“扫把星”,把她当祸水看待。她在第一次离婚后仍被视为前夫家的人,而日后她对范柳原的依赖,也意味着加重了她被范柳原操纵的危机,她虽然离婚逃到了香港,但是最终依然回到了上海,回到了婚姻中去,总的来说她永远逃不出,也没法逃得出婚姻这个金色的“笼子”。她的人生毫无自由可言,这是因为她当时所处的是一种新旧交替的时代,无论是她离婚出走,还是最后的回归,都只能任当时的环境所左右,身不由己。从根本上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张爱玲把她置于当时宗法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而她作为女性的白流苏在这样的环境下,是逃脱不了和没法改变她要永远被关在婚姻这个金色的笼子里而不能自由飞翔的命运困境的。7.葛薇龙在刀口上刮了一刀的“黑鸟”在沉香屑第一炉香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对葛薇龙有一段叙述:“她躺在床上,看着窗子外面的天。中午的太阳辉煌地照着,天却是金属品的冷冷的白色秋深了,一只鸟向山巅飞去,黑鸟在白天上,飞到顶高,像在刀口上刮了一刮似的,惨叫一声,翻过山那边去了。”这段话实际上体现出葛薇龙去了香港后命运的最终困境。张爱玲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道:“她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个阔人嫁了他,一个有钱的同时又合意的丈夫,几乎不可能。”最后她终于对爱情认了输,嫁给了纨绔子弟乔琪,从此她就被锁在婚姻这个金色的笼子里,而由一个自尊心强,有自己完整的人格标准和自信的女性步入了靠出卖肉体供养丈夫的命运“自愿成为妓女”而最终为她那虚幻的梦想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此她生命中充满了无边的荒凉和恐怖。这就是她被锁在爱情和婚姻笼子里“役于物,沦为物与安于物”的命运处境。三、从“笼中鸟”看张爱玲笔下女性所显现的命运困境在张爱玲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既有小家碧玉型的女性,如银娣和曹七巧;也有新旧合壁的“新女性”,如白流苏和葛薇龙;同时还有中国古代宫廷式的旧式女子,如虞姬。然而不论是哪个时代,哪种类型的女子,在她们身上都显现出一种极为一致的生存困境:她们都是被关在婚姻这一金色的“鸟笼”以及其他有形和无形的笼子里不得自由飞翔的鸟儿。她们一直都处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无论怎么也脱不掉绝望、苍凉的气息,她们总是在绝望中挣扎,在挣扎中异化。她们或老大未嫁、或香消玉殒、或独守空房、或自暴自弃等。这一点可以从沉香扇第一炉香里葛薇龙的命运得到很好的说明:即葛薇龙是为了爱情而将自身毁灭。起初薇龙是个自尊心强,有自己完整的人格标准和自信的进步女性,然而残酷的现实摧毁了她的幻想,她一步步地退缩。最终,她陷入了梁太太和乔琪合作的圈套之中她与他结婚,她来养他,一个宽松而又毒辣的阴谋。在这场游戏中,她只不过是姑妈放长线钓大鱼乔琪的一道钓饵。她稚嫩,不像梁太太那样吃老本。人生就是这样不讲理,尽管明知身后等待她的是无限的绝望和荒凉的漆黑,可是她仍然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正像张爱玲所写“外界的环境固然是女性自甘为奴的重要原因,但是女性生生世世自甘为男人哭泣,做男人的牛马,或者力争做牛马”几千年来,女人们就像牛马一样辛酸而屈辱地活着,经营着自己的婚姻、生活。无论婚姻、爱情,最终对于她们都是定格在绝望和苍凉的底座上,无法逃脱。张爱玲笔下女性大多都是有着周而复始且无法改变的命运困境的,首先,她们面对的是物质上的困境。她们虽在身份、地位、性情、命运上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她是小姐还是丫环,都是生活在一个仓促的、绝望、充满恐慌的时代。她们作为传统意义上被压迫被统治的个体,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做出种种费尽心机的努力。但由于在当时宗法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使得她们只好永远活在男人的世界里,以男人的目标为目标,生生世世自甘为男人哭泣,做男人的牛马。她们从女儿到主妇到母亲的角色转变都是被迫的,最终当她们完成了这样的角色转变后,就逐渐加入礼教“吃人”的行列之中。鲁迅曾经在灯下漫笔中感叹:“自己被人虐待,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张爱玲继承了鲁迅的精神,通过刻画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地揭示出了她们在经济上的不独立,因此她们不得不承担着的种种被虐待、被人吃的悲惨命运。其次,当她们结婚后,虽然经济上暂时得到了满足。可是她们又会陷入另一种生存困境之中而不能自拔。白流苏婚后,虽然取得了一个实质名分,可她变成了一只孤独绝望的鸟儿,等待她的将是独自守空房,度日如年的生活,无尽的孤独等待她排遣。同样,虞姬和银娣也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她们一生都在不断寻求自我的身份定位,她们对自我固有的角色、生命本质、价值进行了解剖、总结、质疑和反思。但是,反思、寻求的结果让她们更失望:虞姬发现十余年来,她只是项王争霸天下的一个影子。她不知道自己来这世上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同样,尽管银娣一次次通过实际行动来对自我身份定位,可是结果却残忍地告诉她:在上一代与下一代中间没有柴银娣的位置。二人的反思、寻求,最终说明女性在宗法父权体制中是处于他者的位置自我与主体的丧失。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让男人持有整个经济操控权,而始终则处于经济劣势的女人首先面临的是生存危机,为了生存,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这条途径,以“结婚”作为生存的唯一出路。流苏要用三十岁的残余青春去赌一把,而七巧和银娣结婚后明知道丈夫是一个残废仍不离开。这就是她们的生存境遇:没有经济自主权,只能依附于男性,为男人争做牛马。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还可看到这些女性的生存困境也来源于她们社会地位的丧失。没有经济自主权的她们在当时的社会、家庭中都被视为弱势性别,都沦落为男性的附庸。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女性自身的弱点。首先,她们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已对男性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做男性的附庸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她们的宿命。例如:流苏无路可走的时候,徐太太给她指出了一条活路,“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嫁了才是真的。”其次,是女性与生俱来的虚荣心理。这是对于一部分女性而言的,和白流苏、七巧相比,葛薇龙和柴银娣都是“自愿”走入婚姻的,就像为了一捧小米而甘愿被关的小鸟一样,在虚荣心理的支配下,她们自愿放弃了自由的生活,自己将自己拘囿起来。最后,女性永远无法摆脱这样的困境,也在于她们始终都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之中,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礼记中有古训:“奴者,服也。”这已经成为女性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因此她们永远摆脱不了被关进婚姻家庭这个牢笼之内不得自由飞翔的命运困境。结 语张爱玲笔下所写的女性人生的悲剧,其目的不仅仅是写她们的命运悲剧,而是从中挖掘出她们自身更深沉的痛苦:精神的痛苦,生存的绝望与无奈,所导致的人性扭曲。何满仓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命运书写一文中说:“张爱玲通过对女性命运的书写,给人留下对于人性畸形这一问题的深深思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一个健全的社会体制应给人们提供健全的生存基础,而人性的畸变会加倍迫害社会”。张爱玲在天才梦里也曾深深地慨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一人生感叹浸入到她所有的作品之中,人生是美丽的,但永远充满着痛苦与不安。爱情、婚姻是张爱玲书写的基本题材和切人点,无爱的婚姻生活,构成了她小说中人物普遍的生存状态。总之,通过以上对张爱玲小说中“鸟”这一意象运用以及这一意象与女性命运的内在联系所做的分析,从而发现,张爱玲笔下的这些女性都视婚姻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然而,婚姻对于她们而言,却成为了一个金色的“鸟笼”,也成为她们这些“鸟”的永远归宿。从根本上说,她们实际上都是被关在宗法父权制社会背景下的婚姻这个金色的“大笼子”里渴望飞翔而又不得自由飞翔的“鸟”。她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了阴性荒凉、悲苦、凄怆、疯狂的命运困境。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不难从她对这些女性人物的叙述上洞悉出在中国宗法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被关在“铁闺阁”中的女性的命运就如同被关在笼子中的鸟的命运一样,没有自由,身不由己。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完全丧失了社会地位,她们虚荣、软弱几乎没有独立意识。最终她们之于婚姻,就像被当成排在商品架上出卖的一笼一笼的“鸟”,完全没有自由可言,全都对自己的命运作不了主。在传统的宗法父权制的社会中,她们被男性中心社会视为一种使用功能,成为男性用于衡量自身欲望和利益的工具,是男性的附庸,生生世世为男人哭泣,为男人做牛做马。这就是她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终也是最主要的命运困境。注 释李建军、刘川鄂主编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爱玲卷自己的文章),蓝天出版社,2004年,267页。阴性荒凉:它在此是个含有女性意识和历史意涵的概念,笔者认为张爱玲的文本及其语言应该置之于女性的视角中加以理解包括今天被普遍引述的“苍凉”一词。但是,由于张爱玲更喜欢在小说中使用“荒凉”一词,特别是在她后期的作品中更是如此。这里的“阴性荒凉”命运处境,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象征隐喻,是一种性别、文化、历史的概念。(参考林幸谦著的女性主体的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294页)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金宏达、于青主编张爱玲文集(张爱玲金锁记)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32页。张爱玲研究资料,1994年,146-155页,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林幸谦著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159页。张爱玲著 怨女,台北:皇冠出版社。13-14页、114页。鲁迅著、杨宪益编:彷徨伤逝,外文出版,2002年。李建军、刘川鄂主编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爱玲卷),蓝天出版社,2004年,146页。杨泽主编 阅读张爱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王树娟著论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生存困境山西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2025年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风险与防控措施报告
- 2025年音乐产业深度报告:创新版权运营模式与技术突破分析
- 2025年中国高度可调家具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北京理工·2019(第2版·盘红华)说课稿中职中职专业课电子商务类73 财经商贸大类
- 2025年中国高纯二氧化硅纤维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纯度2-苯基苯酚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水滴系列)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在公共场所 11《大家排好队》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3.1 我也棒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年中国附表40PVC管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学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 2024年导游资格证考试-浙江省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GB/T 4732.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第2部分:材料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学课件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河北工业大学
- 劳务投标书技术标
- 多模式数据融合在金融预测中的应用
- 辽宁省大连市外研版七年级上册 专项 五选四 短文选句 模拟练习
- 物业客户投诉处理及技巧培训课件
- 纽约中央公园景观分析
- 《赵威后问齐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