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郑君渭.doc_第1页
《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郑君渭.doc_第2页
《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郑君渭.doc_第3页
《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郑君渭.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匮要略治疗水肿六法初探郑君渭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摘要:学习研读金匮要略对水肿病的论述及治疗。主要从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化瘀行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六大法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列举有关经方进行论述,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及方中某些药物配伍的含义。总结了仲景治水是针对病因病机,而不是拘泥于一方。关键词:金匮要略 水肿 辨证论治水肿一证是指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运行障碍,以致水湿停聚,泛滥人体各部而形成以肿为主证的疾病。金匮要略水气所论述的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以及五脏水、血分、气分、里水等病,都是水肿病的不同表现形式。由于年代的湮远,在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诸水及治疗,在文字上有所错杂。在治疗上虽提出了发汗、利小便、逐水三条基本原则,但所列方剂不够充实,根据水饮同源的道理,在金匮要略中许多治疗痰饮的方剂、治则已被后人运用到水肿病的治疗上去。现将金匮要略有关治疗水肿的方法、方剂初步归纳如下。1 发汗原文云:“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金匮要略水气)11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大小青龙汤 越婢汤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加术汤治皮水,一身面目浮肿,脉沉小便不利口渴者。此二方都有麻黄、生姜发汗以宣散水湿,石膏发越水气、清解内热,故在症状上除一身浮肿外,尚有无汗身热之证。越脾加术汤加白术以健脾除湿,表里同治,以增强消肿之功效。越婢汤治水从外受之风水;而越婢加术汤治水积于里而溢于外之皮水。大青龙汤本治溢饮,由越婢汤加桂枝、杏子而成,发汗作用比越婢汤强,可治风水恶寒、无汗、一身悉肿、脉浮紧而身热者。小青龙汤原治溢饮,对于水肿一身面目悉肿、腰以上甚,兼有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可用此方。本方无石膏之清热,而有生姜之温里,与以上数方不同者,本方治表里俱寒之水肿,以上数方治表寒里热之水肿。12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麻杏意甘汤 甘草麻黄汤用治里水,方中以麻黄宣肺发汗,甘草和中,适用于水肿无汗身不热者。麻黄附子汤治病水脉沉小者,本方以附子配麻黄外可发汗以达水邪,内可温肾以化气利水,另以甘草和中,故可治少阴虚寒之水肿,系温阳发汗之意也。杏子汤(按:原文缺杏子汤方药,今据医宗金鉴为麻黄、甘草、杏子三味组成)治水肿脉浮者,用此方能宣肺、祛风、利水而退肿。麻杏薏甘汤,即杏子汤加薏苡仁,此方原治风湿,亦有宣肺、祛风、利水之效,且利水之力比杏子汤强,故更宜于治风水脉浮,小便不利者。1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本方有发汗、宣肺、清热利水之功。本方宣肺发汗之法既能上开水源,下通水腑,又有清热解毒之功而治风水,即一身悉肿、恶风、喘咳、咽痛、小便不利、脉浮热轻者。14麻黄加术汤 原治湿家身烦疼之证,类聚方广义用本方治麻黄汤证而兼一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证。本方以麻黄汤发汗宣肺,加白术以健脾利水,对于风水一身面目浮肿、喘咳、恶寒、头痛、小便不利、脉浮紧者可用。2 利小便原文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金匮要略水气)21五苓散 原治痰饮停聚中焦的证治。方中泽泻、猪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重在化气利水。五苓散在水肿病中运用甚广,对水肿小便不利,下部为甚者,皆可随证运用。22猪苓汤 原治阳阴病误下津伤,热与水互结于下焦。方中猪苓、茯苓配伍泽泻通利水道,滑石甘寒泄热又利尿,并佐阿胶存津液于决渎,利水而不伤阴,共奏清热养阴利水之效。可治肢体浮肿,兼见小便不利、腰酸痛、面色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23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 防已黄芪汤治风水表虚证,即肢体浮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防已茯苓汤治皮水四肢浮肿,肌肉牵动之证。二方均用黄芪、甘草益气健脾补肺兼固表行水,防已利水消肿。前方加白术健脾利水,后方加防已量,增茯苓、桂枝,则通阳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更强。二方益气健脾利水,还可用于水肿经汗、利、下后,余水未尽,而正气已虚者。3 攻下逐水 原文云:“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金匮要略水气)原文有法无方,根据水饮同源的道理,痰饮病中的数方可用。31十枣汤 原治悬饮,乃攻积逐水之峻剂。本方用芫花逐胸胁之水,甘逐引经髓脉络之水,大戟泻脏腑之水。对于水肿胸腹胀大、满闷、便秘、脉沉实,且正气不虚,水肿顽固难消者,可投以本方药以峻下逐水,往往获得奇效。运用本方注意不可太过,以水去六七为度,余水可以他法调理,对正虚之体,切不可妄投。32已椒苈黄丸 原治肠间有水气之证,方中以防已、椒目利尿逐水,蒡苈子、大黄泄其闭阻以推荡积水。本方较十枣汤为缓,水肿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脉沉者,可与此方33蒡苈大枣泻肺汤 原治支饮喘咳证,方中以蒡苈子泻肺利水。若水肿全身浮肿,兼见气粗喘不得卧,脉强有力者,此为水在胸中,可与此方泻肺行水。4 化瘀行水:原文云:“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金匮要略水气)从本条可知对于水血互结之水肿,宜用化瘀行水之法。41大黄甘遂汤 方中以甘遂逐水,大黄下血,阿胶养血。原治妇人水血互结于血室而少腹胀满之证。对于水肿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兼有瘀血者,可用此方。亦可治妇人水肿,经水断绝,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者。42当归芍药散 方中芍药养血柔肝,当归、川芎活血祛瘀,配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水,而达行血利水,且行中有补,对于水肿病兼有血虚挟瘀症状者,可与此方。亦可作水肿血虚者的善后调理之用。11 3浦灰散 本方原治厥而皮水者。据千金方所载,蒲灰即蒲黄,本方以活血化瘀的蒲黄为主,配以通窍利水的滑石。用此方活血利水,使小便通利,水肿得消,厥亦自除。5 健脾利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胃虚弱,则无力运化水湿,可致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故健运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是治疗水肿的一种重要方法。金匮要略对此法虽未直接论及,其立数方可取法。51茯苓饮 原治胸中有停痰宿水而脾气不足者。方中以参术益气健脾,茯苓利水消肿,陈皮、枳实行气消胀,生姜温中化饮。可用于水肿病,肢体浮肿、倦怠乏力、纳呆、脘腹胀闷、小便不利、脉细者。52苓桂术甘汤 原治痰饮证。本方桂枝配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白术健脾利水,共凑温阳利水之功。可用于水肿后期,体肿面淡、纳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细之症。53理中汤 方中干姜温中祛寒化饮,人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利水,甘草益气补中调和渚药。对于水肿后期脾胃虚弱,而致体肿,脘闷、腹胀、便溏、纳呆、口淡、脉细者,运用此方可以温运脾阳,而达行水消肿之效。54枳术汤 方中以白术补脾气、运水湿,枳实苦泄而消痞行水。用于治疗脾弱气滞、失于运化,水气痞结于心下,且又泛滥肌肤,症见浮肿、心下痞坚如盘、食少倦怠、少气懒言、恶心呕吐。6 温肾利水肾能化气,以调节水道之通利。若水肿日久,而致肾阳衰弱,无力气化行水,可用温肾利水之法治疗。61附子汤 原治阳气虚衰、寒湿凝滞所致的身痛、骨节痛、肢冷等症。从方中用药来看,白术、附子合用温脾肾阳气,驱逐在里之寒水,茯苓、白术温阳健脾利水,人参益气,白芍敛阴。从而使元阳得辅,则肾阳可以运化水湿,而达利水的目的,肾阳不足或脾肾阳虚挟寒湿均可以用本方温阳散寒逐水。62真武汤 方中附子温肾散寒,茯苓淡渗利水,生姜温胃散寒行水,白术健脾利水,白芍敛阴利小便。对水肿日久,反复发作,症见体肿、畏寒、肢冷、腰酸、尿少、舌淡苔白、脉沉迟者,适宜此方。此方温肾阳散水饮,是后世治疗肾性水肿的经典方。63肾气丸 用附子、桂枝温阳化气,干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健脾益肾化气,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活血散瘀利水。可见本方温肾阳、养肾阴,水火既济,对于水肿后期,因肾阳不足而致体肿、畏寒、肢冷、腰酸、脉细者,亦可用于水肿退后,肾阳不足者之调理。 按:仲景治水肿并不专用利水药物,而是针对病因病机,不是固执成方,而是揭示治法治则。由于水肿的发生是错综复杂的,在治疗上往往不是只是固定一法,而是多法合用。例如越脾汤发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