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动画篇《一》.ppt_第1页
艺术导论-动画篇《一》.ppt_第2页
艺术导论-动画篇《一》.ppt_第3页
艺术导论-动画篇《一》.ppt_第4页
艺术导论-动画篇《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画的本质,李杰,第一讲:,“动画能解释人类于脑中呈现及产生印象的任何事物”,“动画”在本文中的意义,乃是以单格(singleframe)或定格(stopmotion)方式,以电影影片、录像摄影机或电脑软件等媒介所拍摄完成的活动影像(movingmages)。至于以电影(cinema)的每秒24格,或录像(video)的每秒25格(PAL制)甚至电脑画像(computergeneratedimagery)形成放映的作品,则可泛称为动影”(animatedfilm)。它具备了多样性格,综合了造型、绘画、音乐、戏剧及舞蹈等多样艺术,可以复制甚至收藏(这在录像及数字时代前是不可能的)。且具有广为传播的性质。,“动画”一词源自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日本人称呼以线条描绘的漫画式影片为“动画”或“漫画动画”。而“animation”这个英文字,则源于拉丁文的“anima”即“灵魂”。英文的“animate”有“赋予生命”的意义,“animate”因此被用来表示“使活起来”的意思。因此,将英文的“animation”对应于源于日文的“动画”,仅表达了一小部分的意义。,沃尔特迪士尼(WaltDisney,1901一1966),沃尔特迪士尼(WaltDisney,1901一1966)曾说过:“动画能解释人类于脑中呈现及产生印象的任何物。”将动画视为“动态的幻觉”的理念,贯穿了迪士尼动画的精神。,也就是说,动画的精神并不在于捕捉外在事物在物质世界里的样貌,而是捕捉那些事物进入到人们脑中之后,所产生的冲击与印象,因此动画中时常呈现物质世界里观察不到的夸张、变形或离奇情节,这是动画家们所认为的,更为趋近真实的“真实”。从这层意义来看,动画在美学上其实是极富表现精神的现代艺术。,事实上,动画的出现远远早于电影的诞生。自有人类开始以来,透过各种图像形式的记录,显示出人类潜意识中有表现物体动作和时间过程的欲望。位于西班牙境内,25000年前的阿尔达米拉洞窟壁画中,即出现了超过4只、正在奔驰中的牛脚,说明人类对于动态图像的想象和捕捉。而古埃及壁画的连续分解动作,正如同后来的走马灯(zoetrope),以及印尼爪哇和中国的皮影戏(shadowplay),都具备影像动画(会动的影和画)的雏形,这样的欲望延续下去,促成17世纪“魔术幻灯”(magiclantern)到19世纪“活动写真”(motionpicture)的发明。,“想像”和“幽默”,1872年起,英国人穆布里治(EadweardMuybridge)拍摄了大量动物包括人的运动姿态,他的动态连续摄影给人们带来新奇的视觉经验,并纠正了人们视觉观念里,对于急速奔跑的马腿姿势。他的作品编成人类动态(HumaninMotion)及动物动态(AnimalinMotion)两本影册。从19世纪末面世以来,至今仍为全世界艺术家、画家、动画家、科技者所沿用的参考用书。,美国人斯图尔特布雷克顿(JStuartBlackton)和法国的埃米尔柯尔(EmileCohl)皆宣称自己是第一个做出手绘动画的人,其实这并不重要。无论是布雷克顿的滑稽脸的幽默相(TheHumorousPhases0fFunnyFaces)的丰富表情变化,还是柯尔的幻影集(Phantasmagorie)一片中的夸张肢体语言和视觉转形(metamorphosis),都形成了动画美学上的重要语言,并展现出动画的两大要素,就是“想像”和“幽默”。,“想像”和“幽默”。,美国漫画家温瑟麦凯(WinsorMcCay)将漫画手法套入动画中创作。代表作恐龙葛蒂(GertietheDinosaur),以真实影片中大象吃树叶的动作来仿真恐龙的动作,完成了具有高度想象力的“完全动画”(fullanimation)。由于布雷克顿和麦凯的成功,美国的动画片厂开始兴起。至于使动画成为工业,并成为娱乐媒体宠儿,则有赖佛莱雪兄弟(MaxDaveFleischer)及后来居上的沃尔特迪士尼,将动画的娱乐性、商业性成功发展出来。两者都在动画技术的研发上有着巨大贡献,例如佛莱雪兄弟的多层摄影(multiplane)、二维动画结合立体模型(miniature)、迪士尼动画的音画同步(synchronization)、真人影像(liveaction)与动画合成、全彩卡通,乃至后来的尖端电脑动画,都是他们在科技上面的贡献。也说明了动画有着极强的科技性质,可说是科技艺术早期之代表。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动画家的分类看出一些动画的特质。,英国动画评论家拉天斯蒂芬森(RalphStephenson)将动画作者大致上分成如下三类。一、原画师(animator)重视动作表现,以好莱坞,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米高梅、纳、迪士尼片厂为代表,像是迪士尼的9位老人原画师,以及米高梅和华纳公司的泰斯艾佛利(TexAvery)、恰克琼斯(ChuckJones)等。,二、美术设计师(graphicdesigner)重视视觉设计,以欧洲动画为代表,像比利时的劳尔瑟瓦斯(RaoulServais),意大利的布鲁诺波茨多(BrunoBozzetto)等。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UPA派亦属此类,如朱尔斯恩格尔(JulesEngel)、约翰胡布里(JohnHubley)。而加拿大动画家乔治杜宁(GeorgeDunning)所执导的黄色潜水艇(YellowSubmarine,1996),则可说是集此类代表作之大成的作品。,三、影像作家(filmmaker)即导演型,日本动画最多该类人物,像萤火虫之墓的高畑勋、攻壳机动队的押井守、机动战士的富野由悠季等。此外,美国怪猫菲力兹的雷夫巴克希(RalphBakshi),以及欧洲爱丽丝的杨斯凡克梅耶(JanSvankmajer)、鳄鱼大街的奎氏兄弟(BrothersQuay)、故事中的故事的尤里诺斯坦(YuriNorstein)等个人风格强烈的影像作家也都可归于此类。,除了以上三类之外,我认为或许还可以分出第四类:综合及漫画型。此类型也是以日本居多。因为漫画在日本是主流市场,风靡大众之外,往往还带动动画影片的制作。像大友克洋、手冢治虫、久里洋二等,都是以漫画上的优异表现进而跨足动画界。而所谓综合型,是指有某种艺术、文化或技术背景,比如文学、戏剧、建筑或舞蹈、音乐、表演,甚至科技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所谓跨领域与动画的整合。或许“实验动画”能解释该类型作家。像诺曼麦克拉伦(NormanMcLaren)、卡洛琳丽芙(CarolineLeaf)、尚连尼卡(JeanLenica)、奥斯卡费辛格(0skarFischinger)、约翰惠特尼(JohnWhitney)、川本喜八郎等人都是如此。其中卡洛琳丽芙原属文学、心理学领域,尚连尼卡主攻建筑,约翰惠特尼研究科学然而他们却在动画领域上有着杰出表现,似乎说明了动画家必须具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