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相机前盖注塑模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相机前盖注塑模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相机前盖注塑模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相机前盖注塑模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相机前盖注塑模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樊 超班级MJ06301学号45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同组人姓名樊 超 张建海、陈景明、毕业设计题 目相机前盖注塑模设计主要设计参数主要工作量一、设计任务1、由给定3D零件图绘制2D零件图1份。2、注射模2D装配图1份。3、注射模2D零件图全套。4、必需的3D图档全套。5、设计说明书1份。毕业设计(论文) 完成日期从 2008 年 6月 01 日至 2008 年 6月 25 日指导教师(签名)专业负责人(签名)系(部)审核: (签章)附:若需附图纸的课题,须在附件中加附图纸。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报告单学生姓名樊 超班级MJ06301毕业设计题目相机前盖注塑模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初步评定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考评评语: 签名: 年 月 日综合评定成绩: 签名: 年 月 日目录一 相机前盖实物图.6二 塑料件成型设计分析 .71选材.71.1塑件材料分析.71.2成型性能.71.3明确塑料件的生产批量.82相机的方案分析和确定.8 3塑料件的厚度分析.9 4脱模斜度的分析.10 5质量的分析与计算.106初选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和规格. .11 7塑料顾问的分析.12 7.1浇口位置分析.12 7.2填充的可行性分析.13 7.3 填充时间的分析.13 7.4注射压力的分析.14 7.5压降的分析.14 7.6质量的分析.15 7.7冷却质量的分析.15三 分型面和浇注系统定位环的设计.16 3.1分型面的确定.16 3.2流道的设计.18 1主流道的设计.18 2分流道的设计.18 3浇口的设计.19 4顶位环的设计.19四 凸凹模的设计.22 1凸模的设计.22五 模架及其他其他零件的机构的设计.23 1模架设计.23 2冷却系统设计.243顶出机构设计.274卸料机构的设计.28六 完成模具的2D装配图.29七 结束语.29八 参考文献.31 一 相机前盖实物图二、塑料件成型设计分析(一)选材材料 ABS1.1塑件材料分析根据要求该塑件材料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5、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mm1.2成型性能: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1.3明确塑料件的生产批量生产批量中等,考虑到产品的外围尺寸比较大工和模具的结构,因此在本设计中采用一模四腔的模具结构形式,为不影响产品的外观,浇口形式采用点浇口四点进浇。2 塑件方案分析和确定该塑料件壳体形状结构比较简单,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这个本塑件的特点,尺寸不是很大,又是大批量生产,我们采用一模4件(图1),虽然制造成本高,但是生产效率高,浇口的设计,我们采用从主流道进料然后通过分流道流向工件(图1)(图1)3 塑料件的厚度分析根据我们用塑料分析来检查塑料件的厚度均匀,如果我们不均匀的话可以把图改掉那些厚度比较大的地方。如上图可以看出该工件厚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4脱模斜度的分析 斜度检测是确定是否又足够的,能从模具干净的彻底的彻底的取出的拔模,颜色不同代表不同的角度,5 质量的分析和计算我们这里可以得出相机的体积 面积 密度 质量6初选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和规格从实际注射量应在额定注射量的20%80%之间的考虑,但考虑到模具的合模高度,根据塑料制品的体积或质量,最大注射用量V用=K1VV-注射机公称注射量K1允许注射量的利用系数, K1=0.1-0.8,常取0.5-0.75V用=3.0540.50.84=122.06cm3查有关手册初选注射机型号为SZ-160/1000:注射机的参数如下:注射机最大注塑量:179 cm3 注塑压力:132MPa 螺杆直径:44mm 锁模力:1000KN 最大模厚:360mm 最小模厚:170mm移模行程:280 mm 注塑机定位孔直径:120mm喷嘴前端孔径:4mm 喷嘴球面半径:SR5mm注塑机拉杆的间距:360250/mmmm 生产厂家:上海第一塑料机械厂7塑料顾问的分析 7.1 浇口位置分析如果浇口注射点选择不当,浇注系统一旦创建,更改就比较复杂,因此建议在浇注系统创建之前,我们确定合适的浇口位置。7.2填充可行性分析结果我们这里来进行填充过程对塑件的质量做出判断。7.3填充时间分析结果7.4注射压力的分析我们这里可以看出,红色代表最先填充的表面,最慢的是蓝色,7.5压降的分析7.6质量分析7.7冷却质量分析三.分型面和浇注系统定位环的设计3.1 分型面的确定 由于工件的表面质量较高,分型面我们设置在下面,这样既不影响塑料件的外观和质量,在设计分型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几点1 不可位于明显的位置而且影响产品的外观2 开模时应使产品留在又脱模具机构的一侧3位于模具加工和产生后加工的容易处4一般不采用圆弧部分开模,这样会影响产品的外观5对于流动性好的易溢边的塑料,应该采用擦破的方式分型,以防止毛边的产生6 对于高度高,脱模斜度小的产品,可取中间开模,型腔开二边,以 便开模具 7 行的形状,尺寸,壁厚进行详细的研究,对产品进根据上面的几点我们这里确定的分型面是(图2)(图2 )3.2 流道的设计1主流道 主流道是连接台喷嘴至入口处的一段通道,是塑料进入模具型腔最新经过的地方,其尺寸 大小与塑料流速和冲模的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主流道太大会造成回收冷料过多,冷却时间增长,包藏空气增多,容易造成气泡和组织松散,极易产生冷却不足,如果流道太小会造成热量损失加大,流动性能降低,注射压力增大,造成成型困难,我们这里主流道小端尺寸为3.54mm 要注意几点1锥度必须适当,太大会造成压力减小,容易混进空气和气孔2主流道尽量要短,以减小冷料的回收,减小压力和热量的损失3主流道尽量采用拼块的结构,以防止塑料进入缝隙,导致脱模困难2 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是主流道的连接部分,介于主流道和浇口之间,起到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分流道必须在压力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将熔融塑料以比较快的速度送到浇口处充模,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几点1 在条件允许下,分流道截面面积尽量要小,长度尽量要对短2在多腔的模具中各分流道尽量保持一致,长度尽量要短,主流道截面积要大于分流道的面积之和,3分流道的表面不要过于光滑(R1.6)这样有利于保温4分流道一般采用平衡方式布置,特殊情况采用其余的方式布置5分流道设计一般先取较小的尺寸,以便试模后有修正余量我们这里是一模四腔,要设计分流道,材料是ABS,根据表可以查到ABS的流道直径可以取4.8-9.5MM,3浇口设计 浇口试指流道末端与型腔机构的连接部分,也是浇注系统的在最后部分,其作用是使塑料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并且冲满整个型腔,我们这里采用的是长方形浇口,整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把浇注系统设计完成了,(见图1)4定位环的设计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俗称浇口套,这边称唧咀),以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唧咀都是标准件,只需去买就行了。常用唧咀分为有托唧咀(图3)和无托唧咀两种下图为前者,我们选择的是无托唧咀,唧咀的规格有12,16,20等几种。由于注射机的喷嘴半径为20,所以唧咀的为R21。这里我们就完成了浇注系统的设计的。(图3)四 凸凹模具的设计1 凸模的设计前模仁总体上就是一长方体,底面是平的,其面积至少要覆盖塑料底盘,由于是一模四个,模仁受的压力很大,里面的热也是很大,据设计的原则,我们应该在里面设计水线,以便冷却模仁,加快生产效率,另外还要考虑到固定前模仁的螺丝孔的位置。我们这里选择长是240mm,宽180mm,高是75mm。其中动模高35mm定模高是40mm根据我们的分型面,我们可以得出前模仁和后模仁(图4)(图4)五 模架及其他机构的设计1 模架的设计架的选择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根据产品的精度和大小形状,模具和其余零件的配合,我们这里根据模仁来确定模架的大小,不能选太大的模架,这样我们会浪费材料,也不能选择大小的模架,这样我们的结构会显的不合理,这里根据我们的前后模仁的大小240X180,由于里面没有滑块,和其余的东西,我们选择的模架大小是350X300MM见(图5)(图5)2 ,冷却机构的设计由于产量比较大,模具生产的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很大温度,假如不设计水线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塑件的成型质量和生产率,为了提高模具的寿命和生产效率,我们需要用冷却系统来冷却,由于我们这里是是一模4个产品,模仁较大,我们需要在模仁里面设计水线来冷却塑料件,在模板里面设置水线,连接模仁里面的水线为,了缩短成型周期,需对模具进行冷却,常用冷却水道进行冷却。考虑到该塑件的外形特征,其冷却方式为在靠近型腔、型芯的零件上开水道通循环冷水冷却,取水道直径分别为我们这里选择7个毫米,前模仁的水线分布(图6)图6模板的冷却水线(图7)3顶出机构和卸料机构的设计我们的相机壁厚比较厚,我们不要设计其他的卸料方式,直接用顶杆来卸料,(图8)(图8)四卸料机构的设计卸料机构是当我们的模具设计的最后一步我们一般采用模架自带的卸料机构见(图9)(图9)完成2D模具图(图10)六,完成模具的装配图见图纸七 结束语毕业设计历时近1个月,在这1个月中我得到了诸多领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首先感谢所有给予我关怀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通过广泛查阅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对模具加工、制造的现状及其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从中提取出与我的毕业设计相关的大量资料。由于模具的加工相对较复杂,且设计又比较灵活加上我国模具行业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模具国家标准,所以我在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不仅对大量书籍和参考文献进行综合比较论证通过推算各种数据、绘制装配草图,使我的专业基础知识由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积累: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学的理论知识、机械制图知识以及CAD绘图知识等。使我的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懂得了治学严谨,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这次的毕业设计很好地锻炼了我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掌握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熟悉了独立进行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以及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碰到的难题。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书本上推荐的理论数据与实际应用不符合,这时候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考虑实际的应用性进行合理的选择,此收获虽有勤奋学习的功劳,但更多的却与指导老师平时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常常在关键时刻给我们以方向性的指导。在此,特感谢指导老师杨德良老师对我们的严格监督和悉心指导,才使我们得以按计划完成本次设计,为我们的二年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杨德良老师的鼎力指导和帮助,特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初次设计,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对本套模具的介绍该套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