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科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目录摘要:2Abstract:3关健词:4Key words:4引言51.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61.1积极方面61.2消极方面61.2.1法律知识较为欠缺61.2.2专科院校学生宪法意识低,没有确立法律信仰61.2.3专科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权利本位意识淡薄61.2.4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实践衔接小紧密,遇到问题处理不当71.2.5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71.2.6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71.2.7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较多72.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成因分析82.1社会原因82.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82.1.2法治建设不完善82.2传统观念的影响82.2.1重礼德、轻刑法的观念82.2.2重人治、轻法治观念82.3学校因素82.3.1法律基础内容多、学时少,教学效果甚微82.3.2法制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93.提高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分析93.1重视专科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93.2加快法律类课程的改革93.2.1明确法律基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93.2.2进一步加强法律选修课的开发。93.2.3探索结合专业开展法制教育的途径。93.3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103.4优化创新教学方法103.5重视专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03.6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103.7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形成法律信仰113.8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113.9提高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11结语:12参考文献:13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我国专科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一些专科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形成原因并对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提高的途径进行初步探索,在增强大学生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感染更多人,从而使全社会尽快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Abstract:With the concept of managing state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finding its way ever deeper intothe hearts of people,the leg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s certain improvement in our country,but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som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and remains in the perceptuallevel.The essay make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ways to improv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legalconsciousnes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legal consciousness andits reasons,in order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legal literacy,infect mor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law,andestablish legal authority as well as legal belief in the whole society.关健词:法律意识;法律信仰;法律权威Key words:legal consciousness;legal belief legal authority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国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有了不少令人惊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专科院校大学生,甚至所有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并不理想虽然我国各高校均开设有法律基础课,但不沦从学校还是学生方面看,普遍都不扑重视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认为以后走上社会、工作等只有专业课有用,要不就是外语、计算机,很少有人提到必须具备基本法律素养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碰到法律问题,现在要学的东西多,法律知识以后学也不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放松了对自己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外,专科院校对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还没有给扑足够的重视近年的课程改革,把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一门课后,课时更少,教师只能略讲一些法律常识而己,学生们也只能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当前我国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就可以想见了。1.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1.1积极方面 高职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及其他一些专业法律课程的开设,对专科院校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意识的养成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法律思维和法律觉悟大幅提升,懂法、守法、用法能力明显增强,遇到问题能够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见专科院校学生已逐渐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信仰正在逐步形成。1.2消极方面1.2.1法律知识较为欠缺 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基本的法律知识只是“听说过”,但对具体内容并不了解,例如很多学生不了解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和界限,再比如在“您知道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资不低于平时几倍”这一题中,近一半的学生同答错误。另外相当多的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不熟悉,例如在专门针对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承认自己对税法不熟悉的学生占到半数以上。此外,专科院校学生法律知识的结构不均衡,大部分学生对公法了解较多,对与自己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私法了解甚少,对实体法了解较多,对维权需要掌握的程序法的认识几乎是空白。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应以其自身所掌握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而通过运用,潜移默化地形成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的多少是评价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但是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一部分专科院校学生对法律的整体认知水平不太理想。以问卷调查中题目为例: 问题一:李某今年巧周岁,某日抢劫了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问李某是否构成犯罪?这道调查题目只有8%的学生认为构成抢劫罪,有31%的学生认为不构成抢劫罪,有61%左右的学生直接回答不知道答案。这道题是我国刑法中有关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根据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李某已年满十四周岁,所以其实施抢劫的行为已构成犯罪。1.2.2专科院校学生宪法意识低,没有确立法律信仰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律在社会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是法律能够被信仰,如果法律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和寄托,那么人们就会自觉地用法律的标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法治环境将达到最佳的状态。而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法律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信仰还没有形成。 问题二:现行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在这道调查题目中,只有20%左右的专科院校学生知道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是1954年制定的,有6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国家根本大法的基本问题都不是很了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然而问卷调查中的一道宪法知识题一多半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宪法信仰就更无从谈起了。1.2.3专科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权利本位意识淡薄 专科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权利本位意识淡薄,遇到问题不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合同关系、侵权纠纷等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是当今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维权意识方面,问卷中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你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你会怎么做?这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调查结果却不尽人意,有27%的同学认为只要价格不高就自认倒霉,更有22%的学生会选择实在不行就大骂一顿出出气,而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专科院校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于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还不能明确地给予拒绝。作为有知识、有素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面对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采取了忍让的态度,可见大学生的诉讼意识和维权意识仍比较低。1.2.4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实践衔接小紧密,遇到问题处理不当 一些学生虽然知道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定,但是不能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当被问到“如果有人以低价向你推销来路不明的自行车,你会购买吗?”时,尽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买卖赃物是违法行为,但仍有近四成的学生表示还是会购买。再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在遭遇侵权行为时有较强的维权意识,但对于维权的方法和途径不了解,一些学生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史是将所学过的法律知识抛之脑后,采取过激甚至违法的方式解决问题。1.2.5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 受社会上一些“权力至上”、“特权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权力和法律面前会出现权高于法的认识,缺乏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同感,史谈不上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例如在被问及“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时,有半数以上学生选择“法律不如权力有用”。还有一些学生,他们关心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渴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在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被报道时,立即表现出悲观或是愤世嫉俗的态度,这说明专科院校学生法律心理还不成熟。1.2.6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不可缺少的依据一般来说,法制知识水平高就会有正确的法律观点、较强的法制观念,反之,就会形成法律观点的偏差、法制观念的淡薄。由于当前专科院校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少数大学生认为权等于法或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不分认为犯罪是严重犯罪行为,把轻微犯罪行为当作违法行为,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法律调整的范畴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畴,认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四把握不住权利和义务的界限。大学生往往过分地强调权利,而忽视了行使权利的同时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社会利益和他人权益的义务五是体会不到法律的作用。有部分学生认为法律只是用来打击犯罪的,而没有体会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保障作用。如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是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像同学间的纠纷,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1.2.7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较多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学生知书达理,与犯罪行为沾不上边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较多,而且旱不断上升的趋势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0,6,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大学生犯罪类型以财产型犯罪为主,在校生盗窃犯罪居首位,毕业后的大学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等经济犯罪逐年增多犯罪类型出现多样化,除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外,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2.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成因分析2.1社会原因2.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离不开它赖以依存的经济。所以我们先从物质生活层面来寻找我国专科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的情况,使人们出现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些因素导致社会上一些负面事件时有发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专科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追求和享受奢侈的物质生活,贪婪的欲望使部分学生迈进了犯罪的深渊。这表明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2.1.2法治建设不完善从立法方面看,公民特别是专科院校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参加立法程序,这使得法律本身的价值难以被大学生感知。在国家机关的执法和公民的守法方面,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事实和腐败现象,在人们尤其是专科院校学生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使专科院校学生产生一种法律虚无主义的观念。把法律仅仅看成是一种国家统治工具,而没有看到法律所蕴含着的公平、正义、权利、自由等价值。当人们是因为害怕法律的制裁与惩罚而服从了法律,那么人们便没有法律信仰。2.2传统观念的影响2.2.1重礼德、轻刑法的观念重礼德、轻法刑的观念,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传承到现在,严重影响了当代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阻碍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2.2.2重人治、轻法治观念儒家思想的“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孔子曾经在大学中提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政息”表明人治在社会中占主要地位。到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还留有这样的观念,这种人治的思想,影响了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2.2.3轻诉讼、避诉讼观念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中,存在着抵制、避免诉讼的观念,以“无诉为功德,以诉讼为耻辱”,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了专科院校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2.3学校因素2.3.1法律基础内容多、学时少,教学效果甚微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中,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但是法律基础课的知识点多,内容涵盖了我国几个基本的部门法,而授课时数却只有16个课时,教师在授课时只能是蜻蜓点水,罗列知识点,无法对立法背景和立法目的做深入的介绍,组织案例分析和对当卜热点问题讨论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因此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在指导自己行为上很少得以体现。思政课程培养方案的调整,使得法律基础的课时在原本就不多的J清况卜史加缩减,法制教育的效果甚微,有可能产生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漠的问题。2.3.2法制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 法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但目前高职法律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非常有限,一是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理论讲授为主,忽略实践教学环节,忽略对学生法律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只是划在书上,难以内化。二是缺少课外实践的机会,非法律专业学生参加校外实践的机会几乎为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将学生带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使法律教育与社会脱节,学生难以亲身体验法律。3.提高专科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分析3.1重视专科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当前很多高职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培训,轻法律素质培养的现象,将史多的精力用于专业建设和技能训练上。诚然,侧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本身就是高等职业的教育理念,但如果只懂专业技术而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应当将专科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切实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构建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3.2加快法律类课程的改革3.2.1明确法律基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以法律为准则去引导自己的行为。法律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法律基础的课时有限,我们不能期待在短短的一几个课时内就实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因此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是对法律知识的讲授,史应当关注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养成,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让学生能切实感受法的作用,内心真正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此外,在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应当避免脱离实际的对这一课程有过高期待,即法律基础课程并不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大部分的现实问题,而是知道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如何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3.2.2进一步加强法律选修课的开发。在开设法律选修课时,要注意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法律选修课是对法律基础课的必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法律信念。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编排内容,例如开设针对劳动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系列公选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史多地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辩论与讨论等方式,在案例的选取上,史多地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生活,这样史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共鸣。可多发掘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视频案例,使教学史为形象和生动。3.2.3探索结合专业开展法制教育的途径。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史有利于学生“内在性”地消化与专业知识密切关联的、在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进而增加学生学法的实效性。因此在高职法律教育中,应当加强与专业、行业的联系,调整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例如针对会计专业,可以重点讲解税法,针对旅游管理专业,重点讲解旅游法等法律法规,而物流专业则着重介绍物流法规等。3.3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国家需要加强法治宣传,以转变重人治、轻法治,轻诉讼、避诉讼的观念,转变义务本位的传统观念,使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在立法方面,做到有法可依。国家的立法机关要完善立法制度,坚持科学立法,维护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地位,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依法和用法的氛围,特别是和大学生自身权益有关的教育法、劳动权益保障法、就业法等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大学生法律意识才会有质的提高和飞跃。在执法方面,国家的执法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专科院校学生在文明、合法的执法环境下,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法治社会的理念更容易被认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司法方面,司法公正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表现,提高法官素质,使法官成为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和保护者,使大学生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坚信以诉讼解决问题是最好的选择。提升专科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自身应当做到依法治校,严格依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从社会角度来说,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执法公平、司法公正,这样,法律才能被人们所信仰,同时,社会媒体也应注重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引导,形成校园内外的健康互动。只有通过各方面、多层次的合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3.4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了使专科院校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法律基本知识,形成规范的法律意识,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也应当有所优化和创新。采用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保证广大专科院校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课后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组织一些相关的法律活动,如举行法律辩论赛、参加模拟法庭、与司法机关人员座谈等,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能力。3.5重视专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普遍存在着高职院校层次不如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学生素质不如本科生素质的偏见,使得广大专科院校学生在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同时由于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使一些专科院校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恐惧、不安、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有一些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上的矛盾和困惑,预防犯罪心理的形成。3.6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在国家的法治宣传教育中,应当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作为目标,使大学生由单纯地接受守法教育转变为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要坚持实体法宣传和程序法宣传并重。采用多种形式,使大学生在增强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去感染更多的人,从而使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3.7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形成法律信仰 法律意识是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在内的一个整体。其中,法律知识是基础,法律情感是对法律的感性认识,法律信仰是人们在对法律的理性认知基础上升华的一种信念,当大学生对法的认同升华为法律信仰时,遵守法规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尤其要高度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知识,用法律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让法律为自己的行为指引方向,才会真正形成对法律的信仰。3.8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不容忽视。大众传媒往往通过精彩的栏目、真实的案例向公众传播大量的法律信息,这不仅帮助学生丰富完善了法律知识,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众多的传媒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认证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VGA切换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中长导管病历个案范文大全
- 叉车班应知应会题库(附答案)
- 无人机基地智能化运维方案
- 《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储能电池安全性能提升与资本市场前景报告
- 电力线路中级工试题(含参考答案)
- 院感、公卫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驾驶员道路交通安全培训测试题
- 工程挂靠免责协议书
- 风电并购协议书
- 企业微信在电脑上使用课件功能
- 2025-2030年中国天然冰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成考学位日语试题及答案
- (重庆康德三诊)2025年重庆市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健康体检信息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 微生物组与卵巢癌关联-全面剖析
- 机油商店转让协议书
- 数据结构应用试卷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