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电源片冲压级进模具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电源片冲压级进模具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电源片冲压级进模具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电源片冲压级进模具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电源片冲压级进模具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论文)文) 题目题目:电源片冲压级进模具设计 系系 别别 机 械 工 程 系 专专 业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班 级级 模具 082 班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职职称)称) 日日 期期 2010 年 1 月 1 日 I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系系 2011 届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源片级进模冲压模具设计 课题内容性质工程设计 课题来源性质教师收集的结合生产实际的课题设计 校内(外)指导 教师 职 称工作单位及部门联系方式 张红岩副教授机械工程系2861344 一、题目说明(目的和意义)一、题目说明(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主要方法,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生产实践知识;学 习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本领,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并且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扩大和补充知识,使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 培养调查研究的习惯和工作能力,练习查阅资料和有关标准,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合理选择设 计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的思想和结果。通过毕业设计,不但要提 高解决具体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应建立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加强思想性,牢固树立实 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论文)要求(工作量、内容):二、设计(论文)要求(工作量、内容): 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 1、总要求:、总要求: 设计中等程度以上的大中型多工位级进模或复合模具,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冲压件工艺设 计、冲模结构设计与计算,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制订等工作,并完成一套装配图和全部工作零 件零件图。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毕业设计完成后进行答辩。 A、冲压件零件图(尺寸较小者可直接绘在模具装配图的右上方,并注明名称、比例、材料、 公差或精度) ; B、冲压件排样图; C、模具装配图一张(最大外形尺寸、主要配合等级的标注;技术要求的内容是否恰当;名细 表、标题栏、图形边框是否规范;模具件号是否齐全;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的投影关系;俯 视图的绘制要求及剖切方式,0 号图纸 ) ; D、模具零件图一套(全部成型零件图及部分非标准结构零件图 5 个以上,由指导老师指定); E、指定的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35 个; F、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25 页以上,仅冲模部分,其中不含任务书。 )幅面大小为 A4,全部 由计算机打印。 2、给定的条件和要求:、给定的条件和要求: 零件图纸; 生产批量:大批量 精度级别:依图纸上标注准;按 10 级标注。 3、确定总体方案:、确定总体方案: 分析国内外多工位级进模发展的动向及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条件,制件的用途,到工厂进行调 II 研、了解同类模具产品的设计经验,进行设计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最后确定总体方案。 4、确定设备类型:、确定设备类型: 确定总体方案初选冲压设备。 5、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 根据排样图,确定模具结构形式及主要结构的设计。 6、工艺设计计算:、工艺设计计算: 完成相关的工艺设计计算及强度计算。 7、典型零件结构制造工艺规程:、典型零件结构制造工艺规程: 包括成型磨削、线切割数控编程、尺寸链计算(包括工艺尺寸链及装配尺寸链)等。 8、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包括内容:封面、任务书、摘要、目录、说明书正文、总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应阐述 整个设计内容,要重点突出和特色,图文并茂,文字通畅。说明书的页数不少于 25 页(幅面大小 为 A4,全部由计算机打印) 。 9、图纸的要求、图纸的要求: 模具结构装配图要求视图基本完整,符合最新国家标准,图面整洁,质量高,所设计的装配 图由计算机绘制打印。 10、论文撰写格式、装订顺序及要求依毕业设计说明书规范。、论文撰写格式、装订顺序及要求依毕业设计说明书规范。 三、进度表 日 期内 容 3 周 毕业设计共 6 周。 1、冲压模具设计为、冲压模具设计为 3 周,安排如下周,安排如下: (1)调查研究、搜集和查阅资料 (0.25 周) (2)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和论证 (0.25 周) (3)模具结构设计 (1.周) (4)工艺计算 (0.5 周) (5)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 (0.5 周) (6)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0.5 周) 完成日期 2011.1.7 答辩日期 2011.2.212011.3.6 四、主要参考文献、资料、设备和实习地点及翻译工作量: 1 屈华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李德群.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3 李天佑. 塑料模图册M.太原: 重型机械出版社出版,1994 4 薛彦成.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5 屈华昌,伍间国塑料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6 陈锡栋,周小玉. 实用模具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 许发樾. 模具机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 钱知勉. 塑料性能应用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 9 丁松聚. 冷冲压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0 曾宗桢.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M.兰州:兰州大大学出版社,2002 III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系领导签字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IV 摘 要 本次设计是对电源片的级进模模具设计。该零件形状比较复杂,且不对称,零件的 内孔和外边轮廓都有倒圆角,且两个矩形孔内孔距较小,所以在冲裁时比较难以加工, 这也是本次模具设计的难点。 通过分析其结构特点,确定排样方法为少废料排样,这样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由零件分析知,本模具设计采用级进模,成型是属于工艺集中的工艺方法,各种工 序可在同一副模具上完成。此次采用级进模的特点是采用了侧刃导正送料,有利于提高 位置精度,也提高了成型件的精度。但在加工凸模上存在问题,在以后设计中需改进模 具的加工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 :冲压模具;级进模;排样;冲模模架;凸凹模 V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or power slice of progressive die mould design, this parts shape is complicated, asymmetry, parts of the internal holes and outside profile have poured fillet, and both rectangular hole pitch is lesser, so when the cutting were more difficult to processing, this also is the difficulty of the mould design.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o determine the layout method for less waste arrangement, it helps improve material utilization. By analysis of knowledge, this mould parts design using progressive die, molding belongs to craft concentration technique, various processes available in the same vice mold completed. The using of progressive die characteristic is adopted lateral blade guide is feed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osition precision, but also increas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precision. But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 punch existence problem, in the later design for improvement mould processing method. Keywords: stamping die; progressive die; layout; die mold; convex and concave mo VI 目 录 任务书.I 摘要.IV ABSTRACT .V 1 工艺分析.1 1.1 设计题目.1 1.2 外形及形状尺寸分析.1 1.2.1 确定生产工件的基本工序.1 1.2.2 冲裁间隙对冲裁件尺寸冲裁力模具的寿命都影响.2 1.2.3 了解形成工件过程中的制造难点.2 1.3 尺寸和形状公差的分析.2 2 工艺方案的确定.3 2.1 工艺方案的确定.3 2.1.1 方案种类的确定.3 2.1.2 方案种类的提出.3 2.2 方案优缺点的比较.3 2.3 方案的确定.3 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4 3.1 确定工位数和工序.4 3.2 初步确定模具的定位形式.4 3.3 初步确定模具的卸料方式.4 3.4 初步确定模具导向装置.4 3.5 初步确定模架的形式.5 4 必要的尺寸计算.6 4.1 排样设计与计算.6 4.1.1 排样方法的确定.6 4.1.2 确定搭边值.6 4.1.3 确定条料的步距.6 4.1.4 条料的利用率.6 4.1.5 确定排样图.7 4.2 冲裁压力的计算.7 4.2.1 冲裁力的计算.7 4.2.2 卸料力.7 4.2.4 模具总冲压力为.8 4.3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8 4.3.1 冲压设备的选择依据.8 4.3.2 压力机的选择.8 4.4 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8 4.5 刃口尺寸计算.9 4.5.1 加工方法的确定.9 4.5.2 计算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9 4.5.3 落料凹模板尺寸.11 4.5.4 模具的零件设计与计算.11 VII 5 模具总体结构的设计.14 5.1 模具类型的选择.14 5.2 定位方式的选择.14 5.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14 5.4 导向方式的选择.14 5.5 工作部分的结构和尺寸的确定.15 5.5.1 其它模具零件结构尺寸.15 5.5.2 卸料板结构形式.16 5.5.3 卸料橡胶的设计.16 5.5.4 卸料螺钉.16 6 模具总装图.17 7 校核.18 7.1 校核模具和初选设备的相关尺寸.18 7.2 选择压力机.18 7.3 凸模承载能力的校核.18 8 工艺制作.19 8.1 落料凹模加工工艺过程.19 8.2 冲孔凸模加工工艺过程.21 总结.22 致谢.23 参考文献.24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1 1 工艺分析工艺分析 1.1 设计题目 设计电源件一,零件图如下 1-1 所示所示冲裁件,材料为 20F,厚度为 2mm,大批量 生产。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 1-1 电源件 零件名称:电源片 生产批量:大批 材料:20F 工件厚度 t=2mm 1.2 外形及形状尺寸分析 1.2.1 确定生产工件的基本工序 冲裁是利用模具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截包括落料、 冲孔、切口、剖切、修边等,综合分析该工件的外形尺寸及基本结构可知生产该工件所 需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 (1) 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 20F 是优质碳素钢,属低碳钢,具有良好的抗脆裂性,良好 的冷成型性能。 (2) 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有圆角,避免了尖角的存在,该 零件包括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且形状规则,比较适合冲裁。 (3)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当凸凹模间隙正常时,其冲裁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分离阶段。 对于普通冲裁零件的断面做出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零件的断面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2 与零件的表面并非完全垂直,是有一定的锥度。除光亮带以外,其余均粗糙,并带有毛 刺和蹋角,而角高的质量的冲裁件断面应该是:光亮带较宽,约占整个断面的 1/3 以上, 蹋角断裂带毛刺和锥度都很小,整个冲裁件表面无折弯现象。冲裁断面质量随之减小, 且 断面大部分是断裂带,塑性好的材料与其相反,其光亮带所占比例较大。 蹋角毛刺越大而断面带较小,对于同一种材料而言,光亮带 断裂带蹋角毛刺四部 分在断面上所占的比例也不是固定的。与材料本身的厚度冲裁间隙模具结构冲裁速度刃 口锋利程度等等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冲裁间隙。 (4)冲裁间隙:是指冲裁凸模与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凸模与凹模多一侧的间隙成为 单边间隙,两侧间隙之和称为双边间隙,冲裁间隙的数值等于凹模刃口尺寸与凸模刃口 尺寸之差。间隙过小时,光亮带增加,蹋角和毛刺会减少,但过小则会在凸模刃口处产 生裂纹与在凹模入口处产生下裂纹向外错开一段距离。 1.2.2 冲裁间隙对冲裁件尺寸冲裁力模具的寿命影响 由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手册附表 1 冲模初始双面间隙查得 Zmin=0.120;Zmax=0.160; 所以由此可得出凹模尺寸,间隙选择原则。除冲裁间隙之外,在冲裁过程中,凸凹模的 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直接影响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并且合理的冲裁间隙也要依靠凸凹模 刃口尺寸的准确性来保证,在确定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时遵循以下原则: (1)落料尺寸决定凹模尺寸,冲孔尺寸决定于凸模尺寸; (2)根据磨损规律,设计落料模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之间尺寸公差范围内的最小 值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基本尺寸则应取制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 (3)不管是落料还是冲孔,在初始设计模具时,冲裁间隙一般应采用最小的合理间 隙值; (4)冲裁模刃口尺寸的制造偏差方向,原则上是单项“人体”原则,即凹模(内表面) 刃口尺寸制造偏差取正值,凸模(外表面)刃口尺寸制造偏差取负值; (5)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互换加工方法和配合加工方法。 1.2.3 了解形成工件过程中的制造难点 该工件尺寸的公差.查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表 1-1 得凸模冲孔的最小直径为 d3.25,而零件中 d=4 3.25.最小圆角半径查表 1-7,普通冲裁件的最小圆角半径得查表 1-6 得,普通冲裁最小孔边距 b1.5t 得 b3,而零件的孔边距是 b=4.5,所以冲孔边缘离 外形的距离不是零件形成过程的制造难点,会影响制件的质量甚至模具的寿命。零件查 公差表可得各 尺寸公差为: 零件外形: 0 35 . 0 120 0 30 . 0 77 零件内形: 12 . 0 0 4 12 . 0 0 5 12 . 0 0 5 . 5 结论:适合冲裁。 1.3 尺寸和形状公差的分析 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可按 IT12 级确定工件尺寸的 公差,查公差表可得各零件外形: mm mm mm mm 0 35 . 0 120 0 30 . 0 77 0 52 . 0 5 . 15 R 0 25.0 3R 零件内形: mm mm mm 12 . 0 0 4 12 . 0 0 5 12 . 0 0 5 . 5 结论:适合冲裁。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3 2 工艺方案的确定 2.1 工艺方案的确定 2.1.1 方案种类的确定 冲裁工艺方案可分为单工序冲裁、复合模冲裁、级进模冲裁, 单工序冲裁是指在压力 机一次形成类只完成一种冲压工序;复合模冲裁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 工作位置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冲压工序;级进冲裁是把冲裁件的若干个冲压工序排 列成一定的顺序,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条料在冲模的不同工序位置上分别完成工件所需的 工序,在完成所有要求的工序后,以后每次冲程都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冲裁件。此三种方案 都可以完成落料、冲孔工序。 2.1.2 方案种类的提出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1)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2)落料一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3)冲孔一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2.2 方案优缺点的比较 方案(1)适合冲裁小批量和试制,工件尺寸等级较低、成本低、生产效率低、制造简 单,操作简便,但需要两道工序、 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 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 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方案(2)只需要一套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易于保证,且生产效率也高。 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但 安全性较差。 方案(3)也只需要一套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较复合模的低。 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模具加工难度大,装配精度要求高,安全性好。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对该工件冲压生产以采用方案(3)为佳。 2.3 方案的确定 方案(3)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 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复合 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但从生产安全性考虑,最后考虑采用级进模具最合适。而方案 (3)又可以根据工序分为冲孔落料;落料冲孔;由于孔边距小,冲孔边缘离外 形距离对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最后确定方案(3)的冲孔落料最为合 适。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4 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3.1 确定工位数和工序及排样方式 根据工件的工艺分析初步确定工件的工位数位三个;即切边(确定送料步距) ,冲孔 和落料。 排样:冲裁件在板料或条料上的布置方法,冲裁件的排样与条料的利用率有密切关 系,对零件的成本又很大的关系,因此,应该设法在有限的材料面积上冲出最多数量的 制件。因为直排能够在有限的条料上冲出较多的冲裁件,所以选择直排。又因为此零件 比较复杂,且工步较多,故排样如图 3.1 所示; 该工件采用的是冲孔-落料级进模,工件的外形尺寸,故排样图可有图 3-1,图 3-2 所 示。 图 3-1 排样图 图 3-2 排样图 3.2 初步确定模具的定位形式 因为该模具采用的是板料,控制板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 采用侧刃定距。 3.3 初步确定模具的卸料方式 因为工料料厚 2mm,材料 20F,精度要求不高,较厚,故可以采用刚性卸料。又因 为是级进模具生产,所以采用下出件比较便于操作和提高生产效率。 3.4 初步确定模具导向装置 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作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级进模具采用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5 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导向。 3.5 初步确定模架的形式 查模具设计与简明手册采用四导柱模架,如图 3-3 所示。 图 3-3 模架结构简图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6 4 必要的尺寸计算 4.1 排样设计与计算 4.1.1 排样方法的确定 排样方法有:无废料、少废料和有废料排样。 有废料排样:沿制件的全部外形轮廓冲裁,在制件之间及之间与条料侧边之间,都 有工艺余料存在。因留有搭边,所以制件质量和寿命较高,但材料利用率低。 少废料排样:沿制件的部分外形轮廓切断或冲裁,只有制件之间留有搭边,材料利 用率提高。 无废料排样:就是无工艺搭边的排样,制件直接由切断材料获得。 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并具有对称性,最小孔边距 4.5,比较小,考虑到保证制件质 量的问题,应采用有废料排样。 4.1.2 确定搭边值 查下表 4-1,按矩形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搭边: =1.5; 工件边缘搭边: =1.2;a 1 a 表 4-1 搭边值 材料的厚度 工件间 1 a延边a工件间 1 a延边a 工件间 1 a 延边a 0.251.82.02.22.52.83.0 0.250.51.21.51.82.02.22.5 0.50.81.01.21.51.81.82.0 0.81.20.81.01.21.51.51.8 1.21.61.01.21.51.81.82.0 1.62.01.21.51.82.02.0.2 2.02.51.51.82.02.22.22.5 2.53.01.82.22.22.52.52.8 3.03.52.22.52.52.82.83.2 3.54.02.52.82.53.23.23.5 4.05.03.03.53.54.04.04.5 5.0120.6t0.7t0.7t0.8t0.8t0.9t 4.1.3 确定条料的步距 步距为:78.2 条料宽度与是否有侧压装置有关. 有侧压装置时条料的宽度: 7 . 1237 . 0)7 . 05 . 12120()2(aDB 无侧压装置时条料的宽度: 7 . 1243 . 0)3 . 07 . 05 . 1 (2120)(2caDB 综合分析工件的结构形状,选有侧压装置的。 4.1.4 条料的利用率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7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 为. 裁单件材料的利用率按公式 41 计算,即 (4-%100 bh n A 1) 式中: A冲裁面积(包括内形结构废料); n 个冲距内冲冲裁件数目; b条料宽度; h进距。 查板材标准,宜选 900mm 1000mm 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 14 张条料 (701000mm),每张条料可冲 378 个工件,则 总为: 总=100% LB nA1 =100% 1000900 15503785 = 65.1% 4.1.5 确定排样图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 4-1 所示 图 4-1 排样图 4.2 冲裁压力的计算 4.2.1 冲裁力的计算 由冲模手册表 315 成形工艺力计算公式查得 冲裁力 (4-2)LtFFP3 . 1 1 F1=1.32654380=646152N646KN 式中: Fp冲裁力 N; L工件外轮廓周长, 落料周长 L1=270 、 圆孔周长 L2=84.78 、 方孔周 长 L3=299,总周长 L654mm;65429978.84270 321 LLLL t材料厚度; 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查得380Mpa。 4.2.2 卸料力 (4-3) PQ FnKF 11 式中: KP卸料力因数,其值由表 2-15 查得 KP0.04。 则卸料力: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8 KNNFQ2608.2584664615204 . 0 推件力计算按式 (4-4) p FNkF 1 推 式中: K1推件力因数,其值由2表 2-15 查得10.06; n梗塞在凹模内的制件或废料的数量, n=ht,h 为刃口部分的高, mm;t 为材料 的厚.h=8mm t=2mm n=ht=82=4(mm) 推件力则为: KNF46564606 . 0 12 推 其中 n=12 是因有十二个孔. 4.2.4 模具总冲压力为 KN FFFF l 113746526646 压卸落总 4.3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4.3.1 冲压设备的选择依据 (1)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必须大于总冲压力,即 压 F 总 F (2)压力机的行程大小应适当。由于压力机的行程影响到模具的张开高度,因此对于 冲裁,弯曲等模具,其行程不于过大,以免发生凸模与导板分离或滚珠导向装置脱开的 不良后果。对于拉深模,压力机的行程至少应大于成品零件高度的两倍以上,以保证毛 坯的放进和成行零件的取出。 (3)所选压力机的最大高度应与冲模的闭合高度相适应。即满足:冲模的闭合高度介 于压力机的最大闭合高度和最小闭合高度之间的要求。 (4)压力机工作台面的尺寸必须大于模具下模座的外形尺寸,并还要留有安装固定的 余地。但在过大的工作台面上安装过小尺寸的冲模时,对工作台的受里条件也是不利的。 4.3.2 压力机的选择 根据总冲压力=1137KN,模具闭合高度,冲床工作台面尺寸等,并结合现有设备,用 总 F JA31-160A 闭式单点压力机,并在工作台面上备制垫块。其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 1600KN 滑块行程:160mm 行程次数:32 次分根据总冲压力=1137KN,模具闭合高度,冲床工作 总 F 台面尺寸等,并结合现有设备,选用 J23-125 开式双分 最大闭合高度: 480mm 模柄尺寸: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7101080mm8060 4.4 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位置。为了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 工作,应使冲模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快的中心相重合。否则,会使冲模和压力机滑块 产生偏心载荷,使滑块和导轨间产生过大的磨损,模具导向零件加速磨损,减低模具和 压力机的使用寿命。冲模的压力中心,的按下述原则确定: (1)对称形状的单个冲裁件,冲模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2)工件形状相同且分布位置对称时,冲模的压力中心与零件的对称中心相重合。 (3)形状复杂的零件,多孔冲模,级进模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法求出冲模压力中心。 2011 届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9 压力中心如图 4-2 所示; 图 4-2 压力中心的确定 由于工件 x 方向对称, 故压力中心 X0=60mm yc= 321 992211 L LL YL YLYL = 31.4 +31.4+ 14.5+38.61+ 14.5+ 24 +60 +24 31.4x12+31.4x12+14.5x24+738.61x27.9+14.5x24+24x12+60 x0+24x12 = 238.41 3105.52 计算时,忽略边缘 4-R2 圆角. 4.5 刃口尺寸计算 4.5.1 加工方法的确定 落料部分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落料凸模按间隙值配制;冲孔部分明中孔凸模为基 准计算,冲孔凹模按间隙值配制。既以落料凹模、冲孔凸模为基准,凸凹模按间隙值配 制。 4.5.2 计算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 由于模具的加工方法不同,凸模与凹模刃口部分尺寸的计算公式与制造差的标注也 不同,刃口尺寸计算方法可分为两种情况。 (1)凸模与凹模分别加工计算模具刃口尺寸 采用这种方法,是指凸模和凹模分别按图纸标注尺寸和公差进行加工。冲裁间隙由凹模 和凸模刃口尺寸和公差来保证。 (2)凸模和凹模配置加工计算刃口尺寸 对于形状复杂或料薄的冲压件,为了保证冲裁凹凸模件有一定的间隙值必须采用配 合加工。此方法是先做好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