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如旅游——苏教版《螳螂捕蝉》说课稿_第1页
好课如旅游——苏教版《螳螂捕蝉》说课稿_第2页
好课如旅游——苏教版《螳螂捕蝉》说课稿_第3页
好课如旅游——苏教版《螳螂捕蝉》说课稿_第4页
好课如旅游——苏教版《螳螂捕蝉》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好课如旅游 苏教版螳螂捕蝉说课稿 好课如旅游 苏教版螳螂捕蝉说课稿 作者: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张慧转贴自: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点击数: 51 好课如旅游 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说课稿 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张慧 引言 好课是一次旅游。时间有限,景点多多,如何尽兴?导游设计最佳线路,鱼和熊掌兼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贮足何处,歇脚哪里,游客们各取所需。即便结伴同行,一同把玩,也是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所谓 “ 人化的自然 ” 。游玩中,间或碰到一口枯井,几块怪石,左端右看 不明就里。这时导游上前细数古典,指点一二,却原来曾沐过秦时的风汉朝的雨,感慨之情顿生。 引自海门周益民老师的精彩表达 一、教材分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年用讲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的寓言说服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故事,说明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应全局整体思考的寓意,塑造2 / 6 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来看,基本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那么我们语文老师怎么办呢?语文犹如人文宇宙中 承载生命讯息的一艘小船,教师能在文本背后这个意义世界走得远些,学生就能跟得远些。(当然,老师不能让学生过分深入,也要根据学生年龄决定)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育,其设置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它是要培养具有我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神的人。因此,我仔细阅读了这篇故事,发现两个串联的故事之中蕴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交际法则(在当时是君臣之间的交往法则)。吴王乃一国之君,且独断固执,少年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具有谋略意义上的劝说呢?这是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教 育性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它的基本特点。因此,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确定综合的目标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内容复述;掌握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的含义,会用 “ 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 ” 造句。 2、掌握 “ 思前想后 ” 的读书法,学会推己及人、推测事物发展可能性的思维方式。 3 / 6 3、通过对文本语言材料的阅读,懂得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保持社会和谐共处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直奔重点,引向最精要处 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不应该是随意、任意 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构成一个逻辑环。 本文中,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的故事是一个表象,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它应在逻辑线路的第一层。我问“ 故事中哪几段直接讲述了这个故事? ” ,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 9、 11 自然段。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在这个故事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具体对象。 借板书画一个关系链:蝉 螳螂 黄雀 少年。在这个关系链中,蝉是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它整天叫着 “ 知了,知了 ” ,却对自己将遇到的灭顶之灾浑然不觉。这样的人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得意忘形、自鸣得意 等等,学生体会 “ 自由自在 ”“ 悠闲 ” 中强烈的讽刺意味就不难了。而其他几个具象由于比较类似而可以一笔带过,不再浓墨重彩地进行处理。 这一组块最后,我请学生借助关系链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完成复述的教学目标。 “ 教学活动中的口语交际应在具4 / 6 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 ,老师先扮演小弟弟的角色,请学生讲给小弟弟听,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生动、简洁的口语来复述;再变换角色,老师当吴王,引导学生注意语气的转换。 多元体验,引向最广阔处 “ 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恍然大悟。 ” 什么叫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这时候老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再次凸显寓意:吴王明白了,你小子说这么一大段话,无非就是为了说一句话。哪一句?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齐读,加深巩固。 贾志敏说 “ 三分文章七分念 ” 。到这里,我请学生再次好好读书。 “ 吴王还明白了什么呢? ” 这个问题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间,也可以因学生理解特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答案。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种读法。出声朗读比较适合一开始接触课文和对文章有了 深刻理解之后,而默读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把思维更向纵向深入。我送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思前想后法,也就是读读前面的,看看联系后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获?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得出: 1、吴王明白了少年说的寓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处的情势实际与寓言故事相差无几,自己也是这个关系链中的一员。怎么得到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早有交代,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2、吴王明白了少年的用意。结合着5 / 6 少年的行为体会一下,少年几天来异样的表现有了原因。 3、吴王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决断。 “ 取消了攻打的念头。 ” 便是证明。如 此思前想后,全文贯通! 适时点拨,引向最深远处 文及此,似乎意已断。但诚如前面所说,是人的课堂,是文化的课堂,是民族的课堂。因此,结尾处,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吴王明白了少年的用心,从好的来讲是用心良苦,从坏的来说则叫居心叵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全在吴王一念之间。那么吴王会怎么处置少年呢?从结果可以推想应该不会处罚。那么少年这次说服成功的奥妙何在呢?这个问题故事里没有揭示,但生活中却十分需要,让学生讨论一下。通过交流,可以小结出两点: 1、少年方式巧妙,增强了成功的可能性; 2、少年是站在吴王的利益角 度着想,忠心可嘉。以此类推,我们在生活中,若要说服别人,也当注意这样两个原则。最后,我给学生留一道口语交际题。 说服大师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