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5 大学物理上册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 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 ?y(t)?j?z(t)k?r?r(t)?x(t)i ?r?r(t?t)?r(t) 称为运动方程。 2 / 85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 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r?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dr?v?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s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 ?t 3 / 85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 ? dsdt ?dv?a?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dv ?at? a?ann 加速度 dt 1 v2 4 / 85 法向加速度 an?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dv切向加速度 at?,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dt 在圆周运动中,角 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 d? dtd? dt 角加速度 ? v2dv?R?2, at?而 v?R, an?R? Rd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 5 / 85 rpk?rpk?rkk, vpk?vpk?vkk, apk?apk?akk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 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二 功 和 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6 / 85 质点在力 F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 dr,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 dA?F?dr?Fdrcos?Fdscos?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b A? a ?F?dr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2 7 / 85 b b b A?Fxdx?Fydy?Fzdz a a a 应当注意:功的计算不仅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一般还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只有保守力的功才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形状无关。 2. 动能定理 质点动能定理:合外力对质点作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 8 / 85 A? 1212mv?mv0 22 质点系动能定理:系统外力的功与内力的功之和等于系统总动能的增量。 A 外 ?A内 ?EK?EK0 应当注意,动能定理中的功只能在惯性系中计算。 3. 势能 重力势能: EP=mgh+c ,零势面的选择视方便而定。 弹性势能: 1 EP?kx2, 规定弹簧无形变时的势能为零,它总取正值。 2 9 / 85 万有引力势能: c 由零势点的选择而定。 4.功能原理: EP Mm ?G?c, r A 外 ?A非保内 ?(EK?EP)?(EK0?EP0) 即:外力的功与非保守内力的功之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5.机械能守恒定律 外力的功与非保守内力的功之和等于零时,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10 / 85 当 A 外 ?A非保内 ?0时, EK?EP?常量 重点: 1熟练掌握功的定义及变力作功的计算方法。 2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 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万有引力势能。 3掌握动能定理及功能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力学问题。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运用守恒定律分析、求解综和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 3 1.计算变力的功。 2.理解一对内力的功。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运用守恒定律分析、求解综和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11 / 85 三 动 量 角 动 量 守 恒 知识点: 1.动量定理 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质点动量的增量。其 数学表达式为 t 对质点 2 ? t1 ?Fdt?P2?P1 对质点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 t2 12 / 85 ? t2 t1 ?Fdt?P2?P1, ?P?Pi i ?t?t?t 1 Fxdt?Px2?Px1Fydt?Py2?Py1Fzdt?Pz2?Pz1 t2 1 13 / 85 t2 1 1.动量守恒定律 当一个质点系所受合外力为零时,这一质点系的总动量矢量就保持不变。即 在直角坐标 ? 当 ?F外 ?0时 ,?P?i?mivi?常矢量 i i ? 14 / 85 当 ?Fx?0时 ,?mivix?常量 系中的分量式为 当 ?Fy?0时 , 当 ?Fz?0时 , ? ?miviy?常量 i i i ?mv?iiz?常量 1.角动量定理 15 / 85 质点的角动量:对某一固定点有 ? L?r?p?r?mv 4 角动量定理: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矩等于它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 ?dL?M?, ?M?ri?Fi? dt?i? 1.角动量守恒定律 若对某一固定点而言,质点受的合外力矩为零,则质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即 16 / 85 重点: ? 当 ? M?0 时 ,L?L0?常矢量 1. 掌握动量定理。学会计算变力的冲量,并能灵活应用该定理分析、解决质点在平 面内运动时的力学问题。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掌握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以及运用该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 方法,能分析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3. 掌握质点的角动量的物理意义,能用角动量定理计算问题。 4. 掌握角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以及运用该定律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 点: 17 / 85 1. 计算变力的冲量。 2. 用动量定理系统动量守恒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力学问题。 3. 正确运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求解问题。 四 刚 体 力 学 基 础 知识点: 1.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及运动学公式。 ?0?t ?0?0t?t2 ?0?2?(?0) 2 18 / 85 2 12 2.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1)、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 . 2)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 M?I? 5 振动: 1. 简谐振动:振动方程形如 y?Acos(?t?)或 y?Asin(?t?)的振动。 2. 如何求 /判断一个物体的振动是简谐振动 /周期。 19 / 85 步骤一:在平衡位置处受力分析。 步骤二:移动一个微小位移或转动一个微小角度后,分别利用 F?ma或 M?J?受力 分析。 ?2?0。 ?2x?0 或 ?步骤三:由步骤一和步骤二联立得到 ?x 例:求挂一质量为 m 小球劲度系数为 k的轻质弹簧在微小位移的周期。 在平衡位置处受力分析: mg?k?x 步骤二得: k(?x?x)?mg?ma ?kx?0 联立得: mx 得: ? 20 / 85 ? T?2P117 例课本用能量守恒,这里用受力分析求振动周期。 当轻杆转过一个微小角度 ?,利用转动定理受力分析: mglsin?2ka2?ml2? sin? 2?(mgl?2ka2)?0 有 ml? 得: ? 其频率为 ? 3. 简谐振动能量 21 / 85 y?Acos(?t?) v?A?sin(?t?)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1 mA2?2sin2(?t?) 2122 势能: Ep?kAcos(?t?) 2 动能: Ek? 这里与波动的动能与势能不同,弹簧振子机械能守恒,而波动能量不守恒,需要外界不 断提供能量,此时 Ek?Ep? 1x? 22 / 85 mA2?2sin2?(t?)?,即在波峰处动能为 0,此 2v? 1 mA2?2。 2 时势能也为 0,在平衡位置处动能势能最大为弹簧振子的能量: 12kA 212 平均动能: Ek?kA 412 平均势能: Ep?kA 4 总机械能: E? 23 / 85 4. 研究振动的相位问题利用旋转矢量法。 例:两质点沿 x轴作同方向、同振幅 A的谐振动,其周期均为 5 s,当 t = 0 时,质点 1 处向 x 轴负向运动,而质点 2 在 A 处,求两个谐振动的初相差,以及两个质点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刻。 解: 2 很明显质点的相位差是 4 14 且质点 1 再过 T 即 s 第一次进过平衡位置,质点 2 经过 T?经过平衡位置。 对旋转矢量 法的说明: 质点在沿 x 轴方向即相位为 0 时,是在最大位移处,质点 2 24 / 85 所在位置是负最大位移处,与纵轴的两个交点是平衡位置。 5. 谐振动的合成 这一节有三个问题: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不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利萨如图。这里只研究前两个问题。 1.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8 ABCx 讨论的问题有三个: 1、新振动的振幅 2、新振动的频率或周期 3、新振动的初相。 设质点 1 的振幅是 A1,初相是 ?1,质点 2 的振幅是 A2,初相是 ?2。 22 由余弦定理得: A2?A1?A2?2A1A2cos(?1?2) 由于是同周期同频率所以新振动的周期与原振动周期一致。 25 / 85 对于初相研究 ?AFC tan? FE?ECA2sin?2?A1sin?1 ? AB?BCA1cos?1?A2cos?2 2. 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先解决新振动的振幅:由于两者周期不同,两者之间的夹角时发生变化的, ?|(?1?2)t| A2?A12?A22?2A1A2cos(?1?2)t 新振动的角速度是 ?1?2 注意:当两者角速度相差不大时,会出现 “ 拍 ” 的现象。 26 / 85 机械波: 1. 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波源 2、弹性介质 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步骤一:在波面上取一点,当然我需要它的振动方程y?Acos(?t?) 步骤二: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注意: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位逐渐减小。 步骤三:写出波的波函数 ;y(x,t)?Acos?(t?)? 例 1:一平面简谐波以 400m/s 的波速在均匀介质中沿一直线传播。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 s,振幅 A= m。设以波源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正方向运动时作为计时起点,求:以距波源 2 m处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函数;以波源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函数;距波源为坐标原点 2 m和 1 m的两点间的振动相位差。 ? xv ? 27 / 85 解:波源的振动方程为: y?t 在距波源 2 m处的振动方程: y?(200?t?) x )?) 400 x) 以波源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 y?200?(t?400 以它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 y?(200?(t?相位差与时间和波长之间有如下的比例关系: ?tx ? 2?T? 这样有 ? ? 28 / 85 2 例 2:在坐标原点有一波源,其振动方程为 y?Acos2?t,由波源发出的平面简谐波沿 x 轴正向传播。在距离波源 d 处有一平面将波反射,求反射波的表达式。 在平面反射点处的振动方程: y?Acos2?(?t?则反射波函数:y?Acos2?(?t? d ? ) x?2d ? ) 29 / 85 总结:反射只是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对反射点的振动方程没有影响。 当反射有半波损失时,只要在后面加上个 ?即可,若本题有半波损失则波函数是 y?Acos2?(?t? x?2d ? )?。 3. 波的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中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P/S 4. 惠更斯原理 波在传播过程某一时刻的波面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看做新的点波源,并且这些点波源相互独立,在下一时刻,这些点波源的包络面即为这一时刻的波前。 5. 波的干涉 30 / 85 1、 形成条件: 1.频率一样 2.振动方向一样 3.相差恒定 2、 加强条件: ?(?1?2)? 2? ? (r1?r2) ?2k? 3. 减弱条件: ?(2k?1)? 224. 合振幅 A2?A?A12?2A1A2cos? 例:如图所示, A,B 两点为同一介质中的两相干波源,其振幅皆为 m,频率为 100 Hz,但当 A 为波峰时, B点恰为波谷,设在媒介中的波速为 10 m/s,试写出由 A,B发出两列波传到P 点时的干涉结果。 P 15 m 31 / 85 A 20 m B ?(?1?2)? 2? ? (r1?r2) r1=15 r2=25 ?1?2=? ? 2? ?10?201?正好减弱,振幅为 0。 例:如图所示,两列平面简谐相干横波,在两种不同的介质32 / 85 中传播,在分界面上的 P 点相遇。 ?3 频率为 ?100Hz,振幅 A1?A2?10m, S1 的相位比S2的相位超前 ? ,在介质 12 , s/ 中波速 u1?40m0 , s/在 介质 2 中波速 u2?50m0 S1P?r1?,S2P?r2?3,75m,求 P 点的合振幅 33 / 85 ?(?1?2)? 2? ? (r1?r2)=(?1?2)?2?( r1r2 ?) v1v2 大学物理上公式 定律和定理 1矢量叠加原理:任意一矢量 A可看成其独立的分量 Ai的和。即: A=Ai 。 ? 2牛顿定律: F= a ;牛顿第三定律: F=F ;万有引力 定34 / 85 律: F?G2r r ? ? 动量定理: I?p 动量守恒: ?p?0 条件 ?F外 ?0 ?222 1位置矢量: r,其在直角坐标系中: r?xi?yj?zk; r?x?y?z角位置: ? 2速度: V? ?平均速度: V? ? 速率: V? 35 / 85 dt ? 角速度: ? 角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V= ?a?3加速度: ? ?a?或 ? 2dt 平均加速度: ? ?t 36 / 85 角加速度: ?), an? ? 2 ?a?a?an 在自然坐标系中其中 a?n ? 4力: F= a ) 力矩: M?r?F ? ? ? ? 37 / 85 5动量: p?mV,角动量: L?r?mV ? 6冲量: I? ? ?Fdt;功: A? ? ? F?dr 7动能: mV2/2 mg(重力 ) mgh 8势能: A保 = Ep 不同相互作用力势能形 38 / 85 -kx kx2/2 式不同且零点选择不同其形式不同,在默认 Mm =EF= ?GMmrp ? (万有引力 ) ?G 势能零点的情况下: 2 rr 机械能: E=EK+EP Qqr(静电力 ) Qq ?M9 热量: Q?4?0r4?0r2CRT 其中:摩尔热容量 C ? 与过程有关,等容热容量 Cv与等压热容量 Cp之间的关系为:Cp= Cv+R 10 11 12 压强: P?F? S 39 / 85 I ?tS 2n 分子平均平动能: ?3kT;理想气体内能: E?M(t?r?2s)RT 2?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f(V)?dNV 附近单位速度间隔内的分子数所占比率) NdV 13 平均速率: ?V N 40 / 85 ? ? Vf(V)dV? 方均根速率: 14 2 ? ;最可几速率: Vp ? 熵: S=Kln ?电场强度: E=F/q0 r ? 41 / 85 ?0Idl?r0 ?毕奥沙伐尔定律: dB? 24?r? ?0Idl?r0 磁场叠加原理: B? ?4?Lr2 ?0qv?r0?运动电荷的磁场: B? 24?r? 磁场的高斯定理: B?dS?0 S ? 磁通量: ?m?B?dS ? 安培环路定理: B?dl?0?I 42 / 85 L S 载流直导线: B? ?0I ?sin?2?sin?1? 4?a 圆电流轴线上任一点 : B? 载流螺线管轴线上任一点 : ?0IR2 2r 3 43 / 85 ? ?0IR2 2x2?R2 ? 32 2 ? 安培力: df?Idl?B, f?Idl?B L B? ?0nI 44 / 85 ?cos?2?cos?1? 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 ?M?Pm?B ? 洛仑兹力: f?qv?B 磁力的功: A? ? ?2 1 ?恒量 Id?I?A?I? 45 / 85 UAA?RH d? dt?a? 动生电动势: ?ab?(v?B)?dl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i? b IB1, RH? bnq 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 ?B? ?i?Ek?dl?dS ?tL 46 / 85 自感: L? N?I, ?LdI12 Ldt, Wm?2 LI 互感: M?12? N112, MN? 21?221II 21 M12?M21 ?dI12?M12 2, ?MdI 21211dtdt 磁场的能量: 47 / 85 ?1B2 m?2BH? 2?, Wm?mdV V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S D?dS? ?qi (1) S B?dS? ?0 (2) LE?dl?B? 48 / 85 ?S?t?dS (3) ? ?D? ?LH?dlS(?t)?dS (4) D?E?, B?H?, ? ?E? 平面简谐波方程: E?Er 0cos?(t? u)H?Hr 0cos?(t?u) 坡印廷矢量: S?E?H? 49 / 85 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的条件: ? ?2k? ?(2k?1)? k?0,1,2,3? ? ?k?(加强,相长干涉) ?(2k?1)?/2(减弱,相消干涉) , 杨氏双缝干涉: ?1 ?2) x? 50 / 85 ?(2k?1)D?/(4a)k?1,2,3? 薄膜反射的干涉: ?2en22?n12sin2i? 劈尖反射的干涉: ? k? ? (2k?1)?/22 ?2ne? ? 2 51 / 85 ? k? (2k?1)?/2 空气劈尖 :sin? 牛顿环: ?, 玻璃劈尖 :sin? 2l2nl r?(2k?1)R?/2k?1,2,3?(明环 ) r?kR?k?0,1,2,?(暗环 ) 迈克尔逊干涉仪: 2?d?N? 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 2asin? ? 52 / 85 ?(2k?1) 2 l0? 光栅公式: (a?b)sin?k? 倾斜入射: ?2k ? 暗条纹 (k?1,2,3?) 明 (k?1,2,3?) ?fl02?f ? , l?a2a (a?b)(sin?sin?)?k?k?0,1,? 53 / 85 缺级 公式: k? 最小分辨角: ?min?分辨率: R? a?b ka k?1,?2,? ? D 1 ?min 大学物理期末总结 54 / 85 6-5 速率分布函数 f(v)的物 理意义是什么 ?试说明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 (n为分子数密度, N为系统总分子数 ) f(v)dv nf(v)dv Nf(v)dv ?0f(v)dv ?0f(v)dv ?vNf(v)dv 1 v? v2 解: f(v):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为 T的平衡态时,分布在速率 v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 (1) f(v)dv:表示分布在速率 v 附近,速率区间 dv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 (2) nf(v)dv:表示分布在速率 v附近、速率区间 dv内的分子数密度 (3) Nf(v)dv:表示分布在速率 v附近、速率区55 / 85 间 dv内的分子数 (4)?0f(v)dv:表示分布在 v1v2 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5)?f(v)dv:表示分布在 0?的速率 区间内所有分子,其与总分子 0?v 数的比值是 1. v (6)?vNf(v)dv:表示分布在 v1v2 区间内的分子数 . 21 6-10 题 6-10图 (a)是氢和氧在同一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代表氢 ?题 6-10 图 (b)是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两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一条的温度较高 ? 答:图 (a)中 (1)表示氧, (2)表示氢;图 (b)中 (2)温度高 题 6-10图 56 / 85 6-11 温度概念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温度微观本质是什么 ? 答: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一个统计概念,对个别分子无意义温度微观本质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6-18 设有 N 个粒子的系统,其速率 分布如题6-18 图所示求 (1)分布函数 f(v)的表达式; (2)a 与 v0之间的关系; (3)速度在到之间的粒子数 (4)粒子的平均速率 (5)到 1v0区间内粒子平均速率 题 6-18图 解: (1)从图上可得分布函数表达式 ?Nf(v)?av/v0? ?Nf(v)?a?Nf(v)?0? ?av/Nv0?f(v)?a/N 57 / 85 ?0? (0?v?v0)(v0?v?2v0) (v?2v0) (0?v?v0)(v0?v?2v0) (v?2v0) 但这里纵坐标是 Nf(v)而不是 f(v)故曲线下的总 f(v)满足归一化条件,面积为 N, (2)由归一化条件可得 ? v0 N 2v0av dv?N?adv?N 58 / 85 v0 v0 a?13 2N 3v0 (3)可通过面积计算 ?N?a(2v0?)?N (4) N 个粒子平均速率 ? ?0 2 v0av2v01? vf(v)dv?vNf(v)dv?v?avdv 0v0 59 / 85 N0v01123211?(av0?av0)?v0 N329 (5)到 1v0区间内粒子平均速率 ? v0 vdN N1 ? Nv0vdN ? Nv0Nv0av2 ?(v)dv? 60 / 85 00NvN1N10 332av01v0av21av017av0 ?v?(?)? 到 1v0区间内粒子数 131N1?(a?)(v0?)?av0?N 284 27av07v?0 6N9 7-10 如题 7-10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 a 沿 acb到达状态 b的过程中, 有 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 126 J 61 / 85 (1)若沿 adb 时,系统作功 42 J,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 (2)若系统由状态 b 沿曲线 ba返回状态 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 84 J,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 ?热量传递是多少 ? 题 7-10图 解 :由 abc 过 程可求出 b 态和 a 态的 内能之 差 Q?E?A ?E?Q?A?350?126?224 J abd过程,系统作功 A?42J Q?E?A?224?42?266J 系统吸收热量 ba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 A?84J 62 / 85 Q?E?A?224?84?308J 系统放热 7-18 一卡诺热机在 1000 K 和 300 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 (2)若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 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 (3)若高温热源不变,要使 热机效率提高到 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 降低多少 ? 解: (1)卡诺热机效率 ?1? 300 ?70%1000 ?1? T2 63 / 85 T1 (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要求 T1?1500K,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 500K (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 ?1?1? 300 ?80%T1 T2 ?80%1000 要求 T2?200K,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 100K 8-9 (1)点电荷 q 位于一边长为 a 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的一个面的电通量; (2)如果该64 / 85 场源点电荷移动到该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上,这时穿过立方体各面 的电通量是多少 ?*(3)如题 8-9(3)图所示,在点电荷 q的电场中取半径为 R 的圆平面 q 在 该平面轴线上的 A 点处,求:通过圆平面的电通量 ( ?qE?dS? s ?arctan R x) ?0 解 : (1)由高斯定理 立方体六个面,当 q 在立方体中心时,每个面上电通量相等 各面电通量 (2)电荷在顶点时,将立方体延伸为边长 2a的立方体,使 q处于边长 2a的立方体中心,则边长 2a的正65 / 85 方形上电通 量 ?e? q 6?0 ?e? q 24?0, ?e? q 6?0 对于边长 a的正方形,如果它不包含 q所在的顶点,则如果它包含 q 所在顶点则 ?e?0 66 / 85 如题 8-9(a)图所示题 8-9(3)图 题 8-9(a)图 题 8-9(b)图 题 8-9(c)图 22 (3)通过半径为 R 的圆平面的电通量等于通过半径为 R?x的球冠面的电通量,球冠面积 * R?x xqSq 1?0? ?04 (R2?x2)2?0R2?x2 S?2 (R2?x2)1? x 67 / 85 2 2 *关于球冠面积的计算:见题 8-9(c)图 S?2 rsin?rd? ? ?2 r(1?cos?) 8-11 半径为 R1 和 R2(R2 R1)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 02 ?2 r 68 / 85 ?2 ? sin?d? 分别带有电量 ?和 -?,试求 :(1)r R1; (2) R1 r R2; (3) r R2 处各点的场强 ?0 解 : 高斯定理 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 S?2 rl s ?qE?dS? 则 69 / 85 ?E?dS?E2 rl S 对 (1) r?R1 ?q?0,E?0 (2) R1?r?R2 ?q?l? ? 2 ?0r 沿径向向外 (3) r?R2 ?q?0 E? E ?0 70 / 85 题 8-12图 8-16 如题 8-16 图所示,在 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q 的点电荷, AB 间距离为 2R,现将另一正试验点电荷q0 从 O 点经过半圆弧移到 C 点,求移动过程中电场力作的解 : 如题 8-16图 示 1qq (?)?04 ?0RR 1qq?qUO?(?)4 ?03RR6 ?0R qq A?q0(UO?UC)?o 6 ?0R UO? 8-22 三个平行金属板 A, B和 C的面积都是 200cm2, A 和 B相距, A 与 C相距 mm B, C 都接地,如题 8-22图所示如果使 A 板带正电 10-7C,略去边缘效应,问 B 板和 C 板上71 / 85 的感应电荷各是多少 ?以地的电势为零,则 A 板的电势是多少 ? 解 : 如题 8-22 图示,令 A 板左侧面电荷面密度为 ?1,右侧面电荷面密度为 ?2 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 A 一、单项选择题: 1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72 / 85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 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3 / 85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74 / 85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 张 (C) 75 / 85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 主观真理论 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 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 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76 / 85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外部自然界 C.客观存在的事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0.把科学的 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77 / 85 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21.概念、判断、推理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 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8 / 85 C大学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 D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4.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地理环境 B. 社会意识 C. 生产方式 D. 人口因素 25. 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 ( C) )A. 逻辑学 B. 自然科学 C. 艺术 D. 语言学 2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27.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现实本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荣昌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浙江省文成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隆化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教师薪酬福利体系优化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汽车租赁绿色出行推广与服务合同
- 2025版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施工合同范本组成下载
- 2025年度应急通讯对讲机租赁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影视拍摄车牌租赁服务协议
- 初中分班班会课件
- 2022利达华信JB-QB-LD988ENM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
- 湖北交投采购管理办法
- 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 看守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售后员工安全培训
- 酒店卫生培训课件
- 儿童职业体验医生课件
- DB4403T 508-2024《生产经营单位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上应急救援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 静脉输液安全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