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如何设计 “ 课堂提问 ”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提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 “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可见,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乐趣。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来设计问题,使提问更有效呢? 一、课堂提问要使学生明确目的。 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明确要求与目的。 下面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一位老师在教学 “1 5 各数的认识 ” 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大象、小鹿、犀牛 悠闲地漫步在草地上,天上小鸟在飞、白云在飘,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动物。教师在创设情境后,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 “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 学生们这时的注意力全部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身上,所以学生的回答都是诸如此类的: “ 我看到了羚羊;我看到了大象;我2 / 8 看到了 犀牛 ” ,这时老师没有由着学生去说,而是又提了一个问题 “ 你看到的犀牛有几只?你能带领大家一起数一数吗? ” 在老师的及时提问下,学生都能用数来表示所看到的事物, “1 5 数的认识 ” 这个主题也随之展开。 我们看到在上面的片断中,当老师发现 “ 你看到了什么 ” 这个提问不能很好地为课堂内容服务时,马上提了个问题 “ 有多少只?你能带领大家一起数数吗? ” 我想这个问题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要让学生解决什么很明确,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经历了从具体事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均 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再如:教学 “ 平均数应用题 ” 时,一位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米。 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 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 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 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米,最浅处米,中间米。教师: “ 平均水深米 ” 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3 / 8 很显然教师提出的 “ 你去游泳,安全吗? ” 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问题 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 “ 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米,自己身高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 ” 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 再来看一位教师通过新授部分的教学,学生已经理解什么是连加、连减了,懂得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在巩固阶段教师试图采用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巩固今天所学的连加、连减。在情境图的旁边还附带了价格表:碰 碰车 /3 元;摩天轮 /2 元;过山车 /4 元;旋转木马 /2元。然后,教师指着这幅图问学生:看了这幅图上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图上的信息提出用加法(或连加)、减法(或连减)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巩固连加、连减。稍倾,学生纷纷举手: 生 1:我想问游乐园里的小朋友,你们在玩的时候想过安全问题吗?万一掉下来怎么办? 师:(稍一愣,但马上回过神来)很好,你的安全意识很到位啊!同时不忘向这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其他同学纷纷效仿。 4 / 8 生 2:我想问游乐园里的小朋友,你们在玩的时候 有没有想过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挣钱很辛苦?应该节约用钱。 他期待着老师的表扬,但老师的脸上显现着不易察觉的无奈和紧张。 生 3:我想问游乐园的老板,你们能不能把每项活动的价格降低一点?这样,玩的人就会多一些,薄利多销嘛! 教师看到台下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却没有一个是他想要的,不禁着急起来,额头上的汗珠竟也不听话地冒了出来,也不敢轻易表扬那些提问的学生了。但课还得继续 - 师: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呢? 生 4:我想问下次我过生日的时候能不能也去这个游乐园玩? 教师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决定孤注一掷: 师:今天我们是学习了连加、连减,那你们能不能提跟连加、连减有关的问题呢? 生 5:玩碰碰车、摩天轮和过山车一共要多少钱? 师:听明白了吗?谁能重复一遍? 终于有学生提到老师想要的问题了,便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让学生重复一遍,并把问题板书到了黑板上。 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 6: 3+2+4=9(元) 终于松了一口气。 5 / 8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提问:看了这幅图上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固然开放,但正由于开放,指向性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回答什么,因此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提的尽是老 师不希望出现的或者和上课内容无关的、没有数学味的 “ 问题 ” 。所以出现诸如 “ 你们在玩的时候想过安全问题吗?万一掉下来怎么办?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挣钱很辛苦?应该节约用钱。 ” 等等与数学毫无关系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课堂效率很低下。而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明确地指向: “ 看了这幅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跟数学有关的问题吗? ” 这样,学生便不会回答得漫无目的、不着边际了。 二、课堂提问的内容要难易适度。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认为: “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再现 整合 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 “ 问题 ” 。但是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 “ 最近发展区 ” ,“ 跳一跳,摘桃子 ” 。 我们先来看一个片断:在学习 10 以内的连加时,书上的主6 / 8 题图是一个小朋友在喂 5 只小鸡,先跑来了 2 只小鸡,又跑来了 1 只小鸡。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这幅主题 图的:教师指着画面(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小朋友在喂 5 只小鸡)问:“ 院子里有几只小鸡? ” 学生一齐大声地回答: “ 有 5只。 ”教师一边继续演示课件(跑来了 2 只),一边问学生: “ 你们看到跑来了几只? ” 学生又一起大声地回答: “ 跑来了 2只。 ” 教师一边继续演示课件(又跑来了 1 只)一边又问学生: “ 你们看到又跑来了几只? ” 学生再一次大声地回答:“ 跑来了 1 只。 ” 课件演示到这里,教师又提了个问题: “ 现在要计算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呢? ” 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 5+2+1,教师也带着学生进入了计算方法的教学。 我们看到在上面片断中 所提问题过于浅显、简单,只停留在表面,教师一问,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马上一致回答,而且声音洪亮,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没有思考,只是把原有的知识倒出来重复一遍,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但是如果在刚才片断中,教师换一个问题: “ 你刚才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这样比起老师直接问 “ 有几只小鸡 ” 更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然后再问学生: “ 你们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 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 问题。 7 / 8 我想这样的提问,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能够想办法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解决办法又处于群体思考的 “ 最近发展区 ” 里,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 “ 最近发展区 ” 上升为 “ 已知区 ” 。 三、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维果斯基的 “ 最近发展区 ” 理论指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叫 “ 最近发展区 ” 。 “ 最近发展区 ” 理论为学生的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知识出发,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确我们的学生决不是一张白纸,在设问时不能无视学生的认知基础,要使 “ 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如在 “ 钟表的认识 ” (认识具体时间)一课中,我们的传统上法是先组织学生观察、交流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但由于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仔细地去听听学生的交流,就会发现学生都急于表现自己会认时间的能耐,都在急不可待地交流该如何如何 看钟,如分针指到 9 是 45 分,指到 10 是 50 分等等,他们觉得这样一8 / 8 吐为快才舒畅。至于老师 “ 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 的要求不感兴趣,早已抛在脑后。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知识经验稍加研读,就会发现这个问题问的不是时候,可以在学生交流怎样认时间时说到长针、短针时,插进去认长针就是分针,短针就是时针。 再如教学周长时,可以单刀直入:今天我们研究周长,你认为什么是周长?学生会直观地说出 “ 四周的长度 ” 或 “ 一周的长度 ” 就是周长。在学习四边形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问:你心目中的四边形是怎样的?把它画出来。学生会画出各种四边形。学 习年月日时,可以问:你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 这样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提问,使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精密箱体系统合作协议书
- 收入及奖金证明书(7篇)
- 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服务协议签署书
- 商场档口租赁协议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高考地理三模试卷
- 新材料技术研发转让协议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培训资料
- 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协议
- 酒店业自助结算系统开发协议
- 智能制造设备采购与技术支持合同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1Teenagelife》教案及教学反思
-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
- 小小科学家《生物》模拟试卷A(附答案)
- 《康复医学》第一章第一节
- 论文联想与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培养
- 2020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 食品营养与安全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信阳农林学院
- 《森林培育学》考博复习资料
- DCF-现金流贴现模型-Excel模版(dcf-估值模型)
- 甘肃敦煌莫高窟简介
-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