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254密 级:论文编号: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制造企业国际供应物流的 精益化研究学科专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作者姓名: 张 斌 指导教师: 刘娟娟 副教授 完成日期: 二一年五月 Lean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Inbound Logistics of Manufacture EnterpriseA Thesis Submitted to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anagementbyZhang Bin(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Thesis Supervisor: Vice-Professor Liu JuanjuanMay 2010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ii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制造企业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研究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会越来越明显,中国正在向着制造业大国迈进,在我国逐渐涌现出了一批由本土企业发展而来,或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大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端的原材料采购,由采购所产生的国际供应物流,将作为大型制造企业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全球制造业发展及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精益物流是伴随着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方式而产生的,是精益思想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在当前全球市场日趋成熟、顾客需求日益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相应缩短的环境下,如何在制造企业内引入精益物流,以充分发挥“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己成为企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的制造企业国际供应物流运作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国际供应物流的概念做了界定,并仔细分析了国际供应物流在运作时的特点,国际供应物流的流程分析。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精益物流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相对客观的精益物流概念。其次,从时间、浪费、合作关系稳定度及信息化水平四个角度分析了目前国际供应物流的现状,根据精益物流理论阐释了对国际供应物流实施精益化的可行性。然后,仔细分析并设计了对国际供应物流实施精益化的策略,建立稳定而持久的精益、协同的物流参与商体系,以信息沟通平台的构建,为精益化实施建立技术支撑,建立一套基于GLOS系统上的、第三方物流参与运作的供应物流运作流程。最后,对国际供应物流设计到的三个主要核心问题做了研究,通过制定基于集散中心设计的起运地循环取货模型解决起运地多供应商的取货问题。通过考虑库存的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可以有效地节约运输及由不同方式引起的库存成本。以严格的流程控制来达到货损的及时、快速和有效处理,可以使货物的损失能够在流程的监督体制下有效解决。关键词:国际供应物流、精益物流、制造企业、流程优化、运输方式选择i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制造企业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研究AbstractAs globalization accelerates,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China is moving toward a big manufacturing country, China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a group that developed from the local enterprise, or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o establish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se enterprises can not develop without the international side of raw material procurement. Caused by the proc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logistics, will serv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rg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will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that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Lean Logistics is associated with lean producti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generated is Lean Thinking in logistics fields. In the current global market becomes more mature, customer demand become more personalized, commensurate reduction in product life cycle, the environment, how to introduce lea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logistic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role, has become urgent research enterprise important issu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logistics 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First,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logistics have defined and carefully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suppl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upply logistics process analysis. A mor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lean logistics system,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ean Logistics relatively objective. Second, from time to waste, co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level of stability of four international supply point of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logistics, according to lean logistics theory explains the log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supply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lean. Then, carefu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logistic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n strateg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and durable lean,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involved in business system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o buil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chnical support to implement lean and establish GLOS system based on a 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involved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upply logistics process. Finally, the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logistics to the three main core issues have been studi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ccurate procurement plan to lower procurement costs, consider the demand and supply fluctuations in the inventory model, meet the procurement and inventory optimization. Through distribution center design, we can effectively do transport to centralized control of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stock selection model,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transport caused the stock different ways. Strict process control to achieve the timely cargo damage, rapid and effective processing can make the loss of goods in the process of supervision can be an effective solution under the system.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upply logistics, lean logistics, manufactu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transportation mode optionsZhang Bin (Technic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irected by Vice-Prof. Liu Juanjuan 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 论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 精益物流的研究现状21.2.1 精益物流的理论研究21.2.2精益物流的应用研究61.3 本文的研究内容8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81.3.2 论文的大纲101.3.3 课题的使用价值或理论意义101.3.4 可能达到的水平10第二章 国际供应物流精益化分析112.1国际供应物流的内涵112.1.1国际供应物流的概念112.1.2国际供应物流的特征122.1.3国际物流业务流程142.2 国际物流的精益化理论152.2.1精益物流理论152.2.2协同理论172.2.3精益化目标与原则182.3 小结21第三章 国际供应物流精益化可行性分析223.1 国际供应物流的现状分析223.1.1运送时间的迟缓223.1.2浪费现象严重233.1.3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233.1.4信息管理水平243.2 实施精益化的必要性243.2.1消除“牛鞭效应”质量243.2.2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成本253.2.3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时间263.3 小结27第四章 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实施策略284.1建立精益、协同的参与商管理体系284.1.1物流合作伙伴的选择284.1.2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304.1.2物流参与商的协同化管理314.2构建精益化信息传递平台324.2.1信息精益化策略334.2.2 GLOS技术应用344.3精益化国际供应物流流程354.3.1主要设计元素354.3.2精益化流程设计364.3.3精益化流程的优势384.4 小结39第五章 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核心问题405.1集散中心循环取货的路径优化模型405.1.1模型背景405.1.2 取货点的甄别405.1.3 建立循环取货模型425.1.4 遗传算法求解465.1.5 实例分析515.2考虑库存的运输方式选择模型535.2.1 国际运输方式比较535.2.2 运输方式的选择背景535.2.3 建立选择模型555.2.4 模型的实际应用565.3货物损失处理的精益化575.3.1 索赔流程控制575.3.2 索赔案例分析575.4 小结59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6.1总结606.2展望61致 谢62参考文献63v第一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统计数据显示,一般企业物流成本,占企业销售额的5-35%,是营业成本的一大部分,所以,物流在企业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包括人工、材料、及制造费用,销售管理费用,根据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显示,材料成本几乎占了80%以上,对于跨国制造企业来说,为了节约材料成本及保证产品质量,大多采用全球采购的生产性策略,这给为满足这一需求的国际供应物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国际供应物流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制造企业国际供应物流的总目标是为企业的生产制造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适地将货物、信息、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在物流管理中,已有许多物流领域的标准化方法、设计,提供企业在产品制造中维持竞争优势,而国际供应物流的特殊性又给物流的管理和运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满足上述所提供的要求,成为了现阶段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型挑战。相比于其他管理方式,精益物流系统是提供国际供应物流改善之重要手段,其目的在消除浪费、降低物料库存成本、提高生产力及即时反应顾客需求弹性。因此,精益物流管理系统在跨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物流中扮演积极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制造生产的重要枢纽,为决定制造企业生产营运能否成功之重要一环。由于跨国制造企业需要庞大且复杂的物流,国际供应物流活动会更加频繁,而物流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物流系统策略及其运作效果,因此,必须有完整的、整合的、有效的物流运作体系,打造高效、快捷、节约的国际物流运作,以增加竞争优势。1.1.2 研究意义精益思想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精益物流则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物流发展中的必然反映。精益物流管理强调的是,通过企业内部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密切合作,不断改善,精益求精,达到不断地以最小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价值和最好绩效的服务目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国际精益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其意义有: 精益与协同化的国际供应物流参与商管理体系,可以建立密切接触、沟通高效、氛围和谐的参与商合作关系,从而建设一个稳定的物流环境和物流系统。 精益化的国际供应物流可以在稳定的物流系统中运转,以快速、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技术支持,达到信息的即时共享,使参与物流的相关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货物的流通状态。 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还可以减少物流的作业环节,从而减少出错率,降低风险和人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使货物安全、快速地在供应物流系统中运送。 通过精益化的改造,设定标准的物流操作程序,减少各个环节的浪费,以严格的时间控制和质量管理为标准,达到国际供应物流的高效目标,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适地将货物、信息、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全球采购的跨国制造企业实施精益物流,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通过对精益物流的研究,提出跨国制造业在各种国际物流运输方式上的精益化研究与改进,研究的层次或水平可能处在初步水平,但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以后的深入研究作一下铺垫。1.2 精益物流的研究现状1.2.1 精益物流的理论研究1、国外研究现状真正的精益理论开始于1990年,精益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才产生了精益物流的概念。(1)关于精益生产理论方面的研究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詹姆斯P.沃麦克(James P . Womack )和丹尼尔.T.琼斯(Daniel T. Jones)等50多位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在其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以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为基础提出了精益生产。他们指出: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最佳特征,即:能降低单件成本、明显的改进品质、提供了更广的产品与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里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1世纪的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2)关于精益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1996年,詹姆斯P.沃麦克和丹尼尔T.琼斯把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介绍的精益生产方式精练为精益思想,并出版了精益思想(2)一书。该书提出企业在不增加资金投入、保持稳定就业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生产率和增加销售额的具体办法,并概括出将大批量生产转变为精益生产要做到的五个步骤:根据用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按照价值流重新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价值流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价值流;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精益思想强调,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获取越来越多产出的方法,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精益思想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随后大批学者开始精益理论研究。(3)关于精益供应理论方面的研究1992年,理查德拉明(Richard Lamming)在精益供应:创新与供应商关系战略(3)一书以汽车业的供应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总装厂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之间旧有关系的突破和向精益关系的转变。这是将精益概念由生产领域推向供应领域的一个新发展。作者提出精益供应关系是对大批量生产方式下旧有的自制或外购常规思维的挑战,其特点是:打破纵向一体化;实现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平等合作;实现成本透明,共享成本信息;提携发展供应商,促进供应商的技术发展和投入。精益供应的应用使生产商能够利用供应商的技术投入,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并取得双赢的成果。精益供应的提出源于汽车业,但同样适用于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从1994年到1997年,Peter Hines教授通过Dantotsu项目得出重要结论:丰田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公司自身及其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而不是原材料的供应,并根据这一理论开展精益变革项目(Lean Processing Program ),旨在从整个上游供应链进行全面的改善,而不仅限于一级供应商。David Taylor在并行增量转换策略:精益供应链的建设方法一文中总结出了四个供应链改进过程中的障碍:时间滞后、部门职能化、分层结构、缺乏理解。David Brunt在精益供应商的发展:LEAP油漆项目一文中总结出了精益网络采购模型。2003年,JeffreyPWince在Lea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Handbook for Strategic Improvement中介绍了实施精益工具的前提条件:组织与文化的转移;危机环境中供应链的管理;标准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协调供应链管理与精益管理。(4)关于精益物流理论方面的研究理查德威廷提出精益物流的基本原则: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美。2005年,Michel Baudin在Lean Logistics: The Nuts and Bolts of Delivering Materials and Goods一书中比较系统的单独介绍精益物流,弥补了以往在精益生产中讨论物流以及一般物流著作中忽视精益理论的缺陷。这些研究说明国外在精益物流理论方面也处于发展阶段。从1994年到1997年Pter Hines教授通过Dantotsu项目得出重要结论丰田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公司自身及其众多的部件供应商,而不是原材料的供应。根据这一理论,开展了精益变革项目(lean processing program),旨在从整个上游供应链进行全面的改善,而不仅限于一级供应商。1997年,Lee等人提出牛鞭效应,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改善供应链中的沟通,更好的进行教育,信息共享,渠道整合,库存和定价提高运作效率。1998年Pter Hines在以丰田公司的供应链作为标杆:日本VS英国一文中分析了供应链中的优势,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供应链,特别是在于第一级供应商。1998年迈克.鲁斯和约翰.舒克研究出价值流图析,提供了价值流分析工具。 Norman Bodek在介绍工作场所改善的20个关键一书时指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那些在世界市场上领先的公司已经这样做了,即它们长期致力于的只是一个方面的改善;那些在世界市场上领先的公司,认识到在不同的改善活动之间进行防同的重要性,认识到需要公司所有层级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面、全系统的提高与改善。Merli认为在选择供应商和对供应商做事后评价时,不能仅仅从供应商提供的商品的价格上来评判,还要从供应商给客户公司带来的总成本的角度来考察John Bicheno在改善和改革一文中总结出了精益改造过程中的经验1.不要过于看重经营改善活动的直接成功,相比之下,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2.改进活动时需要时间的,整个方案应该逐步实施3.不要低估潜在的抵制力量4.对所有提议给予回应,并且应该给予快速回应Dabid Taylor在并行增量转换策略:精益供应链的建设方法一文中总结出了四个供应链改进过程中的障碍1.时间滞后。2.部门职能化。3.分层结构。4.缺乏理解。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引入物流的概念比较晚,对物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物流运作的单个功能模块,而且多集中于流通领域。精益物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9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田宇、朱道立在精益物流(4)一文中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进行了介绍,提出精益物流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并指出在我国,精益物流的应用还未正式展开,此时,开展精益物流思想内涵的研究,正是在实践中进一步有效推进物流管理的基础。王之泰在新编现代物流学(5)一书中定义精益物流为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的,能够全方位实现精益运作的物流活动,并提出了精益物流的两大原则,即精益物流只有模式没有定式和服务拉动原则,总结了精益物流系统四个特点,即:拉动型、高质量、低成本、不断完善。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研究中心部在论精益物流系统(6)一文中指出由于我国对物流的认识及企业结构的影响,使得大多数企业的物流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企业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物流服务标准,物流在企业中还仅是一种功能性的作用,尚未提升至企业的经营战略地位加以考虑,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物流本身的系统性,有必要重新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精益化改造,并利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2002年,杨波在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7)一文中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着手,简要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应具备的特征:探索理论的起源,分析实行精益物流管理给整个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上各个单位的所带来的利益;分析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具体思路;从技术的角度上提出实行精益物流可以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运用戴尔计算机公司成功实施精益物流管理的实例对该理论进行验证;对精益物流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做了一些介绍并提出当前应用中面临的问题。2003年,韩岗在精益物流的研究(7)一文首先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特点,由精益生产方式引出了精益思想,对精益物流进行了定义;然后详细说明如何把精益思想的五个工作步骤应用于物流领域,阐述了精益物流的工作原理;最后探讨了精益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目前的企业物流现状,结合目前中国企业的物流现状,对在目前中国实行精益物流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2004年,潘爱华、仲波等在精益物流(8)一文中阐述了精益物流的含义、特征和实施途径。李春富在发展精益物流,提高企业竞争力(9)一文中剖析了精益物流的整体优化内涵,提出我国物流业应采取从企业内部到整个物流产业逐步精益化发展的策略。官绪明、魏景赋在打造精益物流(10)一文中介绍了利用SWOT、ABC法则、SW1H以及取消、合并、改变、简化四种技巧来打造精益物流系统。1.2.2精益物流的应用研究1、国外研究现状2003年Jeffrey P. Wincel在Lea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Handbook for Strategic improvement中介绍了实施精益工具的前提条件一一组织与文化的转移;危机环境中的供应链管理;标准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办调供应链管理与精益管理。 2005年Michel Baudin(美)在Lean Logistics: The Nuts and Bolts of Delivering Materials and Goods一书中比较系统的单独介绍精益物流,弥补了以往在精益生产中讨论物流以及一般物流著作中忽视精益理论的缺陷。2、国内研究现状2002年,汪萍探讨了发展邮政精益物流的新思路,即:瞄准市场,做大做强;在精字上下功夫,做深做细;全网协调,做好做实;坚持诚信,做长做久。2003年,潘瑞玉介绍了精益物流的含义,实现精益物流的方法及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2004年,杨波运用精益物流理论对服装企业实行精益物流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王炬香、于晓光、于明进从供应、运输、生产设施规划、仓储和生产物流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精益思想在汽车企业物流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应用精益物流规划后对企业产生的成效。王继波、王晓月依据精益物流的思想、方法和原则,结合中原油田的生产管理和物资管理实际,就构建中国石化现代供应物流体系进行了探讨。孙旭红、刘若思介绍了精益物流思想及其在饭店房务管理中的应用,指出精益物流思想可以帮助饭店在房务管理中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更高经济回报率。林晓峰在首先介绍了生产物流与精益思想的概念和内涵,并提出了生产物流精益化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市场、成本、管理角度深层次地对生产物流精益化管理的动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就如何实施生产物流精益化管理进行了讨论。朱凌刚在介绍了现代供应链和精益物流的一些理论知识;描述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历史发展轨迹及现状,通过分析汇众公司的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来阐述公司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积极探索。2005年,梁波涛指出精益物流的实施改变了企业采购原有的传统模式,给企业提出了新要求。欧阳强斌就国际供应物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精益化管理国际供应物流的一些技巧。施学良把精益管理和6西格玛相结合,应用到物流领域,形成了精益6西格玛物流,并阐述了精益6西格玛的四大要素和实施精益6西格玛物流的六大原则。王茂林指出“引入精益物流思想,有利于我国运输业改变粗放式的管理理念,并有效地组织合理运输,必将对我国的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郭进国通过对精益物流概念、特征的剖析,分析了精益物流在工程机械企业中应用的整体框架,并根据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特点,提出了构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精益物流的措施,以便提高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力。王言斌首先对物流和企业物流概念和内涵做了介绍,并总结了企业物流发展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随后对精益物流理论作了概要的说明,并提出了精益物流成功实施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其对企业的意义。2006年,吕楠利用遗传算法对精益物流配送活动中出现的散户配送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王茂林阐述了精益物流的内涵和特征,并针对如何通过构建精益物流系统来推动我国农机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极具重要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探讨。辛广茜在阐述精益物流的基本理论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实施精益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邓旭东、刘振兴阐述了精益物流的含义和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的特点,探讨了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实施精益物流。杨立君、张丹针对精益物流需要持续改善的特性,从文化、组织、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对企业实施精益物流做了借鉴意义上的探讨。刘振兴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整车物流、物流一体化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精益物流实施进行研究。从国内外理论发展情况来看,各学者己经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探索,针对精益物流的不同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其中大部分是针对生产、制造类企业的研究,对于服务类企业的研究为数不多,尤其是对国际供应物流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国际供应物流现状分析问题的提出精益化研究的必要性建立精益、协同的物流参与商管 理精益化物料采购与库存策略构建精益化信息平台国际供应物流的运输精益化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实施策略国际供应物流概念界定精益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精益化供应物流流程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实施策略总结与展望1.3.2 论文的大纲第一章,叙述了研究的背景和选题意义、论文的研究思路和论文的结构,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就国际供应物流的内容进行阐述,界定其内涵;对论文所应用到的精益化理论、协同理论做了总结,并研究了精益化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三章,详细分析了国际供应物流的现状问题,从精益化的角度详细分析了现阶段国际供应物流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对国际供应物流实施精益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章,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实施策略,分别从参与商体系,精益物流平台建设和流程优化三个主要角度进行了设计研究。第五章,对国际供应物流的三个核心问题:起运地循环取货、运输方式选择、货损处理进行详细的研究。第六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对国际供应物流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1.3.3 课题的使用价值或理论意义为国际供应物流的实际运作提供理论研究思路,本文是在做了大量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将精益化理论用于国际供应物流的优化上,从供应商关系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精益化流程设计三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精益化研究策略,并对精益化流程中的三个核心问题:起运地循环取货、运输方式选择和货物损失处理做了模型和算法研究。本文对制造企业国际供应物流做了详细的研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1.3.4 可能达到的水平 本文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据,建立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目标。 通过对国际供应物流的精益化构建、实施与控制的探讨,本文可能为制造业国际精益物流的切入方式提供参考。第二章 国际供应物流精益化分析2.1国际供应物流的内涵2.1.1国际供应物流的概念1、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相对较独立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和企业的生产系统、搬运系统、财务系统等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条件等有密切的联系1。供应物流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原材料、燃料以及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活动对生产的正常进行起着保障作用。一般来说,供应物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功能:(1)采购是供应物流与企业外部的衔接点,它是依据工厂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层,需要承担市场资源、供货厂家、市场变化等信息的采集和反馈任务。(2)进货运输是生产资料由供应商送达制造企业仓库的过程,是供应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库存管理是供应物流的核心部分。它依据企业生产计划的要求和库存状况制订采购计划,并负责制定库存控制策略及计划的执行与反馈修改。(4)仓储管理是供应物流的转折点,它负责购入生产资料的接货和生产供应的发货,以及物料保管工作。2、国际物流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2。从国际贸易的一般业务角度来看,国际物流表现为实现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的过程,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贸易对流条件。从本质来说,国际物流实质上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3、国际供应物流通过以上两个物流概念的定义,引出本文的重点研究范围即国际供应物流。所谓国际供应物流,是在企业供应物流的国际采购段发生的,生产原材料从国外供应商经过跨国采购、国际运输及库存管理等系统性运输管理,运送到制造企业工厂生产线的过程。相比较国内供应物流而言,国际物流基于其跨国运输的特点,中间产生的环节繁杂而难以控制。国际供应物流的总目标是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原材料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作为国际货物价值链的基本环节,国际供应物流不仅是国际商务活动得以实现的保证,而且为制造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利润源泉”。供应商3PL制造商供应供应供应供应3PL3PL3PL3PL3PL制造商制造商制造商制造商起运地中途运输目的地图2-1 国际供应物流示意图2.1.2国际供应物流的特征1、国际供应物流的组成国际供应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3。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1)运输子系统。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4。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2)仓储子系统。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必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3)商品检验子系统。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5。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4)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8。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这也是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必要性所在。2、国际供应物流的特点与国内供应物流相比,国际供应物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2)物流系统的范围广。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己是很复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个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物流一旦溶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之后,其效果才比以前更显著。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之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9。(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再者,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10。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对物流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无法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扭1200毫米,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以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货物转运的难度11。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其与亚、非洲等国家交流更简单、更有效。2.1.3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国际供应物流具有克服时间、空间阻隔以及克服国界阻隔的功能,是制造企业顺利进行国际采购的保障。除了与国内供应物流相同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外,由于跨越国界的需要,国际供应物流业务还包括进出口报关,商品检验等特殊作业,以及与运输、保险、报关、结算等相关的合同和单据制作,这些都是国际供应物流业务所特有的。信息流动国外供应商出口方自送3PL提货货物集港承运人(海空陆)出口报关3PL接货承运人(海空陆)进口方接货进口清关进口方提货制造商3PL送货保税区、库国际运输国内运输国内运输国际端的采购主要包括国际商流、国际物流和国际信息流这几个过程。国际物流是在国际商流这一商品交易磋商活动过程实现后进行的,信息流则贯穿于商流与物流的全过程中。如图2-2所示。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交易的成功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采购磋商前,均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市场的调查研究、采购对象的选择、生产可行性研究、进(出)口方案的制定等,然后再进行交易磋商,经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几个过程,就双方的各项交易条件达成一致意见,签订采购供应合同。按着合同约定,卖方组织货源,办理出口报关、商品检验等手续,通过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结点与连线组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美体师继续教育考试年试题与答案
- 港口装卸工考试题
- 集装箱运输培训考试题
- 婚庆服务操作规程培训考试试题
- 高中期末物理力学考试题
- 期末跨学科综合考试题(小学)
- 化验员基本考试题
- 家政人员职业发展图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渔业养殖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麦深加工智能仓储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 青岛版六三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时 总量与分量》课件
- DB45∕T 2659-2023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服务规范
- 电商税务筹划课件模板
- 洗煤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旧楼拆除防尘降噪专项措施
- 2025年中国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矿山开采运输管理制度
- 律师行业税务问题课件
- 湖北建筑工程资料表格全套
- 中医耳鼻喉科学多媒体课件-鼻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