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ppt_第1页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ppt_第2页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ppt_第3页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ppt_第4页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1.杜威是谁2.杜威的教育思想3.评价及影响,约翰.杜威(JohnDewey),出生于1859年10月20日,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新三中心的提出者(儿童、经验、活动)。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杜威的成长,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1879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的教职工作,并继续研读哲学史1882年,首次发表论文,并被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1894年,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题,遂辞职离去。之后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896年,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04-1930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并担任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919年,他曾经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他还去了苏联、土耳其、南非及墨西哥等地1952年6月1日,因肺炎在纽约去世,杜威的学术生涯,第一时期是佛蒙特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时期(18751884年)。主要研究欧洲哲学。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18751879),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曾先后执教于一所城市中学和一所乡村中学。教学之余学习哲学史。1882年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1884年以题为“康德的心理学”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第二时期是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时期(18841894)。研究实用主义哲学,参加教育改革并且开始研究教育问题。第三时期是芝加哥大学时期(18941904)。教育思想形成并且进行教育实验。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并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系主任。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37岁)。主要教育代表作是1897年发表的我的教育信条。第四时期哥伦比亚大学(1904-1952)教育思想成熟期和研究成果丰产期。1904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0年退休,获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称号。退休后仍然辛勤笔耕。主要教育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57岁)。,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MyPedagogicCreed(1897)学校与社会TheSchoolandSociety(1899)儿童与课程TheChildandtheCurriculum(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andEducation(1938)等。,1937年版的封面,经典性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社会发展,教育领域,历史背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社会学基础(社会方面),实用主义哲学,心理学基础(儿童方面),(一)实用主义哲学InstrumentalismandPragmatism,“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的连续体。在这个统一的连续体里,经验和自然、人和环境、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作用着,相互连续起来,以至合而为一。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只有“我”的经验存在。“一切学习来自经验”。,(二)社会改良主义,他期望“以合作的智慧的方法,去逐步代替暴力冲突的方法”,“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民主主义社会最需要教育,且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要求,要求教育使人获得有效地参与共同生活的经验,“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63页)。,(三)机能主义心理学,儿童是和他们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积极而能动的机体。儿童学会适应环境并与社会成功合作的基本途径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这就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儿童生来就潜存着四种本能,分别表现为四种活动: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及其活动;制作的本能及其活动;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及其活动;艺术的本能及其活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教育即生长,杜威从其生物学化本能论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同时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正视儿童的需要,又要提供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互作用。,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即生活的观点。他指出,儿童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社会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人。“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这一观点是以杜威的主观经验论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来的。认为人的最初的经验来源于“先天的能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连续性”原则“交互作用”原则,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教育无目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民主主义和教育p114)教育目的要因人而异:“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习惯)(同上p114)”;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同上p113)”教育当然要有社会目的,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有特点的发展(生长)而实现的,教育的目的不应排斥教育的出发点儿童,正如两点成一线那样,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起来,综合考虑。,教学论,一、从做中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二、教学过程:教学五步骤(发现法)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观察和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展开调查和研究,获得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有机会检验他的方法。,三、教材和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社会性的作业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四、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法五、教师角色:助手指导者,对杜威的评价,杜威教育思想是符合美国文化特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美国的教育文化。实用主义教育对培养适应社会且具有创造力的人有价值。实用主义课程和教学论比较适应低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适应。,由于杜威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以学习系统学科课程为本的做法,他的活动作业课程,偏重儿童目前的兴趣和经验片面强调“从操作中学习”,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结果使教学变成儿童在活动作业中掇拾片段的直接经验的过程,这是不符合教学的根本规律的。当然,他批评传统学校的教学缺乏活动,压制了儿童主动性的发展,则又是正确的。,杜威对教育的贡献,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其功绩是公认的。杜威从美国教育的极端形式主义与严格主义的影响下,在维蒙特州新英格兰的城镇,具有民主气息的环境之中,孕育了他对当时教育实施的批判能力;同时,在日后接受生物学与心理学的洗礼后,而对教育上的种种弊端,发出了深沉的呼吁,创立了新的哲学思想,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演成了一九三年代的所谓进步教育运动。杜威的教育思想,从初等教育一阶段来论,不难发现到他的理论之深具价值,这也就说明了杜威对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之学校设施,是产生了不少的影响。教育目的、方法、课程内容、道德教育之方法等等的变迁,都是有鉴于传统教育实施上的缺陷,经由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哲学之提倡与实行而成为事实;教育之成为社会基本效能的认识,又重新为人所重视,使教育不再误蹈过去偏重形式的覆辙。从教育上的教学实施之重视行的问题及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不仅充实了教育的内容,而且也顾及到受教者的需求及其兴趣与能力,并从民主社会生活的理想上,引导学生经验之成长,趋向于道德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型态,可以说这是杜威对美国教育最伟大的贡献。,正如汉德林在杜威对于教育的挑战中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转折时期,美国教育急需强烈激荡和震动的关头,杜威掀起的波澜是壮阔的,其意义是暴炸性的。,对中国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