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备课_第1页
守财奴备课_第2页
守财奴备课_第3页
守财奴备课_第4页
守财奴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守财奴备课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巴尔扎克简介 奥诺雷 德 巴尔扎克 (17991850)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处在法国历史上一个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主要经历了拿破仑统治 (18791814)、波旁王朝复辟 (18141830)、七月王朝 (18301848),以及席卷法国的 1848 年大革命。在这几十年中,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而工人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剧烈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对巴尔扎克的思 想和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1799 年,巴尔扎克生于法国西部杜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他被送入教会学校接受天主教旧式教育。 1814 年,随家迁居巴黎。 18181819 年,秉承父母意旨,进法科学校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当文书。毕业后,拒绝父母要他当律师的要求,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曾一度经常,从事印刷业,甚至还准备去开采早就废弃的银矿,结果均告失败,以致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这些阅历,使他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罪恶,有了更深的体验和认识,从而为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2 / 9 巴尔扎克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自称是法国社会的 “ 书记 ” 。他以艰苦卓绝的劳动写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 19世纪法国 “ 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 。它通过两千多个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遭遇,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典型性格。这是 19 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罪恶史,是封建社会的衰亡没落史,也是资产阶级的血腥发家史,恩格斯在致玛哈克 奈斯的信中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巨大成就,认为是 “ 现实主义最伟大胜利之一 ” 。 1850 年,巴尔扎克病逝于巴黎。 二、课文析读 1.简析欧也妮形象 欧也妮是 “ 一个被吝啬的父亲弄得连世界也不识何物的 ”富有继承人。生活在金钱支配一切的社会中,她从来 “ 不知道什么叫金钱 ” 。要知道她自己就说:金钱对我 “ 根本没有用处 ” 。与其说她 “ 纯洁 ”“ 天真 ” 和 “ 高雅 ” ,不如说她被父亲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弄得傻里傻气。二十三岁的欧也妮,查理未来之前还 “ 不知道什么叫爱情 ” 。对查理羡慕和同情,欧也妮开始觉醒和思索问题,朦胧地意识到 “ 自己的命运原来操纵在他 (父亲 )的手里 ” 。欧也妮赠金也献上了一颗纯洁的心。她忍受着痛苦和父亲的苛待,一直等待查理回来,实际上是她一生 “ 仅有的 一次爱情 ” ,也反映了其忠诚,3 / 9 父亲死后, “ 压迫本来已去,然而这个拥有一千七百万的老姑娘, ” 她只能靠爱情、靠宗教、靠对前途的信心而生活。传统的道德和金钱 “ 锁缚 ” 着她,家里的一切都像父亲在世时那样,如 “ 那些庄稼人简直不觉得老主人已经去世 ” 。她比父亲慷慨,成全了拿侬和高诺阿莱,办了一所养老院,几间教会学校,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出资修缮了几处教会,还定期资助一些教士。特别是查理背弃她后,她竟克制痛苦,拿巨款代他还债,更显得慷慨大方。欧也妮是被美化了的形象,拿葛朗台同她相比,更显得前者的贪婪吝啬和灵魂的肮脏。巴尔扎克 就这样写道: “ 如今上帝把大堆的黄金丢给被黄金锁缚的女子,而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有想望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在暗中援助受难的人。 ” 2.守财奴的艺术特色 首先,葛朗台的形象刻画得成功。他的贪婪、凶狠、吝啬、狡猾的性格刻画得极其深刻而逼真。巴尔扎克描写人物个性特征时,用了概括说明与具体描绘相结合的方法。他先在故事的开始时对葛朗台的形象作了概括的说明: “ 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 的执著狂。 ” 然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中心位置上,进行具体描绘,就是通过人物本身的动作、语言、表情、4 / 9 心理,通过对立人物欧也妮及其母亲的对照映衬,通过次要人物拿侬、克罗旭的侧面烘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多方面地刻画了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使葛朗台的形象显得十分生动逼真。葛朗台临死时那个抓十字架的动作,那个阴森可怖的遗嘱,都写得惊心动魄,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作品的语言形象鲜明。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本文塑造葛朗台的形象,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语言描写手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人物 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暴发户,爱财如命的投机商,葛朗台的每一句话,无不反映了他的身份。课文中, “ 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 ; “ 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 ” ; “ 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这些话,纯粹是一个商人的话,一个暴发户的话。其次,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作为一个爱财如命、贪婪守财的形象,葛朗台的语言也非常个性化。比如,文中说到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古脑儿登记起来拍卖,葛朗台高声地对自己说: “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 好一个视钱如命!说 到为妻子治病,守财奴说:“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 ” 他连给妻子治病都十分吝啬;欧也妮放弃了继承权时,葛朗台说: “ 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 ” 他临死前对女儿说: “ 把一切照顾5 / 9 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 这些,都十分显明地折射出人物的心灵世界,鲜明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类文荐读 父亲 (美 )罗伊 波普金 故事发生在布鲁克林市中心的一处街角。一位正在穿越马路的老人突然虚脱了。很快,救护车载着老人向医院呼啸而去。老人在医院里不多的几次恢复神志时,总在喃喃地轻唤着自己的儿子。护士从老人身上一封读得卷了边的信上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员,驻扎在北卡罗来纳。于是医院的人向布鲁克林的红十字办公室求助。寻找老人儿子的通知很快辗转飞到了北卡罗来纳海军陆战队基地的红十字协会负责人那里。由于老人行将就木,红十字会的人和陆战队的一名军官乘着吉普出发了。当他们找到老人的儿子时,年轻人正在一处泥泞的沼泽中摸爬滚打。他被吉普载 着飞驰到机场,搭上了一班可以让他见上一面他垂死父亲的飞机。 当年轻的陆战队员走进医院的门厅时,夜色已深。护士把疲惫不堪却心急如焚的军人带到了病床边。 “ 你儿子来了。 ” 护士轻轻地告诉老人,接着又重复了许多遍,直到老人睁开眼睛。老人被注射了大剂量镇静剂,恍惚间发现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年轻人站在氧气罩外面,于是向他伸出手。年轻的陆战队员马上用他那有力的手握住了老6 / 9 人。护士拿来椅子,陆战队员在床边坐了下来。 医院的夜是漫长的。漫漫长夜中,年轻人就一直坐在灯光昏暗的病房中,执着老人的手,向他传递着希望和力量。护士几次让年轻人休息活动一下,他都谢绝了。 每次护士来到病房时,年轻的军人都坐在那儿,时而喃喃地对老人说几句话。对她的到来和医院夜里的一切声响都浑然不觉 无论是医务人员换班时相互的叮嘱还是其他病人的呻吟抑或是鼾声。而老人却始终缄口不语,只是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 黎明来临前,老人去了。年轻的陆战队员从床边挪开已经被老人握得麻木的手,然后去通知了护士。护士去料理老人后事的工夫,年轻人点了支烟 这还是他来到医院后的第一支烟。 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后,护士回到了办公室,年轻人还等在那里。她正要说些节哀之类的劝慰之 辞时,年轻人打断了她:“ 这人是谁? ” 年轻人问。 “ 他是你父亲啊?! ” 护士很诧异。 “ 不,他不是我父亲。 ” 年轻人很平静, “ 以前我从没见过他。 ” “ 那我带你见到他时,你怎么不说呢? ” “ 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个误会,但是我也知道 他需要我。所以我留下了。 ” 说完,陆战队员转身离开了医院。 7 / 9 两天后,一封来自北卡罗来纳州海军陆战队基地的例行公函通知布鲁克林红十字会说,老人真正的儿子正在赶去布鲁克林参加父亲葬礼的路上 原来基地里有两个重名而且身份号码相近的队员。当初他们错拿了一份记录。 然而,正是那个被误 会的年轻军人却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成了老人真正的儿子,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人类应如何相待。 (董博 /译 ) 阅读提示:年轻的海军陆战队员不动声色地担负起了陪伴陌生老人的责任,像一个真正的儿子那样尽责尽孝,送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小说启示我们:真诚的心让人没有距离,人类之爱不是狭隘而是博大的;世界上的亲人不只是固定的一一对应,在爱的海洋里,谁与谁都可以是 “ 亲人 ” 。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四: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 1.肖像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音调、身材、服饰、姿态和风度等 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 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不只是让读者熟悉人物的外貌,而是要通过它体现人物的阶级身份、生活处境、生活遭遇和社会地位,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成功的肖像描写,往往能从人物的体态、骨肉、皱纹和服饰等8 / 9 外形的变化,透示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遭遇,因而能从一个侧面深刻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富有特征的肖像,能使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是构成典型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肖像描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静态的肖像描写,一是动态的肖像描写。所谓静态的肖像描写,是把人物 静止时的外部特征,像静物写生似的详尽地加以刻画。采用穷形尽相的细致描绘,给读者的印象完整、清晰、深刻,能使读者注意力集中,有它的好处;但有时容易流于平板,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与此相反,动态的肖像描写,是在人物的活动中,在情节发展中写人物的肖像。这种写法,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因为随着人物言行、内心的变化、复杂而紧张的思想斗争的展开,必然引起人物的面容、表情发生变化;所以从人物的一系列肖像的变化中,可以透示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譬如鲁迅的祝福,结合情节的发展描写了祥林嫂三个不同生活时期的肖像, 就是从祥林嫂生活变化所引起的肖像变化中,显示祥林嫂的性格、遭遇和心理状态的。这三幅肖像,深刻地展示了祥林嫂苦难一生的悲痛历程,概括地描绘了农村劳动妇女受尽地主豪绅的奴役、剥削和封建礼教的摧残、迫害而致死的惨象,并暗示出祥林嫂之所以会有如此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 9 / 9 2.行动描写。人物行动是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判断一个人的主要标志。因此,作家必须选择、提炼那些富有典型意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行动,才能创造出典型人物。 行动,既指大事件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包括人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