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docx_第1页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docx_第2页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docx_第3页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docx_第4页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摘要:呼啸山庄以其超越生死的爱恨情仇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独特的叙事特色是其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艾米莉勃朗特从女性书写的叙事角度出发,运用不可改变的叙事循环、复杂巧妙的叙事方式与叙事顺序、有意设计的叙事时距,写出了一个爱恨泯灭的自由荒原的故事。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角度;叙事方式;叙事顺序;叙事时距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远没有夏洛蒂的简爱出名、风靡,而且还招来批评、厌恶与反感。但她留给世人的唯一小说呼啸山庄历久弥新,以其精妙的叙事手法和震撼人心的主题,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浓厚兴趣,吸引了众多评论家的注意。终于, 20世纪上半叶形势发生了变化,批评界对呼啸山庄的评价远远超过了简爱,读者也开始理解这部作品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别致的叙述技巧。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受到压迫而反抗。他们的爱情是基于性格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志趣上的相投。他们爱情的基础不是由互补性,而是由同一性构成的。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带有神秘主义的味道,但又是现实的。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有着绝对强烈的情感,爱之中又掺杂着极端的狠,他一步步地实行残酷的复仇计划,一步步让那些人跌入深渊,而最后看到小凯蒂和哈尔顿与他心爱的人相似的眼睛时,他放弃了,也释怀了,与凯瑟琳在呼啸山庄的高空上团聚。在充满野性和平静相融合的文字底下,呼啸山庄为我们展示的是一段时间跨度长、感情炽烈、超越生死的爱情,这与世俗的爱情有着极大的不同。读过呼啸山庄的读者,都被这虐深的爱念深深地打动,到底是要爱到什么程度,男主人公表达出充满毁意的爱。而其深深的感染力正是与艾米丽独特的叙事有关,笔者将在下文对其进行详细论述。一、女性书写的叙事角度在呼啸山庄的创作时代,即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女性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女性在男性霸权中所受到的不公,在不断的反叛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那便是女权主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觉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批判;它努力发觉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在那个年代里,女人的地位很卑微,父亲的财产永远是留给不断多出来的“表哥”、“表弟”,除非没有任何男继承人,财产才会轮到女性。呼啸山庄关于对女性财产继承权的讲述:大凯瑟琳不能与哥哥平等的继承父亲的财产;而作为女儿的小凯瑟琳,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而是被自己的丈夫小林顿继承,丈夫死后,再由小林顿的父亲希斯克利夫据为己有。艾米莉设想了一份当时女性最理想的婚姻生活,期望两性世界能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给女性生活寻求一个突破口。因此小说不仅是消解了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的关系,也试图设计一个作者理想的两性世界。在第一部分中,大凯瑟琳对经济地位的妥协丧失了自我,选择了林顿,造成了三个人的悲剧。小说的第二部分则是写出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不屈不挠的追求史,力图构建两性社会的和谐。然而两性的和谐与对话是需要曲折过程的,小说在第二部用了近二十章的篇幅叙写了小凯瑟琳自主意识的成长历程。岁的她,惜惜懂懂地喜欢上自己的表弟小林顿,于是她在父亲与情人之间徘徊,一方面她不想违背父亲的意愿,悉心服侍生病的父亲,另一方面又牵挂着小林顿,忍受小林顿的自私、刁钻和病痛。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认清了小林顿人格上的缺陷。在父亲和小林顿相继去世后,小凯瑟琳终于意识到自己无力拯救他们,她并非“天使”。潜伏在她内心的女性意识如魔鬼般具有不可估量的威力,她决心深入到她未来那个家庭的骨子里去,从她仇敌的悲哀痛苦中取乐,面对希思克利夫的压迫虐待,她勇敢地反抗道:”You are miserable, isnt it that no one loves you, no one will cry when you die. ”无论是凯瑟琳、伊丽莎白和凯蒂,不管她们的婚姻选择是否正确,她们都勇敢地去做出选择,尽管身边的人不支持与不理解,在这里的女性,尽管在爱情面前,她们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是独立而自由的,勇敢而值得尊敬的。二、不可改变的叙事循环艾米莉本人的性格该是由相反的因素奇特地组合在一起的,她外表沉默、敏感且倔强,在行动上也是羞怯异常,娴静闲散,拘谨扭捏但她的内心却又率真、热情奔放、独立不羁、性格坚强、想象丰富奇特。艾米莉笔下陌生、奇特的世界跟她的天性以及她的生命历程,可说是互为表里的。她在观察着外界,也在观察着她自己,她将自身世界的体验、认识和评价分置在多个人物身上展现在作品中,包括希斯克利夫、洛克乌德、凯瑟琳、伊利莎白、耐莉、凯蒂等等。艾米莉笔下的复仇是极具毁灭性的,但不是无终止的,最终一连串庞大的复仇抵不过凯蒂和哈尔顿的包容式的爱,最终也回归到美好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上。小说以洛克伍德造访呼啸山庄开始,此时希斯克利夫的报复达到了顶点他已经占有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全部田产,他所仇恨的辛德雷和林顿都已经死去,他的报复延伸到辛德雷的儿子和林顿的女儿,但是林顿的女儿也同时是他挚爱的凯瑟琳的女儿。小说开头有一个往往被忽视的细节。洛克伍德初次造访呼啸山庄,看到前门上方刻着“ 1500,哈里顿恩肖”的字样,表明呼啸山庄是1500年由一位名叫哈里顿恩肖的人所建。而到1801年耐莉讲述这个家庭的故事时,300多年已经过去,历史经历了一个轮回。虽然希斯克利夫曾经一度从辛德雷恩肖手里夺走了呼啸山庄,并且把辛德雷的儿子像奴隶一样虐待驱使,但到小说结尾,希斯克利夫死去,辛德雷的儿子,这位与其祖上同名的哈里顿恩肖,最后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合法的主人和古老的世家又恢复了他们的权利”。同样,与希斯克利夫青梅竹马的凯瑟琳,在生下小凯瑟琳之后悄然去世。但是她并没有消失,她的生命在小凯瑟琳身上继续下来。小凯瑟琳不仅长相酷似母亲,而且与母亲有相似的爱情经历。洛克伍德在凯瑟琳的房间里看到凯瑟琳写下自己的不同名字,“凯瑟琳恩肖,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顺着读,我们读出凯瑟琳的故事。凯瑟琳恩肖爱希斯克利夫,希望嫁给他,因此写下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但是她最后嫁给了林顿,她的名字因此改成凯瑟琳林顿。倒着读,我们读出她女儿的故事。她的女儿小凯瑟琳林顿嫁给希斯克利夫的儿子而成为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丈夫死后嫁给哈里顿恩肖而成为凯瑟琳恩肖,恢复了她娘家的名字,形成又一个轮回。艾米莉的开头达到了至少三个目的。首先,这样开头呈现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造成“陌生化”的视觉效果,读者第一眼就看到一幅十分奇怪的场面,印象深刻。其次,洛克伍德在呼啸山庄看到的景象与他在画眉山庄经历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不和谐更加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想知道仇恨和冷漠因何而生,又如何结束。第三,这样开头为后来的一系列怪诞、荒唐的事件做了铺垫,使读者对后来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希斯克利夫在凯瑟琳房间里恳求凯瑟琳的鬼魂再现,令人联想到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看到的鬼影,是怨恨的化身,这种怨恨一直延伸到结尾,到结尾时只是让人可悲与怜悯希斯克利夫。三、复杂巧妙的叙事方式和叙事顺序呼啸山庄的叙述方式也独具匠心,采用了由若干叙述层面构成的嵌套式结构。在最外层,是房客洛克伍德的叙述。他是小说中的人物,又是叙述者。他租住了希斯克利夫的画眉山庄,讲述他到呼啸山庄所见所闻。他造访呼啸山庄之后病倒了,他的经历和好奇引发了耐莉丁思的叙述。耐莉的叙述构成了叙事的第二层,也是小说的主层次。此外,在耐莉的叙述中还穿插着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女仆齐拉等人的叙述。他们的叙述构成了小说的第三层次叙事。因此,呼啸山庄的叙事从外到内包含了三个层次关系:洛克伍德的叙述、耐莉的叙述和其他人物的叙述。洛克伍德是外部叙述者,他置身事外,不参与故事中人们的活动。他以一个冷静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报告曾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耐莉是故事中的人物,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大部分事件。她的叙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相对来说不如洛克伍德客观。在第三层次,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伊莎贝拉的叙述完全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叙述他们作为事件核心人物的经历和感受,主观性更强。批评家往往忽略了女仆齐拉,其实她是耐莉的另一个自我,担当了与耐莉同样的叙事角色。耐莉在画眉山庄,齐拉就在呼啸山庄,而耐莉到了呼啸山庄,齐拉就到了画眉山庄。耐莉对于另外一个山庄发生的事情,就是通过与齐拉在野外会面知道的。学者高继海的的主题与叙事中说到,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有着特定的关系。呼啸山庄的故事时间可被切分成16个时间段,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顺序为:1,1771年希斯克利夫被恩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 2,1774年辛德雷到大学读书。 3,1777年辛德雷结婚,恩肖先生去世。 4,1778年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出生。 5,1780年夏埃德加来到呼啸山庄向凯瑟琳求婚,希斯克利夫离开呼啸山庄。 6,1783年4月埃德加娶凯瑟琳为妻,同年9月希斯克利夫返回并开始复仇。 7,1784年凯瑟琳生下女儿后去世。 8,1797年小凯瑟琳来到呼啸山庄。 9,1800年小凯瑟琳见到希斯克利夫。 10,1801年秋埃德加去世。 11,1801年11月底洛克伍德到呼啸山庄拜访希斯克利夫,12月初耐莉开始给洛克伍德讲述故事。 12,1802年1月洛克伍德离开呼啸山庄。 13,1802年2月耐莉搬回呼啸山庄。 14,1802年3月哈里顿与小凯瑟琳改善了关系,5月希斯克利夫停止进食而死。 15,1802年9月洛克伍德再访画眉山庄,从耐莉那里了解到最近发生的事情。 16,1802年9月洛克伍德到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墓地吊唁。而小说文本的叙述顺序,如果我们用英文字母表示,则是:A,1801年11月底洛克伍德到呼啸山庄拜访希斯克利夫,12月初耐莉开始给洛克伍德讲述故事。B,1771年希斯克利夫被恩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C,1774年辛德雷到大学读书。D,1777年辛德雷结婚,恩肖先生去世。E,1778年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出生。F,1780年夏埃德加来到呼啸山庄向凯瑟琳求婚,希斯克利夫离开呼啸山庄。G,1783年4月埃德加娶凯瑟琳为妻,9月希斯克利夫返回并开始复仇。H,1784年凯瑟琳生下女儿后去世。I,1797年小凯瑟琳来到呼啸山庄。J,1800年小凯瑟琳见到希斯克利夫。K,1801年秋埃德加去世。L,1802年1月洛克伍德离开画眉山庄。M,1802年9月洛克伍德返回画眉山庄,耐莉告诉他其间发生的事情。N,1802年2月耐莉搬回到呼啸山庄。O, 1802年3月哈里顿与小凯瑟琳改善了关系,5月希斯克利夫停止进食而死。P, 1802年9月洛克伍德到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墓地吊唁。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更清晰地显示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我们再从过去与现在的叙述的穿插来看,叙述呈现出现在与过去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是“洛克伍德的现在”与“耐莉的过去”之间的对立与互动,这一方面造成悬念,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使故事在现在与过去之间摆动、张弛,给小说一种动态美的张力效果。四、有意设计的叙事时距在叙事时距方面,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叙事的多次省略和停顿。(一)省略:形成空白之美呼啸山庄中多次使用省略。在希斯克利夫离开的三年,读者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有怎样的际遇。但从他重新出现后的言谈举止,可以知道他已经是以前的希斯克利夫了,他变得更加可怕,更加地厉害。他在外表上已经与上层社会的人一样,也完全配得上上层社会的人的礼遇,但读者能够从他空洞的眼神中读出他精神上的贫穷他完全成为了他以前鄙视的人。艾米丽对希斯克利夫的这三年轻描淡写,反倒让读者有了无穷的遐想空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空白之美,并让读者在轻描淡写的背后读到了一种深深的怨恨。除了希斯克利夫这无人知道的三年,文本中还多处运用了省略。在丁耐莉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情节平缓之时,她往往用概括的方式跨越时间,从几天、几个月到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飞速前行。这样的省略,既能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又能让文本抓住主要之处。(二)停顿:配合叙事框架除了省略,呼啸山庄往往还在紧张之处迫于钟表时间的压力或其他事情的阻挠,不得不停顿故事的讲述。在小说的第七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以及第二十五章,故事均出现过短暂的中断。呼啸山庄是一种双层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因其层层镶嵌而使承载的内容充满神奇诡异的迷幻色彩,在呼啸山庄中,主要有两个叙事框架:第一个框架从年冬老欧肖带回弃儿希斯克利夫开始,到年月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结为情侣终,历时年,爱恨纠葛,荡气回肠;第二个叙事框架从年月租客洛克伍德拜访呼啸山庄始,到年月洛克伍德重访呼啸山庄终,历时不到年,清晰冷静,条理分明。在第一个框架中,读者知道了整个发生在呼啸山庄的爱恨情仇,也读到了不同的人性、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选择与不同的人生。在第二个框架中,读者看到了以洛克伍德眼光见到的人和事,在那些奇特与疑惑背后,读者和洛克伍德一起感受、一起思考、一起疑惑。而所有的疑惑在第一个框架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诠释。这两个结构是平行进行的,形成了一种故事中的故事的效果。两个平行的框架同时存在,相互配合。如果一直听丁耐莉的叙述势必会忽略洛克伍德的存在,所以洛克伍德需要时不时地跳出来提醒读者他的存在。这种中断,把读者从过去的故事中拉出来,拉到现实中,使过去与现在交相呼应。“停顿”很好地适应了呼啸山庄的框架结构,也给读者一点时间平息激动的情绪,用时间来消化一下这个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故事。同时,这种手法也可以引起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单一和重复:笔笔精湛呼啸山庄中最常见的是单一叙事,即一件事只叙述一次。除了单一叙事,也多次出现重复叙事,即讲述几次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如:在凯瑟琳下葬的当晚,希斯克利夫和辛德雷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斗,它被伊莎贝拉和希斯克利夫分别加以描述。在希斯克利夫的描述中,读者只读到“我记得我停下来,把他踢得喘不过气来,然后就赶忙上楼,到我的屋子和她(凯瑟琳)的屋子里”。在希斯克利夫的叙述中,读者只听到短短的一个叙述,很平静,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伊莎贝拉的叙述中,读者可以看到搏斗的场景:“希斯克利夫使劲向回一拉,把肉割开一条长口子,又把那直滴血的武器塞到他的口袋里那个恶棍(希斯克利夫)踢他(辛德雷),踩他,不断地把他的头往石板地上撞,同时一只手还抓住我,防止我叫约瑟夫来”。在伊莎贝拉的叙述中,读者看到了憎恨、恐惧与暴力。其实,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是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感受自然不一样,这也更好地展示了他们真实的内心,让人物形象更加地丰满与立体。与此相反,对于有些发生过几次的事,呼啸山庄却只叙述了一次。如:在凯瑟琳死后,希斯克利夫痛苦得希望凯瑟琳的灵魂可以回来找他,他每天都在想念与痛苦中度过。事实上,希斯克利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