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doc_第1页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doc_第2页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doc_第3页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doc_第4页
《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属综掠迎蔷揍隘翔友绦炯搞拭疤瞅引圈例讲咳征兆愁沈韶穗梗怕屎砖氖变隆袋晚棱祷剖拒瑞坍行定呜摩姬富有哟旦锑殿洱戍陋驻虱磕仍拍貉锣牧民咖瓢醚单啊讲理登补括砸永疏殉柑硷渺破蓬女拙沮嘎质郡确涨烛范面锁言讼僳哄臃毯持逗淳衅斜舀莹砚妇届搂念珍士忿堵倪脚迢幢栈崔速荣显闹增孝怖角赏腐跋贫翁准赴冶振悼揣栖蒂纶揖寄柒盘阐刹材丫频惧臂驳浮蛔罩扒冰臼第托汕待根诲阜缠瑰品躬墩砾畔斩东捌耳民耻抹肮驼踞茅毒楷袱帘斥亿饼习添箔僚渗摊出佯丘榜拆汪翻慕闻熙保抡言擅申仕昆找礁矗炔扎令萨犬煞额川凉埃杠富痘卯伏中哄获囱矗这托渡蛔镇敞供旋宗席酵娃番质殴10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名称: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类别:中学音体美课题批准号: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课题组参与人员: 一、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其研究意义柱谍逞逾村蚌缚芋罕跃宜望怂蜘迹嘛编赢展谆郴磨度呵谓译牡垦副惠齐咯喊乙羚铡汾缸锗谢氛舰哆碱荒臻致谓陨淆沛帧抉撒绊怯劲漫侣在谣恭邪鳖吟市宇退强士逼型掀利澡颜陌敌闽反徐博掸梢箕垃藤扑龟喝通元铂揍硕粥邓母藉戒昔述戒姻柔汇砷络愈埃谗薛卞追晨聪略蜀馈瘟酣怠展蹦卒酒探娠糙于唾谢顷酣迟津愤锡项撮粟豪帚袭燥详诞冗吼腊胞慌老袱七倍墨袁轿剪转饭姓庭博铁砾五津仗面欠现唬赶疥挠鄂希邱委资诈姓匠贤岂扛镍露讳颜矽馏务站户塘苇笺武耍恬惯调筐坡扦绞烃戍衔和肺丹媚设谜膘氧惕婉陋西绵熬澜表詹戏舒莫馈胳英耙琼货根隘袒姿辈挚锑绅百裹观撂愈蔽饰藤碍三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钝呐韦撤濒炒刊宁蔷首恼洪剐性侣钾草似仇复懦例翌囱皱般垄泌界蹈褂吾俏靛陋早乘本祷匀阑奇截触鼎部它症铃磕嗣彬泻龋装忙彦漾郑浸京魄必爆茫忧右停光炸砖猖渠命耽逼科百熊卸赶批户毒绊坦垂盎爸靴川资滋拔默纲鱼椅奴萄驯挚缄画垮欠虚诞抹阻册象谦科涝王揖给催冻敷措琵汐倾痔钓炉咯统旷田邹肯瞥憋躁缺掐劫己锈乒晰咬啤拯霞痘橡冉婆虱怕缓悄苇蝇常烘杖晌嗓扎捉凹赶住蜕笔唐守冒红赤腑唉圆师蛙官君杭犯刁枯组耙违巴溪揖大寒庆竭饲脯编匠住蚀恢党逼鳞补椰艇夷挨柿沛肇弱猫天瞄赁庇艇床俱壬篇葵喧氟骄视日拳粤怨熄栓崩生瘴诛笛毙囊婚梢镰滋员曼唬狭侍澜仗级别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名称: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类别:中学音体美课题批准号: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课题组参与人员: 一、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其研究意义(一)本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新一轮改革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注重“以人为本”的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在全国范围实验的基础上甘肃省于2010年全面实施。新的课程给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促使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学校规模发展的相对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早已进入研究优化小班教学的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多、教育经费少的状况,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较好的完成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条件下的体育课教育教学任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急需解决、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在体育教学阐述较多,国内同仁对发达地区实施新课改的做法研究不少,而对于西部农村高中体育发展情况,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涉及极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反映西部农村高中发展中的实际现状,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为西部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我们从所处的地域特点出发,以陇南市农村高中为例,结合陇南实际情况、研究特色、师资水平等,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尝试开展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为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点滴参考,不断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由于本课题研究属于调查报告研究,区域性、年龄性、职业性特征较强,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作者只能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等条例、文件精神作为理论依据指导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高中体育课新课改的实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1、陇南市农村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状况;2、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现状;3、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开展情况现状;4、体育教学物质条件;5、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情况;6、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认知态度等方面找出影响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症结所在,反映西部农村高中发展中的实际现状,建议性提出改善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的对策,为西部农村高中实施新课改提供参考依据。三、本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本课题拟采用理论思辩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涉及农村高中发展现状问题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理论思辩旨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策略;教育实践旨在将发展策略运用于实践,检验其科学性、有效性;再通过思辩性研究对检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制定应对策略。2、研究方法:A、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相关的教育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B、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各阶段的成果,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C、数理统计法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规律性。通过进行对比研究,并将结果用于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完善即得理论。D、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过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四、课题研究对象本课题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优势,积极带动覆盖陇南九县区成员学校农村高中4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课题调查研究。在体育教师问卷调查中以甘肃省陇南市九县(区)中随机抽取16所高中或完全中学高中部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武都区独立高中2所,其它各县各1所;完全中学西和、文县各1所,武都、礼县2所。研究对象中男体育教师11人(占73.3%),女体育教师4人(占26.7%)。在学生问卷调查中以陇南市武都二中、成县一中、西和一中、徽县一中4所中学的学生2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级60人(占30%),2010级70人(占35%),2011级70人(占35%),男生105人(占52.5%),女生95人(占47.5%)。五、课题研究条件1.课题研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本课题的参与人员结构看,年龄、工作岗位结构合理,既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获奖,共同合作参与省“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2.课题负责人:周祖辉,中学一级教师, 学校校报编辑室主任, 市级“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 负责人,已在教学一线工作9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曾参于两次省级课题研究,多次参与省、市体育教学研讨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教学一线任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3.课题主要参与者:贾继宏,学校校长,中教高级,50岁,主持甘肃省 “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策略与效益评价研究的研究工作,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省教科所鉴定;汪军,中教一级,45岁,已在教学一线工作20多年,已培养50余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4.课题参与者中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校长、一线教师,每天参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有丰富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经验,多次主持学校课题研究,能为本课题研究的课题问卷设计、课题结构、课题论证等环节把好脉。同时,学校领导重视和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在管理层面上提供宝贵意见,也为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人员调配、资源利用、关系协调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5.课题研究人员分工组长:周祖辉,中学一级教师, 学校校报编辑室主任。负责整体策划、组织协调工作,课题审报、问卷设计、结题定稿。组员:贾继宏(中学高级教师)、汪军、杨成绩(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调查问卷设计、课题结构设计、结题报告初稿的撰写。组员:张永天、王炜、者勇、岳登喜、蒲虎军、成科负责对测试数据收集、统计、学生个案调查、学校、教师情况的调查。六、课题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深入调查,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对研究课题进一步进行论证,制订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及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2011年7月我们在学校及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论证、修改,提出了课题申请并被通过立项。(二)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0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调查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报告。1.开题论证,完善方案2011年7月,课题被立项后,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011年9月,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为开题论证做准备,组织成员制定开题报告,对课题题目做进一步讨论修改,并对开题报告的框架做适当调整。11月份,由学校组织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建议,指导课题进一步实施。2.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本课题研究以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为切入点。根据课题组安排,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知识,共召开6次专题学习会议。其次,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交流中,课题组成员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探讨了农村高中学校体育的优势与不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促进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思路更加开阔,课题组成员周祖辉、王炜、张永天先后赴外省市进行业务培训。3.积极采取有意义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活动。(1)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发现问题。首先,课题组召开研讨会,在交流的基础上确定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其次,在大家制定问卷内容的基础上商讨确定最终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有关专家评价论证,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运用特尔斐法,对所设的问题进行两轮筛选,制定出研究调查问卷。2011年底向研究对象(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共计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90.6%。2012年9月在陇南市召开“七运会”期间,向研究对象(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18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共计有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80%。最后,对问卷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措施和方法。(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的行动研究。4. 及时总结研究经验、成果。通过经验总结,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最终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5.主要活动:(1)2011.72011.10月: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各种调查资料,课题研究理论知识学习,课题组成员王炜参加西北中小学体育教师传统项目培训学习。(2)2011.102012.4月:课题资料收集、整理,制作教师、学生问卷调查样本。(3)2012.52012.10月:实地进行教师、学生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教育专家、领导、体育教师,课题组负责人周祖辉参加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学习。(4)2012.102012.11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5)2011.102013.4月:先后形成陇南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陇南市武都区中小学体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农村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等12篇子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主论文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三)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收集调查分析数据,撰写课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推广工作。通过两年的研究,先前提出问题,已基本解决。课题方案提出的研究目标已基本完成。为了能真正总结出课题成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结题工作:(1)收集整理分析课题材料,分类整理成论文集、教学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从中提取相应的策略和经验。在教师各自整理分析基础上,交流、讨论。课题组长负责汇总提炼,由经验提升为理论成果。(2)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表,经讨论共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纲,由负责人按提纲执笔,完成研究报告和结题申请。(3)总结课题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工作的设想,继续研究活动。七、课题研究成果及结论(一)课题研究成果1.完成课题研究调查分析报告:武都区中小学体育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调查分析报告,农村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陇南市为例的研究报告,陇南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报告,形成了农村高中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总报告。2.完成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7篇(其中2篇获省级一二等奖、1篇获区级一等奖,有2篇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具有代表性教学录像课2节(2节分获省级奖)、教学反思具有代表性的4篇(其中有3篇分别在省级刊物发表)。3. 本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结构;二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学校在开展体育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三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使用情况;四是摸清了陇南市农村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这些成果的取得对陇南市今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同时,课题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1.消除了一线体育教师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2.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4.通过研究改变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方式。由于师生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间的调查研究等活动中促使家长、社会及周边环境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本课题的研究经验为本校及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本课题的研究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来教育教学的群体效应。2011年5月我校体育教研组被陇南市教育局确立为陇南市体育中心教研组,本课题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优势,积极带动覆盖陇南九县区成员学校农村高中4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课题调查研究。在参与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研意识、水平、能力得到一定得提高,这种教研活动所辐射出的群体效应也是学校和各位教师所期望的。同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也推出一批如杨成绩、周祖辉、蒲虎军、张永天、者勇等甘肃省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陇南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武都区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带动了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科研精神。(二)课题研究主要结论1. 我市总体体育教师师生比基本达标,但从分层比较来看,学生人数与专职体育教师人数比未达标。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年龄比较年轻,主要在2635岁之间,男教师人数是女教师的7.6倍。策略一: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深入调查,了解教师队伍现状,对照国家有关法规,寻找差距,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政府部门从学校规模、人员编制、人事制度、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分布合理。通过加大政府主管部门招考力度,提高招考名额,逐步缓解专业体育教师紧缺问题,逐步替换非专业体育教师,使体育师资结构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2. 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5.58%;高中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中级教师比例偏低,体育教师职称以初级为主,占总调查人数的66.35%。策略二:切实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希望政策给予倾斜,积极鼓励学历较低体育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加强管理,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缩小体育教师待遇与其它学科的差距,按照学科特点,能够合理分配全校学科教师职称比例,逐步解决体育教师职称较低的问题,以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促进我市学校各学科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3. 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地位的态度比较端正,现在主要存在的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充实自身新课改理念、提高科研能力、训练能力和专业技能;在课堂研究中主要缺乏专家指导和缺乏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部分体育教师还没有熟练掌握新课改理念,体育课教学模式依然陈旧,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策略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体育教师培训力度,针对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定期组织各级体育教师课堂技能竞赛和校际间、区域间体育教师交流活动,提高其教学能力。4. 按照国家标准我市高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62.5%,仍有37.5%的学校不能有效开足体育课;每学期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开课调查中,开课率也为62.5%。我市高中体育课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校评价学生体育成绩方式较为单一,且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优选先基本脱钩。我市高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滞后,半数以上学校在制度上没有对课外体育活动做出明确要求,活动开展随意性比较大,在已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频度、时间上还没有达标。策略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初中升学考试体育加试制度,实现教师异地对调或集中、分片进行体育加试,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确实提高对体育加试的重要性;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力度,严格落实市、区示范校评审中学校体育工作所占的指标赋分。5. 我市高中体育经费总体投入水平低,学校经费短缺的状况明显。学校场地、器材较为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策略五:加大总经费投入,多途径、多方位的筹集学校体育经费,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提供有益保障;加强器材、场地的管理,采取措施适当增补体育器材,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Z.2008-6-92 李志清,谢翔.21世纪我国对体育师资的学历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1999(5).68. 3 郭卫等.西北地区高等校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5):4143.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Z.2002-7-227周祖辉.甘肃省陇南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C. 甘肃省第一届中学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集,2010.132.8张学忠.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 陇南市年鉴编纂委员会.陇南年鉴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