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_第1页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_第2页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_第3页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_第4页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 先看一个课例: 课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上课开始,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取得的成果 3,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 4,与以往的侵略战争有何不同 5 中国战败的原因,你有什么启示 6,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7,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8,今天的使馆和过去的使馆界有何不同 大约十分钟后 ,老师开始提问,很多问题学生答不上,老师只好讲解。到第 “5” 题时下课铃响了,老师说: “ 第 6题的内容书上写得具体,同学们自己看吧。下课。 ” 听完课后,我长叹了一口气,在没有的问题上兜了半天圈子,却把最重要的问题丢了。我们看他设计的这些导学问题多以史论为主,教材上根本没有答案,难怪学生答不上。比如,义和团,从义和拳到义和团,从明末到清末,从反清2 / 5 复明到扶清灭洋,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利用到对义和团的宰杀,这么多问题一节课也说不完,而课本上又没把义和团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讲解,只是为了说明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所以 前两个问题设计的角度就不对。教材内容实际上有三个问题:一,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二,战争的经过,三,战争的结果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其中第三个问题是重点,第一个问题是次重点,第二问题做一般了解就行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让我们的老师给复杂化了,学生如在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了。连我这个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听课者也懵了。 老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应从最简单易学的角度入手去设计教学,不能故弄玄虚,把简单的问题教难了。 历史教学的内容分为史料和史论两部分,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以记忆史料为主。为了减轻课业负担 ,教材只选编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前后根本联贯不起来。比如近代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只编了北伐战争一课,之前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只用课本上的小字部分简单提了一下;之后的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马日事变,也没提,只笼统提了一下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可见事件的前因后果根本形不成系统,线是不连贯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点。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掌握历史上重大的人物和事件,而我3 / 5 们的教学为什么要把它复杂化呢?有一位老师讲法国大革命,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怎样评价人 权宣言,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能力回答吗?不能,就由老师来抄答案。抄了答案干什么用 ?应付考试,因为过去的中考题中就有这样的题。老师大概是想让学生答出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的局限性,其实在当时教会贵族随意侵吞平民的私有财产的历史背景下,这一条恰恰有它的进步性,课本的看法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为什么会重史论轻史料呢?都是考试惹得祸。 现在的历史中考采取开卷的形式,允许学生带着课本进考场,但不是一个打开课本就能解决了的。命题的方法变了,就是一个只有 2 分的选择题,也综合了课本上几个章节的内容,临时翻书是来不及的。一些分值较高的大题往往采取材料分析的形式,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去答出相关的史料和史论。命题方式变了,打个比方,过去是给了一种药问你它能治什么病,现在是给了一个病人,问你他需吃什么药。命题的角度变了,教师为了应对,就用过去的中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把课本画得密密麻麻,在没用的地方贴上相关题的答案,把一本薄书贴厚了。 材料分析题,似乎是以史论为主了,于是教学中就出现了轻史料重史论的现象。想想我们的学生掌握的那点零碎的历史知识,你能让他论出什么呢 ?纯属应付考试,可把最重4 / 5 要的历史知识史料给丢了。平时上课时把与此章节相关的中考题硬塞进去,课教成了四不像,还要摁着学生的头让他背过,搞得学生苦不堪言,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变得味同嚼蜡了。 怎样兼顾掌握历史知识和应对历史考试两方面呢? 把历史课分为三段,历史知识的提取,历史知识的记忆,历史知识的运用。 历史知识的提取,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七个要素。七个要素中只有人物的评价和事件的影响属于史论,其余全是史料。这个环节可以安排 15 20 分钟。可以采取提纲引领,学生自学 、师生共同讨论的步骤来完成。不必为得出标准答案而纠缠不休,目的是让学生记忆提取的结果,而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是语文教学的事。 历史知识的记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我见过这样一句话,日本名将之花阿布规秀凋落在太行山上。一个形象的比拟句,让我们记住了抗日战争中日本死在中国的最高将领叫阿布规秀,他死在太行山上。还有一位老师教地理,挪威有个不冻港叫摩尔曼斯克,名字挺拗口的,一个老师让学生这样记,摸着耳朵慢慢思考一刻钟,就这样一句话,把一个拗口的名字记住了。记战国策中的八个国家,舟橹齐进正处吴越(周鲁 齐晋郑楚吴越)。记六国灭亡的韩找魏楚咽气(韩赵魏楚燕齐)。当然这样的记忆方法只适合少数的知5 / 5 识。还可以把历史知识系统化。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把知识并列展开,如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共五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阿古柏叛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把相关知识归纳成一个表格就容易记忆了。还可以根据事件的因果联系来记忆。如列强入侵导致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前者失败,后者开始。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要以为记忆是学生的事。记忆环节大约安排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