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乐人说山西好风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地图,旅游景点,饮食文化,返回,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洪洞大槐树:黄河儿女梦牵魂绕的故乡,乔木迹犹存,汾水环流,此地迁莺离梓里,古槐名不朽,鹳窝宛在,于今化鹤返莲邦,古帝尧陵:万民瞻望的精神家园,解州关帝祖:守望忠义的寄托,平遥古城:汉民族现存最完整的古城,晋祠: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天桥,全长300余米,桥宽仅1米左右,距离谷底300余米。,游龙蟠空,乔家大院:展示晋商风采,悬空寺:镶嵌在万仞峭壁间的阁楼,悬观暗道,空中楼阁,五台山佛教圣地:超越的文殊信仰!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普救寺:将爱情进行到底,云冈石窟:古艺术的辉煌,应县木塔:建筑界的奇葩,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云峰寺,建在一个天然抱腹岩洞中,寺庙分上下两层,由凌空栈道相连接。,绝壁“之”路,全长三百余米四百多级台阶通往正果寺,行空望佛,正果寺,建于悬壁之上,让人叹为观止,内有12尊包骨真身舍利像。,水涛留仙,水涛沟,十里水溪,湍流不息,大小瀑布近百处,形成“十里画廊,叠瀑大观”。,近水楼台,返回,山西面食文化,面食目录,拉面,刀削面,莜面,烧麦,面食节,简介,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清末陕西人薛宝展著的素食说略中说,在陕西、山西一带流行的一种“桢面条”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陕西朝邑、同州为最。其薄如韭菜,细似挂面,可以成三棱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这种桢条面就是现在山西的拉面。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拉面是山西的名产,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特别是晋中地区及阳泉等地及太原阳曲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此面吃时宜浇配打卤或各种浇头,炝锅或汤面也颇有风味。拉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条、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拉面、水拉面等不同品种。,返回目录,下一页,拉面经典一根面,山西的著名小吃“一根面”。顾名思义,就是一锅面翘在碗里,也是顺顺滑滑的一根,均匀不断。虽然说来容易,不过是很平民化的小面,但做来确十分复杂。恐怕没点工夫的人只能望锅兴叹。就拿第一步和面来说吧,和出的面要干湿合适,柔韧又有劲,做出的面才会连而不断。据说为了做出上好的面条,有些老师傅还要徒弟先学学太级的吐纳,招式,练足手上的工夫,出来的动作才会灵活稳当又漂亮。一根面的魅力不仅如此,人们从它的“一根到底,顺顺滑滑”还看到了许多吉利的彩头。比如做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来上这么一碗一根面,可以送上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一生幸福等等祝福,哄得大小上下欢乐一堂。这一根面哪,饮食加上武术的手劲,再添上这些丰富鲜活的民间祝语才成了中国独有的丰富的饮食文化。怎么不羡煞死生吃冷嚼的西方人?,返回目录,简介,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返回目录,起源,起源,返回目录,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莜面栲栳栳,返回目录,“莜面栲栳栳”(栲栳kolo)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钟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描述出山区人民的食俗风情。“莜面栲栳栳”这种山区普通的杂粮便饭,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简介,返回目录,名称由来,烧卖,又称烧麦、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烧卖源起元大都,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现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平潭烧卖类似北方烧卖,但用料及制法不同。先将番薯及薯粉加工成粉皮,选用蟹黄、虾仁、紫菜、鲜肉丁加佐料炒熟为馅,尔后装馅入皮,捏成白菜形状,竖列笼中蒸熟。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返回目录,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麦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门外的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伙经营合同样本
- 2025福建厦门市翔安招商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中考专题】2026年中考数学专项提优复习:三角形【附答案】
- 2025健身房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福建三明林校招聘407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面储备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88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37人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淮北市粮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安徽工程大学硕士专职辅导员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顺丰临时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 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2023年版)
- (正式版)JBT 14581-2024 阀门用弹簧蓄能密封圈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详细)
- 幼儿园-消毒工作流程图
- 电缆修理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 拼音拼读音节带声调完全版
- 工厂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秘密全集:世界上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 某桥梁箱涵、箱通工程监理细则
- 202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