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工艺,钢的退火和正火钢的淬火和回火其它热处理,9.1钢的退火与正火,9.1.1退火操作及其应用,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例如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1完全退火,方法: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缓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干沙中自然冷却)到500以下,取出空冷。,目的:先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缓慢冷却转变基本接近相图描述转变过程,得到接近平衡组织,降低硬度,便于加工,消除内应力。用途:碳钢和合金钢的锻、铸、轧制型材,可作为一般要求工件的最终热处理,大多为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适用对象:0.30.6%C。低碳或过共析钢不适用。保温时间:t=KD(min),D为工件有效厚度(mm),一般K=1.52.0min/mm。,2等温退火,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很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可以采用等温退火工艺取代完全退火。方法:加热方法同上(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在温度到珠光体转变开始前快速冷却(打开炉门,甚至吹风)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保温到珠光体转变完毕后,取出空冷。,目的和用途同完全退火,效率和组织控制较好。,3.球化退火,方法:将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保温2-4h,时间,冷却到Ar1温度附近时要足够慢的冷却(保温冷却,比随炉冷却还要缓慢)。目的:最终组织为铁素体的基体上均匀分布颗粒状的渗碳体,称为球状珠光体。用途:降低过共析钢材料的硬度,保证足够的韧性,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均匀组织为以后淬火作好组织准备。,4.去应力退火,方法:将钢较慢(100150/hr)加热到500650(低于A1),保温后随炉慢冷(50100/hr)到200300以下出炉。,目的:无相变发生,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可完全消除残余内应力。如果材料原始有大的弹性应变能存在,可发生再结晶,组织也会有对应的变化。用途:锻造冷却未全恢复塑性变形,铸件的冷却热应力,焊接构件的热应力,拉、拔、挤压的加工硬化等都会存在残余内应,利用去应力退火可以消除变形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内应力。,9.1.2正火,将钢加热到Ac3和Accm以上3050,保温得到均匀的奥氏体后,从炉中取出自然空冷,发生珠光体型转变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由于冷速大于退火,得到的珠光体组织较细,材料硬度和强度均比退火要高。合金钢在空气中冷却可能发生珠光体型、贝氏体型甚至马氏体型相变,但正火一般是指空冷时珠光体转变的这一部分。,用途:,中低碳钢用正火代替退火进行预先热处理,改善加工性能。普通结构钢(中碳钢)正火尽管未达到最佳性能,但可达到希望的强度和韧性,可以进行机械加工,作为最终热处理的成本较低。过共析钢正火时,可抑制二次渗碳体网状析出,对已经存在网状碳化物的工具钢,利用正火先溶化后抑制,用来消除网状碳化物,为下一部的球化处理作组织准备。,9.2钢的淬火,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进行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叫作“淬火”。目的: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可以提高钢的高硬度,保证高的耐磨性和承受高的接触应力。虽然马氏体不是热处理所要得到的最终组织,但马氏体再经过适当的回火,可以得到需要的组织和使用性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性能。,9.2.1淬火加热温度,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应以获得晶粒细小、成分均匀的奥氏体为原则,以便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铁素体可以全部溶解得到得到单一的奥氏体,从而消除未溶铁素体而带来的软相。也不宜过高,防止奥氏体晶粒粗大带来马氏体粗大,并且温度高带来的热变形也将严重。,过共析钢:含碳量在0.8以上时,Ac1以上3050。这时得到的马氏体有了足够的硬度同时保持未溶解的颗粒状碳化物也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淬火开裂的倾向加大,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反而降低硬度;合金钢:合金元素大多可以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为了合金元素的均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都要比碳钢稍微提高一些。,9.2.2淬火冷却介质,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为保证得到多的马氏体,冷却速度应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为防止零件变形、开裂,冷却应慢一些。所以理想的冷却速度如图,开始冷却慢一些,在快要发生组织转变时快冷,以躲开鼻子尖,随后又慢冷让马氏体转变慢慢的进行。,常用淬火介质,盐水、碱水1015的NaCl水溶液是最强的冷却介质。清水直接冷却和沸腾的蒸汽冷却,冷却能力也很强。碱浴、硝盐浴熔融的氢氧化钠、硝酸盐、亚硝酸盐导热能力很强,在120180以上的高温下有好的冷却能力。矿物油冷却能力约为水的1/41/8,用于奥氏体较稳定钢,如大多数合金钢,可以有效防止零件的变形开裂。,9.2.3淬火方法,单液淬火直接放入某介质(水或油)中冷却到室温。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双液淬火(水淬油冷)对复杂碳钢零件,先在水或盐水中快速冷却,躲开鼻子温度,估计温度低于500时立即转入油中,放慢冷却速度继续冷却到室温。,分级淬火淬入150260硝盐浴中躲过了鼻尖,停留一段时间让表面和心部温度均匀,热应力松弛。取出空冷。等温淬火直接淬入硝盐浴中保温,发生贝氏体转变。局部淬火局部加热法或局部冷却法冷处理冷却到室温以下的过程称为“冷处理”。,9.2.4淬火组织缺陷,加热缺陷过热、过烧、氧化脱碳、奥氏体晶粒过大等。硬度不足或出现软点前者是整体硬度低于要求,后者是个别部位硬度低于要求。产生原因有加热不足,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不够,工件表面不干净,局部散热不良等。变形与开裂零件淬火后发生变形是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构,完全不变形是困难的,但超量的变形甚至开裂则是要防止的。减小变形的途径有:零件结构设计合理,结构对称,避免过大的尺寸突变;淬火前组织要均匀,必要时经过退火或正火;加热温度适当,不要过热;冷却介质和方法适当,包括入水的角度;及时回火,防止当时未裂在放置时开裂。,9.2.5钢的淬透性,当试样尺寸较大时,从表面向内冷却速度逐渐减小,当冷却速度低于Vc,就不能得到全部马氏体,随着深度的加深,马氏体的数量愈来愈少,到达一定的深度后,冷却速度低于Vc,根本不能发生马氏体相变。所以大尺寸试样想全部得到马氏体是不可能的,随着马氏体数量的减少,对应的硬度也不断下降,通常把淬火钢从表面到马氏体组织占50处的距离成为淬透层深度。实际淬透层的深度除了与材料本身有关外,还与试样的大小、冷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淬透层深度,1.淬透性的概念,同样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同样加热和冷却条件下淬火,由于钢种类不同,淬透层的深度将不同,把钢在淬火后能获得淬透层深度的一种性质或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叫淬透性。它是一种材料特性,与零件的尺寸和淬火工艺无关,并不直接表明钢淬火能得到多大的淬透层深度,同样淬透性的钢,用不同冷却方法得到的淬透层深度是不一样的。,淬透性,淬硬性指在正常情况下,淬火后能得到多高的硬度,也就是形成全部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显然它决定于淬火时奥氏体的含碳量。淬火后的实际硬度决定于钢的淬硬性和实际获得的马氏体比例。,钢的淬透性好坏取决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即C曲线上的临界冷却速度。总的来说有:,钢的含碳量,共析钢的淬透性最高;合金元素中除Co外,绝大部分都使C曲线右移,提高淬透性;钢的成分组织不均匀,或因含有某些微量杂质,组成第二相质点存在,可促使奥氏体分解,降低钢的淬透性;奥氏体化的温度、时间参数影响奥氏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影响淬透程度,但这不全部为材料特征。,影响淬透性的因素,2.淬透性的测定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末端淬火法”(简称端淬)方法,按国家标准GB22563执行。,将f25100的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后,迅速放在专门的设备中喷水冷却。喷水条件:喷水管孔直径f12.5,水温23-30,自由水柱高度655mm,喷水口到端面距离12.5mm。测量出到端面不同距离的硬度,作出硬度距离曲线,即淬透性曲线。,淬透性的表示方法:JHRC-d,其中J表示端淬法,HRC为硬度,d到端面的距离。J40-6表示在淬透性带上距末端6mm处的硬度为40HRC。显然J40-6比J35-6淬透性好。,3.淬透性的意义,钢的淬透性不同,淬火后表层和心部的组织、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别,在机械设计和施工工艺主要注意以下问题:,重要零件对心部性能要求较高的,如连杆、锻模等,为保证心部的性能需要淬透,选用淬透性较高的钢;对焊接件为减小热影响区内出现淬火组织,造成变形开裂,应用淬透性较低的钢为宜。根据钢的淬透性不同,在淬火时选用合适的淬火冷却介质。对于大尺寸、低淬透性的钢,反正淬不透,进行淬火后回火的意义不大,经常直接用正火来代替调质,可以减少因淬火带来的可能开裂,工艺简单经济。,9.3钢的回火,9.3.1回火概念,消除内应力钢在淬火后,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加上淬火马氏体性能较脆时,容易出现开裂,有的零件淬火当时未裂,在大的内应力作用下,放置或稍有受力就开裂。利用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小内应力,达到防止以后变形开裂。,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操作叫“回火”。,目的,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