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文言专题,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1.分清虚实,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六王毕,四海一黄鹤一去不复返,动词统一,副词一旦,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令壮者无取老妇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通娶,夺取,动词,2.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4.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投诸渤海之北,(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1“何”的用法,(一).用作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用作副词。、疑问副词,怎么,多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传序),(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何如”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战?(曹刿论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2“之”的用法:,(一)用作动词,可译为“到”如: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二)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指示代词,表近指。“这”之二虫又何知?,(三)助词,.结构助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不知老之将至鹏之徙于南冥也.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久之顷之,结构助词,“的”,有的可不译。如: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宾语前置与定语后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马之千里者。都督阎公之雅望。,3“以”的用法:,(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壁。,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斧斤以时入山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申之以孝悌之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因由于,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武以始元年春至京师。,奉宣室以何年?,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二).用作连词。用法相当于“而”。,、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长太息以掩涕兮。,、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宁溘死以流亡兮。,、表示目的关系,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表示因果关系,汉亦留之以相当。,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6、副词。通“已”,已经。,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则,(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如果;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二)副词,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5“乎”的用法,(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延伫乎吾将反。(离骚),(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为师也,故先乎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少见。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赤壁赋),6“而”的用法:,(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城入赵而璧留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时矫首而遐观,(二)用作代词。“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复音虚词“而已”,“罢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7“其”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第三人称代词。他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活用为第一人称。视句意译为“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三).用作连词。或表假设,或表选择。例如:其如是,孰能御之?其实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可译为“如果”,可译为“是”“还是”,(四)用作连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用作副词。承接、转折、限制。,8乃,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触龙说赵太后)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却,竟然石钟山记)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只,仅仅。吕氏春秋),2.用作代词。“你的,“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3.表判断“是”“就是”。,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9“所”的用法,(一)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三).复音虚词“所以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凭借。、表示原因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10“为”的用法,(一).用作介词。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替”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公为我献之。(鸿门宴)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Wi,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3、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二)动词(wi)(有万能动词之美誉),孟尝君为相数十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霓为衣兮风为马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矣,终不解矣,做,管理治理,作为,是,成为,那,(三)、“为所”。表示被动关系。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四)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故怀谨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在,在中,向,到,跟、同,对、对于,11于,(一)介词于,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由于”等。,2.表示比较,“比”,有时可译为“胜过”。,良曰:“长于臣。”(鸿门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3.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有时“受于”、“见于”。,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于是”译为“在这”“从这”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一).用作连词。且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12且,(二).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2、“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3.复音虚词“且夫”,用于句首,表意思更进一步,可译为“再说”,“况且”。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13“若”的用法,(一).用作代词。、表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如: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二)好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四)、“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14“焉”的用法:,(一)代词1.代词,往往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怎么,为什么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二)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三)兼词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触龙说赵太后),(四).词尾助词,译为“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硿硿焉(石钟山记),从哪里,“在这里”,在哪里,15“也”的用法,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2.表示肯定语气的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3.表示疑问语气的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4.表示感叹语气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16“因”的用法,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因宾客至蔺相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社:丝路书香申请表-中国柯尔克孜医药汇编
- 2025年游学培训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资产评估师考试模拟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 2025年艺术学校美术教师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参考
- (2025年标准)股份意向认购协议书
- 2025年银行业招聘考试预测题解析及备考指南
- (2025年标准)购苗木协议书
- 小学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计划
- 电力行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
- 高校教师廉洁师风心得体会
- 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校长讲话:凝心聚力明方向沉心落力干实事
-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核查流程规范
- 2025年北京市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烟酒行经营合作合同范本
- 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4-2025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
- DGJ08-81-2015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
-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件(共九章)
- 部编新课标培训课件
- 非工作时间行为协议
-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