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ppt_第1页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ppt_第2页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ppt_第3页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ppt_第4页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20年代的欧洲革命运动,一、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拿破仑政权垮台之后,反法联盟各国就以战胜国的姿态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力图主宰欧洲的命运。其中,英、俄、普、奥四国扮演了主要角色,特别是俄、英两国更是不可一世,凌架于各国之上。四强主宰一切,按照他们的意图重新安排欧洲的版图和建立新秩序,这是战后欧洲政治形势的突出特点。,在会议上,四大国之间勾心斗角,矛盾重重。俄国在拿破仑失败后已经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因而野心最大,它全力扩大自己的领土,以建立自己在欧洲特别是东欧地区的霸权;英国一方面希望继续保持欧洲大陆各国的均势,另一方面力图扩大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在海上的霸权地位;,普鲁士在多年的战争中元气大伤,自知无力与俄国抗衡,不可能收回过去被瓜分的波兰领土,因而要求从其它地方得到补偿。同时全力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境内的领导权;奥地利一心要恢复往日的强盛,建立自己在中欧的霸权地位,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优势。,纳也纳会议正是在战后形成的这种新的政局下召开的。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的维也纳会议。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国际会议。除土耳其帝国外,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在总共216名代表中,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普鲁士国土腓特烈威廉三世、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莱勋爵,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亲王、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公爵和法国复辟王朝的外交大臣塔列朗公爵在会议上真正起了作用,实际上操纵了会议。,在长达八个月的会议中,既没有召开过任何一次正式会议、也没有开幕式和闭幕式。大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沉浸在无休无止的宴会和舞会中,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四大国幕后策划和协商。他们的共同目的是瓜分脏物、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维也纳会议争吵最激烈的是波兰和萨克森问题。俄国为了保持与普鲁士的同盟,求得普鲁士支持它独占华沙大公国,提议把萨克森割让给普鲁士,以补偿它在波兰方面的损失。奥地利极力反对沙俄独占华沙大公国和普鲁士吞并萨克森,就逐渐和英国接近。法国也不愿在自己的东邻出现一个强大的普鲁士,因此也站到了英奥一边。,1815年1月3日,英、法、奥三国代表缔结了秘密协定,矛头直接对准俄普在波兰和萨克森问题上的分脏计划。秘密协定规定:如缔约国三方之一遭到来自一国或几国的威胁时,应相互援助,各提供十五万人的军队,并不得与敌人单独媾和。塔列朗不仅成功地分化了反法同盟,而且参加了四国会议,并使战败国跻入了五强之列。,塔列朗在会议上提出了所谓:“正统原则”,就是要恢复被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翻的“正统”王朝和各国旧贵族的领地。同时,列强们又提出“补偿原则”,即如果旧日统治者的领地已被瓜分,不能恢复时,则以相当的领土预以“补偿”。“正统原则”“补偿原则”都是维也纳会议的指导原则。,经过激烈的争吵和讨价还价之后,1815年2月11日,会议就波兰和萨克森问题达成了协议。关于波兰问题,普鲁士占有但泽(今革但斯克)和波森(今波兹南),奥地利占有加里西亚,波兰其余四分之三的领土组成波兰王国,由沙皇兼任国王。克拉科夫成为自由邦,由俄、普、奥三国共管。关于萨克森问题,协议允许萨克森王国保留五分之三的领土,其余五分之二割让给普鲁士,另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莱茵河左岸地区及威斯特伐利亚给普鲁士作为补偿。,正当维也纳会议激烈争吵之机,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扬言要“解散维也纳会议”。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各国君主和大臣惊慌万状,一方面组织起第七次反法联盟,在军事上对付拿破仑,一方面勿忙签订最后议定书,结束维也纳会议。,1815年6月9日通过的最后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1恢复欧洲各国封建旧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恢复波旁王朝,葡萄牙恢复布拉冈扎王朝,萨丁王国恢复萨伏依王朝,罗马教皇的政权也予以恢复。德意志许多小邦的封建王公恢复了统治,奥伦治王朝再次统治了尼德兰。,2重新分割欧洲领土和海外殖民地。波兰被第四次瓜分,四分之三的波兰领土包括首都华沙在内都沙俄占有。此外,俄国还获得了芬兰湾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奥地利恢复了对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的大部和莱茵省;比利时归并给荷兰,挪威合并于瑞典,宣布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扩大其版图以作为德、法、意、奥之间的缓冲国。,3成立德意志邦联。由德意志三十四个邦和四个自由市(汉堡、不来梅、卢卑克和法兰克福)组成,由梅特涅担任邦联议会的主席。德意志邦联是一个非常松驰的政治联盟,此后,德意志在政治上仍然四分五裂。,4维持意大利的四分五裂状态。奥地利重新获得了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威尼斯等大片地区,其它地区恢复了各王国的统治。5英国获得地中海的战略要地马尔他岛,从荷兰手中夺得好望角、圭亚那和锡兰岛(斯里兰卡),从法国手中夺得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多巴哥、卢西亚等,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拿破仑“百日政权”结束以后,1815年11月20日,法国被迫与反法联盟各国签订了第二次巴黎和约。规定:法国的疆界恢复到1790年的范围,赔款七亿法郎,五年内分十五次还清。赔款付清以前,法国东北边境的十七个城堡和要塞由联军占领,占领军费用每年五千万法郎全部由法国负担。此外,法国还必须交出军舰。,维也纳会议违背历史和欧洲各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重新恢复了被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摧毁的各国封建旧王朝,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地图,野蛮践踏民族意识,任意宰割弱小民族,再次确定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均势。这是一次欧洲列强的分脏会议,它的许多决议都成为此后欧洲动荡不安的因素。,梅特涅作为奥地利政府的首席代表,又是“名副其实的会议主席”,因此有些历史学家把会议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称为“梅特涅体系”。恩格斯说:“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禁闭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大会,以便分配脏物和奖金,并商谈能把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和卖出、被分割和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见马恩全集第二卷,P641)。,为了保证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反动的政治秩序,1815年9月,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积极倡议下,奥皇弗朗茨一世,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同声响应,决定成立一个具有宗教意味的政治同盟,称作“神圣同盟”,以保卫君主政体和基督教义。9月26日,三皇共同发表了关于成立这样一个同盟的宣言,邀请欧洲各国的君主签字。到1815年底,除英国、罗马教皇和土耳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签字加入了。在神圣同盟中,俄国和奥地利起着主要作用,特别是俄国,扮演了“欧洲宪兵”的角色,亚历山大一世更有“救火队队长”之称。,拿破仑第二次退位之后,反法联盟除与法国签订立第二次巴黎和约之外,又根据英国的建议,成立了四国同盟。1815年11月,由英、俄、普、奥四国签订的四国同盟条约规定:1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2任何一方遭到法国的攻击,缔约国各出兵六万加以援助。3缔约国定期举行会议,以维持欧洲和平。,条约有效期二十年。实际上,这是四大国协议在二十年以内用武力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所建立的欧洲新秩序,这既包括对于欧洲版图的重新划分,也包括阻止拿破仑及其家族在法国重掌政权。所谓“定期开会,以维护欧洲和平”,实际上是为此后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和“欧洲协调”奠定基础。,1818年,四国同盟在今德国境内的亚琛召开第一次“欧洲协调”会议。会议因为法国已经付清赔款而同意提前撤退驻军,并邀请法国参加四国同盟,于是,四国同盟就扩大为五国同盟。从此,制裁战败国的四国同盟,就变成为保持欧洲协调的五国持久性的联盟。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都以维护各国的君主制,镇压民族民主运动为宗旨,具有明显的反动性。此后一段时间里,欧洲历史进入一个黑暗和反动时期。,二、20年代的欧洲革命:维也纳会议以后,神圣同盟不过维持了四五年的“新秩序”。从1820年起,各地的革命运动纷纷兴起,神圣同盟虽竭力镇压,但毕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此后,在各国革命运动的打击之下,神圣同盟日益解体。,1820年春,西班牙军队首先发生革命,要求实行1812年宪法,迫使国王斐迪南七世宣布实行君主立宪。1822年1012月,神圣同盟在意大利的维罗纳举行会议,决定由法国派兵前往镇压,俄军1015万作为预备军待命。1823年4月,四万法军攻入西班牙,5月23日攻下马德里,镇压了西班牙革命。,在西班牙革命的直接影响下。1820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皮蒙特也爆发了革命,并且很快蔓延到整个意大利半岛。革命者要求民主,要求宪法。于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召集了神圣同盟会议,宣布同盟各国政府有权对任何一个国家发生的起义进行干涉。稍后又决定由奥地利出兵镇压意大利革命。1821年3月,奥军将那不勒斯革命镇压下去。同时,另一支奥军同撒丁王朝一起扑灭了皮蒙特的革命。,1821年3月,希腊爆发了反对土耳其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年宣布独立,并颁布了宪法。土耳其苏丹政府派出大批军队对起义进行了最残酷的镇压。欧洲各国的进步人士对于希腊革命给予极大的同情和支持,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就亲身参加了希腊革命,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神圣同盟在希腊独立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奥地利担心希腊革命会引起奥地利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极力主张出兵镇压。沙俄则认为这是消弱土耳其侵入巴尔干的最好机会,因此坚决反对,并且以保护东正教为借口,谴责土耳其对希腊人的野蛮屠杀。英法两国从扩大自己在巴尔干的势力出发,也反对干涉。这样,神圣同盟内部的矛盾就进一步扩大。1827年7月,英、法、俄三国联合要求土耳其对希腊停战,作为解决希腊问题的先决条件,但是遭到土耳其的拒绝。1827年10月,英、法、俄派出联合舰队,在纳瓦利诺海彻底打败了土耳其和埃及舰队。接着,1828年沙俄正式向土耳其宣战。第二年,土耳其被迫与沙俄签订和约,宣布承认希腊独立,沙俄势力乘机侵入了希腊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