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结题验收综合报告_第1页
安徽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结题验收综合报告_第2页
安徽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结题验收综合报告_第3页
安徽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结题验收综合报告_第4页
安徽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结题验收综合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验 收 报 告项 目 名 称: 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 项 目 编 号: 研 究 领 域 : 烟叶生产与技术推广 承 担 单 位: 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主持人: 祖朝龙 执 行 期 限: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二O一O年制科技项目验收材料目录一、验收申请表(2)二、项目申报书(7)三、项目合同书(17)四、工作总结报告(26)五、技术总结报告(31)第一章 项目概况(34)第二章 特色品种筛选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36)第三章 漂浮育苗技术研究推广(56)第四章 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应用(71)第五章 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95)第六章 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研究与推广(117)第七章 特色优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127)六、经费决算表(145)七、附件(146)附件1 湖南中烟工业评价报告(146)附件2 推广效益证明(153)附件3 项目执行情况年报(155)附件4 近几年皖南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情况(186)附件5 发表的论文(210)安徽省农业农学院科技项目验收申请表: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盖章):2010年12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二O一0年制-7-项 目 名 称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合 同 编 号合 同 经 费600万项目执行时间2008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负责人祖朝龙E 邮 政 编 码230031联系电真5148991内容简介: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湖南中烟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围绕湖南中烟卷烟品牌对烟草原料需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特色品种筛选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漂浮育苗技术研究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应用、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及特色优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等内容,通过项目组几年来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合同研究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1、研究了四个浓香型品种K326、K346、KRK26、NC89及云烟87、云烟97在皖南的生态适应性、烟农的接受程度和质量风格特征,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皖南的生态适应性和烟农的接受程度依次为云烟97云烟87K326K346KRK26、NC89。湖南中烟评价分析认为,砂性土壤上云烟87、K326表现较好,水稻土上则以云烟97、K326表现较好,K326彰显特色风格的能力较云烟87强,尤其在砂性土壤上表现的更加明显;提出了品种格局调整意见,即云烟87:K326:云烟97=8:1:1(面积比),明确了适宜分布区域、土壤类型。2、研究了移栽期对K326、K346、KRK26、NC89四个浓香型品种生长发育及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皖南的适宜移栽期依次为3月20日3月25日3月30日,同一移栽期条件下各品种综合经济性状由高到低依次为K326K346KRK26NC89; 适当提早移栽期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强化风格特色,尤其对上部烟叶质量改进比较明显。对皖南3个主产烟县(区)100份烟样部分化学成分数据与烟样产地的29项主要气象数据进行了单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烤烟总糖含量的主要是生育期10活动积温、生育期日照时数;对烤烟钾积累有重要影响的气象因素是烟叶成熟期气温日较差、5月均降水量和6月均温;影响烤烟糖碱比的因素主要是生育期35的天数、5月均降水量和采烤期积温。3、膜厚0.08mm与0.15mm对比:阴雨天气条件下,采用0.15mm大棚膜棚内空气温度和水温可增加12摄氏度;晴天增温效果较小,仅为0.5摄氏度;苗池下垫泡沫等保温材料:苗池下垫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受天气条件影响显著,阴雨等低温天气条件下,垫保温材料处理与同一育苗棚常规苗池相比,空气温度低0.52摄氏度,水温低23.5摄氏度;晴朗天气条件下,垫保温材料育苗池与同一育苗棚常规苗池相比,空气温度增加1 1.5摄氏度,水温增加12摄氏度;苗棚四周开设防寒沟:防寒沟保温效果稳定,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均可提高棚内地温和苗池水温12.5摄氏度。4、稻壳掺播对土壤质地及烟叶品质的影响定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耕作层掺播20%30%体积比比例稻壳,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工艺评价结果皆好于其他处理和CK;土壤的物理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掺播稻壳比例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及大粒径结构比例增加,土壤含水量、pH及小粒径结构比例降低,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对照。5、研究了稻壳改良对K326、K346、NC89、KRK26及云烟87生长发育及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改良对各品种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相比于对照而言,稻壳改良均使各品种农艺性状变劣,且对各品种各项农艺性状的影响量不同,进行稻壳改良的各品种进入团棵期的时间明显变长,旺长期持续时间和成熟期明显缩短;撒施稻壳处理的各品种经济性状明显低于对照各品种,对于撒施稻壳和对照两个处理而言,各品种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的规律一致,即云烟87K326K346NC89KRK26;今年进行稻壳改良处理的各品种各项性状均比对照处理各品种差,可能与今年稻壳撒施时间较晚、垄体土壤墒情较差有关,建议明年进行稻壳改良时,撒施时间控制在2月底以前、适当增加土壤墒情。6、在两个水平土壤类型,加入10%稻壳的改良水稻土和水稻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品种K326、9601、云烟87、云烟97、G28、G80、K346及CF209,研究土壤环境的改变对烟株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质量风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水稻土上,9601和云烟97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在水稻土中CF209和云烟97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改良水稻土上的各品种上中下三个部位烟叶主要特征香气是焦甜香、烤香特征。7、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供应、采收模式和成熟度是影响上部叶质量的主要因素,水分供应的影响要大于采收模式和成熟度,在上部叶采收前3-5天灌溉一次成熟水,4-6片叶一次性采收(带茎或不带茎),并适当推迟采收时间,以提高上部烟叶成熟度,有利于改善烟区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同时研究明确了各品种烘烤特性,并初步形成了适合各品种的配套密集烘烤工艺,为皖南烟区下一步烟叶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撑。申请验收单位意见 (盖章)年 月 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审查意见(盖章)年 月 日填 写 说 明一、本证书必须双面套印,规格一律为标准A4纸双面复印。字体为宋体4号字。二、项目名称:经组织验收单位审查同意使用的项目名称。三、申请验收单位:指承担该项目主要任务的单位。由2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时,原则由计划任务或合同书中第一承担单位提出申请,如有变化,在提出申请验收之前,各承担单位必须协商一致。四、申请验收日期:由项目承担单位填写,并以申请验收单位盖章日期为准。五、 项目执行时间:是指该项目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以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上的时间为准。六、内容简介:要按顺序填写以下内容,1、对照合同,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简介;2、主要工作与技术创新;3、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4、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已形成的固定资产、财政报账制执行情况等。七、申请验收单位意见:承担该项目主要任务的单位填写,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计划类别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 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 承担单位 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 申报人 祖朝龙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申报日期 2008年5月30日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制填 写 说 明1、 本申报书适用于院重点、资助、成果推广、种子工程等计划项目的申报 。2、申报单位指项目第一承担单位。3、文本规格为A4开,封面格式不变,正文一律用4号宋体字打印。4、需评审的项目要求报送一式十份。一、简表一、 项目名称(25字) 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 二、计划类别(涂黑)重点项目 资助项目 推广项目 种子工程项目 三、项目起止日期 2008 年 1月至 2010 年 12 月四、项目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单 位 名 称主持参加分 工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主持项目总体设计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参加质量目标与工业验证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参加组织实施五、项目组主要成员姓 名性别学历职称专业工作单位分 工签 名高正良男本科研究员植保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主持王大洲男本科农艺师茶叶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参加祖朝龙男本科副研农学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参加蒲文宣男本科高农农学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季学军男硕士农艺师烟草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参加苏祥云男硕士农艺师烟草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参加沈思灯男本科农艺师烟草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刘碧荣男硕士助研烟草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参加张 林男本科助研农学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参加刘金云男本科工程师化学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孙在军男本科农艺师农学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张 国男硕士烟草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六、立项意义(发展趋势、研究现状)简述 近年来,安徽皖南烟叶公司借助国家局“国际型优质烟开发”、“部分替代进口烟开发”项目平台,在工业企业积极引导和科研院所支持下,开展了特色烟叶研究开发工作。全国评烟委员们对安徽省公司提供的皖南烟叶,评价为具有焦甜香的风格特色,这在我国多生态、多风格烟叶质量中,是个性风格的表现,是宝贵的特色烟叶质量资源。很多领导和工业企业要求对加大对皖南焦甜香风格烟叶的研究开发力度,挖掘资源,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卷烟工业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皖南烟叶的这种特殊香气风格在配方中调香效果明显,这种风格得到稳定和批量化生产将是中国卷烟工业对建设烟叶原料体系的要求。所以,在皖南烟区开展这方面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为中式卷烟原料体系提供高档原料。根据“皖南特色烟种植区划研究”:在皖南仅宣城市就分布着具有开发特色烟潜力的坡积沙壤土、冲积粉砂土、紫色沙壤土等类型土壤面积50余万亩,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为皖南特色烟的规模开发和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作为发展中的烟区,皖南烟区的发展目标就是 “做精做强”, 烟叶生产经营要实现从紧跟烟厂到紧跟品牌配方的转变,使皖南烟区整体水平实现从优良到优异的跨越,以焦甜香风格烟叶作为皖南烟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湖南中烟对烟叶原料风格多样化的要求,尤其是对高品质和风格烟叶的配方需求,促进皖南烟区的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七、主要研究(推广)内容本项目主要以研究集成“皖南特色风格烟叶的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为基础,以皖南“特色烟种植区划”为依据,在皖南烟区系统开发、批量生产具有“特色风格”的优质烟叶。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集成皖南特色风格烟叶生产技术或技术标准在研究皖南特色风格烟叶产生的土壤等生态条件基础上,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来选择合适的优质品质,将品种、土壤、及平衡施肥(包括微肥)、灌溉、烘烤工艺等相关栽培烘烤技术进行集成,最终形成一套“皖南特色风格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烟区推广应用,促进皖南烟区特色烟开发整体水平的提高。2、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主要通过加大密集烤房等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农资农机、煤炭、土壤改良补贴来抵消农资上涨增加烟农的负担,开展商品化育苗、专业化机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等形式来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确保特色开发能稳步、可持续增长。3、系统开发、批量生产皖南特色风格烟叶以皖南“特色烟种植区划”、“皖南特色烟开发规划”为依据和指导,以“政策、科技、市场、服务”为支撑,在完成皖南烟区区域定位、烟叶特色风格定位和技术定位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皖南烟区形成科学、合理、动态、立足长远的区域开发规划:2008年,皖南特色烟开发面积在2万亩、5万担左右, 2009年安排特色烟生产4万亩、10万担, 2010年计划6万亩、15万担,用五年时间,力争年生产量稳定在20万担左右规模。4、技术关键:1、 研究集成“皖南特色风格”烟叶生产技术标准。2、“皖南特色风格”烟叶批量生产并进入高端品牌主配方。 3、工业企业对“皖南特色风格”烟叶的特征描述。八、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年度考核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总的目标是以进口烟叶为质量参照,具有明显的特色风格,烟叶外观成熟度好、香气量足、化学成分协调、配伍性好,能在高档卷烟中作主料烟使用,具体指标如下:1、烟叶外观质量:成熟度好,油分足,色度浓,弹性好,颜色均匀,以金黄色为主,叶面与叶背、叶尖与叶基部色差小,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烤后原烟叶片长度5065cm,宽度为25cm以上,平均单叶重810g。2、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还原糖含量2026%,烟碱含量1.53.5%,糖碱比812,总氮1.53.0%,氧化钾2.03.5%,氯离子含量低于0.8%,钾氯比4,淀粉含量5%以下。 3、评吸质量:香气质好,有类似津巴布韦的焦甜香风格,香气量足,香气浓度高,吸味醇和舒适,能对卷烟产品风格定位起主导作用;杂气少,刺激性小,劲头适中,燃烧性好,烟叶配伍性强,工业可用性高。4、安全性:农药残留不超标。年度考核指标1、2008年,初步集成“皖南特色风格”烟叶生产技术标准;皖南特色烟开发面积在2万亩、5万担左右;2、2009年,完善“皖南特色风格”烟叶生产技术标准,特色烟开发面积4万亩、10万担;3、2010年计划6万亩、15万担,用五年时间,“皖南特色风格”烟叶进入高端品牌主配方。-15-九、实施方案和实施地点项目实施地点以宣城市为重点,在整个皖南烟区。2008年度:制订皖南特色烟技术研究与开发实施方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实施工作组,对工作进程进行明确的计划、部署与分工。开展相关配套研究,初步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将开发烟叶样品送湖南中烟其它相关科研院所进行分析和评吸,对实验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初步描述烟叶质量和风格,年终完成年度项目阶段性总结;按照规划开发2万亩、批量生产5万担具有“特色风格”的烟叶。2009年度:以上一年的开发进程、结果及工业验证为依据,对某些试验和技术进行微调,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和技术方案,进行重复性试验,调整和充实品种试验、土壤试验工作,进一步优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继续开展工业验证和叶组配方研究,完成年度项目阶段性总结;开发4万亩、生产10万担具有“特色”的烟叶。2010年度:进一步提高技术措施和目标风格之间的相关性和针对性,在两者之间建立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联系;通过工业验证和叶组配方研究,在工业使用方面取得突破,部分等级烟叶能进入湖南中烟高档卷烟主配方,完成年度项目阶段性总结;开发6万亩、生产15万担具有“特色风格”的烟叶。对三年的研究开发进行全面总结和项目鉴定、验收。十、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安徽省烟草公司烟草研究所为省属科研单位,从事烟草生产研究。建有省烟叶、土壤测试分析中心和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心,可以进行烟叶、土壤的测试分析;已开展了的“安徽省烟草种植区划”、“皖南优质烟综合技术研究”、“安徽省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及“集约化烤房技术研究”等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且有一个科研态度严谨、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项目承担单位: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新生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具有完备的管理体制和科研机构,并与省烟草研究所建立常年合作伙伴。拥有一支科研态度严谨、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公司常年安排科技人员在各烟区驻点,指导烟叶生产,有利于分散布点开展试验示范和准确采集样品。近几年来,公司一直进行密集烘烤相关研究与技术推广,已取得部分研究结果。项目协作单位:湖南中烟是全国烟草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划入“全国最大500家企业”和“全国经济效益最优500家企业”行列,被国经贸委确定为“全国512家重点企业”之一,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确定为全国烟草行业29家重点企业之一。拥有先进得卷烟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30万箱和360万箱,其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烟叶卷制检测仪器,具有卷制、评吸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参加本项目的研究人员具有多年从事烟叶生产,分析检验,卷烟评吸,产品开发的经验。十一、项目经费预算(单位:万元)申请经费总 金 额 2008年2009年2010年自筹经费及 金 额总 金 额2008年 2009年 2010年85000 20000 30000 35000科 目预算经费计算依据与说明1、设备购置费2、能源材料费3、租赁费300.00土地流转补贴、密集烤房、商品化育苗土地租赁费等4、技术补助150.00用于烟农落实关键技术的补助和奖励5、专用化服务250.00用于商品化育苗、机耕等社会化服务补助6、试验外协费100.00科研单位开展的相关研究7、资料费5.00各种音像、图片资料等8、差旅费15.00用于相关的会议、交流等9、验收费5.00项目验收10-、其它25.00机动合计85000十二、项目承担单位意见该项目针对皖南特色烟开发实际,工作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通过研究、示范、开发可完成预期目标,同意申报立项。 签 章 年 月 日十三、院管理部门审查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十四、院学术委员会或专家评审意见签 章 年 月 日十五、项目审批意见签 章年 月 日插入08、09两年的项目合作协议(共15页,电子版本在祖所处,封面直接复印)科技项目合作实施协议书项目名称: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甲 方: 安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乙 方: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丙 方: 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时间: 2010年 5 月 25 日科技项目合作实施协议甲方:安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乙方: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丙方: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 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在2009年良好合作的基础上,2010年继续开展“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合作。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在真实充分表达三方各自意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由三方共同遵守。一、项目实施目的根据乙方卷烟配方对丙方烟叶质量的要求,在充分利用丙方烟区的生态和烟叶质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和推广示范,改进和完善产区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进一步彰显丙方烟叶特有的质量风格,突出特色,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增强烟叶配伍性,使烟叶质量符合乙方卷烟配方的需求,开发具有皖南浓香型焦甜香特色风格的优质烟叶。二、合作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友好合作、互相支持、互相监督、长期稳定、平等互利、运作规范、共同发展的原则。2、乙方、丙方所提供项目实施的科技费用,汇入甲方账户,在乙方、丙方的监督下,由甲方统一管理。甲方须设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使用严格遵守财经管理制度和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三、合作形式在2008年立项的基础上, 三方继续开展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的研究,甲方提供技术支撑和科研设备;乙方提供主要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配套资金,并派驻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的实施;丙方提供相关的科研场所和人员。三方共同制定相应的项目实施方案,共同参与,由甲方在 安徽宣城、芜湖区域内组织实施。四、科研合作内容经三方协商确定,2010年合作研发项目为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具体研究内容为:1、特色品种筛选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2、特色烟土壤改良技术研究;3、特色优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五、组织管理由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共同牵头组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研发实施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领导工作,确定技术研究内容和示范面积,审定资金投放,进行年度评审总结等。研发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六、资金来源与预算管理(1)资金来源:乙方为项目开展提供 200 万元配套研究经费,不足部分由甲方和丙方筹集,项目经费由甲方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及三方约定的要求进行管理。 (2)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本协议签订生效后二个月内乙方向甲方一次性支付 200 万元。乙方支付协议款项的时间起效:自乙方收到甲方的合法正式发票、且满足合同付款条件为准。(3)经费预算:见附件七、合作三方的责权、保密、成果归属、违责等条款。(一)、责权甲方: 1、监督项目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切实保障资金用于项目开展。2、协调项目各项工作开展。3、结合皖南烟区实际情况与乙方、丙方共同商定项目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4、完成年度计划及项目结束应及时向乙方、丙方提交项目年度总结报告及结题报告(在年度总结中应说明资金使用情况)。5、有权了解项目烟叶的工业评价与使用情况。乙方:1、负责提出项目研发目标,与甲、丙方共同商定项目研发内容和实施方案。2、负责研发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3、负责提供项目研发所需工业检测或相关数据报告。4、派技术人员指导或参与实施。5、有权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6、有权对研发项目开展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烟叶质量管理提出质疑与建议。7、有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丙方:1、负责按技术要求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及相关配套工作。2、负责提供项目研发工作所需的工作生活条件。3、有权了解项目烟叶的工业评价与使用情况。4、有权支配项目经费的使用。(二)、保密条款合作项目中的技术情报、资料由三方共享。三方无限期地负有保密义务,不因本协议的终止而解除。(三)、风险责任的承担三方约定研究风险共同承担。(四)、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合作开发的技术成果由三方共享,并可在各自范围内使用;若对外使用或转让需三方同意。(五)、违约责任一方违反协议约定造成另一方工作停滞、延误或者失约的,应当分别支付给另两方协议总金额的20%,违约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还应赔偿损失。(六)、争议的解决办法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本协议未尽事宜或争议,甲、乙、丙三方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项目实施地仲裁委员会仲裁。八、合作期限本着长期合作的原则,项目合作实行协议每年签订,经费预算年审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若无特殊原因,任何一方不得提前终止协议。确因政策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合作协议无法继续的,经三方协商同意后终止协议。九、本协议一式陆份,三方各执两份,在叁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 方单位全称安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签名)项目联系人(签名)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邮编230031电 祖朝龙)传真开户银行帐 号交行合肥分行营业部341301000018170066435 乙 方单位全称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周昌贡委托代理人(签名)项目联系人(签名)通讯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88号邮编410014电 户银行帐 号工商银行长沙市井湾子支行1901009109020146558丙 方单位全称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王道支委托代理人(签名)项目联系人张国通讯地址安徽省宣城市昭亭北路2号邮编242000电 户银行帐 号农行敬亭支行070101040010283附: 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 项目资金预算(2010年)项目实施内容经费预算(万元)1特色品种筛选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802特色优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1003土壤改良试验研究20456789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工作报告一、项目概况1、立项背景近年来,安徽皖南烟叶公司借助国家局“国际型优质烟开发”、“部分替代进口烟开发”项目平台,在工业企业积极引导和科研院所支持下,开展了特色烟叶研究开发工作。全国评烟委员们对安徽省公司提供的皖南烟叶,评价为具有焦甜香的风格特色,这在我国多生态、多风格烟叶质量中,是个性风格的表现,是宝贵的特色烟叶质量资源。很多领导和工业企业要求对加大对皖南焦甜香风格烟叶的研究开发力度,挖掘资源,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卷烟工业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皖南烟叶的这种特殊香气风格在配方中调香效果明显,这种风格得到稳定和批量化生产将是中国卷烟工业对建设烟叶原料体系的要求。所以,在皖南烟区开展这方面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为中式卷烟原料体系提供高档原料。根据“皖南特色烟种植区划研究”:在皖南仅宣城市就分布着具有开发特色烟潜力的坡积沙壤土、冲积粉砂土、紫色沙壤土等类型土壤面积50余万亩,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为皖南特色烟的规模开发和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作为发展中的烟区,皖南烟区的发展目标就是 “做精做强”, 烟叶生产经营要实现从紧跟烟厂到紧跟品牌配方的转变,使皖南烟区整体水平实现从优良到优异的跨越,以焦甜香风格烟叶作为皖南烟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湖南中烟对烟叶原料风格多样化的要求,尤其是对高品质和风格烟叶的配方需求,促进皖南烟区的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2、合同研究内容一是研究集成皖南特色风格烟叶生产技术或技术标准。在研究皖南特色风格烟叶产生的土壤等生态条件基础上,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来选择合适的优质品质,将品种、土壤、及平衡施肥(包括微肥)、灌溉、烘烤工艺等相关栽培烘烤技术进行集成,最终形成一套“皖南特色风格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烟区推广应用,促进皖南烟区特色烟开发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主要通过加大密集烤房等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农资农机、煤炭、土壤改良补贴来抵消农资上涨增加烟农的负担,开展商品化育苗、专业化机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等形式来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确保特色开发能稳步、可持续增长。三是系统开发、批量生产皖南特色风格烟叶。以皖南“特色烟种植区划”、“皖南特色烟开发规划”为依据和指导,以“政策、科技、市场、服务”为支撑,在完成皖南烟区区域定位、烟叶特色风格定位和技术定位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皖南烟区形成科学、合理、动态、立足长远的区域开发规划:2008年,皖南特色烟开发面积在2万亩、5万担左右, 2009年安排特色烟生产4万亩、10万担, 2010年计划6万亩、15万担,用五年时间,力争年生产量稳定在20万担左右规模。3、研究年限项目研究起止年限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经费总投入为600万元。二、项目组织与实施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湖南中烟、安徽烟草所、皖南烟叶公司联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等,全面领导项目的实施。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项目承担单位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联合攻关,确保了项目的正常实施。二是科学论证,制定方案。按照项目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项目总体工作方案、研究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提高了项目研究的方向性与目标性。三是注重过程,强化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例会和年会制度。按照实施方案和进度,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例会,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研讨项目进展情况;每年组织召开项目工作年会,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并邀请专家进行评议,研讨和修订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分段进行验收。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了边研究、边开发的工作思路。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与皖南特色烟叶规模开发相结合,与皖南特色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相结合,与皖南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型企业建设相结合。三、项目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成果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紧密围绕湖南中烟卷烟品牌对烟草原料需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特色品种筛选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漂浮育苗技术研究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应用、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及特色优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等内容,通过项目组几年来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合同研究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1、研究了四个浓香型品种K326、K346、KRK26、NC89及云烟87、云烟97在皖南的生态适应性、烟农的接受程度和质量风格特征,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皖南的生态适应性和烟农的接受程度依次为云烟97云烟87K326K346KRK26、NC89。湖南中烟评价分析认为,砂性土壤上云烟87、K326表现较好,水稻土上则以云烟97、K326表现较好,K326彰显特色风格的能力较云烟87强,尤其在砂性土壤上表现的更加明显;提出了品种格局调整意见,即云烟87:K326:云烟97=8:1:1(面积比),明确了适宜分布区域、土壤类型。2、研究了移栽期对K326、K346、KRK26、NC89四个浓香型品种生长发育及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皖南的适宜移栽期依次为3月20日3月25日3月30日,同一移栽期条件下各品种综合经济性状由高到低依次为K326K346KRK26NC89; 适当提早移栽期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强化风格特色,尤其对上部烟叶质量改进比较明显。对皖南3个主产烟县(区)100份烟样部分化学成分数据与烟样产地的29项主要气象数据进行了单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烤烟总糖含量的主要是生育期10活动积温、生育期日照时数;对烤烟钾积累有重要影响的气象因素是烟叶成熟期气温日较差、5月均降水量和6月均温;影响烤烟糖碱比的因素主要是生育期35的天数、5月均降水量和采烤期积温。3、膜厚0.08mm与0.15mm对比:阴雨天气条件下,采用0.15mm大棚膜棚内空气温度和水温可增加12摄氏度;晴天增温效果较小,仅为0.5摄氏度;苗池下垫泡沫等保温材料:育苗池下垫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受天气条件影响显著,阴雨等低温天气条件下,垫保温材料处理与同一育苗棚常规苗池相比,空气温度低0.52摄氏度,水温低23.5摄氏度;晴朗天气条件下,垫保温材料育苗池与同一育苗棚常规苗池相比,空气温度增加1 1.5摄氏度,水温增加12摄氏度;苗棚四周开设防寒沟:防寒沟保温效果稳定,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均可提高棚内地温和苗池水温12.5摄氏度。4、稻壳掺播对土壤质地及烟叶品质的影响定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耕作层掺播20%30%体积比比例稻壳,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工艺评价结果皆好于其他处理和CK;土壤的物理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掺播稻壳比例的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及大粒径结构比例增加,土壤含水量、pH及小粒径结构比例降低,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对照。5、研究了稻壳改良对K326、K346、NC89、KRK26及云烟87生长发育及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改良对各品种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相比于对照而言,稻壳改良均使各品种农艺性状变劣,且对各品种各项农艺性状的影响量不同,进行稻壳改良的各品种进入团棵期的时间明显变长,旺长期持续时间和成熟期明显缩短;撒施稻壳处理的各品种经济性状明显低于对照各品种,对于撒施稻壳和对照两个处理而言,各品种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的规律一致,即云烟87K326K346NC89KRK26;今年进行稻壳改良处理的各品种各项性状均比对照处理各品种差,可能与今年稻壳撒施时间较晚、垄体土壤墒情较差有关,建议明年进行稻壳改良时,撒施时间控制在2月底以前、适当增加土壤墒情。6、在两个水平土壤类型,加入10%稻壳的改良水稻土和水稻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品种K326、9601、云烟87、云烟97、G28、G80、K346及CF209,研究土壤环境的改变对烟株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质量风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病害调查情况:各品种气斑病发生较为严重。种植在水稻土中的各品种比种在改良水稻土中的病毒病发病率及病指都低。在改良水稻土中种植的9601抗病毒病能力较强,在水稻土中云烟97和CF209抗病毒病能力可能较强。品种间以云烟97抗青枯病能力较弱。(2)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在改良水稻土上,9601和云烟97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在水稻土中CF209和云烟97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种在改良水稻土上的亩产值都比种在未改良上的要高,说明改良土壤具有很大的增产效益。(3)工业性状:改良水稻土上的各品种上中下三个部位烟叶主要特征香气是焦甜香、烤香特征。云烟97、云烟87的综合指标较好,G80的烟气特性具有个性,可作为调味料使用,K326具有较好的香气特征,但量有所欠缺;水稻土上的各品种香气特征中部分样品有焦甜特征但体现不够充分,香气质、量的差异较大,烟气浓度较高,劲头的感受较大且上中下各部位质量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K326的中部、K346的中部和上部、CF209的中部和上部感官感觉表现的较为充分。7、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供应、采收模式和成熟度是影响上部叶质量的主要因素,水分供应的影响要大于采收模式和成熟度,在上部叶采收前3-5天灌溉一次成熟水,4-6片叶一次性采收(带茎或不带茎),并适当推迟采收时间,以提高上部烟叶成熟度,有利于改善烟区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同时研究明确了各品种烘烤特性,并初步形成了适合各品种的配套密集烘烤工艺,为皖南烟区下一步烟叶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撑。四、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通过项目研究与开发,明确了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技术思路,组装集成了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彰显了皖南烟叶焦甜香特殊风格,推动了规模开发,促进了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进了创新型企业建设,培养了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了烟叶商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一是探索出了特殊风格烟叶研究与开发的技术思路。通过项目研究与开发,探索出“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栽培保障特色”的特色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思路。生态是特殊风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在同一生态条件下,土壤又是决定因素。同一生态条件下,品种是彰显特殊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的特殊风格表现差异较大。同一生态条件下的同一品种,栽培和烘烤对特殊风格的彰显起保障作用。因栽培和烘烤差异导致的成熟度的差异与特殊风格的强弱呈显著正相关,成熟度越高,特殊风格越明显。二是构建了以提高烟叶成熟度为中心的标准化生产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烟叶生产标准化。通过项目研究与开发,确立了“以变应变,目标不变,超前决策,及时调度”的指导思想,根据烟叶生产季节性和变量多的特点,构建了以提高烟叶成熟度为中心的烟叶标准化生产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动态管理的两级决策机制,保证了技术调整的有效性;二是建立了动态管理的两级调度机制,保证了技术落实的及时性;三是建立了动态管理的培训机制,适时组织针对性培训,落实调整技术;四是建立了动态管理的信息互动机制,搭建烟农信息平台,为及时决策和调度提供信息支持。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力促进了烟叶标准化生产。三是彰显了皖南焦甜香特殊风格,皖南烟叶品牌得到工业企业认可。通过项目研究与开发,焦甜香特殊风格逐步彰显,烟叶质量逐步提高,市场逐步开拓,烟叶供不应求。焦甜香特殊风格由弱逐步提高到中、中偏强,烟叶内在化学成份更加协调,糖碱比等指标适中,等级纯度逐年提高,年度间、批次间稳定性逐步增强。特色烟叶开发规模从2007年的0.65万亩、2万担扩大到今年的5.6万亩、18万担,皖南焦甜香特殊风格烟叶品牌逐步得到湖南中烟认可。四是促进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通过项目研究与开发,促进了以“现代设施、现代烟农、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现代管理”五个现代为重点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代设施显著改善,三年来累计投资1.25亿元。现代烟农队伍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02名,发展到2009年的1558名。户均规模逐步扩大,由2005年的12亩,发展到2010年的28.8亩。现代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由单一技术服务转变为集管理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现代物流初步显现,新建单个烟叶物流中心,可承担812万担的烟叶收购量,使收购方式由单一的分散多点收购发展为集约收购,日收购量成倍增长,收购效率明显提高。现代管理逐步形成,由传统的粗放管理逐步向现代管理转变。五是推进了创新型企业建设,培养了科技人才队伍。 通过项目研究与开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强化,科技研究项目不断增加,技术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群众性创新活动深入推进,企业创新文化融心融智。目前,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10人,其中中高级研发人员6人;建立了由19个技术服务站点、300多名技术推广员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完成国家局、省局和企业自主科研项目35项。特别是依托项目平台,培养了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 7名、助理农艺师28名、分级技师4名、高级工22名、培育现代烟农1558名。同时为工业企业培养了30多名基地建设人才,为科研单位培养博士3名,硕士9名。企业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创新型企业建设不断推进。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技术报告(20082010)安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O十二月摘 要皖南特色烟叶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湖南中烟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围绕湖南中烟卷烟品牌对烟草原料需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特色品种筛选与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漂浮育苗技术研究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应用、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及特色优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