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原则探析_第1页
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原则探析_第2页
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原则探析_第3页
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原则探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原则探析法学专业学生 李欣指导教师 张敏摘要:伴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圈,国内的消费者接触国外产品几率的增大,涉外产品责任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重视,而中国的法规在这方面无论从原则到实体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试对涉外产品的原则进行一番探讨,认为应该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来指导法律的适用,而作为将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和被告可预见原则等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连接点,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在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做到实体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关键词:特殊侵权责任;最密切联系原则;弱者利益保护原则;被告可预见原则The principle of law Application to Products LiabilityStudent majoring in Law Li Xin Tutor ZHANG MinAbstract: Along with China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circle, the domestic consumer products probability of increased foreign contacts, foreign product liability arising from the growing academic and social importance, and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is regard in terms of principle to have entities are less than satisfactory, this ban on the principles of a foreign-related products to explore, think we should use the most closely linked principles to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s will the weak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accused and the principle of predictable principle as the closest link connecting principle point to the maximum extent possible in the hope that foreign product liability laws apply to entities justice issues, and maintaining social equity. Key words: Special tort liability;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est;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weak; The predictable principle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涉外产品责任所引起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引起学界和公众的重视,例如Morris教授就曾表示“二十世纪是国际私法侵权行为问题的时代” 1。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消费者以及我国中小企业所涉及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也日益增多。但与现实相矛盾的是,我国现行的关于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相关条文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无论是在指导原则还是在实体法方面都急需改进。一、涉外产品责任性质及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一)涉外产品责任性质涉外产品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有着与一般侵权责任相同和不同之处。首先,涉外产品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有别于一般的合同责任,产品责任不是以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基础,而是基于产品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造成的,是对法定义务的违反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一般的合同责任是以社会交易关系和交易秩序为基础,以保障平等自愿的商品流转的正常进行为宗旨。而产品责任目的在“解决生产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如何有效的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问题,产品责任法所要保护的,是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所制裁的是违反一般社会义务,生产销售缺陷产品,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侵权行为”。其次,相较一般的产品责任,涉外产品责任有一些显著的新特征。第一,涉外产品责任的侵害行为的多元参与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许多产品牵涉到许多国家,例如有些产品的设计在A国,而生产可能在B国,最后组装却在C国,产品责任的义务主体的范围的确定就比较困难。第二,涉外产品责任极易引起法律冲突,各国的产品责任法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涉外产品责任的管辖权以及诉讼时效等方面的规定各不相同,都能引起法律冲突。特别是在实体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的规定差别较大,法律的差异性特别的明显2.(二)法律制度设计目的正是基于上述涉外产品责任的特性,所以制定专门调整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在制定相关法律适用规定时,必须首先考虑到对于作为弱者一方的消费者的权益的充分保护,其次结合我国相关的外贸实际,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力的外贸情况,保护我国生产商和我国经济的长远利益。(三)我国现行法律在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上的缺陷纵观我国的现行法律,对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并没有相关规定。现有法律中只有对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6条关于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住所地法律。”以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87条规定:侵权行为地的法律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法律,如果两者不一致时,人民法院可以选择适用。此外,民法通则第146条第2款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从相关法条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对于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采用了单一的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侵权行为地法是国际私法最早确立的原则之一,它是场所支配行为这一古老法谚的具体化,也曾经是许多国家采用的产品责任使用原则,不仅有英美法系的国家也有大陆法系的国家。侵权行为地法原则的优点是由于侵权行为地与侵权行为有一种自然的直接的联系,适用该原则处理具体问题比较公平合理,容易达到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平衡,容易为当事人所接受,并且也有利于保护侵权行为地的公共利益,维护一国对在自己境内发生的事件享有管辖权的国家主权原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原则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具体到涉外产品责任来说有如下几点:1. 多元参与性与连接点单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涉外产品的侵权行为有了多元参与性,在消费社会中,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使用,都有许多关系人牵涉其中,因此侵权行为地(不论是侵权行为实施地还是侵权结果发生地)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用侵权行为地作为唯一的连接点很容易背离基本情况,从而得到与立法者初衷相违背的结果,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当今许多国家在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上放弃单一的行为地连接点,而转而利用体现弹性原则的最密切联系原则。2. 绝对的属地主义我国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根据该条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如果侵权行为地(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发生地)不一致时,法院有权做出选择,但是依据什么来选择,法律并没有规定,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难免给予法院以相当大的自由选择权,从而违背了法律应确定的原则。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实际来看,不难发现,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在国内购买或者使用涉外产品的(只有极少的消费者会在国外购买国外消费),因此如果消费者在国内提起诉讼时,国内法院依据习惯思维,通常会选择适用法官较为熟悉的行为地或结果地之一的国内法,因此在现实意义上来说,通常我国的涉外产品法律责任的法律适用结果只有中国法律。这样绝对的属地主义不但违背了国际私法的内外国法一律平等的精神,而且在当今世界的国际私法立法中也是很少见的。(四)我国现行法律在涉外产品责任适用的实体法上的缺陷 撇开指导原则不谈,在涉外产品责任适用的实体法产品质量法上,我国的相关规定也有疏漏之处。国内有许多学者认为,产品质量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在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使得产品责任的主体限制在中国境内,而对外国公司可能在国内引起的产品责任没有包含在内。这就使得中国的消费者在遭遇外国产品的侵害时,求偿无门。我国的这一法律规定显然不利于我国消费者的权益,也不利于我国法院对涉外产品责任行使管辖权。其次,我国实体法规定的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标准偏低。比照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律,我国的赔偿标准中不但没有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而且也没有对责任者的惩罚性赔偿。结果就导致消费者花大力气打了官司,结果却拿不到与之相应的赔偿的现象发生。二、 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重构涉外产品责任原则(一)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优势在采用什么原则重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上,很多学者主张采用当今最流行的法律适用方法:最密切联系说。最密切联系说被誉为是20世纪最有创意,最有价值最实用的国际私法理论,一般我国学者倾向于认为其最初来源于国际私法大师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其后,英国学者J.WESTLAKE在其著作国际私法论中主张法律关系应该受与该法律关系有最密切的联系的法律的支配,至此,最密切联系的思想已初步形成。随着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法官FULD在AUTEN VS AUTEN;BABCOCK VS JACKSON两案中3,强调让与案件有重大联系的法律对该案件有绝对的控制权,在实践领域推动了该理论的发展,到了1974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里斯在冲突法重述(第二次)中提出了最重要联系的概念,主张在法院处理涉外案件时,应该适用与案件事实和当事人有最重要联系的那个地方的法律。至此,最密切联系理论正式形成。此后,最密切联系理论受到理论和实践的广泛青睐,运用最密切联系理论进行法律选择方法已经成为国际私法的一种趋势。最密切联系理论受到广泛认可,究其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是因为该原则具有弹性特征,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要求法官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结合各种相关因素,通过各种相关因素的表层去分析该连接因素与特定民事关系的关联性,以找到与该民事关系有着最真实的,即本质的、固有的、稳定的联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该理论适应了目前复杂多变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体现了灵活性与确定性,一致性与可预见性的均衡4。其次,最密切联系原则还体现了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当最密切联系理论在美国萌芽时,正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潮风靡全美,卡弗斯和柯里的结果选择说和政府利益分析说引发私法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之时,在运用最密切联系进行法律选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法官的司法判断,法官能在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充分运用其司法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法律思维逻辑,本着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来实现法的社会价值的能动追求社会的实质正义。这一点恰好设置产品责任的初衷不谋而和5。在解决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上引入最密切原则的好处是,使得侵权行为地不再是唯一的一个法律连接点,而是与法院地、当事人本国法、住所地法等处于同等地位被考虑,从而克服了传统的侵权行为地法的连接点单一僵硬的缺陷,法官能够更好本着案件的实际情况,对法律的适用加以主观选择,使实质正义得到伸张,使产品责任制定的目的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能更好的实现6。(二)如何利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建构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原则在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方面,最密切联系原则可以作为首要的指导原则,来指导法官关于法律的适用,也就是说,法官在具体法律的选择上,只需自己内心确信其选择的法律同本案有着本质的联系,能够维护实体正义即可。具体到法规的制定层面来说,可以参考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次)中关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解释,其第6条规定,法官在进行法律选择,判断何地的法律是最密切的法律时,要考虑:州际和国际制度的需要;法院地的有关政策;在决定特别问题时其他有利益州的有关政策和相关利益;公正期望的保护;构成特别法律领域的基本政策;法律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同一性;法律易于认定和适用。这七条联系因素,并不强调其先后优先顺序排列,作用更多的只是给予法官一种指导或建议。这样规定是为了在个案的公正性和判决的一致性这两大要求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以免顾此失彼,正如Reese教授坦言:“在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之间保持平衡在国际私法中十分重要” 7。联系到我国的实际和涉外产品责任的相关特点,应该要求法官在判断何地的法律是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时,应该考虑如下几点因素:弱者利益的最大维护,不得超出被告的预见,适用法律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统一性等。其中,应将保护弱者利益置于首要和最基本的地位,不得超出被告的预见是对绝对保护弱者利益的一种相对的抑制,是兼顾两方当事人利益,维护公平的重要原则,最后,法律的明确性,可预见性和统一性是对要适用的法律的基本要求。1.弱者利益保护居于首位保护弱者利益原则现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立法界的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保护弱者利益原则是国际私法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现代社会以抽象人格,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无身份区别保护为一般原则,而弱者身份的提出是一般原则的例外,是法律人性化的反应。国际私法的弱者是指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或不利地位的当事人8。在涉外产品责任关系中,消费者因为在资本,技术,信息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比,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如果不在法律关系中加以倾斜保护,则表面上的公平很有可能变成实质上的不公平,违背法律制定的本意。换句话说就是,在涉外产品责任关系中,必须要给消费者的弱势地位给予补救,达成新的平衡关系,从而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具体到制度设计而言,首先立法者应该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权,当事人应该可以自行约定消费合同的准据法,但是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不应回避或者小于消费者惯常居所地法所给予消费者的强制性保护,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理由是,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准据法,虽然可能使得当事人选择与他们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由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但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在实践中,合同中的强势当事人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选择法律,而这种法律通常很难保护后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在双方当事人没有选择相应的准据法时,应该对消费者的惯常居所地法的适用做出一定的限制。这是因为,具体到我国的情况来说,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实体法方面对于涉外产品责任赔偿问题上规定的对于消费者的赔偿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已经制定的标准,在我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实体法的规定中,没有相应的精神赔偿和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就难免发生如东芝笔记本案中,中国消费者所拿到的赔偿金远远低于外国的消费者的事例。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法官做出决定适用何法律时应该参考卡弗斯的结果选择的思想,在与法律关系有关的法律中,将弱者利益保护放在首位,灵活选择与该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来适用,如损害发生地法;导致损害发生地法;双方当事人的居所,国籍、法人所在地以及营业地所在地法等,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消费者权益。2.平衡诉讼双方的利益,做到真正实质公平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关系中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应该将被害人和法官所选择的法律空间限制在与侵权行为有联系、被告能够预见的法律中。使得选择的法律能够在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博弈中起到制衡作用9。在这方面规定的较为详细的是产品责任适用公约,该公约规定如果赔偿责任人能够证明他不能合理的预见这种产品或他的其他同类产品会通过商业渠道在损害发生地法或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出售,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适用损害发生地法和直接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法,而只能适用赔偿义务人的主要营业机构所在地国家的法律。这条规定较为完备,应当作为弱者利益保护的补充。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规定,从而相应的保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10。3.即将适用的法律的明确性,和统一性。这是对要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很难想象一部混乱的没有逻辑性的法律能够做到实质的公平与正义,就更不要去谈什么保护消费者权益或两方当事人的利益均衡了。因此,即将适用的法律应该集明确性统一性于一体。能够让当事人清楚的了解到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分配和责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