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可雇佣力解析-补充版.ppt_第1页
硕士生可雇佣力解析-补充版.ppt_第2页
硕士生可雇佣力解析-补充版.ppt_第3页
硕士生可雇佣力解析-补充版.ppt_第4页
硕士生可雇佣力解析-补充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ntents,课题背景介绍,“其实研究生的就业率要比本科生低,也就是说,研究生更难就业。”-第一才经网人力资源高春霞。研究生十年扩招3.6倍,已经从2000年招生39.7万人,到2010年提高到140万人-凤凰网,课题背景介绍,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我国正面临着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例:2006年新增劳动力资源有1700多万人(高峰)。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预计该年城镇可提供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原因与对策毕业研究生数量统计:2004年全国共有硕士毕业生11.05万人;2005年硕士毕业生19.5余万人,增幅达76.47%;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研究生2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007年全国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3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22%。,课题背景介绍,应届大学生数量统计:(1)2010年,我国应届大学生的数量达到历史性新高-630万(新华网,2010)。(2)根据大学生就业力调查,2009年有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大学生初次就业率8年来首次降到40以下。(3)去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约为80万人,每年还有数百万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的就业者,以及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以上(新华网,2010)。,课题背景介绍,博士生数量统计:(1)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超过13万,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原因与对策(2)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4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光明日报,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境,(1)企业应聘不如本科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用人制度也越来越务实,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硕士生,硕士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博士生。有些企业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本科生而不是硕士生。因为硕士生不如本科生安于本职工作,“跳槽”几率大。“高不成低不就”的硕士生夹在中间,进退两难。(2)高校应聘不如博士连年的持续扩招加大了高校师资的需求量,但是当仔细分析各大高校的招聘要求时,会发现即使普通本科院校的应聘条件,也一般热衷于“博士学位或者副高以上职称”,有的还提出“学科带头人”的苛刻要求,对硕士研究生需求量很少。另外,名校博士、海归博士越来越多,他们无疑是硕士研究生应聘时无法逾越的“珠峰”。,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境,(3)女硕士就业面窄大多数女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恰恰处于女性结婚和生育的高峰年龄,用人单位认为未婚、未育的女硕士研究生很可能在工作后不久就要休婚假、产假,会影响工作,而且还会提高雇用成本。有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不招女硕士研究生,女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工作期望也不断降低。(4)大龄硕士研究生机会少大龄硕士研究生除了面对以上难题,年龄也成为绊脚石,同等条件下年轻人对于用人单位可能更就具有吸引力。另外,他们择业时还不得不考虑配偶调动、房子等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硕士研究生们必须转变就业观念和态度,通过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赢得用单位的认可和接纳,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境,用人单位有“恐高症”:高学历高年龄高收入预期“宁要匠士不要博士”:匠士:技工学校颁发“匠士学位”,就业率近达100%“高校大跃进”-本科生以惊人的速度扩招,硕博士亦“大规模生产”:博士如馒头,一笼一笼的蒸;硕士如水饺,一锅一锅的煮;本科生如米饭,一桶一桶的焖;专科生如沙子,一铲一铲的扬。“举目皆硕士”,导致硕士生“货多价贱”:有单位公开声明,不要硕士博士-吸纳他们的成本太高,水平和能力未必理想,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匠士,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用工企业却抱怨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企业特别是从事服务业的企业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用工荒问题。,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2003年硕士毕业生的月起薪为3012元,而2005年硕士毕业生的月起薪降为2674元。,原因分析,上海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以及已就业大学生认为学习能力、团队精神、交际能力是胜任工作所应具备的三项最重要素质,这恰不是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能够得到提升的。本组调查补充:诚信、思维能力,原因分析,雇主最看重诚信品质、实践经验和学习能力调查数据表明,在大学毕业生个人素养方面,接受调查的北京、上海的116家企业中,有83.6%最不喜欢的是“不诚实”,其次是“爱搬弄是非”,占58.6%。有无实践经验也被用人单位所看重。被调查的上述企业中,有57.8%的用人单位最先看应聘者简历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只有不到一成半的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写进简历中的“性格、爱好和特长”。进入试用期后,有51.3%的被调查单位强调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是“团队合作”、“执行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在接受调查的111家用人单位里,有51%承认曾因性别、年龄、相貌等拒绝过应聘者。但据分析,实际情况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北京青年报,原因分析,待人接物:会听,会想,会做办事能力:考虑周全,善于应变勤奋:做事要有主动性愿意做基层:踏实、肯干,戒骄戒躁,采访1:雇主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原因分析,作为研究生,您认为就业应当具备什么能力?专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流较之本科生,您认为研究生就业有哪些优势?硕士文凭;所谓的研究能力(但实际上并不见得有优势)您认为应当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专而博的涉猎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能力,采访2:研究生的自我认识,原因分析,影响硕士生就业大致有四方面原因:(1)社会原因:1,经济跌宕起伏;2,劳动力人口急剧增加;3,高校扩招;4,就业渠道不畅通。(2)学校原因:1,学习内容与市场脱钩;2,学校教师资源与硬件设备滞后于学生增长数量3倍,对硕士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原因分析,(3)家庭原因:1,家长对孩子过高期望,造成孩子进退两难;2,对自己孩子没有清晰认识,盲目择业。(4)自身原因:1,就业心态不端正;2,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原因分析,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又称过度教育、教育过量或过量教育1。其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人Freeman提出。所谓教育过度,从宏观上讲是指教育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要的一种相对过剩状态,其本质上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一种非均衡状态;从微观上讲就是个人拥有的教育年与他从事的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年限比较而言,前者大于后者的状态。,原因分析,根据1985年教育经济学家亨利莱文(HenryMLevin)等人的研究,认为教育过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相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者而言,受过教育者的经济地位下降;二是指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之期望;三是指工人拥有比他的工作要求更高的技能,这些技能没有充分发挥。,解决对策建议,经济与就业政策双管齐下,积极构建促进研究生就业的合理制度框架;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产业对研究的吸纳能力。二是积极推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持续优化就业政策,引导研究生合理就业。加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是大力改革高校办学模式;二是高校专业设置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充分结合自身优势量力而行。三是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改革。,解决对策建议:,引导研究生树立健康的就业观,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是促使研究生适当调整就业预期;二是鼓励研究生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三是积极引导、支持研究生自主创业。促进用人单位合理合法用工,推进研究生就业工作健康繁荣发展。一是产、学、研相结合;有能力的企业等用人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创设实习基地、就业指导中心等载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二是规范用人单位合法用工。,解决对策建议:,研究生自身加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