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印材料印刷纸的组第一节印刷纸的基本组成—.ppt_第1页
承印材料印刷纸的组第一节印刷纸的基本组成—.ppt_第2页
承印材料印刷纸的组第一节印刷纸的基本组成—.ppt_第3页
承印材料印刷纸的组第一节印刷纸的基本组成—.ppt_第4页
承印材料印刷纸的组第一节印刷纸的基本组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油墨,第八章绪论,一、油墨发展简史及现状二、油墨组成与分类,主剂颜料连结料油墨流动性调整剂助剂干燥性调整剂色调调整剂,第九章颜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无机颜料第三节有机颜料第四节特殊颜料第五节填充料,第一节概述,一、颜料的分类1按化合物特性分类无机颜料有机颜料2按色彩特性分类彩色颜料消色颜料,二、颜料的理化性能1颜料的分散度2着色力3遮盖力4吸油量5密度6耐抗性,一、白色颜料1钛白2锌钡白ZnS.BaSO4二、黑色颜料1炭黑的性质(1)粒径及聚集体结构(2)表面性质2应用,第二节无机颜料,三、彩色颜料1黄色铅铬黄PbCrO4PbSO4PbO2蓝色铁蓝KFe.Fe(CN)6.H2O,第二节无机颜料,一、结构特点及分类二、有机颜料的应用1汉沙黄,第三节有机颜料,2联苯胺黄3洋红6B,4立索尔红5金光红C,6耐晒桃红色淀7酸性湖蓝色淀,8酞菁蓝,9射光蓝浆,10还原颜料硫靛红,第四节特殊颜料一、金属颜料1铝粉2铜粉二、发光颜料1夜光颜料2萤光颜料,第五节填充料一、填充料的作用与用途二、填充料的种类及品种1碳酸钙2硫酸钡3氢氧化铝4铝钡白5高岭土,第十章连结料与助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第三节常用连结料,第一节概述,一、连结料的用途和类型二、连结料组分的理化指标1酸值2碘值3软化点4脂族烃溶解性,一、植物油1组成与结构2油墨中常用的植物油二、矿物油1汽油2高沸点煤油油墨油3机械油,第二节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三、有机溶剂1油墨对有机溶剂的基本要求(1)溶剂的溶解度参数(2)挥发能力(3)安全及环境保护问题2油墨中常有的有机溶剂芳香烃、醇类、酮类和脂类,第二节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四、蜡1蜡在油墨中的应用2蜡的类别及品种,第二节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五、树脂1松香及其衍生物2天然沥青与石油沥青3改性酚醛树脂4改性醇酸树脂5聚酰胺树脂6丙烯酸树脂7其它树脂,第二节连结料组分的性能与结构,一、干性油型连结料1聚合油2氧化油二、松香油和沥青油1松香油2沥青油三、树脂型连结料1树脂型连接料性质2各组分在油墨连结料中的功能3连结料液相结构,第三节常用连结料,四、溶剂型连结料1有机溶剂为基质的连结料2水基连结料五、反应型连结料,第三节常用连结料,一、干燥性调整剂1干燥促进剂作用:1)缩短诱导期2)促进游离基生成2、防干剂如:对苯二酚、临苯二酚,第四节辅助剂,二、流动性调整剂1撤粘剂要作成:铝盐、亚麻油、低黏度醇酸树脂、石蜡油2稀释剂3增稠剂,第四节辅助剂,三、色调调整剂1冲淡剂2提色剂四、其它辅助剂1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2消泡剂和防针孔剂3反胶化剂,第四节辅助剂,第十一章油墨的结构及油墨制造,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油墨的固液结构及稳定性第三节油墨的制造工艺,第一节概述,一、决定油墨品质的因素1)原材料的选择2)原材料的结合,二、油墨的结构,油墨系统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平衡关系:(1)介质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及液-液关系(2)颜料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固-固关系(3)介质材料与颜料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即固-液关系,第二节油墨的固液结构及稳定性一、颜料颗粒的表面特性二、颜料与连结料的结合浸湿过程的自由能变化为:,(1)亲水性颜料与亲水性连结料之间具有很强的极性力而相互作用。(2)亲油性颜料与亲油性连结料共同具有较低的表面活性,极性力很弱。(3)亲油性颜料与亲水性连结料或亲水性颜料与亲油性连结料形成高能界面。,三、分散体系的稳定性,1表面活性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2提高连结料的润湿能力,四、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第三节油墨的制造工艺一、浆状油墨的制备1浆状印刷油墨的分散工艺2搅拌设备3三辊轧墨机和分散作用机理4挤水法与捏合机5调整与装桶,三辊轧墨机,二、液状油墨的制备1、液状印刷油墨的制造工艺2、卧式球磨机与立式球磨机3、砂磨机,第十二章油墨的干燥性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油墨的附着第三节油墨的渗透干燥第四节油墨的挥发干燥第五节油墨的氧化结膜干燥第六节紫外线干燥,第十二章油墨的干燥性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油墨的附着1润湿杨氏方程:,杨氏润湿方程是气、液、固三相交界处三个界面张力平衡的结果:(1),则固体不能被液体润湿。(2),则固体能被液体润湿。(3)用同一种液体来润湿两种表面自由能不同的固体表面时,高能表面比低能表面容易被润湿。,杨氏润湿方程,2二次结合力油墨与承印物的两相分子间,若具有较强的异性极性时,会产生牵引力,叫二次结合力。,第二节油墨的附着,第三节油墨的渗透干燥一、渗透干燥型油墨的干燥过程和机理二、影响油墨渗透干燥的因素1渗透深度加压渗透:是短暂时间内的急剧变化过程自由渗透:是较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过程奥尔森公式:渥斯宾公式:,2纸张毛细管孔径大小、分布和颜料离子大小、分布的关系,二、影响油墨渗透干燥的因素,第四节油墨的挥发干燥一、挥发干燥型油墨的干燥过程和机理二、影响油墨挥发干燥的因素1溶剂的挥发干燥用每分钟内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溶剂挥发的毫克数来表示,即用来表示。单一溶剂的挥发速率计算公式:,2树脂对溶剂挥发的影响树脂溶解于溶剂之中,树脂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使溶剂分子逃逸的能力降低,挥发速率减慢。3颜料对溶剂挥发的影响颜料密度小,溶剂挥发速率低颜料颗粒小,溶剂挥发速率低,二、影响油墨挥发干燥的因素,第五节油墨的氧化结膜干燥一、氧化结膜干燥的过程及机理二、影响氧化结膜干燥的因素1干燥剂的影响2颜料的影响促进干燥:铁蓝、铬黄延缓干燥:碳黑3温、湿度的影响温度每升高10oC,干燥速度提高1倍。,4纸张的影响pH值越小,干燥越慢。5润版液的影响酸性润版液形成的油包水乳化油墨会对油墨对墨膜的干燥产生阻滞作用。,二、影响氧化结膜干燥的因素,第六节紫外线干燥紫外线干燥油墨简称UV油墨,其主要组成有光聚合活性预聚物、活性助剂、光敏溶剂及光聚合引发剂。,第七节油墨干燥的测定,第十三章油墨的光学性质、耐抗性及细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膜层的光泽第三节膜层的透明度(遮盖力)第四节膜层的颜色第五节油墨的细度及测定第六节油墨膜层的耐抗性,第十三章油墨的光学性质、耐抗性及细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膜层的光泽反射的光线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第三节膜层的透明度(遮盖力),一、透明度(遮盖力)影响油墨透明性的因素:(1)颜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及结晶构造(2)颜料颗粒。颗粒越小,遮盖力越强(3)油墨中颜料的含量(4)与颜料及连结料折光率的差别有关,二、检验方法刮样对比法,第三节膜层的透明度(遮盖力),第四节膜层的颜色一、油墨颜色的评价指标1色强度用彩色密度计三色滤色片测得的3个密度值中最高的一个表示该油墨的色强度。2色相误差以油墨色相反射区域密度差与吸收区域密度差之比来表示。,3灰度及饱和度油墨色相不应吸收区域最小密度与应吸收区域的最大密度之比表示油墨的灰度。饱和度是指油墨的纯度。,一、油墨颜色的评价指标,4色效率是指一个颜色对光的正确吸收与不正确吸收的百分比。,一、油墨颜色的评价指标,二、色轮图,三原色油墨的色域,第五节油墨的细度及测定第六节油墨膜层的耐抗性一、耐光性二、耐热性三、耐酸、碱、水和溶剂性能1浸泡法2滤纸渗透法,第十三章油墨的光学性质、耐抗性及细度,第十四章油墨的流变特性与印刷适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油墨的粘滞变形第三节油墨的粘弹特性,第十四章油墨的流变特性与印刷适性,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油墨的粘滞变形一、油墨的粘度与粘滞流动1粘度和屈服值(1)油墨流动及黏度(2)屈服值指使油墨产生变形所需要的最小的剪切应力,2流变曲线(1)假塑性流体(2)宾哈姆流体,一、油墨的粘度与粘滞流动,1毛细管式粘度仪,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2小孔式粘度仪,涂4粘度计,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3旋转粘度仪,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4旋转锥板粘度计5拉雷粘度计,二、粘度和屈服值的测定,1触变性的表现及定义2触变性产生的机理3油墨流变曲线得滞后现象4触变性的测量方法,三、应力作用时间与粘滞流动触变性,四、温度与油墨的粘滞变形粘温曲线1油墨粘温特性方程dD=02粘温特性参数,第三节油墨的粘弹特性一、油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