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_第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_第2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_第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_第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m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 认识 “ 檐 ” 、 “ 饰 ” 等 五 个 生 字 。 会 写“ 棚 ”“ 饰 ”“ 冠 ” 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 “ 装饰 ”“ 和谐 ”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 “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 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 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2 / 18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 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1 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 领略它那份独特的 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 “ 自学指导 ” :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 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 “ 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 )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 “ 饰 ” 不要读成 “sh” ,“ 巢 ” 不要读成 “co” ,冠字在本文 3 / 18 的 “ 鸡冠花 ” 一词中读 “gun” 。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理解 “ 独特 ”“ 迷人 ” 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 独特 ” 是指 “ 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 ;“ 迷人 ” 是说 “ 吸引人 ” ,这句 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 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 “ 迷人 ” 、 “ 独特 ” 的 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 “ 冠 ”“ 率 ”“ 搬 ” 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4 / 18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 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 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 “ 评读 ” 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 别有风趣的装饰 ” 1)理解 “ 别有风趣 ” 、 “ 装饰 ” 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 “ 别有风趣的装饰 ” 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 “ 别有风趣的装饰 ” 呢? 5 / 18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 更好吗?) 2.“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 1) “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 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 “ 高楼 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 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 “ 可爱 ” 吗? (说 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 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 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 6 / 18 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 ,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 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 “ 走进田园 ” 的综合 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 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7 / 18 教后反思: 1.通过听写识字效果好,学生积极性高。因为,我总是告诉孩子,这是没有教过的字,非常难 写的,写不对是很正常,若是写对那是非常了不起,所以,没有了错误的思想包袱之后,孩子 们都很乐意到黑板上来尝试听写生字。 2.六幅图用六个四字小标题概括,学生兴趣浓厚。瓜藤攀檐,鲜花轮放,雨后春笋,鸡鸭觅食 ;院落晚餐,月夜甜梦。 22.牧场之国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 “ 镶 ” “ 嵌 ” 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 “ 膘肥体壮 ”“ 辽阔无垠 ” 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8 / 18 课时安排: 1 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 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 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 自己的 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9 / 18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 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 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 “ 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10 / 18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 交流体会感受 想象、美读 赛读 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 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 、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 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教后反思: 注重积累,尝试识字 。第一自然段比喻句的教学,学生有了生成。最后一个自然段,牧场的静 谧,学生感悟很深。另外,每个自然段让学生概括小标题也效果不错,如群牛吃草,骏马飞驰 11 / 18 等。有时候,教还不如别教,像这样优美的课文,我是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主动积累。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 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 乡村四月 ” 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2 / 18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 蚕 ”“ 桑 ” 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 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 少 ”“ 才 ”“ 又 ” 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 13 / 18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 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 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 “ 塞 ”“ 蓑 ” 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 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 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三、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14 / 18 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 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24 麦哨 一、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 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 “ 麦哨 ” ?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 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 “ 麦哨 ”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15 / 18 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 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6 / 18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