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课堂随文练写、练说”浅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课堂随文练写、练说 ”浅思考 近年来,通过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 “课堂随文练写、练说 ”,而“课堂随文练写、练说 ”的恰当使用也的确能为语文课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但随着 “课堂随文练写、练说 ”在课堂上的普遍而广泛的使用,促使我对一些案例中 “课堂随文练 写、练说 ”的内容、形式与有效性的有了一丝思考与困惑。下面我就摘录几个片段,来谈谈我的思考与困惑。 一、如何让词语置换更有效 【教学内容片段】 山路忽然一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2 / 11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时时吹来一阵风,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节选自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课文瀑布,作者叶圣陶。) 【教学片断实录】 师:现在我们自己来读课文,静静地想一想。 课件出示: 1、 “仰望 ”是怎样的,做一做动作。 2、无风时瀑布像(),有风时瀑布像()。 生读后,想象并模仿 “仰望 ”的动作。 生汇报:无风时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有风时瀑布像(烟)像(雾),像(尘)。 师:那我们就来欣赏这美丽而伟大的瀑布。 3 / 11 课件播放优美的瀑布图。 师引导朗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还会把瀑布吹成什么呢? 课件出示:大家来写诗,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 吹得如(),如(),如()。 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水蒸气)。 师提示:像不像牛毛,像不像细沙呀? 师生共同填写: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毛),如(汽),如(沙)。 【我的思考】教学这一节时,教师的本意可能是想通过词语置换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但他却忽视了文本,且不说这是语言大师的佳作,单就从 “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4 / 11 ”这精练、优美的诗句来说,任何词语的置换,都无法写出在微风的吹拂下, 那种晶莹的、迷蒙的、飘渺的,随风飘荡的情怀。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词语置换练习是无效的。那么,怎样的词语置换练习是有效地呢?我认为:一要细读文本,深究教材;二要备好学生,设计练习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同样是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在理解词语时也运用了置换法,但这样的置换却是智慧的,不着痕迹而有效的。 【教学片断实录】 师:谁能找出第二节中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 生汇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你们真聪明。那 “衬 ”是什么意思呢? 生: “衬 ”有衣字旁,是不是衬衣呀? 师:真好,你们能从字形上分析,(指着内衣) “衬衣”就是穿在外套里面的衣服。不过,这里的 “衬”不是 “衬衣 ”。(指着卡片)你们看,卡5 / 11 片是什么颜色 ?(生答白色 )你们再看,字是什么颜色?(生答黑色)这就是白纸衬着黑字。 生(恍然大悟):我知道,我知道,就像蓝天衬着白云。 “蓝天衬着白云 ”、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置换,多么 巧妙,多么智慧呀! 二、怎样的续写才是合情合理的 【教学内容片段】 有一次,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 天鹅、大虾和梭鱼,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 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究竟谁是谁非, 拼命地拉呀,拉呀,我们管不着, 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只知道,大车至今还在原处, 6 / 11 车子虽说不算重,未动分毫。 (节选自北师大二年级上册课文天鹅、大虾和梭鱼,作者克雷洛夫。) 【教学片断实录】 师:谁能说说 “未动分毫 ”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动也不动。 师:大家都在拼命拉车,为什么大车未动分毫呢? 生:因为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生:他们的劲没往一块使。 生:他们不是一条心。 生:他们没有好好合作。 7 / 11 师:对呀,他们这样是不能把车拉动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生:他们的劲应往一块使。 生:他们应该一条心。 生:他们应该好好合作。 师:听了你们的话,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课件出示: 仿写小诗: 天鹅、大虾和梭鱼 终于明白了道理, 它们又给自己上了套, 天鹅, 大虾, 8 / 11 梭鱼, 拖着大车往跑。 它们终于成功了。 生汇报: 天鹅、大虾和梭鱼 终于明白了道理, 它们又给自己上了套, 天鹅伸着脖子往前飞, 大虾弓着身子往前靠, 梭鱼一心往前游, 拖着大车往前跑。 9 / 11 它们终于成功了。 【我的思考】天鹅、大虾和梭鱼是一则寓言,它选自俄国 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集,克雷洛夫的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托物言事,借古讽今,均以诗体写成,寓言的结构一般都很简短,他把简单的含有训诫意义的寓言变成了雅俗共赏的讽刺文学作品。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训练点定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在读中悟出寓意,获得新知;努力使朗读能力、思维理解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还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教学和让学生懂得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上。这两点抓的很准,但对于最后的随文练笔,我有不同的意见:寓言里所写的三个小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天鹅本来就应 该往天上飞,大虾游动的时候本来就是弓着身子往后靠,梭鱼本来就离不开水。而作者托物言事,借小动物们的特点和行为方式,用隐喻性语言,无非是为了说出深刻的寓意 “不合作,不团结就办不成事 ”。至于小动物们如何合作,如何团结;会不会合作,会不会团结;那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思考。虽说教师设计的练笔也是冲着 “合作 ”来的,但这样的练写我认为不合适,且不说小动物们能不能随着人们的意愿去合作,但就 “天鹅伸着脖子往前飞,大虾弓着身子往前靠,梭鱼一心往前游。 ”,我想 大10 / 11 车仍然会 “未动分毫 ”。这样想当然的练写能激发学生想象,拓展思维,获得新知吗?有人可能要说这是文学作品,这是诗,文学作品本就可以虚构,诗的语言本就虚幻。但我还是不认同。 后来我自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课前先让学生查找天鹅、大虾和梭鱼的资料,了解它们的行为方式,或者实地观察一下它们。课中当学生明白寓意后,我也抛出了问题:要想把大车拉动,小动物们应该怎么做?我的学生发言可精彩了 ——有的说,他们应该换合作的对象,三只天鹅可以把大车抬着飞,三只大虾 可以弓着身子倒推着车子跑。有的说,把大车换成船,天鹅在天上向前方飞,梭鱼在水里向前游,大虾在后面弓着身子推。 我不敢说我这样的处理就是对的,但最起码学生的练说源于观察,源于思考,并在懂得 “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