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清课件 浙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清课件 浙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清课件 浙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清课件 浙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单元清课件 浙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一、选择题(163分48分)1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列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C开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D龙游古窟中所有微生物2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与生命体间起主要联系作用的成分是()A生产者与消费者B生产者与分解者C分解者与消费者D生产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B,3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学校附近的一块农田为单位进行研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表示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和过程需要有分解者参加C该图中比流向人的能量多D农作物固定的总能量在到达人的过程中不断递减4正确表示生态学概念彼此大小关系的是()A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B生物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C生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生物圈D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52011年春季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能影响环境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D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食物链间的关系,C,B,7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堪称“高原精灵”,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人类不去干扰它,它就能生活得很好。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84年以来,藏羚羊遭到了最残酷的猎杀,因为在它身上长着最优质的羊绒。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B食物缺乏引起大量死亡C出生率过低D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的乱捕滥杀,D,8如图表示某生态度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比例。假设这种生物构成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有可能是(),B,9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项所示的曲线图来表示(),C,10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材区的马尾松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灾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的生长11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种的入侵C为更多地处理污水、污物,加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D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污水无害化处理,C,C,12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C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越多,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1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的数量因某种原因而减少,那么兔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是(),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不变,C,C,14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15下列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A,16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如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表示呼吸作用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多少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积累最多,D,17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是_关系。(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_、_等微生物。(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_。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捕食,竞争,细菌,真菌,B,18一种俗称水葫芦的生物疯狂肆虐我国江南农田,各地水域警报频传。100年前作为花卉引入我国的水葫芦,如今却要投入巨资打捞。有关人士指出,小小水葫芦,折射出一个亟须警惕的生态安全大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我国水葫芦灾难的原因是()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C外来物种侵入到缺少天敌的地区D环境污染(2)上述事实说明,在引进水葫芦之前,该水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引进水葫芦后,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3)上述事实给我们一个启示:_。,C,动态平衡状态,人类的生产活动要遵循生态规律,不能盲目引进物种,19如图表示从南极(90S)经过赤道(0)到北极(90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试分析说明:(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变化情况是_,这表明影响该地区群落中物种多少的主要原因是_。(2)试推断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群落中物种数量会_。,物种多样性增加,温度,减少,20将10毫升酵母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是_。(2)由于酵母菌的作用,使其周围呈_(填“酸”“碱”或“中”)性环境。,2、4、1、3,酸,(3)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_个。(4)若第五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毫米3,则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1.21107,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醇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2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从生态系统中循环的角度看,甲、乙、丙、丁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_和_。(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3)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甲,乙,乙,呼吸作用,22沿海城市时兴一种作家庭摆设的生态球,如图所示,球体密封,内部有水、泥沙、小鱼、绿色水藻等,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1)此球应该放在阳光下,这样可使绿藻进行_作用。(2)绿藻为小鱼提供了_和_,小鱼为绿藻提供了_。(3)为了使小球中的生物长期生存,还应该加入_,其作用是能够分解_,为球中的绿藻提供_。,光合,氧气,食物,二氧化碳和肥料,分解者,有机物,二氧化碳和矿物质,23图中甲为某人工池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_。(2)经测定发现,食物链中下一级生物只能得到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原因包括_。(填序号)各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上一级生物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级生物利用;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D、BC、E,(3)根据乙图,描述草鱼在t0t1时间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_。(4)在养殖过程中,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从生态系统稳态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在t1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在t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24前些年,我国西部的一些地区由于急于发展,过度开采资源,超载放牧牲畜,使得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现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甲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有_条食物链。(2)在牧草鼠狐狸鹰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