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2345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说我便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说我便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