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梅花魂(9篇教案及相关资料) 10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梅的种系梅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梅的起源与发展根据文字记载,梅至少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根据考古发现,梅树在中国的栽培或应用历史已在7000年以上。民以食为天,梅树在最初的引种栽培过程中,是以食用梅果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才逐步发展到观赏和食用观赏兼用的引种栽培。根据陈俊愉、包满珠的研究,我国梅树的栽培历史可粗分为两大阶段,约在西汉时期前以果梅引种栽培为主;之后,为花梅栽培阶,并将此时期细分为初盛、漸盛、兴盛、昌盛及发展等五个时期。据书經.说命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商代的盐和梅相当于今日烹调所用的酱油和醋。由此可见梅在当时人们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梅的记载越来越多。如周礼天官云:馈食之笾,其实干撩。据查核撩就是食用梅子的古称。又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我国最早的著名民歌集诗经.召南中,有一首摽有梅的诗篇,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工,迨去吉兮!,即打摘树上的梅果,抛向意中人,果还剩下七成了,我的意中人别错过良机呀这是一首寓意至深的求爱之歌。从摽有梅这首诗歌可以推测,当时的陕西召兰(雍梁西洲)地区,梅树已相当普遍。有可能在此时期,已进入了引种野梅的阶段。此间的梅树引种栽培,可认为是以食果、药用为目的,而非以赏花为主。初始时期在远古时代,人们种植梅树的目的是作为食品或供祭祀之用。在长期的驯化栽培过程中,梅中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閣,奇异的花瓣或萼片,新奇的枝姿和色泽艳丽的花朵等等,于是有心人便另行繁殖栽培,从而培育出许多观赏价值高的梅新品种,所以,花梅源自果梅。据推测此时期约在西汉初叶。有关梅花品种的文字记载,是同时期的西京杂记。如: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继后,杨雄所著蜀都赋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的记述,可见在20xx多年前,梅已作为成都地区城镇或庭园的绿化树种了。在晋代,梅花栽培较为普遍,亦有咏赞梅花的诗赋出现。如曾做过承相的陆凯,在早春梅花初开之时,自湖北荆州,摘下梅花,托邮驿赠送远在长安的范哗,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以说自陆凯始,梅花与梅果一样,可作为馈赠佳品,它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到南北朝时,梅花的应用愈多,有关梅花诗文、韵事也盛。正如杨万里在和梅诗序中所云: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渐盛时期时至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960),梅花栽培渐盛,品种有所增多。这就引起了文人雅士更多的关注,诗赋大量涌现,对宣扬梅花精神,提高梅花知名度,扩大梅花栽培规模,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之后,咏梅、赞梅者更多了起来。据华阳县志载:五代初王建据蜀称王,曾在成都辟梅苑。孟天祥在成都称王时,别苑中有老梅卧地称之为梅龙,足见在唐朝及五代、华东、华中、华南地区,梅花已较广泛栽培。据查,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仍属江梅型、宫粉型,四川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可见,此期梅花品种较之以前亦有所丰富。兴盛时期时至宋、元两代(9601368),我国艺梅发展进入兴盛时期。新品种大量涌现,栽培技艺不断提高,梅诗、梅文、梅画、梅书纷纷脱颖而出。宋元之时艺梅之兴盛,还表现在梅花新品种出现,除江梅、宫粉、朱砂外,新增加玉蝶型、洒金型、黄香型以及杏梅型等新品种。至今,云南昆明曹溪寺一株元梅,尽管龙钟老态,仍年年开花结果。昌盛时期到了明代(13681644)、清代(16441911),梅花栽培规模有所扩大,栽培技术水平有提高,新品种大量涌现,梅花栽培达到繁荣昌盛时期。梅花的书、文、诗、画、反映出了这一特点。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将其分属白梅、红梅、异品等三大类,并对各品种附有简单记载,且介绍了繁殖栽培技艺。约在同时期,周文华著汝南圃史、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均记载了若干梅花品种。清代梅花栽培事业更为昌盛,品种进一步增多,写梅者益多,形式亦有创新。花镜记载了21个梅花品种,其中台阁梅,照水梅乃前所未有者。扬州八怪中,以咏梅、画梅著称者,不乏其人。而金农、李云膺等,则更特以善于画梅而名扬四海。明清两代留存至今之古梅甚多,是当时栽培梅花的历史见证。当时的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植梅成林是较有名的赏梅盛地。明清两代梅花栽培和文人写梅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艺梅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后作用。发展时期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现代发展时期。梅花品种有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梅花栽培、研究事业颇为兴盛,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均见成效,梅花著作屡屡问世,梅花学术研讨会不时举行,写梅者层出不穷,比比皆是。随着现代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园艺科学工作者对梅花品种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花栽培及研究有了飞速发展。南京、无锡、武汉、杭州、成都、重庆等的是梅园都收集了大量品种,传统梅园规模迅速扩大,一批新的梅园正在筹建或已建成。近二十年来,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远缘杂交结硕果,抗性育种亦有成效,使梅花品种不断丰富。近些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全国各地先后从日本、美国等地引进红千鸟、美人梅等品种一百多个,杂交育成的新品种亦有数十个,其中不乏优良品种。且梅花试管离体快速繁殖技术也初步建立,为梅花更大规模的栽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梅的产地中国是梅的原产地,这是举世公认的,已被充分的事实所证实。而在日本等国是否有梅之原产,在学术界向来争议较多,形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个派别。中国园艺学者普遍认为梅为中国原产,日本等学者上原敬二基本持此观点。但以宫泽文吾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则认为日本有梅之原产。他们列举了日本所谓野梅的形态特征以区别现有梅树品种。由此看来,日本等国有无梅的真正原产,尚需进一步考证。包满珠认为,有关梅之原产地问题,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会得到圆满解答。如果是独立起源且有自然分布,在有一海之隔的中国和日本异花授粉的可能性极小,其种群应该有特异的DNA构成。反之,如果DNA构成无明显差异,那么,日本之梅很可能是中国流传出去之后逸于山野而形成的。梅的自然分布我国有关梅的文献历史悠久。但对生产梅的记载要比栽培品种记述晚得多。公元6世纪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花镜中有野梅产地之记载,称梅本出于罗漂、含稽、四明等处。台湾岛植物名录中论述在台湾二柜、合欢山川及新竹等地采得野梅标本,上原敬二在树木大图说中记载台湾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雪花坑等地有野生梅树。19世纪初,英国人Clack在中国广东省一带采到梅树标本,20世纪初,英国人E.H.Wilson在湖北西部采到野梅标本。20世纪30年代至6年代,中国植物学工作者先后在贵州、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省才得野梅标本。在云南、四川省很多地方也采集到大量野梅标本。近年来,我国园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云南洱源、嵩明、德钦、泸水、剑川、祥云、云龙、宁蒗、宾川等县市也有野梅集中分布。此外,在湖北罗田、咸宁,江西景德镇,安徽黄山,云南建南平、广西兴安小区和那坡山区、陕西域固、甘肃县及县等地也发现梅的自然分布。由此可见,梅在我国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北界是秦岭南坡、西起西藏通麦、南至云南、广东,共有16个省、或地区有梅的自然分布。在此范围内,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与变异中心,该区域内有较多的大片野梅林,且变异类型较多。梅的栽培分布梅的栽培分布区域远较自然分布区域大,除自然分布梅的栽培之外,在北京、山东、河南以及区首府拉萨梅有梅的栽培。此外,我国海南省也有梅的栽培。北方栽培地区绝大多数是以栽培观赏的梅花为主。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09-9: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DASH) - Part 9: Redundant encoding and packaging for segmented live media (REaP)
- 【正版授权】 ISO 16000-43:2025 EN Indoor air - Part 43: Standar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reduction rate of culturable airborne fungi by air purifiers using a test chamber
- 【正版授权】 ISO 14622:2025 EN Space systems - Structural design - Loads and induced environment
- 【正版授权】 ISO 14617-2:2025 EN Graphical symbols for diagrams - Part 2: Graphical symbols
- 水文统计考试题及答案
- picc专科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信长沙分行面试题及答案
- 教师副业面试题及答案
- 戒毒遴选面试题及答案
- 阅读危机面试题及答案
- 普惠金融业务讲座
- 2025年低压电工证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省政府顾问管理办法
- 消防法制业务培训课件
- 医院药剂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拆零药品管理不合格率品管圈
- 2025年华住储备干部考试题库
- 枫桥经验培训课件
- 专题:阅读理解 六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考点培优专项鲁教版(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 信息部年度总结汇报
- 通风设施构筑工安全知识题库
- 堆草场消防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